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景观装置的纳米涂层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9581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2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纳米涂层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态景观装置的纳米涂层,所述纳米涂层设置在生态景观缸的玻璃上,所述纳米涂层包括内防水膜、纳米银涂层、外防水膜,在所述玻璃的内侧从下至上依次设置内防水膜、纳米银涂层,在玻璃的外侧表面外防水膜;生态景观缸内完成喷淋工作后,所述玻璃上的大部分水珠由于在玻璃上的附着力变小,沿着玻璃滑落会缸内,还存留的少量小水珠,通过将运动把手下拉,使得运动把手脱离卡壳体后,继续上下运动,彻底清洁擦拭玻璃,清洁效果优异;在清洁完成后,将运动把手重新卡接到卡壳体内,不遮挡观察者的视线,整个操作简单、实用,擦拭效果优异,生态景观缸内,无挂流水珠,景观效果优异。

Nano coating of an ecological landscap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景观装置的纳米涂层
本技术涉及纳米涂层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生态景观装置的纳米涂层。
技术介绍
目前,生态景观缸都是需要在缸底部铺些碎小石头、在里面养殖生态景观,并且定期喷淋景观植物,用户在观察生态景观缸时,主要是透过景观缸上的玻璃进行观察,由于在景观缸喷淋过程中,喷射的水雾细小,喷射呈放射状,喷射的水珠极其容易附着在玻璃上,从而在玻璃上形成一层水雾,十分影响生态景观缸的景观欣赏,而目前市面上的生态景观缸都没有解决此类问题。进一步地,本申请人在先申请申请号为201821543529.1“一种微动控制的智能生态景观装置”、及201821542900.9“一种智能生态景观装置”详细记载了生态景观缸的结构特征,并具有良好的景观观赏性,但仍没有解决在生态景观缸正面的观赏玻璃上起雾、及喷淋水珠溅射至玻璃上的挂流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生态景观装置的纳米涂层。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生态景观装置的纳米涂层,所述纳米涂层设置在生态景观缸的玻璃上,所述纳米涂层包括内防水膜、纳米银涂层、外防水膜,在所述玻璃的内侧从下至上依次设置内防水膜、纳米银涂层,在玻璃的外侧表面外防水膜;所述玻璃面向内部空间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导流水流的导槽;在所述导槽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擦拭玻璃的条形刷,在所述条形刷面向玻璃的中间位置凹陷出一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第一磁块,所述第一磁块的表面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面相互平齐;在所述玻璃外侧对应所述第一磁块的位置设置有运动把手,所述把手面向玻璃的一面设置有滑动面,所述滑动面对应所述第一磁块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有第二磁块,所述第二磁块与所述第一磁块相互对应设置,并所述第二磁块的表面与第二凹槽的开口面相互平齐。进一步地,所述滑动面向上平齐延伸出卡位面,在所述卡位面上延伸出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卡块为轴向线平行于卡位面的半圆柱体结构;在所述玻璃顶侧设置有卡壳体,所述卡壳体为一个内部镂空的壳体结构,所述卡壳体固定粘接在所述玻璃顶部的外侧面,并所述卡壳体的下侧面为开口面结构;所述卡位面伸入所述卡壳体内部,所述卡壳体对应所述第一卡块的位置延伸出第二卡块,所述第一卡块可与第二卡块卡接。进一步地,所述生态景观缸对应所述玻璃的框架设置有用插入所述玻璃的封水槽;所述封水槽为所述生态景观缸的框架向内凹陷形成的凹槽结构,所述封水槽内覆盖密封水流的橡胶条。进一步地,所述导槽为矩形凹槽结构;所述条形刷对应所述导槽的一侧凸起延伸出导块,所述导块与导槽的结构相互适应,所述导块在导槽中进行上下运动。进一步地,所述条形刷面向玻璃的一面设置有擦拭布。进一步地,所述运动把手为一个水平横向的把手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卡块为横截面为梯形面的条形突起。进一步地,所述生态景观缸顶部还设置有一个可转动开启的顶盖。进一步地,在所述顶盖朝向所述生态景观缸内部空间设置有喷淋装置。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应用本技术所述一种生态景观装置的纳米涂层,在需要布置生态景观缸内的环境时,将所述运动把手卡接固定在所述卡壳体内,打开所述顶盖后,从而可以将整个玻璃通过运动把手,从所述封水槽中抽出;在布置完成生态景观缸内环境后,再将所述玻璃插入封水槽内,封闭所述生态景观缸;在生态景观缸内完成喷淋工作后,所述玻璃上的大部分水珠由于在玻璃上的附着力变小,沿着玻璃滑落会缸内,还存留的少量小水珠,通过将运动把手下拉,使得所述运动把手脱离卡壳体后,继续向下运动,所述条形刷由于第一磁块与第二磁块的作用,在运动把手的上下移动中,在玻璃内侧沿着导槽均匀向下运动,从而彻底清洁擦拭玻璃,清洁效果优异;在清洁完成后,将运动把手重新卡接到卡壳体内,从而不遮挡观察者的视线,整个操作简单,实用,擦拭效果优异,生态景观缸内,无挂流水珠,景观效果优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所述纳米涂层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所述生态景观缸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所述生态景观缸局部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所述条形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所述运动把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另一所述运动把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所述卡壳体内部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所述封闭槽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相反,本技术涵盖任何由权利要求定义的在本技术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进一步,为了使公众对本技术有更好的了解,在下文对本技术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技术。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态景观装置的纳米涂层,所述纳米涂层设置在生态景观缸的玻璃内侧、及外侧上,所述纳米涂层包括内防水膜1、纳米银涂层2、外防水膜3,在所述玻璃的内侧从下至上依次设置内防水膜1、纳米银涂层2,在玻璃的外侧表面外防水膜3;在所述生态景观缸的玻璃被喷淋上水珠时,水珠挂流在玻璃上,由于设置所述纳米银涂层2和内防水膜1可以减小水珠的附着力,同时在纳米银涂层2的作用下可以有效的杀菌抑菌,从而预防玻璃表面由于长时间挂流水珠产生霉变,使得水珠后更容易聚集,从而沿着玻璃下滑至生态景观缸内。进一步地,在所述玻璃外侧设置所述外防水膜3,在室外环境变化时,在玻璃外侧凝结的水雾更加容易聚集成水珠,从而沿着玻璃外侧下滑,避免影响玻璃的透视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纳米银涂层2为本领域可涂覆在玻璃的上的透明材质的涂层材料,所述内防水膜1、外防水膜3为本领域的常规涂层材料,在此不做具体赘述。如图2所示,在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大部分相同,唯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生态景观缸顶部设置有一个可转动开启的顶盖4,所述顶盖4的转动结构为本领域的常规装置,例如采用铰接结构即可;在所述顶盖4朝向所述生态景观缸内部空间设置有喷淋装置5,所述喷淋装置5为本领域的常规装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如图3所示,所述玻璃面向内部空间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导流水流的导槽6,所述导槽6为矩形凹槽结构;在所述导槽6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擦拭玻璃的条形刷7,所述条形刷7对应所述导槽6的一侧凸起延伸出导块700,所述导块700与导槽6的结构相互适应,所述导块700可在导槽6中进行上下运动;所述条形刷7面向玻璃的一面设置有擦拭布,所述擦拭布为吸水棉质材料,在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态景观装置的纳米涂层,所述纳米涂层设置在生态景观缸的玻璃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涂层包括内防水膜、纳米银涂层、外防水膜,在所述玻璃的内侧从下至上依次设置内防水膜、纳米银涂层,在玻璃的外侧表面外防水膜;/n所述玻璃面向内部空间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导流水流的导槽;/n在所述导槽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擦拭玻璃的条形刷,在所述条形刷面向玻璃的中间位置凹陷出一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第一磁块,所述第一磁块的表面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面相互平齐;/n在所述玻璃外侧对应所述第一磁块的位置设置有运动把手,所述把手面向玻璃的一面设置有滑动面,所述滑动面对应所述第一磁块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有第二磁块,所述第二磁块与所述第一磁块相互对应设置,并所述第二磁块的表面与第二凹槽的开口面相互平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景观装置的纳米涂层,所述纳米涂层设置在生态景观缸的玻璃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涂层包括内防水膜、纳米银涂层、外防水膜,在所述玻璃的内侧从下至上依次设置内防水膜、纳米银涂层,在玻璃的外侧表面外防水膜;
所述玻璃面向内部空间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导流水流的导槽;
在所述导槽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擦拭玻璃的条形刷,在所述条形刷面向玻璃的中间位置凹陷出一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第一磁块,所述第一磁块的表面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面相互平齐;
在所述玻璃外侧对应所述第一磁块的位置设置有运动把手,所述把手面向玻璃的一面设置有滑动面,所述滑动面对应所述第一磁块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有第二磁块,所述第二磁块与所述第一磁块相互对应设置,并所述第二磁块的表面与第二凹槽的开口面相互平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生态景观装置的纳米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面向上平齐延伸出卡位面,在所述卡位面上延伸出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卡块为轴向线平行于卡位面的半圆柱体结构;
在所述玻璃顶侧设置有卡壳体,所述卡壳体为一个内部镂空的壳体结构,所述卡壳体固定粘接在所述玻璃顶部的外侧面,并所述卡壳体的下侧面为开口面结构;
所述卡位面伸入所述卡壳体内部,所述卡壳体对应所述第一卡块的位置延伸出第二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柏庆白正峰韦星晨覃兆振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方土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