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冷系统及液冷系统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06107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8: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冷系统及液冷系统控制方法。液冷系统包括吸热设备以及第一、第二液冷源,第一、第二液冷源分别包括串接的冷凝器和变频循环泵,第一液冷源通过进、出液管路与吸热设备串接以构成第一循环回路,第二液冷源通过所述进、出液管路与吸热设备串接以构成第二循环回路,液冷系统还包括在正常状态下控制两个液冷源的变频循环泵同时运行、在其中一个液冷源发生故障时控制另一个的变频循环泵增大频率运行的控制装置。液冷系统正常工作时,两个液冷源同时低负载运行,有利于提高液冷源的使用寿命,使液冷源不易出现故障;且即使其中一个液冷源故障,另一个可通过高负载运转来满足整个液冷系统的正常运行,确保液冷系统的可靠性。

A Control Method for Liquid Cooling System and Liquid Cool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冷系统及液冷系统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散热
,具体涉及一种液冷系统及液冷系统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为保证日常生产需求、避免频繁开关机而影响设备的寿命,大功率设备往往要求不停机连续运行,其对应的液冷系统也需要有较高的可靠性,从而保证大功率设备不停机运行时的散热要求。为保证液冷系统较高的可靠性,现有技术中往往采用备份液冷源措施,该备份液冷源措施包括零部件备份和整机备份。授权公告号为CN208123084U的一篇中国技术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燃气发电厂加压机的冷却散热系统,该冷却散热系统包含两台循环泵,采用一备一用的工作模式,即便正在使用的循环泵出现故障,也可以启用备用的循环泵,对加压机进行降温,保证加压器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上述冷却散热系统的备份措施为零件备份,该备份措施的可靠性较整机备份低,且若因循环泵的控制系统故障时,存在备份失效的风险。授权公告号为CN104990171B的一篇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用于数据中心机房的散热系统及其伴热方法,该数据中心机房的散热系统包括至少两套散热装置,分别用于从数据中心机房内吸收热量,所述至少两套散热装置包括第一散热装置和第二散热装置,所述散热系统还包括第一切换单元,用于将第一散热装置和第二散热装置的运行状态在以下两种情形之间切换:第一散热装置为主用散热装置,第二散热装置为备用散热装置;以及第一散热装置为备用散热装置,第二散热装置为主用散热装置。上述液冷源备份措施为整机备份,导致整个散热系统的成本较高,而且在中心机房正常工作的过程中,主用散热装置高负载运转,备用散热装置闲置,导致高负载运转的主用散热装置较容易出现故障,进而影响主用散热装置乃至整个散热系统的寿命,从而无法保证整个散热系统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冷系统,用于解决传统的液冷系统可靠性差的技术问题;相应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液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液冷系统控制方法无法保证液冷系统可靠性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液冷系统的技术方案是:液冷系统包括吸热设备以及第一、第二液冷源,第一、第二液冷源分别包括串接的冷凝器和变频循环泵,第一液冷源通过进、出液管路与吸热设备串接以构成第一循环回路,第二液冷源通过所述进、出液管路与吸热设备串接以构成第二循环回路,所述液冷系统还包括在正常状态下控制两个液冷源的变频循环泵同时运行、在其中一个液冷源发生故障时控制另一个液冷源的变频循环泵增大频率运行的控制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液冷系统正常工作时,两个液冷源同时低负载运行来保证整个液冷系统的工作效率,有利于提高液冷源的使用寿命,使液冷源不易出现故障;即使其中一个液冷源故障,另一个可通过高负载运转来满足整个液冷系统的正常运行,满足液冷系统正常运行的可靠性;而且两个液冷源共用进、出液管路,有助于降低整个液冷系统的成本。作为对上述进、出液管路的进一步限定,所述进、出液管路上分别在靠近第一、第二液冷源的位置分别设有检测回液和供液压力的压力检测装置。通过回液压力与供液压力的差值变化,能够方便、及时得出两个液冷源的运行状况,使控制装置及时作出响应,以满足吸热设备的正常运行,确保液冷系统的工作效率。作为对上述控制装置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分别与第一、第二液冷源对应的第一、第二控制模块,第一、第二控制模块分别与对应的压力检测装置信号连接、与对应的变频循环泵控制连接。压力检测装置将对应液冷源上回液压力与供液压力的差值变化信号传递给相应的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控制相应的变频循环泵工作,以确保当其中一个液冷源故障时,另一个液冷源为满足吸热设备的散热需求而高负载工作,这种由信号连接和控制的反馈回路响应及时,有助于增加液冷系统工作的可靠性。作为对上述吸热设备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吸热设备包括多个冷板,各个冷板并联设置。并联设置的方式使各个冷板对发热的功率单元具有相同的散热冷却效果。作为对上述吸热设备的进一步限定,所述进、出液管路在相邻两个吸热设备之间分别设有常开阀。当无需部分吸热设备工作时,可通过操作常开阀,关闭液冷系统中部分吸热设备上的冷却液管路,提高液冷系统对功率单元的散热冷却工作效率。作为对上述常开阀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常开阀上游的吸热设备数量与位于常开阀下游的吸热设备数量相等。当不需要部分功率单元工作时,可快速关掉常开阀,截断一半冷却液管路,关掉对应的液冷源,以保证整个液冷系统的工作效率。作为对上述进液管路的进一步限定,所述进液管路上在靠近第一、第二液冷源的位置分别设有流量传感器。该流量传感器用于检测循环回路中冷却液的流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种液冷系统控制方法的技术方案是:液冷系统控制方法包括,定义吸热设备所需的换热介质流量为需求流量,控制两个液冷源的变频循环泵同时运行,且两个变频循环泵所能提供的流量之和等于所述需求流量;在其中一个液冷源发生故障时,控制另一个液冷源的变频循环泵增大功率并使其所能提供的流量等于所述需求流量。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液冷系统控制方法,在液冷系统正常工作时,两个液冷源同时低负载运行以保证整个液冷系统的工作效率,有助于提高液冷源的寿命,使液冷源不易出现故障;而且即使其中一个液冷源故障,另一个液冷源也可通过高负载运行来满足整个液冷系统的正常运行,满足液冷系统的可靠性。作为对上述变频循环泵的进一步限定,两个变频循环泵具有独立的控制装置。独立的控制装置便于对各个变频循环泵的独立控制,避免由于控制装置故障而导致整个液冷系统的备份失效,有助于提高液冷系统的可靠性。作为对上述控制装置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控制装置通过检测与其对应的液冷源的进液压力和出液压力之间的压差判断另一个液冷源是否故障。这种判断液冷源是否故障的方法,简单易行,操作方便,响应及时。作为对上述变频循环泵同时运行状态的进一步限定,在两个变频循环泵同时运行时,控制两个变频循环泵提供的流量基本相同。控制两个变频循环泵所提供的流量基本相同,以使两个变频循环泵维持相等频率的低负载运转状态,避免其中一个高负载运转而使其容易出现故障,有助于延长两个变频循环泵的使用寿命。作为对上述在仅有一个变频循环泵运行状态下的进一步限定,在仅有一个变频循环泵运行时,该变频循环泵处于最大流量工作状态。单个变频循环泵以其最大流量运行,即满负载状态运转,来满足液冷系统工作效率,相比半负载工作状态满足液冷系统工作效率的变频循环泵来讲,满负载运转的变频循环泵其成本较低,有助于降低整个液冷系统的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液冷系统使用状态的原理图;图中,1-供液支路,2-出液管路,3-出液温度传感器,4-出液压力传感器,5-进液压力传感器,6-进液温度传感器,7-流量传感器,8-进液管路,9-回液支路,10-常开阀,11-第一液冷源,12-第二液冷源,13-功率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液冷系统的整体构思在于:两个液冷源以其较低负载,轻松、合理运行,以满足液冷系统的工作效率,相比单个液冷源满负载运行的状态,两个液冷源半负载运行的状态,使两个液冷源均不易发生故障;当其中一个液冷源故障,通过提高另一个液冷源的带负载工作能力,使其满负载运行,在保证最低成本的条件下,满足液冷系统的工作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吸热设备以及第一、第二液冷源,第一、第二液冷源分别包括串接的冷凝器和变频循环泵,第一液冷源通过进、出液管路与吸热设备串接以构成第一循环回路,第二液冷源通过所述进、出液管路与吸热设备串接以构成第二循环回路,所述液冷系统还包括在正常状态下控制两个液冷源的变频循环泵同时运行、在其中一个液冷源发生故障时控制另一个液冷源的变频循环泵增大频率运行的控制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吸热设备以及第一、第二液冷源,第一、第二液冷源分别包括串接的冷凝器和变频循环泵,第一液冷源通过进、出液管路与吸热设备串接以构成第一循环回路,第二液冷源通过所述进、出液管路与吸热设备串接以构成第二循环回路,所述液冷系统还包括在正常状态下控制两个液冷源的变频循环泵同时运行、在其中一个液冷源发生故障时控制另一个液冷源的变频循环泵增大频率运行的控制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出液管路上分别在靠近第一、第二液冷源的位置分别设有检测回液和供液压力的压力检测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分别与第一、第二液冷源对应的第一、第二控制模块,第一、第二控制模块分别与对应的压力检测装置信号连接、与对应的变频循环泵控制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设备包括多个冷板,各个冷板并联设置。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永申高明王生广田野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