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内嵌硅pn结的氧化铁光阳极体系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07934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5: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光电转换与新能源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氧化铁光阳极不能实现完全光解水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内嵌硅pn结的氧化铁光阳极体系及制备方法,包括氧化铁吸收层、p型硅掺杂层、n型硅基底、背导电层、背防水绝缘层;所述的p型硅掺杂层与n型硅基底构成硅pn结;硅pn结的形貌为金字塔阵列结构;p型硅掺杂层与氧化铁吸收层之间设置有透明导电隧穿层。内嵌硅pn结使得硅层吸收入射光时产生较大的光电压,此光电压将与氧化铁吸收层形成串联关系,相当于外加了此大小的电压于氧化铁层,将有效降低氧化铁光阳极的开启电压,提高了氧化铁吸收层的导电率及其光生载流子的收集效率,从而实现了完全光解水。

An iron oxide photoanode system embedded with silicon PN junction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嵌硅pn结的氧化铁光阳极体系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嵌硅pn结的氧化铁光阳极体系及制备方法,尤其涉及该光阳极用于完全光解水时的能带界面调控技术,属光电转换与新能源领域。
技术介绍
以光电极为核心的光电化学电池,是一种有望借助太阳能而低成本地实现光解水制氢的有效途径。它借助半导体材料吸收太阳光而产生的光生载流子参与水的氧化与还原反应(产生氢气),即完成太阳能转换为高能量的绿色燃料。当前,光电化学电池制氢在应用推广中却受到了诸多技术困难。其中,关键问题是绝大部分的光电极材料无法仅仅依靠太阳能而实现光解水(即需要外加一定的偏压)。虽然少数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如KTaO3)从理论上能实现完全光解水(即不需要外加偏压),但这些材料只能吸收紫外光,也就是说绝大部分的太阳光是不能被利用。此外,这些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差。为了得到较高太阳能转换效率的光电化学电池体系,光电极材料要具有适中的禁带宽度,且在水溶液中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氧化铁(α-Fe2O3)已被证实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合适的禁带宽度(1.9~2.3eV,理论上的转换效率可到12.9%~16.8%)、良好的环境兼容性等特征,是理想的光阳极材料。然而,其少子寿命较短,导致当氧化铁较厚时(几百纳米以上)产生的光生载流子不能被有效地抽取与收集。此外,其导带电势位置低于H+/H2电势,导致光生电子不能满足无偏压下的光还原水反应(既氧化铁光阳极体系不能实现完全光解水)。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常用的办法是在氧化铁吸收层下方引入另外一层光吸收层,通过结合内外光吸收层材料的能带位置从理论上满足完全光解水的热力学要求。通过双吸收层构筑的光电化学电池体系,虽然从理论上可实现完全光解水,但由于内吸收层与外吸收层异质结所产生的光电压偏小,且由于在内/外吸收层界面上的载流子复合严重导致整个光电极体系的光电流较小,导致实验上很难真正实现完全光解水,或者是无偏压时光电流很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氧化铁光阳极不能实现完全光解水,氧化铁与其他光吸收层构筑的双吸收层光电极能带不匹配的问题而导致载流子复合严重、光生电压偏小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内嵌硅pn结的氧化铁光阳极体系,所述的光阳极为复合层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沿着光入射方向依次包括氧化铁吸收层、p型硅掺杂层、n型硅基底、背导电层、背防水绝缘层;所述的p型硅掺杂层与n型硅基底构成硅pn结;硅pn结的形貌为金字塔阵列结构;p型硅掺杂层与氧化铁吸收层之间设置有透明导电隧穿层,所述的透明导电隧穿层各处厚度相等。优选地氧化铁层的厚度为50~150nm;优选地p型硅掺杂层中硼掺杂的浓度范围为5.0×(1018~1019)cm-3,深度为0.1~0.3μm。优选地n型硅基底中掺磷的浓度范围为5.0×(1014~1015)cm-3,基底厚度为200~600μm。优选地透明导电隧穿层厚度为10~50nm。优选地金字塔阵列为密排形貌,尺寸在一定范围内随机分布(即高度为0.5~3μm、底边长度为0.7~4μm)。上述方案中内嵌硅pn结可以使得硅层吸收入射光时产生较大的光电压(而单独的n或p型硅掺杂层是不能实现此功能的),此光电压将与氧化铁吸收层形成串联关系,相当于外加了此大小的电压于氧化铁层,将有效降低氧化铁光阳极的开启电压。硅pn结为金字塔形貌,此处所述的金字塔阵形貌的几何特征为棱锥,包括三棱锥、四棱锥等任意棱锥;金字塔阵形貌可以(1)使得后续将在其上生长的氧化铁层为微纳结构化,从而极大提高氧化铁薄膜的比表面积和增强其单位体积内的光吸收效率;(2)透过氧化铁层的太阳光的强度虽然已经有了明显衰减,但金字塔形貌化处理可以增强硅层的光吸收能力,使得硅中光生载流子的数量与氧化层中的光生载流子相当(若两者对应的光生载流子数量相差悬殊,数量明显更少的一方将决定整个光阳极的输出性能)。p型硅掺杂层与氧化铁层之间设置的透明导电隧穿层可以避免p型硅与氧化铁直接接触时带来的能带不匹配问题、以及硅/氧化铁界面处载流子复合严重的问题。此外,透明导电隧穿层中的金属元素还可作为氧化铁层的掺杂源,可提高氧化铁层的导电率及其光生载流子的收集效率,从而可实现完全光解水的效果。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提供一种内嵌硅pn结的氧化铁光阳极体系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以n型(100)硅片为基底,采用碱性湿法腐蚀硅技术制备硅金字塔阵列;b.在硅金字塔阵列上进行硼掺杂,得到p型硅掺杂层;c.以硅pn结金字塔为基底,采用原子层沉积(ALD)技术生长透明导电隧穿层;d.在透明导电隧穿层表面以超声喷雾热解法生长氧化铁吸收层;e.在n型硅基底的背面制作导电层,并引出外置导线;f.在导电层上涂覆防水绝缘层。进一步地,步骤c中,透明导电隧穿层中的金属元素在进行步骤d时可热扩散至氧化铁吸收层中。使得所生长的氧化铁吸收层的电学性能更佳。优选地透明导电隧穿层为掺铌的氧化锡,由于铌或锡相对其他金属元素更容易扩散至氧化铁吸收层中,且能对氧化铁形成n型掺杂。进一步地,步骤a中,n型硅掺磷的优选浓度范围为5.0×(1014~1015)cm-3。硅金字塔阵列为紧密排布,尺寸在一定范围内随机分布(高度为0.5~3μm、底边长度为0.7~4μm)。此特征一方面可以保证硅pn结金字塔阵列具有良好的限光效应、大的比表面积,同时可以保证后续生长的透明导电隧穿层和氧化铁吸收层保形地完全包覆在硅pn结金字塔上(而底边长度太小和高度太高时是不行的)。进一步地,步骤b中,硼掺杂的优选浓度范围为5.0×(1018~1019)cm-3,结深为0.1~0.3μm。此范围的掺杂浓度与结深可与n型硅形成电学性能优异的pn结,可产生较大的光电压。进一步地,步骤c中,透明导电层的厚度为10~50nm。此时透明导电层可有效隔离硅与氧化铁,形成隧穿层,促进氧化铁中光生空穴与硅pn结中光生电子的收集。进一步地,步骤d中,氧化铁吸收层的厚度为50~150nm。太薄时氧化铁的光吸收太弱,太厚时氧化铁中离表面太远的光生载流子由于其扩散长度有限而不能被抽取出来。采用上述方案的优点有:(1)以金字塔形貌的硅pn结为内吸收层,保证了后续生长的氧化铁外吸收层也具有金字塔的形貌,从而使得整个光阳极具有良好的陷光效应和大的比表面积。(2)将硅层构筑成pn结,可以使得硅吸收透过氧化铁层的入射光时,产生较大的光电压。此光电压与氧化铁吸收层形成串联关系,可有效促进氧化铁层中光生载流子的分离及其表面的水氧化反应。(3)采用ALD技术在硅与氧化铁之间生长透明导电随穿层,可以保证生长的透明导电随穿层保形地沉积在硅金字塔表面,且厚度可控制至0.1nm,进而确保透明导电随穿层的均匀性、界面钝化效果和载流子随穿效应。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内嵌硅pn结的氧化铁光阳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1为n型硅基底,1-2为p型硅掺杂层;1-3为透明导电隧穿层,1-4为氧化铁吸收层,1-5为背导电层,1-6为防水绝缘层;图2:金字塔形貌的硅pn结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图3:在硅pn结上先后生长了透明导电隧穿层和氧化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嵌硅pn结的氧化铁光阳极体系,所述的光阳极为复合层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沿着光入射方向依次包括氧化铁吸收层、p型硅掺杂层、n型硅基底、背导电层、背防水绝缘层;所述的p型硅掺杂层与n型硅基底构成硅pn结;硅pn结的形貌为金字塔阵列结构;p型硅掺杂层与氧化铁吸收层之间设置有透明导电隧穿层,所述的透明导电隧穿层各处厚度相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嵌硅pn结的氧化铁光阳极体系,所述的光阳极为复合层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沿着光入射方向依次包括氧化铁吸收层、p型硅掺杂层、n型硅基底、背导电层、背防水绝缘层;所述的p型硅掺杂层与n型硅基底构成硅pn结;硅pn结的形貌为金字塔阵列结构;p型硅掺杂层与氧化铁吸收层之间设置有透明导电隧穿层,所述的透明导电隧穿层各处厚度相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硅pn结的氧化铁光阳极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字塔阵列为密排形貌、随机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嵌硅pn结的氧化铁光阳极体系,其特征在于:透明导电隧穿层为掺铌的氧化锡。4.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内嵌硅pn结的氧化铁光阳极体系,其特征在于:氧化铁层的厚度为50~150nm;p型硅掺杂层中硼掺杂的浓度范围为5.0×(1018~1019)cm-3,深度为0.1~0.3μm,n型硅基底中掺磷的浓度范围为5.0×(1014~1015)cm-3,基底厚度为200~600μm,透明导电隧穿层厚度为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绍龙肖臣鸿周忠源李刘晶丁浩李孝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