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气体的灌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2935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4 0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专利是一种混合气体的灌充装置,包括第一气瓶、第二气瓶以及气体混合室,第一气瓶连接有热交换器输入端,热交换器的输出端连接有加热器第一端,加热器的第二端与气体混合室相连,第二气瓶的输入端连接于气体混合室,气体混合室与第二气瓶的输入端相对的一侧连接有气体压缩机,气体压缩机外套有热交换器,热交换器与压缩机散热器之间设置有供气体通过的气道,气体压缩机的另一端连接有储气罐,储气罐与外接设备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四阀门,实现了气体灌充的过程简便,容易控制混合气体的配比,将灌充过程中的能量重复利用,环保节能。

A Filling Device for Mixed Ga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气体的灌充装置
本技术涉及高电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复用型两组分绝缘气体的灌充装置。
技术介绍
在气体生产过程中常有混合气体的工序,在高压电领域与工业领域广泛应用。比如六氟化硫的代替气体。对于混合气体的配置与充装,由于其中一种具有较高液化温度的气体,所以混合气体的常见的做法是分步配比、加压、充装,即首先对气体进行加热,保证其处于气体状态,再与另一组分气体按照需要的比例进行混合,进一步对混合气体进行加压,最终灌充入所需设备。这种方式比较繁琐,配比、充装的气体精度也不易控制,在灌充过程中需要加热,整体的灌充装置能量得不到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合气体的灌充装置,使得气体的灌充过程简便,容易控制混合气体的配比,将灌充过程中的能量重复利用,环保节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混合气体的灌充装置,包括第一气瓶、第二气瓶以及气体混合室,所述第一气瓶连接有热交换器输入端,所述热交换器的输出端连接有加热器第一端,所述加热器的第二端与气体混合室相连,所述第二气瓶的输入端连接于气体混合室,所述气体混合室还连接有气体压缩机,所述气体压缩机外套有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与气体压缩机之间设置有供气体通过的气道,所述气体压缩机的另一端连接有储气罐,所述储气罐与外接设备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四阀门。需要说明的是,关闭第四阀门,打开加热器,第一气瓶中的第一气源汽化为第一气体,第一气体从热交换器进入气体混合室,第一气体与第二气瓶中的第二气体在气体混合室中进行混合;启动气体压缩机,将混合气体压入储气罐,气体压缩机压缩气体做工产生热量,将热量传递给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对第一气源进行加热,关闭加热器,第一气体与第二气体进行混合输送至储气罐,直至储气罐压力达到要求,通过热交换器加热第一气源,使得热量得到了重复利用,节省了能源,环保节能,装置操作方便。优选地,所述气体压缩机外设置有压缩机散热器,所述热交换器套在压缩机散热器上。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在气体压缩机外设置压缩机散热器,将热交换器套在压缩机散热器上,使得气体压缩机的散热更彻底,热量得到更好的利用。优选地,所述压缩机散热器包括若干连接在气体压缩机上的散热棒,所述散热棒垂直于气体压缩机的表面,所述散热棒沿气体压缩机的周向均布,所述散热棒沿气体压缩机的轴向平行分布。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压缩机散热器上的散热棒沿气体压缩机的周向均布且沿气体压缩机的轴向平行分布,使得压缩机散热器的散热更均匀。优选地,所述热交换器包括若干个热交换套,所述每个散热棒上匹配有一个热交换套,所述热交换套之间相互连通。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热交换套与散热棒匹配,热传递的效果更好,当气体从热交换套与散热棒之间通过时,保证了气体一直呈气态,导热效果更好、更均匀。优选地,所述加热器与气体混合缓冲室中间连接有第一温度表。需要说明的是,打开加热器,第一温度表对加热器的温度进行监控,节约能源。优选地,所述热交换器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温度表。需要说明的是,当气体压缩机做工产生热量,第二温度表对温度进行监控,当温度足以维持气体呈气态时,则关闭加热器,达到节约能源的效果。优选地,所述第一气瓶与气体混合室相连的端口连接有第一流量表,所述第二气瓶与气体混合室相连的端口连接有第二流量表。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在第一气瓶与气体混合室相连的端口连接第一流量表,第二气瓶与气体混合室相连的端口连接第二流量表,可以对气体的流量进行控制,使得配比更精确。优选地,所述第一温度表与第一流量表之间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二气瓶与第二流量表之间设置有第二阀门。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温度表与第一流量表之间设置第一阀门,在第二气瓶与第二流量表之间设置第二阀门,通过控制第一阀门与第二阀门的通闭,使得气体的混合更加均匀,对气体的流量进行控制,配比更精确。优选地,所述气体混合室连接有第一压力表。需要说明的是,在气体混合室上连接第一压力表,对气体混合室内的混合气体的气压进行监控,到达规定的压强气体压缩机进行做工,防止气体混合室内压强过大。优选地,所述储气罐连接有第二压力表。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在储气罐连接第二压力表,监控储气罐内的压强,当压力到达储气罐的压强标准时,打开第四阀门对设备灌充混合气体,防止储气罐压强过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混合气体的灌充装置,通过第一气瓶、第二气瓶以及气体混合室,第一气瓶连接有热交换器输入端,热交换器的输出端连接有加热器第一端,加热器的第二端与气体混合室相连,第二气瓶的输入端连接于气体混合室,气体混合室还连接有气体压缩机,气体压缩机外套有热交换器,热交换器与气体压缩机之间设置有供气体通过的气道,气体压缩机的另一端连接有储气罐,储气罐与外接设备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四阀门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混合气体灌充方式比较繁琐,配比、充装的气体精度也不易控制,在灌充过程中需要加热,整体的灌充装置能量得不到利用的问题,使得气体的灌充过程简便,容易控制混合气体的配比,将灌充过程中的能量重复利用,环保节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混合气体的灌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示说明1、第一气瓶;11、第一阀门;12、第二阀门;13、第三阀门;14、第四阀门;2、第二气瓶;3、热交换器;4、气体混合室;5、加热器;6、第一温度表;61、第二温度表;7、第一流量表;71、第二流量表;8、气体压缩机;9、第一压力表;91、第二压力表;92、第三压力表;93、第四压力表;10、储气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混合气体的灌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种混合气体的灌充装置,包括:第一气瓶1、第二气瓶2以及气体混合室4,第一气瓶1连接有热交换器3输入端,热交换器3的输出端连接有加热器5第一端,在热交换器3与加热器5连接的气管上,靠近热交换器3端可拆卸连接有第二温度表61,靠近加热器5的那端可拆卸连接有第三压力表92,加热器5的第二端与气体混合室4相连,在靠近气体混合室4的一端上可拆卸连接有第一流量表7,靠近加热器5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有第一温度表6,第一流量表7与第一温度表6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阀门11。第二气瓶2的输入端与第一气瓶1输入端为同一侧,第二气瓶2的输入端连接于气体混合室4,靠近第二气瓶2气管上可拆卸连接有第四压力表93,靠近气体混合室4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第二流量表71,第二流量表71与第二温度表61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阀门12,气体混合室4连接有气体压缩机8,且气体压缩机8与气体混合室4连接的端口与第二气瓶2的输入端相对,气体压缩机8外套有热交换器3,热交换器3与气体压缩机8之间设置有供气体通过的气道,气体压缩机8的另一端连接有储气罐10,气体压缩机8与储气罐10固定连接有第三阀门13,储气罐10与外接设备连接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四阀门14。气体压缩机8外固定连接有压缩机散热器,压缩机散热器包括沿气体压缩机8轴向平行分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合气体的灌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气瓶(1)、第二气瓶(2)以及气体混合室(4),所述第一气瓶(1)连接有热交换器(3)输入端,所述热交换器(3)的输出端连接有加热器(5)第一端,所述加热器(5)的第二端与气体混合室(4)相连,所述第二气瓶(2)的输入端连接于气体混合室(4),所述气体混合室(4)还连接有气体压缩机(8),所述气体压缩机(8)外套有热交换器(3),所述热交换器(3)与气体压缩机(8)之间设置有供气体通过的气道,所述气体压缩机(8)的另一端连接有储气罐(10),所述储气罐(10)与外接设备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四阀门(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气体的灌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气瓶(1)、第二气瓶(2)以及气体混合室(4),所述第一气瓶(1)连接有热交换器(3)输入端,所述热交换器(3)的输出端连接有加热器(5)第一端,所述加热器(5)的第二端与气体混合室(4)相连,所述第二气瓶(2)的输入端连接于气体混合室(4),所述气体混合室(4)还连接有气体压缩机(8),所述气体压缩机(8)外套有热交换器(3),所述热交换器(3)与气体压缩机(8)之间设置有供气体通过的气道,所述气体压缩机(8)的另一端连接有储气罐(10),所述储气罐(10)与外接设备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四阀门(1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气体的灌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压缩机(8)外设置有压缩机散热器,所述热交换器(3)套在压缩机散热器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合气体的灌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散热器包括若干连接在气体压缩机(8)上的散热棒,所述散热棒垂直于气体压缩机(8)的表面,所述散热棒沿气体压缩机(8)的周向均布,所述散热棒沿气体压缩机(8)的轴向平行分布。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邸博傅明利陈柔伊黎小林王国利陈曦王琦卓然景一罗颜黄锋石颖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