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光元件及激光标线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72643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反光元件及激光标线模组,涉及激光标线模组技术领域,所述反光元件包括反射部,所述反射部用于将入射光向周向反射;所述反射部包括反射锥面和反射平面,所述反射锥面和所述反射平面沿所述反射锥面的轴线方向依次设置;所述反射锥面用于在所述反光元件的周向形成线状光,所述反射平面用于在所述反光元件的周向形成点状光。通过上述的光学元件可以利用一束入射光同时形成360°环形光和点状光,点状光对360°环形光起到指示的作用,水平转动带有反光元件的激光标线模组时,360°的环形光不发生变化,而点状光将会发生水平移动,从而达到动态指示的作用。

Reflector and laser marking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反光元件及激光标线模组
本专利技术涉及激光标线模组
,尤其是涉及一种反光元件及激光标线模组。
技术介绍
激光标线模组广泛用于建筑工程之中,它兼备了原有的水准仪、经纬仪划线的功能。目前,采用锥面反射镜,将一束激光投射到锥面反射镜上,形成一个圆形的激光面,投射到空间中形成一个360°激光线。这种投线方式,与通常使用的三到四支线状激光光源组成一个360°激光线相比,具有成本低,能耗小,结构紧凑,激光线均匀一致性好的特点,在激光投线仪产品的应用上,有着比较好的优越性。但在工程应用中,施工人员可以先利用360°激光线对空间进行标示,在一面墙上形成一条平直的标示线,然后施工人员往往还需要使用另外一个普通激光器在标示线上指示出特定的点作为指示点,用以指导后续的施工,例如指示出大致的开孔位置。完成上述的标识和指示过程需要携带两个激光模组,对于工作频繁的施工人员十分的不方便,而且因为普通的激光模组体积较小,还会出现忘记携带的问题,导致工期延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光元件及激光标线模组,以缓解了现有的施工时需要两个激光器才能完成对环形光的标示和指示,施工人员携带不方便的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光元件,所述反光元件包括反射部,所述反射部用于将入射光向周向反射;所述反射部包括反射锥面和反射平面,所述反射锥面和所述反射平面沿所述反射锥面的轴线方向依次设置;所述反射锥面用于在所述反光元件的周向形成线状光,所述反射平面用于在所述反光元件的周向形成点状光。进一步的,所述反射平面与所述反射锥面的轴线的夹角的二倍大致等于所述反射锥面的锥角,以使所述点状光的传播方向大致平行于所述线状光的传播方向。进一步的,所述反射锥面沿其光轴方向朝所述反射平面的投影落在所述反射平面上。进一步的,所述反射锥面的锥角为90°~91°,所述反射平面与所述反射锥面的轴线的夹角为44~46°。进一步的,所述反射平面的数量为多个,且任意两个所述反射平面的朝向不同。进一步的,所述反光元件包括透光主体,所述透光主体包括朝向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二面上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一面凹陷的第一凹部;沿所述第一面朝向第二面的方向,所述第一凹部包括彼此连接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内壁包括圆锥面结构,所述第二部分的内壁包括平面结构;所述圆锥面结构和所述平面结构上均镀有反光膜,以使所述圆锥面结构形成所述反射锥面,所述平面结构形成所述反射平面。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面上的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二面凹陷的第二凹部,所述反射平面和所述反射锥面在所述第二面上的投影落在所述第二凹部内。进一步的,所述反光元件包括圆锥体结构,所述圆锥体结构包括锥尖和底边,圆锥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三凹部;所述第三凹部与所述锥尖之间具有间距,所述第三凹部的底面形成所述反射平面,所述第三凹部与所述锥尖之间的圆锥面形成所述反射锥面;或者,所述第三凹部与所述锥尖连接,且所述第三凹部与所述底边具有间距,所述第三凹部的底面形成所述反射平面,所述第三凹部与所述底边之间的环状圆锥面形成所述反射锥面。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激光标线模组,包括上述的反光元件。进一步的,所述激光标线模组包括依次设置的光源、扩束镜、准直镜,所述反光元件的发射部朝向所述准直镜,所述光源产生的激光能够依次经过所述扩束镜、准直镜后照射在所述反射部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光元件,所述反光元件包括反射部,当入射光照射在反射部上,所述反射部能够将入射光向周向反射。所述反射部包括反射锥面和反射平面,所述反射锥面和所述反射平面沿所述反射锥面的轴线方向依次设置,当入射光沿反射锥面的轴线方向入射时,且反射光的部分光能够照射在反射锥面上,所述反射锥面可以在所述反光元件的周向形成环状的线状光,线状光投射在墙面上时形成一条直线;入射光的部分光能够照射在反射平面上,所述反射平面能够向反光元件的周向反射该部分入射光,反射后的光投射在墙面上时形成一个光点。通过上述的光学元件可以利用一束入射光同时形成360°环形光和点状光,点状光对360°环形光起到指示的作用,水平转动带有反光元件的激光标线模组时,360°的环形光不发生变化,而点状光将会发生水平移动,从而达到动态指示的作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激光标线模组,包括上述的反光元件。因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激光标线模组引用了上述的反光元件,所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激光标线模组也具备反光元件的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反射元件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反射元件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反射元件的光路的原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反射元件的光路模拟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反射元件的示意图;图6为图5中的反射元件的正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另一种反射元件的正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激光标线模组的示意图。图标:100-反光元件;110-反射部;111-反射锥面;112-反射平面;200-入射光;210-线状光;220-点状光;300-第一凹部;310-第一部分;320-第二部分;400-第二凹部;500-圆锥体结构;510-第三凹部;610-透明支撑管;620-准直镜;630-扩束镜;640-光源;650-电路系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光元件100,所述反光元件100包括反射部110,当入射光200照射在反射部110上,所述反射部110能够将入射光200向周向反射。所述反射部110包括反射锥面111和反射平面112,所述反射锥面111和所述反射平面112沿所述反射锥面111的轴线方向依次设置,当入射光200沿反射锥面111的轴线方向入射时,且反射光的部分光能够照射在反射锥面111上,所述反射锥面111可以在所述反光元件100的周向形成环状的线状光210,线状光210投射在墙面上时形成一条直线;入射光200的部分光能够照射在反射平面112上,所述反射平面112能够向反光元件100的周向反射该部分入射光200,反射后的光投射在墙面上时形成一个光点。通过上述的光学元件可以利用一束入射光200同时形成360°环形光和点状光220,点状光220对360°环形光起到指示的作用,水平转动带有反光元件100的激光标线模组时,360°的环形光不发生变化,而点状光220将会发生水平移动,从而达到动态指示的作用。利用带有上述反光元件100形成的激光标线模组可以同时向周侧投射360°线状光210和点状光220,360°线状光210可以在墙面上标示出一条水平线,然后点状光220可以位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元件包括反射部,所述反射部用于将入射光向周向反射;所述反射部包括反射锥面和反射平面,所述反射锥面和所述反射平面沿所述反射锥面的轴线方向依次设置;所述反射锥面用于在所述反光元件的周向形成线状光,所述反射平面用于在所述反光元件的周向形成点状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元件包括反射部,所述反射部用于将入射光向周向反射;所述反射部包括反射锥面和反射平面,所述反射锥面和所述反射平面沿所述反射锥面的轴线方向依次设置;所述反射锥面用于在所述反光元件的周向形成线状光,所述反射平面用于在所述反光元件的周向形成点状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平面与所述反射锥面的轴线的夹角的二倍大致等于所述反射锥面的锥角,以使所述点状光的传播方向大致平行于所述线状光的传播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锥面沿其光轴方向朝所述反射平面的投影落在所述反射平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锥面的锥角为90°~91°,所述反射平面与所述反射锥面的轴线的夹角为44~46°。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平面的数量为多个,且任意两个所述反射平面的朝向不同。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元件包括透光主体,所述透光主体包括朝向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二面上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一面凹陷的第一凹部;沿所述第一面朝向第二面的方向,所述第一凹部包括彼此连接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国文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镭创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