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组件爬电距离测量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52631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组件爬电距离测量工具,包括:测量尺本体;所述测量尺本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测量尺和第二测量尺;其中,所述第一测量尺的长度为第一型号光伏组件的最大爬电距离,所述第二测量尺的长度为所述第一型号光伏组件的最小爬电距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提供的测试工具,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且能够准确判断出光伏组件的爬电距离是否达标,避免光伏组件的爬电距离不符合要求,影响光伏组件合格率的问题。

A Measuring Tool for Creeping Distance of Photovoltaic Modu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组件爬电距离测量工具
本技术涉及光伏组件测试
,特别是涉及一种光伏组件爬电距离测量工具。
技术介绍
随着光伏行业的快速发展,光伏组件的安全性及可靠性越来越受到重视。爬电距离IEC定义: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电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绝缘表面测量的最短距离。对于光伏组件爬电距离即为电池边缘到玻璃边缘的距离与汇流条边缘到玻璃边缘的距离,爬电距离是衡量光伏组件安全性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太阳能光伏组件生产主要包括以下流程:电池分选、串焊、层叠敷设、前EL测试、层压、装框、固化、清洗、IV测试、终检等工序。光伏组件爬电距离在层叠敷设时通过层叠模板测量,层叠敷设完成后光伏组件进层压机前主要通过菲林卡片测量光伏组件爬电距离,确认组件爬电距离是否异常,但菲林卡片透明,不易读数,造成爬行距离测量结果不准确,导致光伏组件生产效率下降,同时增加电池片隐裂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伏组件爬电距离测量工具,解决了菲林卡片透明,不易读数,造成光伏组件的爬行距离测量结果不准确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光伏组件爬电距离测量工具,包括:测量尺本体;所述测量尺本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测量尺和第二测量尺;其中,所述第一测量尺的长度为第一型号光伏组件的最大爬电距离,所述第二测量尺的长度为所述第一型号光伏组件的最小爬电距离。其中,所述第一测量尺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测量尺的一端通过连接杆连接;且所述第一测量尺和所述第二测量尺均和所述连接杆垂直连接,所述第一测量尺、所述连接杆以及所述第二测量尺形成Z型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测量尺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测量尺的一端相互连接且相互垂直;所述测量尺本体还包括:和所述第一测量尺位于同一直线上,且长度为第二型号光伏组件的最大爬电距离第三测量尺;和所述第二测量尺垂直位于同一直线上,且长度为所述第二型号光伏组件的最小爬电距离的第四测量尺;其中,所述第一测量尺、所述第二测量尺、所述第三测量尺以及所述第四测量尺形成十字型结构;所述第一型号光伏组件和所述第二型号光伏组件为不同尺寸大小的光伏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测量尺和所述第二测量尺相互垂直,且所述第二测量尺可在所述第一测量尺上滑动。其中,所述第一测量尺和所述第二测量尺上还设置有刻度。其中,所述第一测量尺和所述第二测量尺的厚度相等,且厚度不小于2cm。本技术所提供的光伏组件爬电距离测量工具,包括测量尺本体;测量尺本体包括第一测量尺和第二测量尺;其中,第一测量尺的长度为第一型号光伏组件的最大爬电距离,第二测量尺的长度为第一型号光伏组件的最小爬电距离。因为对于光伏组件而言,其爬电距离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只能够在一定的预设距离范围内。本技术中的第一测量尺和第二测量尺的长度分别为该预设距离范围的两个端点值,那么只要测量光伏组件的爬电距离小于第一测量尺且大于第二测量尺即可,而无需测量精确读出光伏组件爬电距离的实际尺寸。本技术中提供的测试工具,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且能够准确判断出光伏组件的爬电距离是否达标,避免光伏组件的爬电距离不符合要求,影响光伏组件合格率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爬电距离测量工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测量光伏组件爬电距离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Z型测量工具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十字型测量工具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滑动测量尺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爬电距离测量工具的结构示意图,该测量工具包括,测量尺本体,测量尺本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测量尺1和第二测量尺2;其中,第一测量尺1的长度为第一型号光伏组件的最大爬电距离,第二测量尺2的长度为第一型号光伏组件的最小爬电距离。如图2所示,图2为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中a、b、c、d四个距离即为需要检测的爬电距离。如图3所示,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测量光伏组件爬电距离的结构示意图,图3中,将第二测量尺2搭在光伏组件的背板4的边缘位置,且第二测量尺2的顶端和电池片3的侧边相贴合,那么,第二测量尺2搭在光伏组件的背板4边缘的长度即为光伏组件的一个爬电距离。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光伏组件的爬电距离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并不要求获得准确的距离值,只需要保证爬电距离在一定范围内,那么该光伏组件的爬电距离即符合要求。因此,采用本技术的测量工具测量爬电距离时,因为第一测量尺的长度等于最大爬电距离,第二测量尺长度等于最小爬电距离;那么只需要光伏组件的爬电距离小于第一测量尺1的长度且大于第二测量尺2的长度。在实际测量时,可以先采用第一测量尺1测量光伏组件的爬电距离,如果光伏组件的爬电距离大于第一测量尺1的长度,那么该光伏组件的爬电距离则不符合要求;反之,当光伏组件的爬电距离小于第一测量尺1的长度,再用第二测量尺2和爬电距离进行对比,如果第二测量尺2的长度大于爬电距离,那么该光伏组件的爬电距离不符合要求,反之,如果第二测量尺2的长度小于爬电距离,那么该光伏组件的爬电距离符合要求。当然,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先使用第一测量尺1还是先使用第二测量尺2,并无特定的要求。只要光伏组件四个侧边的爬电距离同时满足大于第一测量尺1长度小于第二测量尺2长度即可。本技术中所提供的测量工具,能够简单快速的测量判断出光伏组件的爬电距离是否符合要求,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需要对爬电距离进行读数,且需要克服透明的菲林卡片读数困难的问题。本技术中的测量工具,操作方便,结构简单,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且能够准确判断出光伏组件的爬电距离是否达标,避免光伏组件的爬电距离不符合要求,影响光伏组件合格率的问题。基于上述实施例,对于测量工具的实际结构可以有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Z型测量工具的结构示意图,该测量工具具体可以为:第一测量尺1的一端和第二测量尺2的一端通过连接杆连接;且第一测量尺1和第二测量2尺均和连接杆5垂直连接,第一测量尺2、连接杆5以及第二测量尺2形成Z型结构。如图4所示,图4中Z型结构的测量尺本体中连接杆5和第一测量尺1以及第二测量尺2均可以形成直角卡口。当采用第二测量尺2测量爬电距离时,可以利用第二测量尺2和连接杆5形成的卡口卡在光伏组件的背板1边缘位置,使得第二测量尺2的尾端恰好和背板4边缘线平齐,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当然,如图1所示的测量尺本体中,第一测量尺1和第二测量尺2相互垂直,互相形成卡口,也能达到这一目的。可选地,在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组件爬电距离测量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测量尺本体;所述测量尺本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测量尺和第二测量尺;其中,所述第一测量尺的长度为第一型号光伏组件的最大爬电距离,所述第二测量尺的长度为所述第一型号光伏组件的最小爬电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组件爬电距离测量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测量尺本体;所述测量尺本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测量尺和第二测量尺;其中,所述第一测量尺的长度为第一型号光伏组件的最大爬电距离,所述第二测量尺的长度为所述第一型号光伏组件的最小爬电距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爬电距离测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量尺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测量尺的一端通过连接杆连接;且所述第一测量尺和所述第二测量尺均和所述连接杆垂直连接,所述第一测量尺、所述连接杆以及所述第二测量尺形成Z型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爬电距离测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量尺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测量尺的一端相互连接且相互垂直;所述测量尺本体还包括:和所述第一测量尺位于同一直线上,且长度为第二型号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必泉林凯魏星何忠德沈启莲沈峰胡国波郭志球
申请(专利权)人:晶科能源有限公司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