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辊连铸机的浇铸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2447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尤其是用于浇铸带钢的双辊式铸机的浇铸辊(1),它具有一个可在一静止不动的轴(5)上转动的筒套(2)。在筒套(2)和轴(5)之间设有随筒套(2)一起转动的中间环(7b,7c,7d),所述中间环配有径向作用于筒套(2)的压紧机构(9,9′,59,69)。后者具有一个可接受流态压力介质的压力腔(10)或者后者作用于一固定安装在筒套(2)内壁(14)上的压紧环(24),该压紧环可通过感应加热或通过辐射热而径向膨胀。通过给压力腔(10)提供压力介质或通过加热压紧环(24),可以整个或局部灵敏地调整浇铸辊(1)的外截面形状。(*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尤其是用于浇铸带钢的双辊式铸机的浇铸辊,它具有一个可在一静止不动的轴上转动的筒套。
技术介绍
这种铸机的工作方式是这样的,在工作中,结晶器室中的熔液流过在两个对转浇铸辊之间的浇缝并在这种情况下成型为一条金属带。在这里,浇铸套因热负荷而遇到了鼓凸变形,这种变形的结果就是铸带具有凹形截面形状。由此可能导致带材质量降低,同时带材冷却也造成带材横向收缩。出于这个原因,冷态下的浇铸辊被构造成是凹形的,以便在浇铸辊热膨胀时获得平行的或微鼓凸的带材形状,这种形状在带材冷却时允许不严重的横向收缩并保证其尺寸稳定性。但对这种浇铸辊不利的是,浇铸辊因其凹形造型而只能被用于一定的熔液流动并进而用于将热量输入浇铸辊中。如果产品参数和进而熔液流入结晶器的流动改变了,则出现了不同的热量输入并由此出现不同的浇铸辊热变形,这可能造成铸带的尺寸无法再保持稳定。结果可能是,各种不同的产品参数需要不同的浇铸辊几何形状。凹形浇铸辊的另一缺点出现在无引锭杆式样铸机起动中。因为人们在这种情况下无法在浇铸辊合拢时完全合闭辊缝,所以钢水向下流,由此使得可控起动变得困难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避免所述缺陷并且提供一种上述类型的浇铸辊,该浇铸辊的外轮廓完全或局部上可以通过结构简单的且灵敏易控的机构来调节。根据本专利技术,如此完成该任务,即在筒套和轴之间设有一个或多个中间环和/或支承环,所述中间环和/或支承环具有作用于筒套的压紧机构。后者最好抗转动地与筒套连接并具有一个甚至在筒套内壁上的压力腔,该压力腔可通过在该轴和该中间环里的输送通道接收流态的压力介质。通过给压力腔输入流态的压力介质,一个径向压力被均匀地施加到筒套上。这样一来,筒套扩张。通过沿该轴相应地定位这个或这些中间环并且通过相应地给压力腔输入流体,在任何时刻都可以在浇铸作业中反应灵敏地调整浇套的截面形状并因而调整带材的截面形状。因此,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即不中断生产地补偿作业参数的变化。利用引锭杆或不用引锭杆的起动也简单了许多,因为从现在起就能使浇铸辊的通常呈凹形的形状变为圆柱形,这样的圆柱形保证了浇缝在浇铸辊合拢时完全合闭。这样,可以实现可控的起动,因为钢水无法向下流出。为了实现筒套的均匀加载,本专利技术规定,压力腔成环状并且包围住中间环的整个外周。适宜的是,中间环在端侧贴靠在筒套的内壁上并且具有一个构成该压力腔的空腔,该空腔的端侧边界由一个贴靠在筒套内壁上地设置在空腔里的柔行密封构成。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不同的实施形式中,在中间环和筒套内壁之间有一个相当大的间隙,一个构成该压力腔边界的金属密封跨过该间隙。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变型方式中,中间环贴靠在筒套内壁上并且具有一个构成压力腔的空腔,该空腔在端侧以筒套内壁为界并且被一个或多个装入筒套内的外密封包围住。以下做法是适当的,即该中间环可转动地定位在静止不动的轴上并且具有一个或多个密封在该轴和该中间环里的输送通道之间的过渡部的密封。在本专利技术的压紧机构的一个可选的变型方式中,本专利技术规定,该压紧机构具有一个固定安装在筒套内壁上的并被带动转动的压紧环,该压紧环贴靠着中间环的外周上并且可以通过感应加热而径向膨胀。通过加热压紧环,压紧环或多或少地膨胀,结果,筒套扩张。这样一来,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在浇铸作业中调节浇铸辊截面形状并进而调节带材截面形状。压紧环具有一绝热层是适当的。对具有多个中间环的浇铸辊有利的是,所述中间环可以沿该静止不动的轴进行调整。也有利的是,在中间环和筒套内壁之间的接触面位于一个共同的面上。附图说明以下,结合多个实施例并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附图所示为图1表示具有多个中间环的本专利技术的浇铸辊,其压紧机构接受流态的压力介质;图2表示图1的浇铸辊,其中间环具有图1所示压紧机构的变型结构;图3表示图1、2所示浇铸辊的一变型方式,其中间环布置在一个中央的定心部和水输送管路之外;图4-图6放大表示根据图1、2的浇铸辊的压紧机构;图7也放大表示图3所示的浇铸辊的压紧机构;图8表示在其中一个筒套支承处的局剖图,在该筒套中也设有压紧机构;图9以横截面图表示具有一压紧机构的变型方式的浇铸辊;图10是图9所示压紧机构的局剖图;图11是图9所示压紧机构的扇形部局部的俯视图;图12以横截面图表示具有压紧机构的另一变型方式的浇铸辊;图13表示图12所示压紧机构的局剖图;图14沿图13的箭头方向XIV放大表示紧固装置。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的浇铸辊1具有一个带有端侧支承环3、4的筒套2,支承环与筒套2一起可通过轴承6在一静止不动的轴5上转动。在浇铸辊1的内腔中设有三个中间环7a,可通过这些中间环来调节浇铸辊的外截面形状。中间环7a以垫块8定位在静止不动的轴5上,所述垫块被固定在支承环3、4上。中间环7a可以随筒套2一起转动。这种带动通过垫块8和支承环3、4来完成。如图4所示,中间环7a可以配有带有一压力腔10的压紧机构9。该压力腔成环状并且包围着中间环7a的整个外周面。它可以通过在轴5和中间环7a内的输送通道11、12接受流态的压力介质如液压油等物质。为了获得所需的压紧力,可以使用高度粘稠的压力介质。在输送通道11、12之间的过渡部用嵌装在中间环7a里的密封件13密封住。该中间环7a在端侧贴靠在筒套2的一个环形凸肩15的内壁14上并且具有一个构成压力腔10的环槽16,该环槽在端侧以一个安置在环槽16内的柔性密封17为界。中间环7a还具有一个起到定位辅助件作用的突起18,该突起18与垫块8配合作用。根据图2的浇铸辊与图1所示浇铸辊的主要区别在于,其中间环7b、7c、7d的结构不同于中间环7a。根据图5,对中间环7b来说,在它和筒套2内壁14之间有一个相当大的间隙19,一个限定出压力腔10边界的金属密封20跨过这个间隙。该金属密封被安置在中间环7b或筒套2的环槽21a、21b中。它通过一环形凸缘22被固定在那里,所述凸缘被侧固定在中间环7b上。通过金属密封20,也可以相对筒套2定位该中间环7b,因而,可以省略此外在中间环7a中存在的突起19。如图6所示的中间环7c与中间环7a的区别仅在于,在该中间环中缺少柔性密封17,并且压力腔10在端侧以筒套2内壁14为界以及被装在筒套2里的密封23包围起来。对中间环7a、7c来说,形成了具有矩形横截面的环槽16。但是,形成具有半环形横截面的环槽16当然也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里。代替一个完整的环槽地设置多个四散分布的局部环槽当然也是可行的。图7的中间环7d与中间环7a、7b、7c的区别在于,它在该静止不动的轴上固定不动并且不被带动转动。在筒套2内壁14上设有一个固定安装在且带动转动的压紧环24,该压紧环可通过感应加热而径向膨胀。在这里,压紧环24代替了中间环7a、7b、7c的可接纳压力介质的压力腔10。这样,筒套2被扩张。为了进一步加强这种效果,压紧环24具有一隔绝层25,该隔绝层将压紧环与筒套2和中间环7d热隔绝开。压紧环24可以由静止不动的轴5不仅被感应加热,而且通过辐射热被加热,但由此省略了在压紧环和中间环之间的隔绝层。如图3所示的浇铸辊与如图1、2所示的浇铸辊的区别在于,其中的中间环7a′不直接压坐在静止不动的轴5上,而是支承在一个同轴线的承筒26上,该承筒借助夹紧环27抗转动地与筒套2居中连接并且在静止不动的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尤其是用于浇铸带钢的双辊式铸机的浇铸辊,它具有一个可在一轴(5)上转动的筒套(2),其特征在于,在该筒套(2)和该轴(5)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扩张该筒套的压紧机构(9,9′,59,69)。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H马蒂J巴尔贝B斯泰纳H斯特雷贝尔
申请(专利权)人:SMS迪马格股份公司主要管理灵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