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潮层状结构及具有其的信号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4567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潮层状结构,属于防潮材料技术领域,包括:通过粘合剂层相互连接的隔离层和阻隔贴合层;所述阻隔贴合层和所述隔离层的厚度之比为2.4‑54.9,其中,所述阻隔贴合层和所述隔离层的厚度的测定条件为温度23℃、相对湿度50%;所述粘合剂层的动态剪切力在105℃时大于15N/cm

A moisture-proof layered structure and its signal protec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潮层状结构及具有其的信号保护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潮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防潮层状结构及具有其的信号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天线罩是雷达天线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足够的强度,优良的介电性能,重量轻,在极端恶劣条件下可以有效保护天线系统不受损伤。此外,天线罩作为发射和接受电磁波的通道,保证信号的正常传播,从而使雷达系统起到它应有的作用。为满足各类飞行器及地面通讯系统的要求,天线罩已经成为雷达系统整体设计中最关键的一环。陶瓷材料结构稳定,由于优异的耐高温性及较低的介电常数、介电损耗角正切小等特点成为天线罩最常用的材料。目前国内外已成功应用的陶瓷天线罩主要有石英陶瓷天线罩、石英纤维增强石英天线罩、高硅氧增强磷酸盐天线罩等。由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克服了单质陶瓷的脆性,具有较高的韧性,因此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天线罩成为国内外最常用的结构。罩体由石英纤维增强体和二氧化硅基体组成,其二氧化硅基体由硅溶胶多次转化而成,是具有硅氧键无规则网络结构的多孔气体,气孔率为20%-25%,比表面积高达1000平米/g以上,同时多孔气体表面还存在大量的硅羟基,具有很高的表面活性,是主要的化学吸潮源。这样的基体结构使得未经防潮处理的罩体吸潮率高达8%-10%,严重影响罩体的介电性能,并且随着自然环境的温度、湿度等变化其介电性能也随之变化,造成罩体的介电性能很不稳定。罩体材料本身固有的亲水性和多孔性决定了其具有较高的吸水率,通过不断改善复合工艺条件来提高其耐水性和气密性非常困难。因此,陶瓷天线罩的防潮保护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中国专利文献CN109321012A公开了一种陶瓷天线罩防潮用有机-无机涂层及其制备方法;中国专利文献CN1613824A公开了一种天线罩涂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由耐高温陶瓷纤维布经涂层浆料渗积处理后,再进行模压成型,最后经固化而制成,材料具有一定的柔性,变形量可达5%;中国专利文献CN102492339A公开了一种天线罩材料的高透波超疏水防潮涂层的制备方法,采用微米级别的二氧化硅和含氟聚合物进行堆积封孔,并提供一定粗糙度的微米表面结构,在封孔涂层中添加粘胶性好的环氧树脂,使封孔涂层力学性能提高。但是,由于在给天线罩表面施加防潮涂层过程中会产生部分的废液、废气,且涂装过程没有办法对涂层内部质量在线检测,涂层缺陷造成较高的废品率。涂层厚度不均一,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裂纹,从而降低防潮性。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涂层的防潮效果不佳的缺陷,从而提供防潮效果好的层状结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潮层状结构,包括:通过粘合剂层相互连接的隔离层和阻隔贴合层;所述阻隔贴合层和所述隔离层的厚度之比为2.4-54.9,其中,所述阻隔贴合层和所述隔离层的厚度的测定条件为温度23℃、相对湿度50%;所述粘合剂层的动态剪切力在105℃时大于15N/cm2,剥离粘结力大于5N/15mm。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防潮层状结构的水蒸气透过量≤2.0g/(m2·24h),氧气透过量≤2.5ml/(m2·24h·0.1MPa);优选地,所述隔离层的水蒸气透过量≤1.0g/(m2·24h),氧气透过量0.05~2.5ml/(m2·24h·0.1MPa)。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阻隔贴合层和所述隔离层的厚度之比为5.6-27.6,进一步为8.2-20.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隔离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材层、无机镀层和化学涂布层;所述阻隔贴合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密封层、第一粘结层、阻隔层、第二粘结层和贴合层,其中,所述化学涂布层和所述第一密封层通过所述粘合剂层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阻隔贴合层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粘结层和所述贴合层之间的第二密封层;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基材层为聚酯类树脂、聚烯烃类树脂、聚酚醛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聚甲基丙烯酸酯类树脂、聚碳酸酯类树脂、ABS树脂、聚酰亚胺类树脂和聚四氟乙烯类树脂中的任一种单层薄膜或两层及以上的复合薄膜,厚度为8-25μm,透光率大于80%,进一步,厚度为10-20μm,透光率大于8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无机镀层为氧化物镀层,厚度为1-100nm,进一步,厚度为10-30nm。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化学涂布层为聚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聚乙烯醇树脂、聚酯树脂、聚氯化聚丙烯树脂、聚四氟乙烯树脂、聚环氧树脂和改进聚烯烃树脂中的一种或两种及其以上的混合物,厚度为0.1-10μm,进一步,厚度为0.5-5μm。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贴合层为聚乙烯树脂、苯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热塑性聚氨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松香增粘树脂、C5/C9石油树脂和萜烯树脂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厚度为25-125μm,进一步,厚度为40-80μm。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密封层和第二密封层均为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和热塑性聚氨酯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厚度为20-100μm,进一步,厚度均为30-60μm。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粘结层和第二粘结层均为乙烯-醋酸乙烯酯聚合物、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或苯乙烯/丙烯-苯乙烯、改性聚乙烯、热塑性聚氨酯和聚酰胺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厚度为5-30μm进一步,厚度均为10-20μm。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阻隔层为聚偏二氯乙烯树脂、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和聚乙烯醇树脂的一种或几种,厚度为10-60μm,进一步,厚度为20-50μm。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粘合剂层为热熔粘合剂或热活化粘合剂,厚度为1-10μm,进一步,厚度为2-5μm。一种信号保护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防潮层状结构,所述防潮层状结构设置在信号保护装置的本体上。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信号保护装置的本体为天线罩,具体为陶瓷天线罩。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潮层状结构,测定条件为温度23℃,相对湿度为50%的情况下,阻隔贴合层和隔离层的厚度之比为2.4-54.9;同时粘合剂层的动态剪切力在105℃时大于15N/cm2,剥离粘结力大于5N/15mm。在满足上述厚度之比以及粘合剂层满足相应的条件下,在使用的过程中,该防潮层状结构能够提供与信号保护装置贴合过程中更加牢固的粘结力,避免在日后使用过程中脱离、分裂、起皮等问题,另一方面,能提供更加优越的阻隔性能,可以有效的降低氧气、水蒸气的透过率,使得水蒸气透过量为0.05-2.0g/(m2·24h),氧气透过量为0.05-2.5ml/(m2·24h·0.1MPa),保证达到最好的防潮效果,从而保证层状结构的整体的介电常数ε为1.0-3.0,介电损耗角正切tgб为(1.0-8.0)×10-3,避免雷达通讯系统中电磁的透过率降低的问题,保证通讯系统的正常工作与及时通信。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潮层状结构,厚度之比为5.6-27.6,进一步具体为8.2-20.1,使得层状结构的水蒸气透过量0.1-1.5g/(m2·24h),氧气透过量为0.8-1.5ml/(m2·24h·0.1MPa),介电常数ε为1.5-2.5,介电损耗角正切tgδ为(1.5-5.0)×10-3,防潮效果进一步提高。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潮层状结构,隔离层包括依次设置的基材层、无机镀层和化学涂布层,所述阻隔贴合层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密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潮层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粘合剂层相互连接的隔离层和阻隔贴合层;所述阻隔贴合层和所述隔离层的厚度之比为2.4‑54.9;所述粘合剂层的动态剪切力大于15N/c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潮层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粘合剂层相互连接的隔离层和阻隔贴合层;所述阻隔贴合层和所述隔离层的厚度之比为2.4-54.9;所述粘合剂层的动态剪切力大于15N/cm2,剥离粘结力大于5N/15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潮层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潮层状结构的水蒸气透过量≤2.0g/(㎡·24h),氧气透过量≤2.5ml/(m2·24h·0.1MPa);优选地,所述隔离层的水蒸气透过量≤1.0g/(m2·24h),氧气透过量为0.05~2.5ml/(m2·24h·0.1MPa)。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潮层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贴合层和所述隔离层的厚度之比为5.6-27.6,进一步为8.2-20.1。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防潮层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材层、无机镀层和化学涂布层;所述阻隔贴合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密封层、第一粘结层、阻隔层、第二粘结层和贴合层,其中,所述化学涂布层和所述第一密封层通过所述粘合剂层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潮层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贴合层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粘结层和所述贴合层之间的第二密封层。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潮层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为聚酯类树脂、聚烯烃类树脂、聚酚醛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聚甲基丙烯酸酯类树脂、聚碳酸酯类树脂、ABS树脂、聚酰亚胺类树脂和聚四氟乙烯类树脂中的任一种单层薄膜或两层及以上的复合薄膜,厚度为8-25μm,透光率大于80%,进一步,厚度为10-20μm,透光率大于85%。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潮层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镀层为氧化物镀层,厚度为1-100nm,进一步,厚度为10-30nm。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潮层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查道胜曹致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瑞达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