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铅酸蓄电池板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3267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4 05:54
一种铅酸蓄电池板栅,包括:边框;形成在边框的第一侧边的板耳;形成在边框内、自边框的第一侧边向第一侧边相对的第二侧边延伸的多个竖筋条;竖筋条以板耳为基准,呈放射状分布;形成在边框内、在边框的第一侧边的左右两侧边之间延伸的多个横筋条;横筋条和竖筋条交错形成网状。由此,放射状分布的竖筋条能够增加板耳附近的筋条密度,以更好地承受板耳处的大电流,提高抗腐蚀性能,增加电池极板的结构稳定性和工作稳定性。

A Lead-acid Battery Gri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铅酸蓄电池板栅
本技术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铅酸蓄电池的板栅。
技术介绍
铅酸蓄电池的极板由支撑及导电用的板栅,以及附着在板栅上的活性物质组成。为了更好地支撑和导电,板栅通常由横筋条和竖筋条垂直交错形成网格结构。但由于电池在靠近板耳的位置放电,越靠近板耳的位置承受的电流越大,筋条越容易被腐蚀;另外,对于使用在汽车上的电池,在汽车启动时的瞬时电流可达到400-600A,可能导致板耳附近的板栅结构承受不住而断裂,影响电池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铅酸蓄电池板栅,以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铅酸蓄电池板栅,包括:边框;形成在边框的第一侧边的板耳;形成在边框内、自边框的第一侧边向第一侧边相对的第二侧边延伸的多个竖筋条;竖筋条以板耳为基准,呈放射状分布;形成在边框内、在边框的第一侧边的左右两侧边之间延伸的多个横筋条;横筋条和竖筋条交错形成网状。由此,放射状分布的竖筋条能够增加板耳附近的筋条密度,以更好地承受板耳处的大电流,提高抗腐蚀性能,增加电池极板的结构稳定性和工作稳定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竖筋条包括普通筋条和至少一个分叉筋条,分叉筋条包括从靠近板耳向远离板耳的方向依次设置的初始段、分叉段和末段,初始段为一根筋条,末段为两根子筋条,初始段通过分叉段与末段连接。对于AGM蓄电池,根据其使用中的特性,极板远离板耳的部分容易产生硫酸盐化,导致容量衰减过快,寿命提前终止,通过在板栅远离极耳的部分增加竖筋条的数量,使铅膏与筋条之间的距离缩短以减少内阻,从而提高电池的充电接受能力。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普通筋条和分叉筋条交替布置。由此,使竖筋条的分布更均匀、合理,利于导电和支撑。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分叉筋条的分叉段与末段之间的节点位于同一根横筋条上。由此,使得竖筋条的分叉更加规律、均匀。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分叉筋条的分叉段与末段之间的节点位于两条或以上不同横筋条上。由此,能够将分叉筋条的分叉段上下错位,使得竖筋条的疏密布局更为均匀,导电性能更加稳定。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分叉筋条的分叉段与末段之间的节点交替位于两根相邻的横筋条上。由此,竖筋条的布局更加规律、合理。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竖筋条的横截面积由边框的第一侧边处向边框的第二侧边处减小。由此,竖筋条越靠近板耳的部分则越粗,更加能够承受板耳附近的大电流,提高抗腐蚀性能,在远离板耳的部分减小横截面积,能够降低铅耗。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位于同一根横筋条上的分叉筋条的分叉段与末段之间的节点的横截面积比普通筋条的节点的横截面积大。由此,能够增加分叉筋条在分叉处的机械强度,防止该处产生断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竖筋条分为第一组竖筋条和第二组竖筋条,第一组竖筋条和第二组竖筋条分别包含至少一根竖筋条;第一组竖筋条中的任意竖筋条与板耳的距离比第二组竖筋条中的任意竖筋条与板耳的距离小;第一组竖筋条中的任意竖筋条的平均横截面积比第二组竖筋条中的任意竖筋条的平均横截面积大。由此,使得越接近板耳的竖筋条越粗,更加能够承受板耳附近的大电流,提高抗腐蚀性能,在远离板耳的部分减小横截面积,能够降低铅耗。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边框为长方形边框,横筋条与边框的第一侧边平行。由此,板栅的结构更加规整、工作更加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板栅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A处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板栅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B处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铅酸蓄电池板栅(图中有两个相互连接板栅),其包括:边框1、板耳2、竖筋条3和横筋条4。该边框1为设有圆角的长方形边框1,其包括四个侧边,第一侧边11和第二侧边12相对,第三侧边13和第四侧边14位于第一侧边11的左右两侧并相对。该板耳2形成在边框1的第一侧边11处。该横筋条4与第一侧边11平行,在第三侧边13以及第四侧边14之间延伸并垂直于第三侧边13以及第四侧边14。该竖筋条3在第一侧边11和第二侧边12之间延伸,并以板耳2为基准,呈放射状分布,其与横筋条4交错形成网状。从形状上进行分类,该竖筋条3包括普通筋条31和至少一根分叉筋条32。如图2所示,该分叉筋条32包括从靠近板耳向远离板耳的方向依次设置的初始段321、分叉段322和末段323,初始段321为一根筋条,末段323为两根子筋条,初始段321通过分叉段322与末段323连接。本实施例中,普通筋条31和分叉筋条32交替设置。对于AGM蓄电池,根据其使用中的特性,极板远离板耳的部分容易产生硫酸盐化,导致容量衰减过快,寿命提前终止,通过在板栅远离极耳的部分增加竖筋条的数量,使铅膏与筋条之间的距离缩短以减少内阻,从而提高电池的充电接受能力。具体地,分叉筋条32的分叉段322与末段323之间的节点324位于同一根横筋条4上(从上至下数第七根横筋条),使得竖筋条的分叉更加规律、均匀。优选地,位于该横筋条4上的分叉筋条32的分叉段322与末段323之间的节点324的横截面积,比普通筋条31位于该横筋条4处的节点325的横截面积大,由此,能够增加分叉筋条32在该处的机械强度,防止该处产生断裂。优选地,该竖筋条3的横截面积由靠近边框1的第一侧边11处向边框1的第二侧边12处逐渐减小,由此,竖筋条越靠近板耳2的部分则越粗,更加能够承受板耳2附近的大电流,提高抗腐蚀性能,在远离板耳的部分减小横截面积,能够降低铅耗。从横截面积上进行分类,该竖筋条3分为第一组竖筋条和第二组竖筋条,第一组竖筋条和第二组竖筋条均分别包含至少一根竖筋条。相对地,第一组竖筋条中的任意一根竖筋条均离板耳2的距离较近,第二组竖筋条中的任意一根竖筋条离板耳2的距离较大,令第一组竖筋条中的任意竖筋条的平均横截面积比第二组竖筋条中的任意竖筋条的平均横截面积大,使得越接近板耳2的竖筋条越粗,更加能够承受板耳2附近的大电流,提高抗腐蚀性能,在远离板耳的部分减小横截面积,能够降低铅耗。第一组竖筋条和第二组竖筋条所包含的竖筋条的数量可以根据板耳2的大小、板栅的具体结构选择,在本实施例中,从右至左的第一根至第五根竖筋条,以及第十二根至第二十二根竖筋条为第一组竖筋条,第六根至第十一根竖筋条为第二组竖筋条。在本实施例中,该横筋条4和竖筋条3的横截面为六角形,其横截面积可以通过改变横截面的宽度实现。实施例二如图3和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区别之处在于:不同分叉筋条32的分叉段322与末段323之间的节点位于不同的横筋条4上。优选地,分叉筋条的分叉段322与末段323之间的节点交替位于两根相邻的横筋条4上。具体地,按照分叉段322与末段323之间的节点324位置不同,分叉筋条分为第一组分叉筋条326和第二组分叉筋条327,第一组分叉筋条326的分叉段322与末段323之间的节点位于从上至下数的第六根横筋条上,第二组分叉筋条327的分叉段322与末段323之间的节点位于从上至下数的第七根横筋条上,第一组分叉筋条326与第二组分叉筋条327交替布置,考虑上普通筋条31的情况下,即第一组分叉筋条326、普通筋条31、第二组分叉筋条327、普通筋条31,如此依次交替。这种第一组分叉筋条326与第二组分叉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铅酸蓄电池板栅,其特征在于,包括:边框(1);形成在所述边框(1)的第一侧边(11)的板耳(2);形成在所述边框(1)内、自所述边框(1)的第一侧边(11)向所述第一侧边(11)相对的第二侧边(12)延伸的多个竖筋条(3);所述竖筋条(3)以所述板耳(2)为基准,呈放射状分布;形成在所述边框(1)内、在所述边框(1)的第一侧边(11)的左右两侧边之间延伸的多个横筋条(4);所述横筋条(4)和所述竖筋条(3)交错形成网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铅酸蓄电池板栅,其特征在于,包括:边框(1);形成在所述边框(1)的第一侧边(11)的板耳(2);形成在所述边框(1)内、自所述边框(1)的第一侧边(11)向所述第一侧边(11)相对的第二侧边(12)延伸的多个竖筋条(3);所述竖筋条(3)以所述板耳(2)为基准,呈放射状分布;形成在所述边框(1)内、在所述边框(1)的第一侧边(11)的左右两侧边之间延伸的多个横筋条(4);所述横筋条(4)和所述竖筋条(3)交错形成网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酸蓄电池板栅,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筋条(3)包括普通筋条(31)和至少一个分叉筋条(32),所述分叉筋条(32)包括从靠近所述板耳(2)向远离所述板耳(2)的方向依次设置的初始段(321)、分叉段(322)和末段(323),所述初始段(321)为一根筋条,所述末段(323)为两根子筋条,所述初始段(321)通过所述分叉段(322)与所述末段(323)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铅酸蓄电池板栅,其特征在于:所述普通筋条(31)和所述分叉筋条(32)交替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铅酸蓄电池板栅,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叉筋条(32)的分叉段(322)与末段(323)之间的节点(324)位于同一根横筋条(4)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铅酸蓄电池板栅,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叉筋条(32)的分叉段(322)与末段(323)之间的节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冰冰龚政
申请(专利权)人:巨江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