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电缆固定用的单触引出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2598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单触引出头,装卸自由地在具有U字形的开口、并在该开口的内面具有系固台阶部的板状托架上固定控制电缆的终端,其特征在于,具有:    (a)壳体,具有用于固定电缆的端部的电缆固定部,形状呈筒状;    (b)相互隔开间隔地设在该壳体的外周的、与上述托架的一面卡合的第1法兰盘及与另一面卡合的第2法兰盘;    (c)弹性片,以其基部与壳体的下方相连、其自由端向上方延伸的方式设置在上述第1法兰盘和第2法兰盘之间,在外面具有与上述托架的系固台阶部卡合的系固爪。(*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控制电缆固定用的单触引出头。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支承自动变速操作用推挽控制电缆(以下简称“AT电缆”)的变速杆侧的终端的支承结构的单触引出头。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2-122271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0-87947号公报专利文献3美国专利第5347882号说明书通常在固定AT电缆的变速杆侧的终端时,采用由图9b所示的具有U字形的开口101的板状托架102支承的终端固定装置100。该终端固定装置100能够横向朝托架102的开口101,即,向相对于电缆103的轴心的半径方向插入地进行固定。作为这样的终端固定装置100,专利文献1提出了用单手能轻易安装的、安装后能够接受轴向力的、并且也不容易脱落的单触引出头。该单触引出头,如图9a所示,基本上由具有与托架102的一面卡合的法兰状的挡块105及螺栓106的本体107,及拧合在上述螺栓上的、用螺旋弹簧108向转动方向施加弹性力的螺母状的套筒109构成。该单触引出头采用半自动化螺栓系固,此外,其还进一步具有锁定部件111,在向托架102上安装之前,该部件锁定套筒109的转动,在安装时自动解除锁定。另外,专利文献1还公开了,利用套筒109的轴向的移动,在套筒109上设置与开口101的颚部101a卡合、脱离的环状突起,由此,能确实起到防止脱落的作用。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如图10所示,公开了终端固定装置119,其包括具有卡合在托架102的开口101的沟槽114的电缆外壳115,及夹在该沟槽114和开口101之间并具有与形成在开口101的卡合沟槽116弹性卡合的弯曲部117的弹簧片118。此外,弹簧片118的自由端120是捏手部。该专利文献尽管也许未提到单触引出头,但是,一旦在沟槽114安装弹簧片118,就能够由单手在托架102上进行安装。此外,在取下时,由于只通过手捏弹簧片118的自由端就能解除与弹簧片118的弯曲部117的卡合沟槽116的卡合,也容易拆卸。专利文献3也公开了相同的终端固定装置。专利文献1的终端固定装置100,为确保套筒109的工作范围,加长了轴向的长度,由于需要螺旋弹簧108及套筒109,部件件数增加,事前的组装作业复杂。此外,在专利文献2的终端固定装置119中,部件件数少,电缆外壳115的构成简单,但是,事前需要在电缆外壳115上安装弹簧片118,而且,还存在容易产生松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课题是,提供一种部件件数少、而且不容易产生松动的控制电缆固定用的单触引出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控制电缆固定用的单触引出头(技术方案1)是一种单触引出头,装卸自由地在具有U字形的开口、并在该开口的内面具有系固台阶部的板状托架上固定控制电缆的终端,其特征在于,具有(a)壳体,具有用于固定电缆的端部的电缆固定部,形状呈筒状;(b)相互隔开间隔地设在该壳体的外周的、与上述托架的一面卡合的第1法兰盘及与另一面卡合的第2法兰盘;(c)弹性片,以其基部与壳体的下方相连、其自由端向上方延伸的方式设置在上述第1法兰盘和第2法兰盘之间,在外面具有与上述托架的系固台阶部卡合的系固爪。在这样的单触引出头中,在上述第1法兰盘及第2法兰盘之间,设有与上述托架的U字形开口的内面嵌合的导向部,优选轴向错开地配置该导向部和上述弹性片(技术方案2)。此外,上述弹性片,除与上述系固爪卡合,在弹性片的基部附近,还与设在上述开口上的第2系固台阶部卡合,而且,具有即使在解除系固爪的系固的弹性变形时,也多少残留与第2系固台阶部卡合的挂住部(技术方案3)。此外,还具有装卸自由地装在上述弹性片和壳体之间的锁定构件(技术方案4)。本专利技术的单触引出头(技术方案1),以在第1法兰盘及第2法兰盘之间插入托架的方式,将两法兰盘之间的壳体插入托架的U字形的开口部。由此,通过第1法兰盘及第2法兰盘与托架的两面卡合,可约束轴向的移动。例如,一操作控制电缆的内缆,就对导管施加轴向的反力,但是,通过与第1法兰盘及第2法兰盘的卡合,可支承反作用力。此外,由于弹性片的弹性弯曲,一边弹性变形,一边使壳体与开口嵌合,所以,一使该系固爪与托架的系固台阶部卡合,系固爪就通过弹性片的回复力,牢固地与系固台阶部卡合。由此,防止壳体从U字形的开口脱落。另外,在上述的单触引出头中,当在壳体的两侧设置一对弹性片时,由于左右的弹性片的系固爪与系固台阶部卡合,所以能够更进一步可靠地保持电缆。本专利技术的弹性片不同于以往的单触引出头,由于与壳体连接地形成一体化,不需要个别组装,或预先组装。因此,易于进行在托架上安装电缆的作业。此外,由于部件少,制造容易,也易于部件管理。此外,相对于安装在托架上的电缆,在施加向开口的开口部的方向移动的撬开方向的力时,由于在托架的两面引导第1及第2法兰盘,单触引出头笔直地朝托架的开口施加脱出力。因此,即使不向弹性片施加扭转方向的力,也能用系固爪牢固地保持。此外,由于弹性片与壳体形成一体,几乎没有轴向及半径方向的松动。此外,在上述单触引出头中,在上述第1法兰盘及第2法兰盘之间设置与上述U字形开口的内面嵌合的导向部,在轴向错开地配置该导向部和上述弹性片时(技术方案2),此时,得到在脱架上安装单触引出头时的导向作用,能够防止安装时半径方向的移动及转动。通过该导向部的效果、第1及第2法兰盘的效果和上述弹性片的效果,能更进一步可靠地约束轴向及半径方向的移动,牢固地保持单触引出头。上述弹性片,除与上述系固爪卡合外,在弹性片的基部附近,还与设在上述开口上的第2系固台阶部卡合,而且,具有即使在解开系固爪的系固的弹性变形时也多少残留与第2系固台阶部的卡合的挂住部(技术方案3),此时,由于系固爪和挂住部形成一体,能够防止从开口部脱落,所以能够更加提高防止脱落作用。此外,在弹性片因遇到不可预测的外力而弯曲时,即使系固爪和系固台阶部的卡合脱落,由于残存挂住部与第2系固台阶部的卡合,也不会脱落。此外,如果外力失去后,系固爪再次与系固台阶部卡合。因此,相对于托架,能牢固地保持单触引出头。在上述弹性片和壳体之间,还具有装卸自由地安装的锁定构件(技术方案4),此时,如在弹性片与壳体之间安装锁定构件,弹性片不能够向解除系固爪的系固作用的方向弯曲。因此,即使向弹性片施加不可预测的外力,系固爪也不从系固台阶部脱落,由此,单触引出头不会从托架脱落。此时,如在单触引出头设置能够嵌合锁定构件的部位,当在弹性片和壳体之间不安装锁定构件时,由于能够使其预先嵌合在单触引出头,也容易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与托架一同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单触引出头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分解斜视图。图2是表示采用该单触引出头的电缆终端固定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平面图。图3是表示采用该单触引出头的电缆终端固定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纵截面图。图4中的图4a及图4b分别是图1的单触引出头的侧面图及正面图。图5中的图5a~图5d分别是图4a的A-A线截面图、B-B线截面图、C-C线截面图及D-D线截面图。图6是表示从托架上拆卸该单触引出头的状态的截面图。图7是图1的单触引出头的局部截面平面图。图8是图1所示的锁定构件的背面斜视图。图9中的图9a及图9b分别是表示一例以往的电缆终端固定结构的局部截面侧面图及局部截面正面图。图10是表示以往的电缆终端固定结构的其他例的斜视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川隆米真一井川顺博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缆绳系统株式会社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