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免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4438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可折叠免充气轮胎,属于轮胎技术领域,其可折叠后进行存放,占用的存储空间小,便于携带,可作为汽车备胎使用。该可折叠免充气轮胎沿轮胎径向由外向内依次包括胎面、弹性支撑体和轮辋;所述轮辋沿轮胎周向分割为多个轮辋块,所述多个轮辋块包括偶数个固定连接于所述弹性支撑体内侧的第一轮辋块,以及偶数个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弹性支撑体内侧的第二轮辋块,所述第一轮辋块和第二轮辋块沿轮胎周向交替排列,所述第二轮辋块相对于所述轮胎的直径呈轴对称分布。

Foldable inflatable ti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折叠免充气轮胎
本技术属于轮胎
,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免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备胎通常采用传统充气轮胎,但由于其使用频率较低,长期存放极易出现老化问题,造成漏气,且易引起安装使用后性能不稳定的问题。同时,现有汽车备胎还存在占用空间较大,携带不方便等问题。免充气轮胎是指不借助空气压力,而实现减震缓冲性能的轮胎,具有不怕扎、弹性好、耐磨、滚动阻力小等优点,解决了传统充气轮胎易漏气、爆胎的难题。采用免充气轮胎作为汽车备胎,可解决传统充气式备胎存在的老化、漏气问题,但仍不能解决备胎占用空间大、携带不方便的问题。因而,提供一种可折叠免充气轮胎,从而克服现有汽车备胎存在占用空间大、携带不方便的不足,对于汽车备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的现有汽车备胎存在占用空间大、携带不方便的不足,提出一种可折叠免充气轮胎,可折叠后进行存放,占用的存储空间小,便于携带,可作为汽车备胎使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可折叠免充气轮胎,沿轮胎径向由外向内依次包括胎面、弹性支撑体和轮辋;所述轮辋沿轮胎周向分割为多个轮辋块,所述多个轮辋块包括偶数个固定连接于所述弹性支撑体内侧的第一轮辋块,以及偶数个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弹性支撑体内侧的第二轮辋块,所述第一轮辋块和第二轮辋块沿轮胎周向交替排列,所述第二轮辋块相对于所述轮胎的直径呈轴对称分布。作为优选,与所述第二轮辋块对应同一圆心角的部分胎面仅具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纵向花纹沟,无其他方向的花纹沟。作为优选,与所述第一轮辋块对应同一圆心角的部分胎面具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纵向花纹沟,以及与所述纵向花纹沟具有夹角的横向花纹沟。作为优选,所述轮辋沿轮胎周向等分为多个所述轮辋块。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轮辋块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一辐板连接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呈弧形设置并嵌入至所述弹性支撑体内,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弧度与所述弹性支撑体相匹配;所述第一辐板连接板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板面向所述轮胎中心的一侧。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轮辋块包括第二支撑板和第二辐板连接板,所述第二轮辋块呈弧形设置并与所述弹性支撑体卡接,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弧度与所述弹性支撑体相匹配;所述第二辐板连接板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板面向所述轮胎中心的一侧。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支撑板面向所述弹性支撑体的一侧设有朝向所述弹性支撑体突起的卡块,所述弹性支撑体面向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卡块相匹配的卡槽。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辐板连接板和第二辐板连接板均设有用于连接辐板的螺栓孔。作为优选,所述弹性支撑体包括与所述胎面固接的外承压环,与所述轮辋连接的内承压环,以及位于所述外承压环和内承压环之间的中部支撑体,所述中部支撑体周向间隔设有承压造型孔。作为优选,所述弹性支撑体为聚醚或聚酯类热塑性弹性体材料或聚氨酯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提供的可折叠免充气轮胎中,轮辋分割为交替排列的第一轮辋块和第二轮辋块,其中第二轮辋块与弹性支撑体为可拆卸连接,且第二轮辋块相对于轮胎的直径呈轴对称分布,当拆离第二轮辋块后,位于相邻两个第一轮辋块之间的区域仅具有胎面和弹性支撑体,二者均为软材质、可折叠,因而,该区域即为可折叠区域,同时该可折叠区域相对于轮胎的直径呈轴对称分布,使整个轮胎可对折折叠,折叠后进行存放所占用的空间小,便于携带,可作为汽车备胎使用;2、本技术提供的可折叠免充气轮胎在使用时,将第二轮辋块安装于相邻两个第一轮辋块之间,第二轮辋块即可与第一轮辋块构成完整的轮辋,起到支撑弹性支撑体的作用,其中第一轮辋块固定连接于弹性支撑体的内侧,可避免轮辋相对于弹性支撑体旋转,避免轮胎损坏;3、本技术提供的可折叠免充气轮胎,与第二轮辋块对应同一圆心角的部分胎面仅具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纵向花纹沟,而无其他方向的花纹沟,有利于缓解轮胎折叠时产生的应力松弛和蠕动,避免轮胎因应力松弛和蠕动导致无法回复原有形状;4、本技术提供的可折叠免充气轮胎中,弹性支撑体包括外承压环、内承压环和中部支撑体,中部支撑体周向间隔设有承压造型孔,有助于将轮胎接地压力均匀化离散传递,设置的承压造型孔便于散热,有利于弹性支撑体压缩形变,同时还可减轻轮胎重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免充气轮胎的主视图;图2为图1拆掉第二轮辋块后的可折叠免充气轮胎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免充气轮胎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轮辋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轮辋块与弹性支撑体的连接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轮辋块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轮辋块与内承压环的连接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免充气轮胎安装辐板后的结构示意图;以上各图中:1、胎面;2、弹性支撑体;21、外承压环;22、中部支撑体;23、内承压环;24、承压造型孔;3、轮辋;31、第一轮辋块;311、第一支撑板;312、第一辐板连接板;32、第二轮辋块;321、第二支撑板;322、第二辐板连接板;323、卡块;4、纵向花纹沟;5、横向花纹沟;6、辐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涉及一种可折叠免充气轮胎,沿轮胎径向由外向内依次包括胎面1、用于支撑胎面1的弹性支撑体2和用于支撑弹性支撑体2的轮辋3;轮辋3沿轮胎周向分割为多个轮辋块,多个轮辋块包括偶数个固定连接于弹性支撑体2内侧的第一轮辋块31,以及偶数个可拆卸连接于弹性支撑体2内侧的第二轮辋块32,第一轮辋块31和第二轮辋块32沿轮胎周向交替排列,第二轮辋块32相对于轮胎的直径呈轴对称分布。上述可折叠免充气轮胎中,轮辋3分割为交替排列的第一轮辋块31和第二轮辋块32,其中第二轮辋块32与弹性支撑体2为可拆卸连接,且第二轮辋块32相对于轮胎的直径呈轴对称分布,当拆离第二轮辋块32后,位于相邻两个第一轮辋块31之间的区域仅具有胎面1和弹性支撑体2,二者均为软材质、可折叠,因而,该区域即为可折叠区域,同时该可折叠区域相对于轮胎的直径呈轴对称分布,使整个轮胎可对折折叠,折叠后进行存放所占用的空间小,便于携带,可作为汽车备胎使用。进一步的,上述可折叠免充气轮胎在使用时,将第二轮辋块32安装于相邻两个第一轮辋块31之间,第二轮辋块32即可与第一轮辋块31构成完整的轮辋3,起到支撑弹性支撑体2的作用,其中第一轮辋块31固定连接于弹性支撑体2的内侧,可避免轮辋3相对于弹性支撑体2旋转,避免轮胎损坏。如图1所示,弹性支撑体2包括与胎面1固接的外承压环21,与轮辋3连接的内承压环23,以及位于外承压环21和内承压环23之间的中部支撑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可折叠免充气轮胎,沿轮胎径向由外向内依次包括胎面(1)、弹性支撑体(2)和轮辋(3);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辋(3)沿轮胎周向分割为多个轮辋块,所述多个轮辋块包括偶数个固定连接于所述弹性支撑体(2)内侧的第一轮辋块(31),以及偶数个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弹性支撑体(2)内侧的第二轮辋块(32),所述第一轮辋块(31)和第二轮辋块(32)沿轮胎周向交替排列,所述第二轮辋块(32)相对于所述轮胎的直径呈轴对称分布。

【技术特征摘要】
1.可折叠免充气轮胎,沿轮胎径向由外向内依次包括胎面(1)、弹性支撑体(2)和轮辋(3);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辋(3)沿轮胎周向分割为多个轮辋块,所述多个轮辋块包括偶数个固定连接于所述弹性支撑体(2)内侧的第一轮辋块(31),以及偶数个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弹性支撑体(2)内侧的第二轮辋块(32),所述第一轮辋块(31)和第二轮辋块(32)沿轮胎周向交替排列,所述第二轮辋块(32)相对于所述轮胎的直径呈轴对称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二轮辋块(32)对应同一圆心角的部分胎面(1)仅具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纵向花纹沟(4),无其他方向的花纹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一轮辋块(31)对应同一圆心角的部分胎面(1)具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纵向花纹沟(4),以及与所述纵向花纹沟(4)具有夹角的横向花纹沟(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辋(3)沿轮胎周向等分为多个所述轮辋块。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可折叠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辋块(31)包括第一支撑板(311)和第一辐板连接板(312),所述第一支撑板(311)呈弧形设置并嵌入至所述弹性支撑体(2)内,所述第一支撑板(311)的弧度与所述弹性支撑体(2)相匹配;所述第一辐板连接板(312)连接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彩霞孟照宏安丰永孙远镇宋美芹翟明荣于胜红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双星轮胎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