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力型转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3983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省力型转轴结构,包括:一轴杆件,两侧分别具有一轴柱及一衔接部,该轴柱自由端延伸一结合段;一主架体,纵向相对设置一对主架片及一辅架片,该两架片间具有一段距离,供轴柱穿越,顶部弧缘两端各具有一挡缘,底部横向延伸一接合部;两转动片,相对邻接于两架片之间,供轴柱穿越与连动,径向两相对端各突设一接缘;一回复装置,设于两转动片之间,为轴柱所穿越套环外套接一扭簧,该扭簧的第一及第二簧端跨置于主架片前挡缘及辅架片后挡缘;至少一弹性体,供轴柱穿越,并朝轴杆件方向施予一轴向弹力;一端封件,结合于轴柱结合段;轴杆件转动时,一簧端为一架片挡缘所抵住,使另一簧端施以一与轴杆件同向转动辅助力,推动一转动片的接缘。(*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转轴结构,尤指一种以单旋向扭簧达到双向施出辅助力的省力型转轴结构
技术介绍
按具掀盖的消费性电子产品,诸如可携式计算机、电子辞典及携带型影音播放装置...等,大体上,是将主体部置于下半部,并由转轴与上半部的盖体部连结,使盖体部相对于主体部可为的开合。因此,转轴亦为决定上述产品良窳的一大要因。事实上,良好的转轴,除必须的停滞效果外,以及开合时角度的限制等,亦为转轴设计所须考虑的要素。即以串接式轴向摩擦的转轴为例,诸如创作人所拥有的美国第5,190,391号(对应于台湾新型第73784号专利)专利即为显著的例子。其中,轴向摩擦的优点在于,其可由调整迫紧件并压缩弹性体,进而改变摩擦扭矩,可避免因反复操所导致的松弛现象。唯其缺失则在于,轴向摩擦的转轴在回转的过程,其摩擦扭矩为相同,即以笔记本型计算机为例,该盖体部(显示屏幕)的开合动作,常令力量较小的女性或孩童难以操作,而困扰不已。因此,如何将转轴设计成在开合的过程中,能适时提供一辅助力,且不丧失原有停滞定位的功能,乃业者亟待克服的难题。尤有进者,一般转轴是以二维(平面)方式接装于盖体部,然而在开合的过程中,往往会造成晃动的情况发生,此举,常使得盖体部于处于不稳定状态,严重者甚至造成其与主体部间的线路毁损,而成为一大隐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省力型转轴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省力型转轴结构,包括一轴杆件,其两侧分别具有一轴柱及一衔接部,该轴柱自由端延伸一结合段;一主架体,其纵向相对设置一对主架片及一辅架片,该两架片间具有一段距离,并供轴柱穿越,且顶部弧缘两端各具有一前、后挡缘,而底部横向延伸一接合部;两转动片,相对邻接于两架片之间,并供轴柱穿越与连动,其径向两相对端各突设一前、后接缘;一回复装置,设于两转动片之间,其在为轴柱所穿越套环外套接一扭簧,该扭簧的第一及第二簧端跨置于主架片的前挡缘及辅架片的后挡缘;至少一弹性体,供轴柱穿越,并朝轴杆件方向施予一轴向弹力;一端封件,结合于轴柱的结合段;由轴杆件转动时,一簧端为一架片的挡缘所抵住,使另一簧端施以一与轴杆件同向转动的辅助力,用以推动一转动片的接缘而成。所述的省力型转轴结构,其中该轴杆件的衔接部接装于一支撑件,其纵向伸出一连接片,并于该连接片横向延伸一支承片,用以连接并支撑一物品。所述的省力型转轴结构,其中该辅架片为单一架体,其底缘横向延伸一辅接部,并于表面开具螺孔,而锁固于接合部表面上所预设的滑槽。所述的省力型转轴结构,其中该主架片及辅架片两侧各自设有一摩擦片,其由轴柱穿越,并可随之旋转。所述的省力型转轴结构,其中该摩擦片表面开设油孔/沟。所述的省力型转轴结构,其中该弹性体为碟形弹片、波形弹片或弹簧。所述的省力型转轴结构,其中该弹性体设于主架片与回复装置之间,以及辅架片与端封件之间。所述的省力型转轴结构,其另设有复数个垫片,其接装于主架片内侧的轴杆件与摩擦片之间、辅架片外侧的摩擦片与弹性体之间,以及弹性体与端封件之间。所述的省力型转轴结构,其中该垫片表面开设油孔/沟。由本技术的实施,能改善现有转轴结构于开合时扭力俱为相同的缺失,并赋予转轴结构于开合时能自动提供一辅助力,并可有效支撑盖体部重量。附图说明为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具体
技术实现思路
,首先请参阅附图,其中图1为本技术省力型转轴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组立后的剖面图;图4a及图4b为本技术组立后的两不同视角的立体图;图5a及图5b为本技术组立后且翻转至90度的两不同视角的立体图;图6a及图6b为本技术组立后且翻转至180度的两不同视角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基本上,本技术的省力型转轴结构由一轴杆件1,一主架体2,二转动片3,一回复装置4,至少一弹性体5,及一端封件6所组合而成。尤有进者,本技术进一步包括一支撑件7,用以支撑一物品,例如盖体部的重量。其中,该轴杆件1为一杆体,其由一轴柱11及一衔接部12所构成,该轴柱11轴向具有至少一铣面111,且其自由端延伸一结合段112,其与后叙的端封件6结合,使后叙的各组件不致轴向脱出。该衔接部12则是与一物品,例如盖体部连接,如图所示,为一嵌榫,唯不以此为限,其亦得以螺合或扣接方式连接,亦属本技术的范畴。事实上,该衔接部12接装于一支撑件7,其纵向具有一连接片71,以利用底部的嵌孔711与衔接部112结合,另由表面所设复数个片孔712与盖体部,例如液晶面板连接。而该支撑件7的创作特点在于,该连接片71横向一体延伸一支承片72,其表面亦设有复数个穿孔721,以连接并可支撑盖体部。因此,由该支撑件7的三维(立体)空间设计,可令盖体部于开合时,不会发生晃动的情事。主架体2为一架体,其纵向相对设置一对主架片21及一辅架片23,该两架片间具有一段距离,且各自开具一第一、第二轴孔211、231,以供轴柱11穿越,而顶部弧缘两端各具有一前、后挡缘212a、212b及232a及232b,供后叙回复装置4的跨置与定位。此外,该主架体2底部横向延伸一接合部22,其固接于另一物品,例如主体部。如图所示,该接合部22开具至少一接孔221,以利用公知的锁固件,例如螺丝通过后,而锁固于主体部,唯该接合部22与物品的结合,唯不以此为限,其亦得以嵌插或扣接方式连接,亦属本技术的范畴。如上所述,该辅架片23是一体设置于主架体2,唯不以此为限,如图所示,该辅架片23为单一架体,其底缘横向延伸一辅接部233,其表面开具螺孔234,以利用公知的锁固件,例如螺丝通过后,而锁固于接合部22表面上所预设的滑槽222。两转动片3相对邻接于两架片21、23之间,其中央开具一通孔31,俾供轴柱11穿越与连动,而径向的两相对端各突设一前、后接缘32a、32b,供后叙回复装置4的跨置,并可随该等转动片3的转动而连动,而呈束紧或释放状态。而为增加轴杆件1与主架体2间的摩擦力,因此,该主架片21及辅架片23两侧各自设有一摩擦片8,其供轴柱11穿越并可随的旋转。如图所示,该等摩擦片8表面开设油孔/沟81,以增加润滑,并可有效消除异音。回复装置4位于两转动片3之间,其由一扭簧41套接一套环42所构成,其中,该套环42为轴柱11穿越,该扭簧41的第一簧端411跨置于主架片21的前挡缘212a,而第二簧端412跨置于辅架片23的后挡缘212b。是以,当轴杆件1转动时,该两转动片3即因掀开或闭合的方向转动,使得一簧端为一架片的挡缘所抵住,使另一簧端施以一与轴杆件同向转动的辅助力,用以推动一转动片的接缘,以便使扭簧41可产生束紧及释放的作用,其作动原理则容后再叙。弹性体5供轴柱11穿越,实施时,可分别设于主架片21与回复装置4之间,例如第一转动片3与轴套41之间,以及辅架片23与端封件6之间,例如最外侧的摩擦片8及端封件6之间,分别对主架片21及辅架片23提供一轴向的弹力。如图所示,该等弹性体5以碟形弹片为之,唯不以此为限,其亦得为波形弹片或弹簧亦可获得相同效果。端封件6结合于轴柱11的结合段112,用以规范前揭各组件,使其不致由轴柱11脱出。该端封件6实施时为一防脱螺丝,以便与结合段112的螺纹螺合。尤有进者,为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省力型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轴杆件,其两侧分别具有一轴柱及一衔接部,该轴柱自由端延伸一结合段;    一主架体,其纵向相对设置一对主架片及一辅架片,该两架片间具有一段距离,并供轴柱穿越,且顶部弧缘两端各具有一前、后挡缘,而底部横向延伸一接合部;    两转动片,相对邻接于两架片之间,供轴柱穿越与连动,其径向两相对端各突设一前、后接缘;    一回复装置,设于两转动片之间,其在为轴柱所穿越套环外套接一扭簧,该扭簧的第一及第二簧端跨置于主架片的前挡缘及辅架片的后挡缘;    至少一弹性体,供轴柱穿越,并朝轴杆件方向施予一轴向弹力;    一端封件,结合于轴柱的结合段;    轴杆件转动时,一簧端为一架片的挡缘所抵住,使另一簧端施以一与轴杆件同向转动的辅助力,推动一转动片的接缘。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瑞鸿李汪锐
申请(专利权)人: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