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61547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8:48
在旋转电机中,转子具有转子轴和设置于转子轴的转子主体。隔板在多个部位被固定于转子主体的轴向的端部,形成冷却气体的通风路。另外,隔板被分割成在转子的周向排列的多个隔板分割体。各隔板分割体具有在转子的轴向上与相邻的隔板分割体重叠的重叠部。

Rotating m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旋转电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转子设置有通风路形成用的隔板(日文:バッフルプレート)的旋转电机。
技术介绍
在以往的涡轮发电机中,在运转时,在转子线圈流过磁场电流、在定子线圈流过输出电流,从而产生热。因此,在转子轴设置有送风风扇,利用送风风扇使被封入发电机内的冷却气体循环。另外,为了对磁场电流流过的转子线圈进行冷却,需要使冷却气体也流过设置有转子线圈的转子槽。因此,在位于转子主体的轴向的端部的端环的内周安装有多个隔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一方面,已知配置于转子主体的轴向端部的外周的保持环的半径在发电机运转时的离心力的作用下扩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105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2-7024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上述那样的以往的旋转电机中,隔板固定于端环。另外,端环固定于保持环的端部。然而,在将隔板由多根螺栓固定于端环的情况下,在端环在发电机运转时的离心力的作用下半径扩大时,非圆环形状的隔板仅向径向刚体移动而不会产生与端环同样的变形。因此,在隔板与端环的接触面处会产生滑动,在隔板的螺栓孔位置与端环的螺栓孔位置之间会产生相对位移。并且,存在对螺栓施力而引起螺栓破损的可能性。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旋转电机,即使隔板的安装部的半径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扩大,也能够不在隔板的紧固孔位置与转子主体的紧固孔位置之间产生相对位移地由紧固件将隔板安装于转子主体。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旋转电机具有:具有转子轴和设置于转子轴的转子主体的转子;形成冷却气体的通风路的隔板,该隔板在多个部位被固定于转子主体的轴向的端部;隔板被分割成在转子的周向排列的多个隔板分割体;各隔板分割体具有在转子的轴向上与相邻的隔板分割体重叠的重叠部。专利技术效果在本专利技术的旋转电机中,隔板被分割成在转子的周向排列的多个隔板分割体,各隔板分割体具有在转子的轴向上与相邻的隔板分割体重叠的重叠部,所以,用重叠部隔断冷却气体且各隔板分割体彼此向转子主体的固定部的间隔变化,从而能够追随隔板的安装部的半径的变化。由此,即使隔板的安装部的半径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扩大,也能够不在隔板的紧固件孔位置与转子主体的紧固件孔位置之间产生相对位移地由紧固件将隔板安装于转子主体。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发电机的剖视图。图2是放大图1的II部表示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图2的隔板的立体图。图4是从转子的径向外侧观察图2的隔板的俯视图。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图2的端环和隔板在发电机停止时和发电机运转时的状态的说明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隔板的立体图。图7是从转子的径向外侧观察图6的隔板的俯视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的隔板的第一端部隔片的立体图。图9是从转子的径向外侧观察图8的第一端部隔片的俯视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4的隔板的第一端部隔片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组合于图10的第一端部隔片的树脂板的立体图。图12是从图11的相反侧观察图11的树脂板的立体图。图13是表示在图12的插入部涂敷了粘结剂的变型例的立体图。图1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5的隔板的第一端部隔片的立体图。图15是表示组合于图14的第一端部隔片的树脂板的立体图。图16是从图15的相反侧观察图15的树脂板的立体图。图1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6的隔板的中间隔片的立体图。图18是表示组合于图17的中间隔片的树脂板的立体图。图1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7的隔板的第一端部隔片的立体图。图20是表示组合于图19的第一端部隔片的树脂板的立体图。图21是表示图19的凹部的变型例的立体图。图22是表示图20的凸部的变型例的立体图。图23是表示适用本专利技术的发电机的另一例子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方式进行说明。实施方式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发电机的剖视图。在图中,转子1具有转子轴2和设置于转子轴2的转子主体3。转子主体3具有转子铁芯4、多个转子线圈(未图示)、以及一对保持环5。在转子铁芯4设置有多个转子槽(未图示)。转子线圈设置于转子槽。保持环5围绕转子铁芯4的轴向的两端部并保持转子线圈。转子轴2能旋转地支撑于框体6。在转子轴2上设置有一对送风风扇7。送风风扇7在转子主体3的轴向的两端部相向并与转子轴2一体旋转。在框体6的内周固定有定子8。定子8具有圆筒状的定子铁芯9和设置于定子铁芯9的多个定子线圈10。定子8围绕转子1。定子8的内周面与转子1的外周面相向。在框体6内封入冷却气体11。作为冷却气体11,采用例如氢气或空气。在框体6内的定子8的径向外侧设置有气体冷却器12。在转子1旋转时,送风风扇7旋转,冷却气体11在框体6内循环。由此,框体6内的各部分被冷却。在图1所示的转子径向通风式的冷却方式中,冷却气体11由送风风扇7送出,通过转子主体3和定子8而成为高温。然后,冷却气体11通过气体冷却器12而成为低温,返回送风风扇7。图2是放大图1的II部表示的立体图。转子主体3还具有一对端环13。各端环13固定于对应的保持环5的与送风风扇7相向的端部。在端环13的内周固定有多个隔板14。也就是说,各隔板14固定于转子主体3的与送风风扇7相向的端部。另外,各隔板14由作为紧固件的多根螺栓15固定于端环13。也就是说,隔板14在多个部位被固定于端环13。隔板14在端环13的周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由这些隔板14来隔断冷却气体11向轴向的通风。由此,形成从转子主体3的端部通到转子铁芯4的内部的冷却气体11的通风路。图3表示图2的隔板14的立体图,图4是从转子1的径向外侧观察图2的隔板14的俯视图。隔板14被分割成在转子1的周向排列的多个隔板分割体。在本例中,作为隔板分割体,采用第一端部隔片21、第二端部隔片22、以及2个中间隔片23。第一端部隔片21在转子1的周向上配置于隔板14的第一端部。第二端部隔片22在转子1的周向上配置于隔板14的第二端部。中间隔片23配置于第一端部隔片21与第二端部隔片22之间。沿着转子1的周向观察的隔片21、22、23的剖面形状分别为L字形。供螺栓15通过的作为紧固件孔的贯通孔24在隔片21、22、23,分别设置1个。各隔片21、22、23仅由1根螺栓15固定于端环13。换言之,隔板14与螺栓15的根数相应地被分割。第一端部隔片21具有在转子1的轴向上与相邻的中间隔片23重叠的第一重叠部25。第一重叠部25是通过将第一端部隔片21的与送风风扇7相向的面的一部分向送风风扇7的相反侧断错(日文:オフセット)而赋予阶差来形成的。第二端部隔片22具有在转子1的轴向上与相邻的中间隔片23重叠的第二重叠部26。第二重叠部26通过将第二端部隔片22的与送风风扇7相向的面的相反侧的面的一部分向送风风扇7侧断错而赋予阶差来形成。各中间隔片23具有在转子1的轴向上与相邻的中间隔片23或相邻的第二端部隔片22的第二重叠部26重叠的第一重叠部25。另外,各中间隔片23具有在转子1的轴向上与相邻的第一端部隔片21或相邻的中间隔片23的第一重叠部25重叠的第二重叠部26。在将隔板14安装于端环13的情况下,首先,将第一端部隔片21固定于预先固定于保持环5的端环13。接着,将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具有:转子,所述转子具有转子轴和设置于所述转子轴的转子主体;隔板,所述隔板在多个部位被固定于所述转子主体的轴向的端部,形成冷却气体的通风路;所述隔板被分割成在所述转子的周向排列的多个隔板分割体;各所述隔板分割体具有在所述转子的轴向上与相邻的隔板分割体重叠的重叠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2.02 JP 2017-0173621.一种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具有:转子,所述转子具有转子轴和设置于所述转子轴的转子主体;隔板,所述隔板在多个部位被固定于所述转子主体的轴向的端部,形成冷却气体的通风路;所述隔板被分割成在所述转子的周向排列的多个隔板分割体;各所述隔板分割体具有在所述转子的轴向上与相邻的隔板分割体重叠的重叠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在相互重叠的所述重叠部之间夹设夹板。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是树脂制的。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由粘结剂粘结于所述重叠部。5.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具有夹板主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俣康平中村健川口龙太郎叶名纪彦榁木伸明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