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管壳式节能换热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5246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管壳式换热机组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智能管壳式节能换热机组,包括壳体、稳固架、换热管束、折流板、进口管、出口管、封堵壳、进液管、出液管、分程板、管箱、锥形管、浮球和安装座,两个所述稳固架的外侧壁分别与壳体内侧壁两侧的中间位置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锥形管和浮球的相互配合,当液体换热结束后由出口管进入锥形管内部时,由于浮球对于锥形管底部的阻挡,能够使液体在通过锥形管时的压力增大,从而使浮球的下方形成真空区,对壳体内部的液体产生吸附力,进而使整个壳体内部的液体呈旋流状态,避免了液体中的杂质长期粘附在换热管束的外表面,使整个换热效率大打折扣现象的发生。

An Intelligent Shell-and-Tube Energy-Saving Heat Exchanger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管壳式节能换热机组
本技术涉及管壳式换热机组
,具体为一种智能管壳式节能换热机组。
技术介绍
管壳式换热器由壳体、传热管束、管板、折流板和管箱等部件组成。壳体多为圆筒形,内部装有管束,管束两端固定在管板上。进行换热的冷热两种流体,一种在管内流动,称为管程流体;另一种在管外流动,称为壳程流体。为提高管外流体的传热分系数,通常在壳体内安装若干挡板。挡板可提高壳程流体速度,迫使流体按规定路程多次横向通过管束,增强流体湍流程度。在管壳式换热器的实际使用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传热管束与低温液体形成热交换,然而现有的传热管束由于设置关系导致接触面积缩小,从而导致换热效率有所差异,同时,在管壳式换热器的两端都会增设过滤器,以此除去液体中污垢,从而保证内部的整洁,但是由于流动的压力为正常值,长期使用后同样会使传热管束的外表面形成污垢,因此换热效率会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智能管壳式节能换热机组,达到了在增加换热接触面积的同时,提高传热管束换热效率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管壳式节能换热机组,包括壳体、稳固架、换热管束、折流板、进口管、出口管、封堵壳、进液管、出液管、分程板、管箱、锥形管、浮球和安装座,两个所述稳固架的外侧壁分别与壳体内侧壁两侧的中间位置连接,所述折流板的外侧壁与壳体内侧壁的右侧连接,所述换热管束位于壳体的内部,且换热管的两侧分别贯穿两个稳固架相背的一侧并延伸至其外部,所述换热管的右端与折流板的右侧连通,所述折流板的右侧设置有透流孔,所述进口管的底部与壳体顶部左侧的中间位置连通,所述出口管的顶部与壳体底部的右侧连通,所述封堵壳的左侧通过螺栓与壳体的右侧连接,所述进液管的底部与封堵壳顶部的中间位置连通,所述出液管的一端与封堵壳的底部连通,所述分程板的右侧与封堵壳右侧的中间位置连接,且分程板的左侧与折流板右侧的中间位置相接触,所述管箱的右侧通过螺栓与壳体的左侧连接,所述锥形管的顶部通过螺栓与出口管的底部连通,所述浮球位于锥形管的内部。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底部与安装座的顶部连接,且安装座的底部连接有橡胶垫。优选的,所述锥形管的竖向截面形状为倒立等边梯形,且锥形管底部的内径为顶部内径的三分之二。优选的,所述浮球的直径与锥形管中间位置的内径相等,且浮球可为外表面规则不锈钢中空球体或者外表面凹陷不锈钢中空球体。优选的,所述换热管束的形状为U形直管或者U形波浪状管束中的一种。优选的,所述换热管束在折流板右侧上的排布形状可为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中的一种。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管壳式节能换热机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由于对换热管束进行改进,通过将换热管束的形状设置为U形波浪状管束,波浪状的U形换热管束能够增大冷热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换热效率,进而达到了在增加换热接触面积的同时,提高换热管束换热效率的目的。(2)、本技术由于对出口管进行改进,通过锥形管和浮球的相互配合,当液体换热结束后由出口管进入锥形管内部时,由于浮球对于锥形管底部的阻挡,能够使液体在通过锥形管时的压力增大,从而使浮球的下方形成真空区,对壳体内部的液体产生吸附力,进而使整个壳体内部的液体呈旋流状态,避免了液体中的杂质长期粘附在换热管束的外表面,使整个换热效率大打折扣现象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正面剖示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的平面剖示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折流板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结构的正面剖示图。图中:1壳体、2稳固架、3换热管束、4折流板、5透流孔、6进口管、7出口管、8封堵壳、9进液管、10出液管、11分程板、12管箱、13锥形管、14浮球、15安装座。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管壳式节能换热机组,包括壳体1、稳固架2、换热管束3、折流板4、进口管6、出口管7、封堵壳8、进液管9、出液管10、分程板11、管箱12、锥形管13、浮球14和安装座15,其特征在于:两个稳固架2的外侧壁分别与壳体1内侧壁两侧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折流板4的外侧壁与壳体1内侧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换热管束3位于壳体1的内部,且换热管3的两侧分别贯穿两个稳固架2相背的一侧并延伸至其外部,换热管3的右端与折流板4的右侧连通,折流板4的右侧开设有透流孔5,进口管6的底部与壳体1顶部左侧的中间位置连通,出口管7的顶部与壳体1底部的右侧连通,封堵壳8的左侧通过螺栓与壳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进液管9的底部与封堵壳8顶部的中间位置连通,出液管10的一端与封堵壳8的底部连通,分程板11的右侧与封堵壳8右侧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且分程板11的左侧与折流板4右侧的中间位置相接触,管箱12的右侧通过螺栓与壳体1的左侧固定连接,锥形管13的顶部通过螺栓与出口管7的底部连通,浮球14位于锥形管13的内部。实施例一浮球14可为外表面凹陷不锈钢中空球体。一种智能管壳式节能换热机组,包括壳体1、稳固架2、换热管束3、折流板4、进口管6、出口管7、封堵壳8、进液管9、出液管10、分程板11、管箱12、锥形管13、浮球14和安装座15,两个稳固架2的外侧壁分别与壳体1内侧壁两侧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折流板4的外侧壁与壳体1内侧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换热管束3位于壳体1的内部,且换热管3的两侧分别贯穿两个稳固架2相背的一侧并延伸至其外部,换热管3的右端与折流板4的右侧连通,折流板4的右侧开设有透流孔5,进口管6的底部与壳体1顶部左侧的中间位置连通,出口管7的顶部与壳体1底部的右侧连通,封堵壳8的左侧通过螺栓与壳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进液管9的底部与封堵壳8顶部的中间位置连通,出液管10的一端与封堵壳8的底部连通,分程板11的右侧与封堵壳8右侧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且分程板11的左侧与折流板4右侧的中间位置相接触,管箱12的右侧通过螺栓与壳体1的左侧固定连接,锥形管13的顶部通过螺栓与出口管7的底部连通,浮球14位于锥形管13的内部。实施例二换热管束3的形状为U形波浪状管束,波浪状的U形换热管束3能够增大冷热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换热效率。一种智能管壳式节能换热机组,包括壳体1、稳固架2、换热管束3、折流板4、进口管6、出口管7、封堵壳8、进液管9、出液管10、分程板11、管箱12、锥形管13、浮球14和安装座15,两个稳固架2的外侧壁分别与壳体1内侧壁两侧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折流板4的外侧壁与壳体1内侧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换热管束3位于壳体1的内部,且换热管3的两侧分别贯穿两个稳固架2相背的一侧并延伸至其外部,换热管3的右端与折流板4的右侧连通,折流板4的右侧开设有透流孔5,进口管6的底部与壳体1顶部左侧的中间位置连通,出口管7的顶部与壳体1底部的右侧连通,封堵壳8的左侧通过螺栓与壳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进液管9的底部与封堵壳8顶部的中间位置连通,出液管10的一端与封堵壳8的底部连通,分程板11的右侧与封堵壳8右侧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且分程板11的左侧与折流板4右侧的中间位置相接触,管箱12的右侧通过螺栓与壳体1的左侧固定连接,锥形管13的顶部通过螺栓与出口管7的底部连通,浮球14位于锥形管13的内部。实施例三换热管束3在折流板4右侧上的排布形状可为等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管壳式节能换热机组,包括壳体(1)、稳固架(2)、换热管束(3)、折流板(4)、进口管(6)、出口管(7)、封堵壳(8)、进液管(9)、出液管(10)、分程板(11)、管箱(12)、锥形管(13)、浮球(14)和安装座(15),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稳固架(2)的外侧壁分别与壳体(1)内侧壁两侧的中间位置连接,所述折流板(4)的外侧壁与壳体(1)内侧壁的右侧连接,所述换热管束(3)位于壳体(1)的内部,且换热管束(3)的两侧分别贯穿两个稳固架(2)相背的一侧并延伸至其外部,所述换热管束(3)的右端与折流板(4)的右侧连通,所述折流板(4)的右侧设置有透流孔(5),所述进口管(6)的底部与壳体(1)顶部左侧的中间位置连通,所述出口管(7)的顶部与壳体(1)底部的右侧连通,所述封堵壳(8)的左侧通过螺栓与壳体(1)的右侧连接,所述进液管(9)的底部与封堵壳(8)顶部的中间位置连通,所述出液管(10)的一端与封堵壳(8)的底部连通,所述分程板(11)的右侧与封堵壳(8)右侧的中间位置连接,且分程板(11)的左侧与折流板(4)右侧的中间位置相接触,所述管箱(12)的右侧通过螺栓与壳体(1)的左侧连接,所述锥形管(13)的顶部通过螺栓与出口管(7)的底部连通,所述浮球(14)位于锥形管(13)的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管壳式节能换热机组,包括壳体(1)、稳固架(2)、换热管束(3)、折流板(4)、进口管(6)、出口管(7)、封堵壳(8)、进液管(9)、出液管(10)、分程板(11)、管箱(12)、锥形管(13)、浮球(14)和安装座(15),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稳固架(2)的外侧壁分别与壳体(1)内侧壁两侧的中间位置连接,所述折流板(4)的外侧壁与壳体(1)内侧壁的右侧连接,所述换热管束(3)位于壳体(1)的内部,且换热管束(3)的两侧分别贯穿两个稳固架(2)相背的一侧并延伸至其外部,所述换热管束(3)的右端与折流板(4)的右侧连通,所述折流板(4)的右侧设置有透流孔(5),所述进口管(6)的底部与壳体(1)顶部左侧的中间位置连通,所述出口管(7)的顶部与壳体(1)底部的右侧连通,所述封堵壳(8)的左侧通过螺栓与壳体(1)的右侧连接,所述进液管(9)的底部与封堵壳(8)顶部的中间位置连通,所述出液管(10)的一端与封堵壳(8)的底部连通,所述分程板(11)的右侧与封堵壳(8)右侧的中间位置连接,且分程板(11)的左侧与折流板(4)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壮刘亚飞袁甲王丹王雪亮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三元换热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