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生态景观装置
本技术涉及智能景观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生态景观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生态装置只是在缸底部铺些碎小石头、在里面粘贴山水画,放置一些普通的水草作为装饰,其主要的水循环结构在缸体内放置水泵,在缸体上架装过滤盒和气泵构成过滤装置,这些装置一般都裸露在外,会对景观缸的整体美观构成影响,另外,现有的景观缸的水只进行单一的循环,循环周期周期较短,在景观缸内没有构建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微景观生态环境,水蒸发后需要频繁补水、换水;因此目前现有技术中的景观缸从欣赏的角度来讲,缺乏动态的效果,更缺乏具有微景观的生态效果。同时,当前的景观缸均采用传统的水培方式及装饰方式,过于传统,还无法达到智能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生态景观装置。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智能生态景观装置,所述智能生态景观装置包括一个座体及一个固定在所述座体上的景观载体;所述景观载体包括一个具有内凹腔结构的透明壳体及一个设置在所述内凹腔结构内的过滤体;在所述内凹腔结构内除所述过滤体的空间内设置有生态景观结构及循环水;在所述过滤体内设置有提供循环水进行流动的循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生态景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生态景观装置包括一个座体及一个固定在所述座体上的景观载体;所述景观载体包括一个具有内凹腔结构的透明壳体及一个设置在所述内凹腔结构内的过滤体;在所述内凹腔结构内除所述过滤体的空间内设置有生态景观结构及循环水;在所述过滤体内设置有提供循环水进行流动的循环动力源及对循环水进行过滤的过滤结构,所述循环动力源固定设置在所述座体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生态景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生态景观装置包括一个座体及一个固定在所述座体上的景观载体;所述景观载体包括一个具有内凹腔结构的透明壳体及一个设置在所述内凹腔结构内的过滤体;在所述内凹腔结构内除所述过滤体的空间内设置有生态景观结构及循环水;在所述过滤体内设置有提供循环水进行流动的循环动力源及对循环水进行过滤的过滤结构,所述循环动力源固定设置在所述座体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生态景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包括一个水平底座、一个竖向连接板、及一个顶板,所述水平底座通过竖向连接板连接所述顶板,所述景观载体同时与所述水平底座及所述竖向连接板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生态景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底座的一侧边上连接所述竖向连接板的下端,所述竖向连接板的上端铰接所述顶板,并所述水平底座与所述顶板均连接在所述竖向连接板的同一方向上,所述水平底座与所述顶板相互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生态景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体整体呈方形结构,并所述过滤体在水平方向的过滤体第一侧壁与所述景观载体的内侧壁物理连接;在所述过滤体水平方向上与所述过滤体第一侧壁相连并相对的过滤体第二侧壁及过滤体第三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过滤体贯穿通孔,所述过滤体贯穿通孔将所述过滤体内部与所述景观载体内设置生态景观结构的空间连通;并所述循环水由过滤体第二侧壁及第三侧壁进入过滤体内,由循环水装置形成水流从水管流出所述过滤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生态景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体内部界定一个过滤空间,在所述过滤空间内设置有具有通水结构的两个隔板,两个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二侧壁及所述第三侧壁相互平行;所述隔板将所述过滤空间界定为有多层过滤结构,所述多层过滤结构包括一个设置在两个隔板之间的主过滤层,及设置在所述主过滤层两侧的副过滤层,并所述副过滤层分别设置在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二侧壁或第三侧壁之间;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柏庆,白正峰,陈建国,韦星晨,覃兆振,刘萍,王聪宇,补彪,黄靖楠,魏继堂,李旭琴,陈嘉雯,罗雨柔,黄子健,景一刚,吴洪伟,周洁,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方土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