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输出极防护底座以及输出极防护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3265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4 05: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电池模组输出极防护底座以及输出极防护外壳,所述电池模组输出极防护底座(1)包括具有腔室的底壳(10),所述底壳(10)的底壁上设置有凸出所述底壳(10)的底壁的底面的容置体(12),所述容置体(12)具有容纳并固定用于紧固电池模组(2)的输出极连接件(26)和输出极汇流排(28)的紧固件(24)的容置腔室,所述容置腔室具有穿设于所述底壳(10)的底壁的供所述紧固件(24)穿过的安装口(14)。该电池模组输出极防护底座的底壁较薄,整体用料较少,且重量较轻,制备成本较低。在所述输出极防护外壳中设置上述电池模组输出极防护底座,可使得整个输出极防护外壳的重量较轻。

Battery Module Output Pole Protection Base and Output Pole Protection Sh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模组输出极防护底座以及输出极防护外壳
本技术涉及电池
,特别涉及一种电池模组输出极防护底座以及输出极防护外壳。
技术介绍
电动汽车是当前汽车业发展的一个热门方向,其中,电池模组是电动汽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件。电池模组装配完成后具有一个输出正极和一个输出负极,电池模组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正极端板和负极端板。电池模组通过采用螺栓将输出极连接件如铜排与电池汇流排相连接,由此将汇集的电流输出以提供动力。为了保证在输出极铜排与电池汇流排相连接处能够安全输出电流,通常会在该连接处设置防护底座,而防护底座的底部较厚以供紧固输出极铜排和电池汇流排的螺栓容置在其中,由此,整个防护底座的用料较多,不仅增加了重量,而且增加了制备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电池模组输出极防护底座,该电池模组输出极防护底座的底壁较薄,整体用料较少,且重量较轻,制备成本较低。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池模组输出极防护底座,所述电池模组输出极防护底座包括具有腔室的底壳,所述底壳的底壁上设置有凸出所述底壳的底壁的底面的容置体,所述容置体具有容纳并固定用于紧固电池模组的输出极连接件和输出极汇流排的紧固件的容置腔室,所述容置腔室具有穿设于所述底壳的底壁的供所述紧固件穿过的安装口。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所述底壳上设置凸出所述底壳的底壁的底面的容置体,并且使得所述容置体具有容置腔室,从而不仅能够容纳并固定用于紧固电池模组的输出极连接件和输出极汇流排的紧固件例如螺栓,而且无需为了能够容纳紧固件而将所述底壳的底壁设计的较厚,由此减轻了所述电池模组输出极防护底座的重量,同时也降低了制备成本。进一步的,所述底壳的底壁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容置体包括:外套筒,所述外套筒的一端设置在所述通孔处,所述外套筒的靠近所述通孔的一端形成为开口;和内套筒,所述内套筒安装在所述外套筒内,所述内套筒的靠近所述开口的第一端口形成为敞口,其中,所述内套筒的内壁围合形成所述容置腔室,所述第一端口形成所述安装口,并且所述内套筒上设置有能够固定所述紧固件的紧固部。进一步的,所述外套筒的内壁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内套筒包括具有敞开端的筒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筒体外壁且凸出所述筒体外壁的多边形凸台,所述多边形凸台能够与所述凹槽相配合,其中,所述敞开端形成为所述安装口。进一步的,所述筒体的所述敞开端延伸超出所述底壁的顶面;和/或所述筒体的所述敞开端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所述内套筒的其余部分的横截面面积。进一步的,所述外套筒、所述内套筒和所述底壳形成为一体件;和/或所述底壳的底壁上设置有凸出所述底壳的底壁的底面的安装凸台,所述安装凸台能够卡入设置于所述电池模组的端板的安装槽中。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输出极防护外壳,所述输出极防护外壳包括本技术所提供的电池模组输出极防护底座以及盖合于所述底壳的防护盖,所述输出极防护外壳上设置有供所述输出极连接件通过的避让口。通过在所述输出极防护外壳中设置本技术所提供的电池模组输出极防护底座,可使得整个输出极防护外壳的重量较轻。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盖包括盖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盖本体上的卡扣;所述底壳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所述卡扣卡入的卡孔。进一步的,所述卡扣包括设置在所述盖本体上的朝向所述底壳延伸的弹片,所述弹片在受到朝向所述底壳的腔室内的按压力后能够朝向所述腔室内移动;所述卡扣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弹片且朝向所述腔室外凸出的卡合凸台,所述卡合凸台在所述弹片的带动下能够卡入所述卡孔。进一步的,所述弹片包括与所述盖本体相连接且朝向所述底壳延伸的弹片本体以及连接在所述弹片本体和所述卡合凸台之间的连接板,其中,所述弹片本体的外壁面突出所述连接板的外壁面。进一步的,所述底壳的侧壁的顶面上设置有卡合凹槽;所述盖本体包括盖顶壁以及连接于所述盖顶壁的盖侧壁,所述盖侧壁上设置有能够卡入所述卡合凹槽的卡合凸块,所述卡合凸块和所述卡合凹槽的壁之间形成所述避让口。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所述的输出极防护外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所述的输出极防护外壳安装于电池模组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输出极防护外壳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的局部肢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所述的电池模组输出极防护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电池模组输出极防护底座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所示的电池模组输出极防护底座中的容置体的内套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4所示的电池模组输出极防护底座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1所示的输出极防护外壳中的防护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所示的防护盖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8所示的防护盖的后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电池模组输出极防护底座;10-底壳;100-卡合凹槽;102-安装凸台;12-容置体;120-外套筒;121-筒体;122-内套筒;123-多边形凸台;14-安装口;2-电池模组;20-上盖;21-安装槽;22a-正极端板;22b-负极端板;24-紧固件;26-输出极连接件;28-输出极汇流排;30-防护盖;300-盖本体;301-弹片;302-卡扣;303-卡合凸台;304-卡孔;305-弹片本体;306-盖顶壁;307-连接板;308-盖侧壁;309-卡合凸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结合附图中所示的方位和实际应用中的方位理解,“内、外”是指部件的轮廓的内、外。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输出极防护底座,如图1中所示,电池模组输出极防护底座1包括具有腔室的底壳10,底壳10的底壁上设置有凸出底壳10的底壁的底面的容置体12,容置体12具有容纳并固定用于紧固电池模组2的输出极连接件26和输出极汇流排28的紧固件24的容置腔室,所述容置腔室具有穿设于底壳10的底壁的供紧固件24穿过的安装口14。通过在底壳10上设置凸出底壳10的底壁的底面的容置体12,并且使得容置体12具有容置腔室,从而不仅能够容纳并固定用于紧固电池模组2的输出极连接件26和输出极汇流排28的紧固件24例如螺栓,而且无需为了能够容纳紧固件而将底壳10的底壁设计的较厚,由此减轻了电池模组输出极防护底座1的重量,同时也降低了制备成本。结合图2和图3中所示,电池模组2的顶端可设置上盖20,电池模组2的两端可分别设置正极端板22a和负极端板22b,以电池模组2的正极端为例,输出极汇流排28的一端设置在上盖20处且将电流引出,输出极汇流排28的另一端与输出极连接件26如铜排相连接,输出极连接件26和输出极汇流排28之间采用能够伸入并固定在所述容置腔室内的紧固件24进行连接。另外,电池模组2的端板如正极端板22a的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模组输出极防护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输出极防护底座(1)包括具有腔室的底壳(10),所述底壳(10)的底壁上设置有凸出所述底壳(10)的底壁的底面的容置体(12),所述容置体(12)具有容纳并固定用于紧固电池模组(2)的输出极连接件(26)和输出极汇流排(28)的紧固件(24)的容置腔室,所述容置腔室具有穿设于所述底壳(10)的底壁的供所述紧固件(24)穿过的安装口(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输出极防护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输出极防护底座(1)包括具有腔室的底壳(10),所述底壳(10)的底壁上设置有凸出所述底壳(10)的底壁的底面的容置体(12),所述容置体(12)具有容纳并固定用于紧固电池模组(2)的输出极连接件(26)和输出极汇流排(28)的紧固件(24)的容置腔室,所述容置腔室具有穿设于所述底壳(10)的底壁的供所述紧固件(24)穿过的安装口(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输出极防护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0)的底壁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容置体(12)包括:外套筒(120),所述外套筒(120)的一端设置在所述通孔处,所述外套筒(120)的靠近所述通孔的一端形成为开口;和内套筒(122),所述内套筒(122)安装在所述外套筒(120)内,所述内套筒(122)的靠近所述开口的第一端口形成为敞口,其中,所述内套筒(122)的内壁围合形成所述容置腔室,所述第一端口形成所述安装口(14),并且所述内套筒(122)上设置有能够固定所述紧固件(24)的紧固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输出极防护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120)的内壁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内套筒(122)包括具有敞开端的筒体(121)以及设置在所述筒体(121)外壁且凸出所述筒体(121)外壁的多边形凸台(123),所述多边形凸台(123)能够与所述凹槽相配合,其中,所述敞开端形成为所述安装口(1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输出极防护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21)的所述敞开端延伸超出所述底壁的顶面;和/或所述筒体(121)的所述敞开端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所述内套筒(122)的其余部分的横截面面积。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输出极防护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120)、所述内套筒(122)和所述底壳(10)形成为一体件;和/或所述底壳(10)的底壁上设置有凸出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艳彬任荣彬李卫华田旭光李晓磊王路张野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