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单元和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61549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8:4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马达单元具有:输出轴,其沿着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配置;马达,其使输出轴旋转;电路板,其与马达电连接;电源装置,其向马达和电路板提供电力;以及筒状的壳体,其在轴向上延伸,收纳马达、电路板以及电源装置。电路板的基板面和电源装置在与轴向垂直的规定的方向上对置配置。

Motor Unit and Driv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马达单元和驱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马达单元和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公知有具备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筒状的外壳的马达单元。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这样的马达单元的一例,记载有卷帘装置的马达单元。专利文献1的马达单元具有收纳于外壳内的控制板。在专利文献1中,控制板在筒状的外壳的内部沿着外壳的延伸方向与马达单元的各部分排列配置。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06020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上述那样的控制板由于例如伴随着马达单元的多功能化等而搭载有多个电子部件,因此会大型化。这里,在像专利文献1那样将控制板沿着外壳的延伸方向与马达单元的各部分排列配置的情况下,需要使外壳相应于控制板大型化而在延伸方向上增长,从而存在马达单元整体大型化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如下的马达单元和具备这样的马达单元的驱动装置:该马达单元具有电路板,并且具有即使在电路板大型化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马达单元大型化的构造。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马达单元具有:输出轴,其沿着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配置;马达,其使所述输出轴旋转;电路板,其与所述马达电连接;电源装置,其向所述马达和所述电路板提供电力;以及筒状的壳体,其在轴向上延伸,收纳所述马达、所述电路板以及所述电源装置,所述电路板的基板面和所述电源装置在与轴向垂直的规定的方向上对置配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驱动装置具有:上述的马达单元;以及圆筒状的旋转筒,其在轴向上延伸,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径向外侧,所述旋转筒与所述输出轴连结,伴随着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而旋转。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提供了如下的马达单元和具备这样的马达单元的驱动装置:该马达单元具有电路板,并且具有即使在电路板大型化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马达单元大型化的构造。附图说明图1是从前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卷帘装置的部分的剖视图。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的部分的立体图。图4是从基端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的图。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连结切换部的部分的立体图。图6是从前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连结切换部的部分的图。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所示的XYZ坐标系中,Z轴方向为上下方向。X轴方向和Y轴方向是与Z轴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是相互垂直的方向。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与Z轴方向平行的方向称为“上下方向Z”,将与Y轴方向平行的方向称为“前后方向Y”。将Z轴方向的正侧称为“上侧”,将Z轴方向的负侧称为“下侧”。将Y轴方向的正侧称为“后侧”,将Y轴方向的负侧称为“前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下方向Z相当于规定的方向。上侧相当于规定的方向的一侧。下侧相当于规定的方向的另一侧。另外,“上下方向”、“前后方向”、“上侧”以及“下侧”仅是用于对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说明的名称,实际的配置关系等也可以是这些名称所表示的配置关系等以外的配置关系等。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0是卷帘装置1用的驱动装置。卷帘装置1具有驱动装置10和卷帘80,该卷帘80借助驱动装置10而进行升降。驱动装置10具有马达单元10a、旋转筒11、连接部件12以及轴承70。马达单元10a整体上呈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圆筒状。马达单元10a的一端借助固定部件Wa而固定于壁W。马达单元10a具有输出轴34、壳体20、马达30、减速器32、制动装置33、连结切换部60、电路板50、电源装置40以及多个电子部件51、52。输出轴34沿着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J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心轴线J在水平方向中的与X轴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延伸。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与中心轴线J平行的方向、即与X轴方向平行的方向称为“轴向X”,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另外,在马达单元10a的各部分的配置关系的说明中,将轴向X上的马达单元10a固定于壁W的一侧、即X轴方向的负侧称为“基端侧”,将轴向X上的基端侧的相反侧、即X轴方向的正侧称为“前端侧”。壳体20在轴向X上延伸。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20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筒状。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壳体呈圆筒状除了包含壳体严格地呈圆筒状的情况之外,也包含壳体呈大致圆筒状的情况。壳体呈大致圆筒状包含壳体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为平坦面的情况等。壳体20收纳马达30、减速器32、制动装置33、连结切换部60、电路板50、电子部件51、52以及电源装置40。如图2所示,壳体20具有上侧壳体21、下侧壳体22以及盖部23。如图4所示,上侧壳体21具有上侧弯曲板部21a和一对上侧平板部21b。上侧弯曲板部21a呈沿轴向X延伸并且沿周向弯曲的板状。上侧弯曲板部21a的沿轴向X观察到的形状为向上侧凸出的半圆弧状。一对上侧平板部21b呈平板状,从上侧弯曲板部21a的周向两端分别向下侧延伸、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上侧弯曲板部21a的下端分别向下侧延伸。如图2所示,上侧平板部21b沿着轴向X从上侧弯曲板部21a的基端侧的端部延伸至前端侧的端部。另外,在图3中,省略了上侧壳体21的图示。如图4所示,下侧壳体22具有下侧弯曲板部22a和一对下侧平板部22b。下侧弯曲板部22a呈沿轴向X延伸并且沿周向弯曲的板状。下侧弯曲板部22a的沿着轴向X观察到的形状为向下侧凸出的半圆弧状。一对下侧平板部22b呈平板状,从下侧弯曲板部22a的周向两端分别向上侧延伸、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下侧弯曲板部22a的上端分别向上侧延伸。如图3所示,下侧平板部22b沿着轴向X从下侧弯曲板部22a的基端侧的端部延伸至前端侧的端部。下侧平板部22b具有突出平板部22c,该突出平板部22c配置为比下侧平板部22b的其他部分向径向内侧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平板部22c配置在比下侧平板部22b的其他部分靠后侧的位置。如图4所示,下侧壳体22具有基板支承部22d、22e。基板支承部22d、22e呈板状,从下侧弯曲板部22a的径向内侧面朝向壳体20的内部而沿前后方向Y突出。基板支承部22d配置在下侧弯曲板部22a的径向内侧面中的比中心轴线J靠前侧的部分。基板支承部22e配置在下侧弯曲板部22a的径向内侧面中的比中心轴线J靠后侧的部分。基板支承部22d和基板支承部22e例如沿轴向X排列配置有多个。多个基板支承部22d和多个基板支承部22e分别隔着间隙而在前后方向Y上对置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板支承部22d、22e是通过将下侧弯曲板部22a的一部分切割并弯折而构成的。上侧平板部21b和下侧平板部22b在径向上重合并且通过螺钉而固定起来。由此,上侧壳体21与下侧壳体22固定起来,构成了在轴向X的两侧开口的圆筒状的筒部。上侧平板部21b配置于下侧平板部22b的径向外侧。下侧平板部22b的径向内侧面是构成壳体20的内侧面的一部分的平坦面。由此,壳体20的内侧面具有包含下侧平板部22b的径向内侧面在内的平坦的平面部20b。如图3所示,盖部23是圆板状的部件。盖部23配置于由上侧壳体21和下侧壳体22构成的筒部的内部中的基端侧的端部。盖部23封闭筒部的基端侧的开口。盖部23通过螺钉而固定于下侧壳体22的内侧面。如图1所示,盖部23固定于固定部件Wa。马达30在壳体20的内部中配置于前端侧的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马达单元,其具有:输出轴,其沿着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配置;马达,其使所述输出轴旋转;电路板,其与所述马达电连接;电源装置,其向所述马达和所述电路板提供电力;以及筒状的壳体,其在轴向上延伸,收纳所述马达、所述电路板以及所述电源装置,所述电路板的基板面和所述电源装置在与轴向垂直的规定的方向上对置配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1.20 JP 2017-0085501.一种马达单元,其具有:输出轴,其沿着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配置;马达,其使所述输出轴旋转;电路板,其与所述马达电连接;电源装置,其向所述马达和所述电路板提供电力;以及筒状的壳体,其在轴向上延伸,收纳所述马达、所述电路板以及所述电源装置,所述电路板的基板面和所述电源装置在与轴向垂直的规定的方向上对置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单元,其中,所述壳体呈圆筒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单元,其中,所述马达单元还具有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内侧面的间隔件,所述电源装置隔着所述间隔件固定于所述壳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单元,其中,所述马达具有与所述输出轴连结的马达轴,经由所述马达轴使所述输出轴旋转,所述间隔件具有切换连结状态和非连结状态的连结切换部的至少一部分,在该连结状态下,所述输出轴与所述马达轴连结,在该非连结状态下,所述输出轴与所述马达轴分离。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马达单元,其中,所述规定的方向是与所述电源装置和所述间隔件排列的方向交叉的方向。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马达单元,其中,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笠井信也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伺服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