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材料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43493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材料模具,所述复合材料模具包括:一种复合材料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模具包括:位于最外层的一层纤维表面毡层;至少三层纤维机织物层,每一层所述纤维机织物层由3至5个纤维机织物亚层组成;至少三层缝编织物层,每一层所述缝编织物层由3至5个缝编织物亚层组成;所述至少三层纤维机织物层与所述至少三层缝编织物层的层数差不超过2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复合材料模具具有制造工艺难度低、耐温性好、不易发生变形、不易产生裂纹、升温速度快、线膨胀系数低、应用潜力大等优点。

A Composite Di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材料模具
本技术涉及复合材料领域,尤其涉及复合材料模具。
技术介绍
随着复合材料构件外形准确性和尺寸精度的不断提高,原有金属模具材料的性能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大尺寸、高精度成型模具的需要。在这种背景下,复合材料模具应运而生,并且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在欧美发达国家的航空航天部门,复合材料模具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在国内,复合材料模具的使用逐渐增多,并且随着高性能复合材料航空航天结构件的大量应用,各有关研究院所和企业积极研究和试验使用复合材料模具,因此复合材料模具已经成为国内复合材料构件的主要成型模具。复合材料模具也逐渐形成产业,并处在高速发展阶段。复合材料模具的应用使得生产复合材料构件的工艺得到优化,生产周期随之缩短,产品质量得到提升,复合材料生产步入了更快的发展阶段。未来,复合材料模具将代替更多金属模具,并将更广泛应地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复合材料模具具有如下优点:热容小,此在固化成型加热时,复合材料模具所需要的热量远小于INVAR合金等金属材料模具可以按要求以比较快的升温速度进行加热固化,可以在较短的固化周期内完成复合材料构件的固化成型,从而可以节约能源和工时;密度小,复合材料的密度比较小,用其制造的模具质量比较轻;可修复性好,复合材料模具一旦损坏,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低的成本修复好;可低温固化高温使用;复合材料模具加工刀具损耗小。然而,现有技术制得的复合材料模具还存在如下问题:制造工艺复杂,过程控制要求严格,不同方法甚至不同批次产品质量差异大;表面密封性较差,特别是当存在制造缺陷时易出现真空泄漏问题;表面硬度低,易产生机械损伤、外层易脱落,在起吊、搬运易分层、掉渣、变形等问题;使用寿命相对比较短,有的只有几次左右;制造成本比高;复合材料模具的表面不美观,成本高;铺层材料发生变形导致难以铺层;因材料问题导致的树脂灌注不充分;膨胀系数差异造成的内应力引起尺寸发生偏差、表面产生裂纹、模具受损等。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模具,所述复合材料模具包括:位于最外层的一层纤维表面毡层;至少三层纤维机织物层,每一层所述纤维机织物层由3至5个纤维机织物亚层组成;至少三层缝编织物层,每一层所述缝编织物层由3至5个缝编织物亚层组成;所述至少三层纤维机织物层与所述至少三层缝编织物层的层数差不超过2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1)本技术的复合材料模具的制造工艺难度降低,尤其是在大尺寸、大厚度的情况下。(2)具有良好的耐温性:传统复合材料模具使用温度一般在80℃以下,本技术的复合材料模具长期使用温度可以达到140℃左右。(3)克服了表面裂纹和形变等问题:市场上的复合材料模具大多靠表面补胶处理、刷胶衣等手段克服表面裂纹、形变等问题,但此手段指标不治本,会降低复合材料模具的使用寿命,需要定期维护以降低模具损伤对产品的影响。不仅如此,补胶处理、刷胶衣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增加工作强度。本技术采用铺层优化及引进纤维表面毡层方案,两者共同作用解决了耐高温复合材料模具表面裂纹、变形等问题。(4)复合材料模具的升温速率快,大型金属模具升温速率一般在15℃/min,而本技术模具热容量小,升温速度快,可高达45℃/min,能提高了生产效率。(5)复合材料模具各层可以为复合材料制件常用材质,能与最终产品制件设计成完全一样的材质,线膨胀系数差可以为零,真正意义上实现零膨胀。(6)具有大的市场潜力:随着例如轨道交通领域的发展,车体复合材料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对车体复合材料化的需要会推动碳纤维复合材料模具的发展。据评估,一种结构形式的车厢会带来200万左右的市场效益。另外,新能源电动车是国家支持的产业,新能源电动车大型制件用模具将会采用复合材料替代传统金属材料;还有,航空航天领域制件采用复合材料的占比日益增加,由于复材可设计、易加工、适合整体成型等优势,制件产品尺寸也在不停地突破上限,而与之产生的金属模具成本不断增加,且具有加工难度大,周期长,可选择的厂家少,重量大不易转移等缺点,限制了自身的应用。在未来的发展中,可以逐步采用质量满足使用要求,成本低、加工难度小、生产周期短、重量轻的复合材料模具替代传统金属模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复合材料模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其中纤维机织物层与缝编织物层的总层数为偶数层具体为6层并且交叉布置。图2为本技术的复合材料模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其中纤维机织物层与缝编织物层总层数为奇数层具体为7层并且交叉布置。图3为本技术的复合材料模具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其中纤维机织物层与缝编织物层的总层数为奇数层具体为6层并且对称布置。图4为本技术的复合材料模具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其中纤维机织物层与缝编织物层的总层数为偶数层具体为7层并且交叉布置。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清楚、完整地描述。但是,本所提供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所公开的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未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就可以想到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在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模具,所述复合材料模具包括:位于最外层的一层纤维表面毡层1;至少三层纤维机织物层2,每一层所述纤维机织物层2由3至5个(例如3、4或5个)纤维机织物亚层21组成;至少三层缝编织物层3,每一层所述缝编织物层3由3至5个(例如3、4或5个)缝编织物亚层31组成;所述至少三层纤维机织物层2与所述至少三层缝编织物层3的层数差不超过2层(参见图1至4)。例如,所述至少三层纤维机织物层2的层数可以比所述至少三层缝编织物层3的层数多1层或者少1层,从而实现下述的交叉布置和对称布置。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三层纤维机织物层与所述至少三层缝编织物层交叉布置或对称布置。交叉布置和对称布置具有通常理解的含义。例如可以参照图1至图4。其中,图1示出了纤维机织物层2(各由4层纤维机织物亚层21组成)和缝编织物层3(各由4层缝编织物亚层31组成)的总层数为偶数6的交叉布置情况。图2示出了纤维机织物层2和缝编织物层3的总层数为奇数7的交叉布置情况。图3示出了纤维机织物层2和缝编织物层3的总层数为偶数6的对称布置情况,纤维机织物层2和缝编织物层3以图中所示虚线为中心对称布置;图4示出了纤维机织物层2和缝编织物层3的总层数为奇数7的对称布置情况,纤维机织物层2和缝编织物层3以图中虚线所在的缝编织物层3(当然,该缝编织物层3也可以替换为一层纤维机织物层2,但是需要相应地调整其他各层以实现对称布置)为中心对称布置。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优选将纤维表面毡层1与纤维机织物层2相邻布置。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利用树脂将所述纤维表面毡层、纤维机织物层和缝编织物层复合为一体。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纤维机织物层包括平纹布亚层、斜纹布亚层和/或缎纹布亚层;和/或所述缝编织物层包括无纬布亚层、双轴向缝编织物亚层和/或多轴向(三轴向以上,例如四轴向)缝编织物亚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纤维机织物层包括平纹布亚层;所述纤维机织物层包括斜纹布亚层和缎纹布亚层;或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材料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模具包括:位于最外层的一层纤维表面毡层;至少三层纤维机织物层,每一层所述纤维机织物层由3至5个纤维机织物亚层组成;至少三层缝编织物层,每一层所述缝编织物层由3至5个缝编织物亚层组成;所述至少三层纤维机织物层与所述至少三层缝编织物层的层数差不超过2层;所述至少三层纤维机织物层与所述至少三层缝编织物层交叉布置或对称布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材料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模具包括:位于最外层的一层纤维表面毡层;至少三层纤维机织物层,每一层所述纤维机织物层由3至5个纤维机织物亚层组成;至少三层缝编织物层,每一层所述缝编织物层由3至5个缝编织物亚层组成;所述至少三层纤维机织物层与所述至少三层缝编织物层的层数差不超过2层;所述至少三层纤维机织物层与所述至少三层缝编织物层交叉布置或对称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模具,其特征在于,利用树脂将所述纤维表面毡层、纤维机织物层和缝编织物层复合为一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机织物层包括平纹布亚层、斜纹布亚层和/或缎纹布亚层;和/或所述缝编织物层包括无纬布亚层、双轴向缝编织物亚层和/或多轴向缝编织物亚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材料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机织物层包括平纹布亚层;所述纤维机织物层包括斜纹布亚层和缎纹布亚层;或所述纤维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千王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爱思达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