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氧化铝生产用种分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17111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4 00:04
一种氧化铝生产用种分槽,属于氧化铝生产技术领域,解决种分槽体内槽底沉积的技术问题,本装置包括电机、搅拌桨和种分槽体,种分槽体侧壁上部设置有进料管,与进料管相对一侧种分槽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提料管,电机设置于种分槽体上盖心部的上方,电机的转子通过减速器与搅拌轴连接,搅拌轴下端部延伸至距种分槽体底部0.53倍槽体直径处,搅拌轴上部五分之二处设置有二斜叶桨,搅拌轴的下端部设置有螺旋桨;种分槽体的底面设置为双曲面釜底,导流筒的上端面处设置为向上敞开的第一喇叭口,下端面处设置为向下敞开的第二喇叭口。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种分槽中的料浆在导流筒导流作用下形成稳定环流,缓解种分槽内结疤现象,提高氧化铝产量与质量,降低能耗。

A seed groove for alumina pro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氧化铝生产用种分槽
本专利技术属于氧化铝生产
,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氧化铝生产用种分槽。
技术介绍
目前,全球90%以上的氧化铝生产都是通过拜耳法实现的。晶种分解是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的一个关键过程。其中,铝酸钠溶液的晶种分解效果影响着氧化铝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晶种分解过程中,加强搅拌强度可以使晶体保持悬浮状态,并与溶液保持良好的接触,增大液固间接触面,使晶体快速均匀生长,从而提高溶液产出率和成品氧化铝质量。但是,槽底结疤问题是拜耳法常见的一个技术问题。在实际工业应用中,罐底结疤可高达5.9米,且均为硬结疤。不仅降低了搅拌罐的体积,而且严重地影响了搅拌设备的正常运行,需要定期清洗,使得成本大大增加,生产效率也有所降低。因此,如何有效解决种分槽的槽底沉积问题,降低功耗,提高搅拌的混合均匀度是搅拌装置优化设计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种分槽体内槽底结疤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氧化铝生产用种分槽。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氧化铝生产用种分槽,它包括电机、搅拌桨和种分槽体,其中:所述种分槽体侧壁的上部设置有用于反应物料添加的进料管,与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氧化铝生产用种分槽,它包括电机、搅拌桨和种分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分槽体侧壁的上部设置有用于反应物料添加的进料管(9),与进料管(9)相对一侧种分槽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提料管(3),所述电机(1)设置于种分槽体上盖心部的上方,电机(1)的转子通过减速器(2)与搅拌轴连接,搅拌轴的下端部延伸至距种分槽体底部0.53倍槽体直径处,所述搅拌轴上部五分之二处设置有二斜叶桨(8),搅拌轴的下端部设置有螺旋桨(7);所述种分槽体的底面设置为双曲面釜底(6),导流筒(5)通过支撑杆(4)固定安装在种分槽体内侧壁的底部,并且螺旋桨(7)位于导流筒(5)内,导流筒(5)的上端面处设置为向上敞开的第一喇叭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氧化铝生产用种分槽,它包括电机、搅拌桨和种分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分槽体侧壁的上部设置有用于反应物料添加的进料管(9),与进料管(9)相对一侧种分槽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提料管(3),所述电机(1)设置于种分槽体上盖心部的上方,电机(1)的转子通过减速器(2)与搅拌轴连接,搅拌轴的下端部延伸至距种分槽体底部0.53倍槽体直径处,所述搅拌轴上部五分之二处设置有二斜叶桨(8),搅拌轴的下端部设置有螺旋桨(7);所述种分槽体的底面设置为双曲面釜底(6),导流筒(5)通过支撑杆(4)固定安装在种分槽体内侧壁的底部,并且螺旋桨(7)位于导流筒(5)内,导流筒(5)的上端面处设置为向上敞开的第一喇叭口,导流筒(5)的下端面处设置为向下敞开的第二喇叭口,导流筒(5)的直径为种分槽体直径的0.6倍。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玲周影王社斌任鸿儒丁聪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