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萧劲东专利>正文

内水冷自润滑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7981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内水冷自润滑轴承,属于滑动轴承中自润油轴承。由轴承座1,轴承座盖2,自润滑轴瓦3、轴4及螺丝9、10组成,轴瓦3套住轴4,轴承座1,轴承座盖2套住轴瓦3,在轴承座1上开水孔5,其内圆壁开水槽6,轴承座盖2上开水孔7,其内圆壁开水槽8,水孔和水槽连通。通过水在槽中流动,降低轴承运转产生的高温,提高轴承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用于替代各种机械中使用液体润滑并散热的各种轴承。(*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水冷却自润滑轴承,属滑动轴承中自润滑轴承F16C33/20、F16C17/00。自润滑轴承主要结构和工作原理是依靠轴瓦工作表面附着的固体润滑层去实现轴的滑动。轴、轴瓦和轴承座及轴承座盖之间均为间隙配合。在小功率轴承中,该设计效果良好,但在大功率高速运转轴承中,轴的高速转动,导致润滑层产生高温,因而限制了自润滑轴承的使用范围。本技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问题,提供一种实用带致冷系统的自润滑轴承。本技术由轴承座1,轴承座盖2,自润滑轴瓦3(俗称普通自润滑轴承),轴4,螺丝9、10组成。自润滑轴瓦3套住轴4,自润滑轴瓦3套入轴承座1与轴承座盖2之间,螺丝9、10将轴承座1和轴承座盖2紧固成一体,其特征在于轴承座1上开有水孔5,其内半园壁上开有水槽6,水孔5和水槽6连通,轴承座盖2上开有水孔7,其内半园面上开有水槽8,水孔7和水槽8连通,水槽8和水槽6组装后应彼此连通。本技术水槽6和水槽8,可以为槽或槽系。槽的形式可以为螺旋形,槽系可以为从水孔5为起点发散多个细槽,之后各细槽又汇入水孔7。本技术冷却液可以为水或含化合物的水溶液。水孔7可以作为进水口,水孔5可以作为出口,反之亦可。本技术采用轴承座1和轴承座盖2内园壁上开槽,水在自润滑轴瓦3与轴承座1和盖2之间的槽中流动散热降温,从而保证轴承的高速正常运转,延长寿命,提高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1.轴承座,2.轴承座盖,3.自润滑轴瓦,4.轴,5.水孔,6.水槽,7.水孔,8.水槽,9.螺丝,10.螺丝。以QSJ 120型锯石机为例,轴4直径Φ为75mm,转速prn为730转/分,动力20KW,轴承型号Φ75~80的自润滑轴瓦。在轴承座1和盖2内园面开有槽系,以水孔5为起点,在轴承座和盖的内圆面上分别相应切出3条槽(6、8),并彼此连通,然后汇入水孔7。本技术适合装配于使用液体润滑并散热轴承的各种机械。如适用于替代各种石材机械、矿山机械中的滑动轴承和各种发动机曲轴轴承等。权利要求1.内水冷自润滑轴承,包括轴承座1,轴承座盖2,自润滑轴瓦3,轴4,螺丝9、10组成,自润滑轴瓦3套住轴4,轴承座1与轴承座盖2套住自润滑轴瓦3,螺丝9、10将轴承座1和盖2紧固,其特征在于轴承座1上开有水孔5,其内半园面上开有水槽6,水孔5和水槽6连通,轴承座盖2上开有水孔7,其内半园面上开有水槽8,水孔7和水槽8连通,水槽8和水槽6组装后彼此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水冷自润滑轴承,其特征在于水槽6和8可以为连通的槽或槽系,槽的形式可以螺旋形,槽系可以为从水孔5为起点发散多个细槽,然后又汇集于水孔7,冷却水可以为水或含化合物的水溶液。专利摘要内水冷自润滑轴承,属于滑动轴承中自润油轴承。由轴承座1,轴承座盖2,自润滑轴瓦3、轴4及螺丝9、10组成,轴瓦3套住轴4,轴承座1,轴承座盖2套住轴瓦3,在轴承座1上开水孔5,其内圆壁开水槽6,轴承座盖2上开水孔7,其内圆壁开水槽8,水孔和水槽连通。通过水在槽中流动,降低轴承运转产生的高温,提高轴承使用寿命。本技术主要用于替代各种机械中使用液体润滑并散热的各种轴承。文档编号F16C33/04GK2272504SQ9620632公开日1998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1996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1996年3月13日专利技术者萧劲东 申请人:萧劲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内水冷自润滑轴承,包括轴承座1,轴承座盖2,自润滑轴瓦3,轴4,螺丝9、10组成,自润滑轴瓦3套住轴4,轴承座1与轴承座盖2套住自润滑轴瓦3,螺丝9、10将轴承座1和盖2紧固,其特征在于轴承座1上开有水孔5,其内半园面上开有水槽6,水孔5和水槽6连通,轴承座盖2上开有水孔7,其内半园面上开有水槽8,水孔7和水槽8连通,水槽8和水槽6组装后彼此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萧劲东
申请(专利权)人:萧劲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