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形花纹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5142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4: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异形花纹单元,其光学面为前出光表面,所述前出光表面由两个平面或者四个平面拼接而成,当有两个平面时,二者的交线左右延伸或上下延伸,这两个平面各自相对于正投影面的倾角相同或不同;当有四个平面时,上平面和下平面的交线位于所述前出光表面上且左右延伸,左平面连接在所述上平面和下平面的左侧,并分别与上平面和下平面共用一条边,右平面连接在上平面和下平面的右侧,并分别与上平面和下平面共用一条边,所述正投影面与所述异形花纹单元所在光学件的设计主光轴方向垂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满足后雾灯的高准确率的配光要求,并降低后雾灯的配光工时。

Heteromorphic pattern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异形花纹单元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灯上的花纹单元,主要用在后雾灯上,有助于实现后雾灯的高精度配光要求,属于车灯

技术介绍
LED光源在汽车信号灯中的应用已有多年时间,随着汽车主机对信号灯功能的精益求精,目前信号灯功能中除后雾灯以外都可以实现130%GB的高精度设计。现有的后雾灯应用的是常规的鱼眼花纹,出射光线聚焦在鱼眼花纹的中心区域,而在鱼眼花纹靠近边缘的区域,光线偏折到大角度的地方。如图1所示,鱼眼花纹在实际设计时只是考虑到了鱼眼最边缘的区域能够使光线扩散到最大角度,并不是按照各个角度能量均匀分配的原则进行鱼眼花纹的设计,而事实上,法规对后雾灯在配光屏幕基准轴上、下5度和左、右10度之间的发光强度有着同中心点一样的最小限值要求,因此采用现有的鱼眼花纹的情况下,聚焦的平行光线经过鱼眼花纹折射后,上述4个区域通常很难满足后雾灯法规要求,调整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另一方面,采用常规的鱼眼花纹,光学系统使用的光源能量分布是:中间能量较大,随着角度的增加,光强逐渐减小,如图2所示,如果0度出射的光强为I,60度出射的光强仅为0.5I。随着角度的增加,光强会越来越弱。而模具加工鱼眼花纹时即使是小台阶结构也是需要加工出圆角,因此鱼眼花纹成品相比理论设计结构会进一步减弱后雾灯外侧的能量,因此实际产品的不合格率很高。而厚壁件在实际信号灯项目中,造型面往往是非平行平面,产品不同位置处的厚度往往不同,如图3所示。由于材质对光能的吸收与材质厚度相关,常规项目中的厚壁件不同区域的出射光强也会不同,因此要使后雾灯完全符合法规要求,在实际设计时困难重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异形花纹单元,可与常规的鱼眼花纹单元配合使用来满足后雾灯的高准确率的配光要求。本技术的主要技术方案有:一种异形花纹单元,包括非光学面和光学面,所述光学面为前出光表面,所述前出光表面由两个平面拼接而成,二者的交线左右延伸或上下延伸,相应地,所述两个平面分别是上平面和下平面,它们各自相对正投影面的倾角在12-18度之间,或者,所述两个平面分别是左平面和右平面,它们各自相对正投影面的倾角在20-26度之间,所述正投影面与所述异形花纹单元所在光学件的设计主光轴方向垂直,所述非光学面为包围在所述前出光表面周围的侧立面。所述两个平面各自相对于正投影面的倾角可以相同或不同。所述两个平面各自在所述正投影面上的投影区域的面积可以相等或不等。作为一种特例或者理想情况,所述两个平面各自相对于正投影面的倾角相同,并且所述两个平面各自在所述正投影面上的投影区域的面积相等。所述两个平面均为矩形平面,所述前出光表面在所述正投影面上的投影为矩形。一种异形花纹单元,包括非光学面和光学面,所述光学面为前出光表面,所述前出光表面由四个平面拼接而成,这四个平面分别是上平面、下平面、左平面和右平面,所述上平面和下平面的交线位于所述前出光表面上且左右延伸,所述左平面连接在所述上平面和下平面的左侧,并分别与所述上平面和下平面共用一条边,所述右平面连接在所述上平面和下平面的右侧,并分别与所述上平面和下平面共用一条边,或者,所述左平面和右平面的交线位于所述前出光表面上且上下延伸,所述上平面连接在所述左平面和右平面的上侧,并分别与所述左平面右平面共用一条边,所述下平面连接在所述左平面和右平面的下侧,并分别与所述左平面和右平面共用一条边,所述上平面和下平面各自相对正投影面的倾角在12-18度之间,所述左平面和右平面各自相对正投影面的倾角在20-26度之间,所述正投影面与所述异形花纹单元所在光学件的设计主光轴的方向垂直,所述非光学面为包围在所述前出光表面周围的侧立面。所述上平面和下平面各自相对于正投影面的倾角相同,和/或,所述左平面和右平面各自相对于所述正投影面的倾角相同。所述上平面和下平面在所述正投影面上的投影区域的面积相等,和/或,所述左平面和右平面在所述正投影面上的投影区域的面积相等。优选地,所述上平面和下平面各自相对于所述正投影面的倾角相同,且在所述正投影面上的投影区域的面积相等,所述左平面和右平面各自相对于所述正投影面的倾角相同,且在所述正投影面上的投影区域的面积也相等。所述前出光表面在所述正投影面上的投影为矩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极大的降低了后雾灯的配光工时,且受模具倒角影响减小显著,可以帮助光学工程师设计出模拟及实际模具产品均能够较容易满足法规的后雾灯配光方案,可广泛高效的应用于后雾灯设计中。本技术能克服后雾灯130%配光难题,准确针对后雾灯左右10度及上下5度进行设计,在实际模拟时,可依据实际配光状态,略微修正异形花纹的偏折角度,在厚壁件的设计项目中可以广泛使用。所述异形花纹单元与传统鱼眼花纹单元相结合使用,所述异形花纹单元的数量和位置可以灵活设置,有助于实现后雾灯的个性点灯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常规的鱼眼花纹单元的光路图;图2是采用常规的鱼眼花纹时LED光强与出光角度关系图;图3是后雾灯常规造型面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与常规鱼眼花纹单元配合使用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A-A截面上的光路图;图7是本技术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与常规鱼眼花纹单元配合使用的第二个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的B-B截面上的光路图;图10是本技术的第三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与常规鱼眼花纹单元配合使用的第三个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的C-C截面示意图;图13是图11的D-D截面示意图;图14是图8中所述异形花纹单元的一个水平截面上的光路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异形花纹单元,包括非光学面和光学面,所述光学面为前出光表面,所述前出光表面由两个平面拼接而成,二者的交线左右延伸或上下延伸,相应地,所述两个平面分别是上平面和下平面,它们各自相对正投影面的倾角在12-18度之间,或者,所述两个平面分别是左平面和右平面,它们各自相对正投影面的倾角在20-26度之间,所述正投影面与所述异形花纹单元所在光学件的设计主光轴方向垂直,所述非光学面为包围在所述前出光表面周围的侧立面。当用于车灯时,该主光轴方向通常是车身坐标系下的X轴方向。在上述角度范围内,上平面和下平面相对正投影面的倾角可以相等或不等,左平面和右平面相对正投影面的倾角也可以相等或不等,所述上平面和下平面、左平面和右平面都可以视具体情况做进一步的微调,以提高配光效率。当然,在满足配光要求的前提下,所述两个平面各自相对于正投影面的倾角优选为相同,可以简化花纹单元的设计和制作。所述两个平面各自在所述正投影面上的投影区域的面积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根据对应角度上出射光强要求而定。当要求某个角度的出射光强较大时,对应的平面的投影区域面积就设置大一些。作为最简单也最理想的情况,所述两个平面各自相对于正投影面的倾角相同,并且所述两个平面各自在所述正投影面上的投影区域的面积相等。所述两个平面的形状不限。出于结构简化需要,所述两个平面均优选为矩形平面,所述前出光表面在所述正投影面上的投影也优选呈矩形,相应地所述两个平面在所述正投影面上的投影也为矩形。图4是所述异形花纹单元的第一个实施例1,图5、6是所述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异形花纹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非光学面和光学面,所述光学面为前出光表面,所述前出光表面由两个平面拼接而成,二者的交线左右延伸或上下延伸,相应地,所述两个平面分别是上平面和下平面,它们各自相对正投影面的倾角在12‑18度之间,或者,所述两个平面分别是左平面和右平面,它们各自相对正投影面的倾角在20‑26度之间,所述正投影面与花纹单元所在光学零件的主光轴方向垂直,所述非光学面为包围在所述前出光表面周围的侧立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异形花纹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非光学面和光学面,所述光学面为前出光表面,所述前出光表面由两个平面拼接而成,二者的交线左右延伸或上下延伸,相应地,所述两个平面分别是上平面和下平面,它们各自相对正投影面的倾角在12-18度之间,或者,所述两个平面分别是左平面和右平面,它们各自相对正投影面的倾角在20-26度之间,所述正投影面与花纹单元所在光学零件的主光轴方向垂直,所述非光学面为包围在所述前出光表面周围的侧立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花纹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平面各自相对于正投影面的倾角相同。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花纹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平面各自在所述正投影面上的投影区域的面积相等。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花纹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平面各自相对于正投影面的倾角相同,并且所述两个平面各自在所述正投影面上的投影区域的面积相等。5.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异形花纹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平面均为矩形平面,所述前出光表面在所述正投影面上的投影为矩形。6.一种异形花纹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非光学面和光学面,所述光学面为前出光表面,所述前出光表面由四个平面拼接而成,这四个平面分别是上平面、下平面、左平面和右平面,所述上平面和下平面的交线位于所述前出光表面上且左右延伸,所述左平面连接在所述上平面和下平面的左侧,并分别与所述上平面和下平面共用一条边,所述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丽华
申请(专利权)人:华域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