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芯短路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3133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4 0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芯短路测试装置,电芯短路测试装置包括测试杆单元、短路检测仪和控制器,测试杆单元包括第一测试杆组和第二测试杆组,短路检测仪与控制器电连接,短路检测仪包括第一接线单元和第二接线单元,第一接线单元和第二接线单元之间连接有检测电路,第一接线单元包括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单元包括第二接线端子和第三接线端子,第一测试杆组包括与第一接线端子电连接的第一测试杆、与第二接线端子电连接的第二测试杆,第二测试杆组包括与第三接线端子电连接的第三测试杆。该电芯短路测试装置具有操作简单且误判率低的优点。

Core Short Circuit Tes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芯短路测试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池短路检测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电芯短路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电池生产过程中,电芯的短路测试成为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现有电芯短路测试已基本可通过电芯短路测试装置实现自动化检测,电芯短路测试装置通常是在运输电芯的送料线上固定安装两个测试杆,且两个测试杆分别位于送料线的相对的两层并朝向送料线设置,检测时送料线的传送带电动电芯向两根测试杆移动,使得电芯两端的极耳分别与两根测试杆接触,从而检测电芯是否存在短路问题。但是,现有的电芯短路测试装置存在的问题是:在对电芯进行短路测试过程中,当测试杆与极耳之间未发生接触或测试杆与极耳之间接触不良时,短路测试机构会直接判定该电芯为合格品,导致将可能是不合格品的电芯判断为合格品,存在较高的误判率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单且误判率低的电芯短路测试装置。为了实现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芯短路测试装置,包括测试杆单元、短路检测仪和控制器,测试杆单元包括第一测试杆组和第二测试杆组,第一测试杆组和第二测试杆组并列设置,短路检测仪与控制器电连接,短路检测仪包括第一接线单元和第二接线单元,第一接线单元和第二接线单元之间连接有检测电路,其中,第一接线单元包括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单元包括第二接线端子和第三接线端子,第一测试杆组包括呈并列设置的第一测试杆和第二测试杆,第一测试杆与第一接线端子电连接,第二测试杆与第二接线端子电连接,第二测试杆组包括第三测试杆,第三测试杆与第三接线端子电连接。由上可见,通过对电芯短路测试装置的结构设计,使得该电芯短路测试装置能够有效的减少检测过程中出现的误判。第一测试杆组主要用于与电芯长度较短的正极极耳进行接触,并通过在第一测试杆组中设置两根并列设置的测试杆,使得在对电芯进行短路测试前,可先通过对第一测试杆组与正极极耳的接触情况进行检测,从而判断第一测试杆组与正极极耳之间是否具有良好的接触,并在确定第一测试杆组与正极极耳进行良好的接触后,再对电芯进行短路测试,从而有效的降低由于测试杆与极耳接触不良而导致的对电芯短路检测结果造成误判的情况发生。进一步的方案是,电芯短路测试装置还包括送料线和多个夹具,多个夹具均安装在送料线上,测试杆单元与送料线连接,送料线可驱动多个夹具分别经过测试杆单元,第一测试杆组和第二测试杆组分别位于送料线的相对的两侧,送料线与控制器电连接。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电芯短路测试装置还包括剔除单元,剔除单元与送料线连接,剔除单元与控制器电连接,剔除单元的执行端朝向送料线设置,且剔除单元的执行端可相对夹具往复移动,沿夹具的移动方向,剔除单元位于测试杆单元的下游端。由上可见,剔除单元用于对存在短路的电芯和/或在短路测试过程中发生的极耳与第一测试杆组接触不良的电芯进行剔除。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剔除单元包括第一气缸,第一气缸与送料线连接,第一气缸的杆体朝向送料线设置,且第一气缸的杆体可沿自身的轴向相对夹具往复移动。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剔除单元还包括第二气缸,第二气缸与送料线连接,第二气缸的杆体朝向送料线设置,且第二气缸的缸体可沿自身的轴向相对夹具往复移动。由上可见,第一气缸用于对在短路测试过程中发生的极耳与第一测试杆组接触不良的电芯进行剔除,以避免该电芯在短路测试过程中被误判;第二气缸用于对存在短路的电芯剔除,避免成品电池中存在有短路问题的电池,并避免存在短路问题的电芯参与后续的加工。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接线单元还包括第四接线端子,第二测试杆组还包括第四测试杆,第四测试杆与第三测试杆呈并列设置,第四测试杆与第四接线端子电连接。由上可见,通过设置第四接线端子和第四测试杆,使得当在完成第一测试杆组与电芯的第一个极耳的接触情况检测后,还能够对第二测试杆组与电芯的第二个极耳的接触情况进行检测,并在当第一测试杆组与第一个极耳进行良好接触、第二测试杆组与第二个极耳进行良好接触时,再对电芯进行短路测试,从而进一步的降低由于测试杆与极耳接触不良而导致的对电芯短路检测结果造成误判的情况发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芯短路测试装置实施例的系统连接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电芯短路测试装置实施例的测试杆单元和短路检测仪的连接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电芯短路测试装置实施例的系统框图。图4是本技术电芯短路测试装置的测试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图5是本技术电芯短路测试装置的测试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电芯短路测试装置实施例:参照图1至图3,电芯短路测试装置100包括测试杆单元1、短路检测仪2、控制器3、送料线4、多个夹具43和剔除单元5。送料线4包括基座41、电机42和传输带,多个夹具43均安装在传输带上,电机42用于驱动传输带传动,从而带动其上的夹具43进行移动。电机42与控制器3电连接,夹具43优选为V型块,即夹具43的端壁上端为V型固定槽。传输带优选采用同步带,电机42优选采用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当然,传输带还可以是普通的传输带。送料线4用于对夹具43以及放置在夹具43上的电芯进行传输,使得传输带上的电芯依次经过测试杆单元1进行短路测试,而采用V型块作为夹具43,使得夹具43能够对电芯进行限位,防止电芯在运输过程中出现翻转、倾斜等问题。测试杆单元1包括第一测试杆组11、第二测试杆组12和支架13,其中,支架13与送料线41的基座41固定连接,支架13上设置有连接轴131,连接轴131呈水平设置且连接轴131的延伸方向垂直于传输带的传输方向。第一测试杆组11包括第一测试杆111、第二测试杆112和第一连接座113,第一连接座113与连接轴131铰接,第一测试杆111和第二测试杆112沿连接轴131的延伸方向并列设置,且第一测试杆111和第二测试杆112分别与第一连接座113铰接。将第一连接座113与连接轴131进行铰接,并使第一测试杆111和第二测试杆112分别铰接在第一连接座113上,使得当电芯越过第一测试杆组11时,第一连接座113能够相对连接轴131进行小幅度摆动,第一测试杆111和第二测试杆112能够相对第一连接座113进行小幅度摆动,以避免造成电芯的极耳发生弯折。第二测试杆组12和第一测试杆组11分别位于送料线4的相对的两侧,具体地,第二测试杆组12包括第三测试杆121和第二连接座123,第二连接座123与连接轴131铰接,第三测试杆121与第二连接座123铰接。同理地,将第二连接座123与连接轴131进行铰接,并使第三测试杆121与第二连接座123铰接,能够使得当电芯越过第二测试杆组12时,第二连接座123能够相对连接轴131进行小幅度摆动,第三测试杆121能够相对第二连接座123进行小幅度摆动,避免造成电芯的极耳发生弯折。短路检测仪2包括第一接线单元21和第二接线单元22,第一接线单元21和第二接线单元22之间连接有检测电路。其中,第一接线单元21包括第一接线端子211,第一接线端子211与第一测试杆111电连接。第二接线单元22包括第二接线端子221和第三接线端子222,第二接线端子221与第二测试杆112电连接,第三接线端子222与第三测试杆121电连接。第一测试杆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芯短路测试装置,包括测试杆单元、短路检测仪和控制器,所述测试杆单元包括第一测试杆组和第二测试杆组,所述第一测试杆组和所述第二测试杆组并列设置,所述短路检测仪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短路检测仪包括第一接线单元和第二接线单元,所述第一接线单元和所述第二接线单元之间连接有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线单元包括第一接线端子,所述第二接线单元包括第二接线端子和第三接线端子,所述第一测试杆组包括呈并列设置的第一测试杆和第二测试杆,所述第一测试杆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测试杆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测试杆组包括第三测试杆,所述第三测试杆与所述第三接线端子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电芯短路测试装置,包括测试杆单元、短路检测仪和控制器,所述测试杆单元包括第一测试杆组和第二测试杆组,所述第一测试杆组和所述第二测试杆组并列设置,所述短路检测仪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短路检测仪包括第一接线单元和第二接线单元,所述第一接线单元和所述第二接线单元之间连接有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线单元包括第一接线端子,所述第二接线单元包括第二接线端子和第三接线端子,所述第一测试杆组包括呈并列设置的第一测试杆和第二测试杆,所述第一测试杆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测试杆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测试杆组包括第三测试杆,所述第三测试杆与所述第三接线端子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短路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短路测试装置还包括送料线和多个夹具,所述多个夹具均安装在所述送料线上,所述测试杆单元与所述送料线连接,所述送料线可驱动多个所述夹具分别经过所述测试杆单元,所述第一测试杆组和所述第二测试杆组分别位于所述送料线的相对的两侧,所述送料线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冠阳吕海军王涛曹海霞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华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