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撑杆的安装结构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76747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4: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撑杆的安装结构及汽车,包括:用于安装电动撑杆的安装支架、第一半后顶横梁、第二半后顶横梁和支撑支架,第一半后顶横梁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一安装板,第二半后顶横梁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二支撑板和第二安装板,第一支撑板、第一安装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二安装板围成用于容纳支撑支架的空腔,支撑支架包括至少两个第三支撑板和用于与第一安装板贴合连接的第三安装板,第三安装板的一侧边与第二支撑板连接,第三支撑板的一侧边与第三安装板的侧边连接,第三支撑板的另一侧边与第二安装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较好地承载扭转载荷,满足车身强度性能要求。

Installation Structure of Electric Brace and Automob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撑杆的安装结构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车身结构
,特别涉及一种电动撑杆的安装结构及汽车。
技术介绍
电动撑杆是一种自动撑开汽车后背门的驱动装置。由于电动撑杆工作会对后背门产生较大的工作载荷,因此采用电动撑杆支撑后背门时,通常要求后背门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目前,通常是通过一种电动撑杆的安装结构安装电动撑杆,采用安装结构承重,减轻后背门受到的工作载荷。现有的安装结构包括与后背门连接的上连接板、下连接、用于安装电动撑杆的安装支架和支撑支架。其中,安装支架位于上连接板的一侧,上、下连接板相对设置,两者之间采用支撑板焊接固定,并在上、下连接板之间而成有空腔,支撑支架位于空腔内用以支撑上、下连接板。现有的支撑支架为“几”字形结构,支撑支架的顶端和底端侧面分别与上、下连接板固定连接。该种结构的支撑支架可以较好地承担由上连接板传递至下连接板的载荷,但对于扭转载荷的承载能力较差,因而不能满足车身强度性能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撑杆的安装结构,能较好地承载扭转载荷,满足车身强度性能要求。所述技术方案如下: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撑杆的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包括:用于安装电动撑杆的安装支架、第一半后顶横梁、第二半后顶横梁和支撑支架,所述第一半后顶横梁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半后顶横梁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二支撑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垂直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一安装板垂直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安装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二安装板围成用于容纳所述支撑支架的空腔,所述支撑支架包括至少两个第三支撑板和用于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贴合连接的第三安装板,所述第三安装板的一侧边与所述第二支撑板连接,所述至少两个第三支撑板分别位于不同的所述第三安装板的侧边上,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一侧边与所述第三安装板的侧边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板的另一侧边与所述第二安装板连接,所述安装支架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一侧面。在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支撑板与所述第三安装板连接的侧边的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三支撑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连接的侧边的长度。在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支架包括两个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三安装板为四边形结构,两个所述第三支撑板分别与所述第三安装板上相邻或相对的两个侧边连接。在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安装板为多边形结构,所述第三支撑板的数量比所述第三安装板的侧边数量少1。在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安装板为多边形结构,所述第三支撑板的数量比所述第三安装板的侧边数量少1。在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安装底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分别与所述安装底板上相邻的两个侧边连接,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位于所述安装底板的同一侧面,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相邻的两侧边通过圆弧板连接。在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安装支架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位于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安装底板的连接处。在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侧板上具有球头销安装区,位于所述球头销安装区的第一侧板突出于不在所述球头销安装区的第一侧板。在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安装底板的连接处设有圆角,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安装底板的连接处设有圆角。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前文所述的电动撑杆的安装结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半后顶横梁的第一支撑板、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半后顶横梁的第二支撑板、第二安装板围成用于安装支撑支架的空腔,也使第一半后顶横梁和第二半后顶横梁形成“口”字形的封闭截面,从而可以提高第一半后顶横梁和第二半后顶横梁承受载荷的性能。同时本实施例中,第三安装板与第一安装板贴合连接,第三安装板的一侧边与第二支撑板连接,且第三安装板的其他侧边上连接有至少两个第三支撑板,其中第三支撑板均与第二安装板连接,若存在两个第三支撑板分别位于第三安装板上相邻的两侧边,则第三支撑板、第三安装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二安装板能形成“口”字形的封闭截面,若存在两个第三支撑板分别位于第三安装板上相对的两侧边,则两个第三支撑板、第三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能形成“口”字形的封闭截面。因此,本技术通过将支撑支架与第二半后顶横梁形成“口”字形的封闭截面,来进一步提高第一半后顶横梁和第二半后顶横梁承受载荷的性能。并且,本技术实施例中,支撑支架包括至少两个支撑板与第二半后顶横梁,以及第三安装板的一侧边直接与第二支撑板连接,使得支撑支架至少有三个侧边直接或间接地与第二半后顶横梁连接,这样至少三个连接点的连接方式可以使支撑支架的稳定性更好,由于支撑支架可以从至少三个方向传递力,因此可以承担较大的扭转载荷,使该安装结构能满足车身强度性能的要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撑杆的安装结构的装配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撑杆的安装结构的立体结构拆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支架与第二半后顶横梁连接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1-安装支架,11-安装底板,12-第一侧板,13-第二侧板,14-圆弧板,15-加强筋,16-球头销安装区,17-圆角,2-流水槽板,3-支撑支架,31-第三安装板,32-第三支撑板,33-焊接翻边,41-第一支撑板,42-第一安装板,43-第二支撑板,44-第二安装板,5-螺栓孔,6-车身顶盖,7-车身侧围,8-上内板,9-电动撑杆,10-安装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撑杆的安装结构的装配示意图。如图1所示,电动撑杆9的两端分别与位于车身上的安装支架1和位于后背门上的安装架10连接。电动撑杆9工作时,其撑杆会从撑杆筒内伸出,撑杆作用于安装架10,将后背门从关闭状态撑开,直至后背门开启。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撑杆的安装结构的立体结构拆分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安装结构包括:用于安装电动撑杆的安装支架1、第一半后顶横梁、第二半后顶横梁和支撑支架3。其中,第一半后顶横梁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支撑板41和第一安装板42,第二半后顶横梁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二支撑板43和第二安装板44,第一安装板42和第二安装板44相对设置,第一支撑板41与第二安装板44垂直连接,第二支撑板43与第一安装板42垂直连接,第一支撑板41、第一安装板42、第二支撑板43和第二安装板44围成用于容纳支撑支架3的空腔。本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撑杆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包括:用于安装电动撑杆的安装支架(1)、第一半后顶横梁、第二半后顶横梁和支撑支架(3),所述第一半后顶横梁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支撑板(41)和第一安装板(42),所述第二半后顶横梁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二支撑板(43)和第二安装板(44),所述第一安装板(42)和所述第二安装板(44)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板(41)与所述第二安装板(44)垂直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43)与所述第一安装板(42)垂直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41)、所述第一安装板(42)、第二支撑板(43)和第二安装板(44)围成用于容纳所述支撑支架(3)的空腔,所述支撑支架(3)包括至少两个第三支撑板(32)和用于与所述第一安装板(42)贴合连接的第三安装板(31),所述第三安装板(31)的一侧边与所述第二支撑板(43)连接,所述至少两个第三支撑板(32)分别位于不同的所述第三安装板(31)的侧边上,所述第三支撑板(32)的一侧边与所述第三安装板(31)的侧边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板(32)的另一侧边与所述第二安装板(44)连接,所述安装支架(1)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42)的一侧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撑杆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包括:用于安装电动撑杆的安装支架(1)、第一半后顶横梁、第二半后顶横梁和支撑支架(3),所述第一半后顶横梁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支撑板(41)和第一安装板(42),所述第二半后顶横梁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二支撑板(43)和第二安装板(44),所述第一安装板(42)和所述第二安装板(44)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板(41)与所述第二安装板(44)垂直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43)与所述第一安装板(42)垂直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41)、所述第一安装板(42)、第二支撑板(43)和第二安装板(44)围成用于容纳所述支撑支架(3)的空腔,所述支撑支架(3)包括至少两个第三支撑板(32)和用于与所述第一安装板(42)贴合连接的第三安装板(31),所述第三安装板(31)的一侧边与所述第二支撑板(43)连接,所述至少两个第三支撑板(32)分别位于不同的所述第三安装板(31)的侧边上,所述第三支撑板(32)的一侧边与所述第三安装板(31)的侧边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板(32)的另一侧边与所述第二安装板(44)连接,所述安装支架(1)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42)的一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撑杆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板(32)与所述第三安装板(31)连接的侧边的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三支撑板(32)与所述第二安装板(44)连接的侧边的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撑杆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支架(3)包括两个第三支撑板(32),所述第三安装板(31)为四边形结构,两个所述第三支撑板(32)分别与所述第三安装板(31)上相邻或相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华平仰荣德陆圣梅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