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纤适配器装配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3147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4 05: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纤适配器装配治具,包括底座和安装柱,安装柱固定置于底座的上端;安装柱内设置有第一圆孔;安装柱的两侧壁上均设置有凹槽,两个凹槽均沿安装柱轴向布置;安装柱内设置有第二圆孔,第二圆孔置于第一圆孔的下端;安装柱内设置有通孔,通孔的一端与安装柱的侧壁连通,另一端与第二圆孔的底部连通;第二圆孔内设置有滑动块,滑动块的下端设置有连杆,连杆的上端与滑动块活动连接;通孔内设置有直杆,直杆的一端延伸至安装柱外,另一端与连杆的下端连接,直杆的中部与安装柱的侧壁连接。相对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使使得光纤适配器内芯定位不精准,便于快速装配,还能快速将光纤适配器取出,提升装配效率。

An Optical Fiber Adapter Assembly To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纤适配器装配治具
本技术涉及光纤适配器
,特别涉及一种光纤适配器装配治具。
技术介绍
光通信使用过程中有时需要将连接头与其他连接头相互连接,此时可用适配器进行对接。现技术中的光纤适配器,主要由适配器的外壳及内芯两部分组装而成,所述内芯上设有内芯套筒;现有技术中的装配治具,如申请号201320174721.5,其结构简单,光纤适配器组装时,内芯套筒插入相适应的孔内;孔径过大,则会导致适配器内芯定位不精准,使得装配效率低;孔径过小,光纤适配器组装后,内芯套筒不易拉出,装配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纤适配器装配治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光纤适配器组装时,装配效率低。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光纤适配器装配治具,包括底座和安装柱,所述安装柱固定置于所述底座的上端,并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柱内设置有与其上端面连通的第一圆孔;所述安装柱的两侧壁上均设置有凹槽,两个所述凹槽均沿所述安装柱轴向布置;所述安装柱内设置有第二圆孔,第二圆孔置于所述第一圆孔的下端,并与所述第一圆孔连通;所述安装柱内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柱的侧壁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圆孔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二圆孔内设置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下端设置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上端与所述滑动块活动连接;所述通孔内设置有直杆,所述直杆的一端延伸至安装柱外,另一端与所述连杆的下端活动连接,所述直杆的中部与所述安装柱的侧壁活动连接;所述直杆伸出安装柱的端部受到按压后,所述直杆绕其与安装柱的侧壁连接处转动,所述直杆通过连杆带动所述滑动块移动伸入所述第一圆孔内。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第一圆孔的内部结构与内芯套筒结构匹配;所述第一圆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圆孔的孔径。进一步,所述滑动块的上端面设置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由硅胶制成。进一步,所述直杆的中部设置有轴体,所述轴体穿过所述直杆的中部,所述轴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通孔两侧内壁连接,所述直杆可绕所述轴体转动。进一步,所述第二圆孔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直杆和连杆的连接处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圆孔的底部固定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光纤适配器组装时,第一圆孔与内芯套筒结构匹配,使得光纤适配器内芯定位不精准,便于快速装配,还能在光纤适配器组装后,快速将光纤适配器取出,提升装配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光纤适配器装配治具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光纤适配器装配治具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底座,2、安装柱,3、第一圆孔,4、凹槽,5、第二圆孔,6、通孔,7、滑动块,8、连杆,9、直杆,10、缓冲层,11、轴体,12、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光纤适配器装配治具,包括底座1和安装柱2,所述安装柱2固定置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并与所述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柱2内设置有与其上端面连通的第一圆孔3;所述安装柱2的两侧壁上均设置有凹槽4,两个所述凹槽4均沿所述安装柱2轴向布置;所述安装柱2内设置有第二圆孔5,第二圆孔5置于所述第一圆孔3的下端,并与所述第一圆孔3连通;所述安装柱2内设置有通孔6,所述通孔6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柱2的侧壁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圆孔5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二圆孔5内设置有滑动块7,所述滑动块7的下端设置有连杆8,所述连杆8的上端与所述滑动块7活动连接;所述通孔6内设置有直杆9,所述直杆9的一端延伸至安装柱2外,另一端与所述连杆8的下端活动连接,所述直杆9的中部与所述安装柱2的侧壁活动连接;所述直杆9伸出安装柱2的端部受到按压后,所述直杆9绕其与安装柱2的侧壁连接处转动,所述直杆9通过连杆8带动所述滑动块7移动伸入所述第一圆孔3内。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圆孔3的内部结构与内芯套筒结构匹配;所述第一圆孔3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圆孔5的孔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滑动块7的上端面设置有缓冲层10,所述缓冲层10与所述滑动块7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层10由硅胶制成;缓冲层10能有效缓冲滑动块7与内芯套筒的碰撞,在加快装配光纤适配器速度的时候,还能减少滑动块7对光纤适配器的碰撞作用力。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直杆9的中部设置有轴体11,所述轴体11穿过所述直杆9的中部,所述轴体1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通孔6两侧内壁连接,所述直杆9可绕所述轴体11转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圆孔5内设置有弹簧12,所述弹簧12的一端与所述直杆9和连杆8的连接处连接,所述弹簧1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圆孔5的底部固定连接。运作原理:将内芯套筒插入第一圆孔3内,光纤适配器内芯的两侧伸入安装柱2的两侧壁上的凹槽4,两个凹槽4对光纤适配器内芯进行限位,再将光纤适配器外壳套在光纤适配器内芯上进行光纤适配器装配,装配完成后,按压直杆9伸出安装柱2的端部,直杆9绕轴体11进行转动,直杆9带动连杆8向上移动,弹簧12伸长,连杆8带动滑动块7向上移动伸入第一圆孔3内,滑动块7向上移动过程中,带动第一圆孔3内的内芯套筒、以及装配好的光纤适配器向上移动,再将装配好的光纤适配器从本装置上取出;装配好的光纤适配器取出了,停止按压直杆9,弹簧12进行收缩,弹簧12带动直杆9、连杆8和滑动块7回复原位。本技术方案在光纤适配器组装时,第一圆孔3与内芯套筒结构匹配,使得光纤适配器内芯定位不精准,便于快速装配,还能在光纤适配器组装后,快速将光纤适配器取出,提升装配效率。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纤适配器装配治具,包括底座(1)和安装柱(2),所述安装柱(2)固定置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并与所述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柱(2)内设置有与其上端面连通的第一圆孔(3);所述安装柱(2)的两侧壁上均设置有凹槽(4),两个所述凹槽(4)均沿所述安装柱(2)轴向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柱(2)内设置有第二圆孔(5),第二圆孔(5)置于所述第一圆孔(3)的下端,并与所述第一圆孔(3)连通;所述安装柱(2)内设置有通孔(6),所述通孔(6)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柱(2)的侧壁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圆孔(5)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二圆孔(5)内设置有滑动块(7),所述滑动块(7)的下端设置有连杆(8),所述连杆(8)的上端与所述滑动块(7)活动连接;所述通孔(6)内设置有直杆(9),所述直杆(9)的一端延伸至安装柱(2)外,另一端与所述连杆(8)的下端活动连接,所述直杆(9)的中部与所述安装柱(2)的侧壁活动连接;所述直杆(9)伸出安装柱(2)的端部受到按压后,所述直杆(9)绕其与安装柱(2)的侧壁连接处转动,所述直杆(9)通过连杆(8)带动所述滑动块(7)移动伸入所述第一圆孔(3)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纤适配器装配治具,包括底座(1)和安装柱(2),所述安装柱(2)固定置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并与所述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柱(2)内设置有与其上端面连通的第一圆孔(3);所述安装柱(2)的两侧壁上均设置有凹槽(4),两个所述凹槽(4)均沿所述安装柱(2)轴向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柱(2)内设置有第二圆孔(5),第二圆孔(5)置于所述第一圆孔(3)的下端,并与所述第一圆孔(3)连通;所述安装柱(2)内设置有通孔(6),所述通孔(6)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柱(2)的侧壁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圆孔(5)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二圆孔(5)内设置有滑动块(7),所述滑动块(7)的下端设置有连杆(8),所述连杆(8)的上端与所述滑动块(7)活动连接;所述通孔(6)内设置有直杆(9),所述直杆(9)的一端延伸至安装柱(2)外,另一端与所述连杆(8)的下端活动连接,所述直杆(9)的中部与所述安装柱(2)的侧壁活动连接;所述直杆(9)伸出安装柱(2)的端部受到按压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飞鸿科光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