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芯短路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31337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4 0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芯短路检测装置,包括送料线和短路测试单元,短路测试单元包括固定连接在送料线上的支架、安装在支架上的气缸和第一摆臂,气缸的驱动端设置有齿条,齿条沿送料线的传输方向延伸地设置,第一摆臂包括绕自身的轴线与支架可转动地连接的第一转轴、固定套装在第一转轴上的第一齿轮、第一支臂、第二支臂、第一测试杆组和第二测试杆组,第一齿轮与齿条啮合,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分别与第一转轴固定连接,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分别位于送料线的相对的两侧,第一测试杆组与第一支臂铰接并垂向送料线设置,第二测试杆组与第二支臂铰接并垂向送料线设置。该电芯短路检测装置具有工作可靠且能够避免检测过程中电芯的极片被碰弯变形的优点。

Core Short Circuit Detec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芯短路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池生产技术领,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电芯短路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电芯是锂离子电池的核心部件,其主要是由正极极片、负极极片以及隔膜通过多层叠片或卷绕生产而成。然而,在电芯生产过程中,有时难免会出现隔膜破损或极片由于在裁切过程中产生尖锐毛刺而导致隔膜被刺破的情况,而这些情况都极易导致电芯的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由于直接进行物理接触而发生短路,且这种内部短路或微短路会导致电芯化成数据异常,使电芯性能受到极大的影响,严重时会使电池产生安全性能上的问题。因此,电芯内部的短路检测成为了锂电池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有的电芯短路检测装置通常是在运输电芯的送料线上固定安装两根测试杆,两根测试杆分别位于送料线的相对的两侧,并垂向送料线设置。检测时,送料线的传输带带动电芯向两根测试杆移动,使得电芯两端的极耳分别与两根测试杆接触,从而检测电芯是否存在短路问题。但是,由于测试杆是被固定安装在送料线上,且测试杆的刚度较大,而电芯的极耳柔软度较高,导致当电芯经过测试杆时,电芯的极耳容易被碰弯并发生弯折,导致电芯质量受损,影响电芯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且能够避免检测过程中电芯的极片被碰弯变形的电芯短路检测装置。为了实现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芯短路检测装置,包括送料线和多个夹具,送料线包括传输带和电机,电机驱动传输带传动,多个夹具均安装在传输带上,其中,电芯短路装置还包括短路测试单元,短路测试单元包括支架、气缸和第一摆臂,支架与送料线固定连接,气缸安装在支架上,气缸的驱动端设置有齿条,齿条沿送料线的传输方向延伸地设置,第一摆臂包括第一转轴、第一齿轮、第一支臂、第二支臂、第一测试杆组和第二测试杆组,第一转轴绕自身的轴线与支架可转动地连接,第一齿轮固定套装在第一转轴上,第一齿轮与齿条啮合,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沿第一转轴的轴向分布,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分别与第一转轴固定连接,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分别位于送料线的相对的两侧,第一测试杆组与第一支臂铰接并垂向传输带设置,第二测试杆组与第二支臂铰接并垂向传输带设置。由上可见,气缸通过齿条带动第一齿轮转动,从而带动整个第一摆臂进行摆动,而第一测试杆组与第一支臂铰接、第二测试杆组与第二支臂铰接,能够使得第一测试杆组、第二测试杆组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始终垂直于送料线。在非检测状态下,气缸驱动第一摆臂转动,使第一测试杆组和第二测试杆组被抬高,以避免与电芯的极耳接触,将极耳碰弯或使极耳产生弯折,而当电芯短路检测装置需要对电芯进行短路检测时,气缸驱动第一摆臂反向转动,使第一测试杆组、第二测试杆组被放下并分别与电芯的正极极耳、负极极耳接触,从而对电芯进行短路检测。进一步的方案是,短路测试单元还包括第二摆臂,第二摆臂和第一摆臂沿齿条的延伸方向分布,第二摆臂包括第二转轴、第二齿轮、第三支臂、第四支臂、第三测试杆组和第四测试杆组,第二转轴绕自身的轴线与支架可转动地连接,第二齿轮固定套装在第二转轴上,第二齿轮与齿条啮合,第三支臂和第四支臂沿第二转轴的轴向分布,第三支臂和第四支臂分别与第二转轴固定连接,第三支臂和第四支臂分别位于送料线的相对的两侧,第三测试杆组与第三支臂铰接并垂向传输带设置,第四测试杆组与第四支臂铰接并垂向传输带设置。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沿齿条的延伸方向呈线性阵列布置,多个夹具均布在传输带上,且相邻两个夹具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测试杆组与第三测试杆组之间的距离。由上可见,通过设置第二摆臂并对其与夹具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设置,使得短路测试单元能够同时对两个电芯进行同步检测,提高电芯短路检测装置的检测效率。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一测试杆组包括两根以上的沿第一转轴的轴向分布的第一测试杆,每一根第一测试杆分别与第一支臂铰接,第三测试杆组包括两根以上的沿第二转轴的轴向分布的第三测试杆,每一根第三测试杆分别与第三支臂铰接。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测试杆组包括两根以上的沿第一转轴的轴向分布的第二测试杆,每一根第二测试杆分别与第二支臂铰接,第四测试杆组包括两根以上的沿第二转轴的轴向分布的第四测试杆,每一根第四测试杆分别与第四支臂铰接。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测试杆的数量为五根,第二测试杆的数量为五根,第三测试杆的数量为五根,第四测试杆的数量为五根。由上可见,由于每一个电芯上的正、负极耳的长度有所偏差,因此,通过在每一组测试杆组内设置多根测试杆,使得测试杆组能够与电芯的极耳进行可靠的接触,从而保证对电芯短路检测的可靠性。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电芯短路检测装置还包括定位单元,定位单元安装在送料线上,定位单元的输出端朝向传输带设置,且定位单元的输出端沿第一转轴的轴向相对夹具往复移动,沿送料线的传输方向,定位单元位于短路测试单元的上游端。由上可见,定位单元用于在电芯进行短路测试前,对电芯先对夹具的位置进行调整,避免当电芯移动至短路测试单元处时,短路测试单元无法准确地与电芯的极耳进行接触,从而保证短路测试单元的测试精度以及电芯短路测检测装置的检测的可靠性。进一步的方案是,电芯短路检测装置还包括剔除单元,剔除单元包括剔除机构,剔除机构安装在送料线上,剔除机构的输出端朝向传输带设置,剔除机构的输出端沿第一转轴的轴向相对夹具往复移动,沿送料线的传输方向,剔除单元位于短路测试单元的下游端。由上可见,剔除机构用于对存在短路问题的电芯进行剔除,避免不良品电芯继续残余后续加工,从而有效的节省生产成本,降低电池的废品率。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剔除单元还包括回收料盒,回收料盒安装在送料线上,回收料盒与剔除机构相对地设置,回收料盒、剔除机构分别位于传输带的相对的两侧。由上可见,回收料盒用于对剔除机构剔除的存在短路问题的电芯进行回收,避免被剔除的电芯散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芯短路检测装置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电芯短路检测装置实施例的另一视角下的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电芯短路检测装置实施例的短路测试单元的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电芯短路检测装置实施例的短路测试单元另一视角下的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电芯短路检测装置实施例的短路测试单元的分解图。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和图2,电芯短路检测装置100包括短路测试单元10、送料线1、多个夹具13、定位单元6和剔除单元7。其中,送料线1包括传输带11和电机12,多个夹具13均安装在传输带11上,电机12用于驱动传输带11传动,从而带动其上的夹具13进行移动。夹具13为V型块,即夹具13的端壁上端为V型固定槽。传输带11优选采用同步带,电机12优选采用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当然,传输带11还可以为普通的传输带。送料线1用于对夹具13以及放置在夹具13上的电芯8进行传输,使得传输带11上的电芯8依次经过短路测试单元10,而采用V型块作为夹具13,使得夹具13能够对电芯8进行限位,防止电芯8在运输过程中出现翻转、倾斜等问题。结合图3至图5,短路测试单元10包括支架2、气缸3、第一摆臂4和第二摆臂5,其中,支架2与送料线1固定连接,气缸3安装在支架2上,气缸3的输出端设置有齿条31,齿条31沿送料线1的传输方向X延伸地设置,气缸3用于驱动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芯短路检测装置,包括送料线,所述送料线包括传输带和电机,所述电机驱动所述传输带传动;多个夹具,多个所述夹具均安装在所述传输带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短路装置还包括短路测试单元,所述短路测试单元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送料线固定连接;气缸,所述气缸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气缸的驱动端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沿所述送料线的传输方向延伸地设置;第一摆臂,所述第一摆臂包括第一转轴、第一齿轮、第一支臂、第二支臂、第一测试杆组和第二测试杆组,所述第一转轴绕自身的轴线与所述支架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齿轮固定套装在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沿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向分布,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分别与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分别位于所述送料线的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测试杆组与所述第一支臂铰接并垂向所述传输带设置,所述第二测试杆组与所述第二支臂铰接并垂向所述传输带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电芯短路检测装置,包括送料线,所述送料线包括传输带和电机,所述电机驱动所述传输带传动;多个夹具,多个所述夹具均安装在所述传输带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短路装置还包括短路测试单元,所述短路测试单元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送料线固定连接;气缸,所述气缸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气缸的驱动端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沿所述送料线的传输方向延伸地设置;第一摆臂,所述第一摆臂包括第一转轴、第一齿轮、第一支臂、第二支臂、第一测试杆组和第二测试杆组,所述第一转轴绕自身的轴线与所述支架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齿轮固定套装在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沿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向分布,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分别与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分别位于所述送料线的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测试杆组与所述第一支臂铰接并垂向所述传输带设置,所述第二测试杆组与所述第二支臂铰接并垂向所述传输带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短路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路测试单元还包括第二摆臂,所述第二摆臂和所述第一摆臂沿所述齿条的延伸方向分布,所述第二摆臂包括: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绕自身的轴线与所述支架可转动地连接;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固定套装在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第三支臂和第四支臂,所述第三支臂和所述第四支臂沿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向分布,所述第三支臂和所述第四支臂分别与所述第二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臂和所述第四支臂分别位于所述送料线的相对的两侧;第三测试杆组,所述第三测试杆组与所述第三支臂铰接并垂向所述传输带设置;第四测试杆组,所述第四测试杆组与所述第四支臂铰接并垂向所述传输带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短路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臂和所述第二摆臂沿所述齿条的延伸方向呈线性阵列布置;多个所述夹具均布在所述传输带上,且相邻两个所述夹具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冠阳林裕伟曹海霞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华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