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弱地层隧道衬砌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71020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软弱地层隧道衬砌结构,涉及高铁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其包括设置于拱顶上的一次初期支护拱,一次初期支护拱朝向地层的一侧均匀间隔固定有呈辐射状分布的锚杆,一次初期支护拱下端的两侧分别通过平行于拱墙的导坑填充墙延伸到拱墙根,导坑填充墙的底部通过桩基础固定于基岩上;一次初期支护拱与导坑填充墙的内侧固定有两端延伸到拱墙根的二次初期支护拱,二次初期支护拱与仰拱的内侧固定有二次衬砌拱。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深厚软弱地层中修建的隧道支护困难、容易产生沉降和变形的问题。

A Tunnel Lining Structure in Weak Grou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弱地层隧道衬砌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铁隧道施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软弱地层隧道衬砌结构。
技术介绍
由于高铁速度快,穿越隧道时引起的空气动力学效应明显,空气动力学效应会降低乘客和乘务人员的舒适性,使隧道口附近的建筑物发生振动,产生扰民的问题,且行车阻力增大,增加能耗。增加隧道的断面尺寸能够有效降低高铁穿越隧道时引起的空气动力学效应,以及现有高铁隧道多采用单洞双线的形式,进一步增大了隧道的断面尺寸。高铁隧道的断面通常是由拱顶、两侧的拱墙以及底部的仰拱共同合围而成的马蹄形状。我过地域广阔、地质条件复杂,对于在软弱地层中修建断面尺寸较大的隧道,隧道通常面临支护困难,支护难以收敛稳定,即使隧道支护稳定,常常出现隧道沉降较大,或者仰拱容易隆起,或者隧道两腰椭变较大,甚至隧道建成以后通车不久,隧道出现严重的不均匀沉降,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软弱地层隧道衬砌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软弱地层中修建的隧道支护困难、容易产生沉降和变形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一种软弱地层隧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弱地层隧道衬砌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拱顶上的一次初期支护拱(1),所述一次初期支护拱(1)朝向地层的一侧均匀间隔固定有呈辐射状分布的锚杆(2),所述一次初期支护拱(1)下端的两侧分别通过平行于拱墙的导坑填充墙(3)延伸到拱墙根,所述导坑填充墙(3)的底部通过桩基础(4)固定于基岩上;所述一次初期支护拱(1)与所述导坑填充墙(3)的内侧固定有两端延伸到拱墙根的二次初期支护拱(5),所述二次初期支护拱(5)与仰拱的内侧固定有二次衬砌拱(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弱地层隧道衬砌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拱顶上的一次初期支护拱(1),所述一次初期支护拱(1)朝向地层的一侧均匀间隔固定有呈辐射状分布的锚杆(2),所述一次初期支护拱(1)下端的两侧分别通过平行于拱墙的导坑填充墙(3)延伸到拱墙根,所述导坑填充墙(3)的底部通过桩基础(4)固定于基岩上;所述一次初期支护拱(1)与所述导坑填充墙(3)的内侧固定有两端延伸到拱墙根的二次初期支护拱(5),所述二次初期支护拱(5)与仰拱的内侧固定有二次衬砌拱(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弱地层隧道衬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坑填充墙(3)的内侧面与所述一次初期支护拱(1)的内侧面齐平,所述导坑填充墙(3)的厚度大于所述一次初期支护拱(1)的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软弱地层隧道衬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坑填充墙(3)的外侧面与地层之间固定有导坑支护拱(3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弱地层隧道衬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基础(4)的顶端嵌于所述导坑填充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晏启祥张君臣孙明辉李彬嘉陈燕辜文凯谢文清姚超凡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中铁二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