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合工装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01602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3 2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贴合工装及方法,贴合工装包括定位板及联动机构,定位板用于抵在目标面上,定位板上开设有对位孔,联动机构用于放置泡棉,联动机构能相对于定位板移动,并能穿过对位孔以将泡棉依次仿形贴附在第一贴合位和第二贴合位上。联动机构实现了将泡棉贴附在目标面上的自动化,大大提高了贴附泡棉的效率,同时降低了人工成本。而且,联动机构做到了与目标面的良好适配,从而能提高泡棉的贴合精度,保证一致性。

Fitting Tools and Metho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贴合工装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声转换
,尤其涉及一种贴合工装及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设备的不断发展,人们除了对智能设备所呈现的视频画面的追求越来越高外,对音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很多电声换能器件为了提高自身的防尘性能,通常都会在一些部位贴设泡棉,但是,目前贴合泡棉的方式大多为手工贴附,不仅效率低下,还容易出现贴合偏差较大的情况,而导致电声换能器件的一致性较差。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贴合工装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贴合工装及方法,旨在解决手工贴附造成的效率低下、一致性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贴合工装,用于将泡棉贴附在目标面上,所述目标面包括第一贴合位及与所述第一贴合位连接的第二贴合位,所述第二贴合位的部分部位与所述第一贴合位之间存在高度差,且所述第一贴合位为所述目标面中高度最大的面,所述贴合工装包括:定位板,用于抵在所述目标面上,所述定位板上开设有对位孔;以及联动机构,与所述定位板叠设,所述联动机构用于放置所述泡棉,所述联动机构能相对于所述定位板移动,并能穿过所述对位孔以将所述泡棉依次仿形贴附在所述第一贴合位及所述第二贴合位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距离所述定位板由近及远依次叠设的支撑座及第一活动座,所述支撑座用于放置所述泡棉,所述支撑座能相对于所述定位板移动,并能穿过所述对位孔以将所述泡棉贴附在所述第一贴合位上,所述第一活动座能相对于所述定位板及所述支撑座移动,并能穿过所述对位孔以将所述泡棉贴附在所述第二贴合位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座包括第一基板及从所述第一基板上凸起的第一功能部,所述第一功能部具有用于放置所述泡棉的支撑面,所述第一功能部能穿过所述对位孔,以通过所述支撑面将所述泡棉贴附在所述第一贴合位上,所述第一基板上设有正对于所述对位孔的避让孔,所述第一活动座包括第二基板及从所述第二基板上凸起的第二功能部,所述第一基板位于所述定位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所述第二功能部具有与所述第二贴合位吻合的仿形面,所述第二功能部能穿过所述避让孔及所述对位孔,以通过所述仿形面将所述泡棉贴附在所述第二贴合位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弹性件及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定位板及所述第一基板抵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基板及所述第二基板抵接,所述第二弹性件产生的弹力大于所述第一弹性件产生的弹力。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目标面还包括与所述第二贴合位连接的第三贴合位,所述第三贴合位的部分部位与所述第二贴合位之间存在高度差,且所述第三贴合位与所述第一贴合位之间的最大高度差大于所述第二贴合位与所述第一贴合位之间的最大高度差;所述联动机构还包括第二活动座,所述第二活动座包括第三基板及从所述第三基板上凸起的第三功能部,所述第二基板位于所述第三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之间,所述第二基板上设有正对于所述避让孔的插孔,所述第三功能部具有与所述第三贴合位吻合的接触面,所述第三功能部能依次穿过所述插孔、所述避让孔及所述对位孔,以通过所述接触面将所述泡棉贴附在所述第三贴合位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板上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支撑座还包括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设于所述第一基板上,并穿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基板上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活动座还包括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柱设于所述第二基板上,并穿设于所述第二定位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于所述定位板靠近所述目标面的一面,且所述限位件围绕所述对位孔设置。一种贴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泡棉、待贴所述泡棉的目标面及贴合工装,所述目标面包括第一贴合位及与所述第一贴合位连接且具有高度差的第二贴合位,所述第一贴合位为所述目标面中高度最大的面,所述贴合工装包括定位板及联动机构;将所述泡棉放置在所述联动机构上;将所述目标面定位在所述定位板上;所述联动机构将所述泡棉依次仿形贴附在所述第一贴合位和所述第二贴合位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联动机构包括叠设的支撑座及第一活动座,所述支撑座具有与所述第一贴合位吻合且用于放置所述泡棉的所述支撑面,所述第一活动座具有与所述第二贴合位吻合的所述仿形面,所述联动机构还包括第一弹性件及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定位板及所述支撑座抵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座及所述活动座抵接,且所述第二弹性件产生的弹力大于所述第一弹性件产生的弹力;所述联动机构将所述泡棉依次仿形贴附在所述第一贴合位和所述第二贴合位上具体包括步骤:所述第一活动座朝向所述定位板移动,并通过所述第二弹性件而将推力传递给支撑座,进而推动所述支撑座朝向所述目标面移动,所述支撑座率先穿过所述定位板上的对位孔而将所述泡棉通过支撑面贴附在所述第一贴合位上;所述第一活动座继续移动,以使所述第一活动座穿过所述对位孔,而通过仿形面将所述泡棉贴附在所述第二贴合位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目标面还包括第三贴合位,所述第三贴合位与所述第一贴合位之间的高度差大于所述第三贴合位与所述第二贴合位之间的高度差,所述联动机构还包括叠设于所述第一活动座远离所述支撑座一侧的第二活动座,所述第二活动座具有与所述第三贴合位吻合的接触面,所述联动机构还包括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活动座和所述第二活动座抵接,且所述第三弹性件产生的弹力大于所述第二弹性件产生的弹力;在第一活动座朝向所述定位板移动的步骤之前还包括,所述第二活动座朝向所述定位板移动,并通过所述第三弹性件而将推力传递给所述第一活动座;在通过仿形面将所述泡棉贴附在所述第二贴合位上的步骤之后还包括,所述第二活动座继续移动,以通过所述接触面而将所述泡棉贴附在第三贴合位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上述的贴合工装及方法,通过联动机构能够依次将泡棉贴附在第一贴合位和第二贴合位上,实现了将泡棉贴附在目标面上的自动化,大大提高了贴附泡棉的效率,同时降低了人工成本。而且,联动机构在贴附时能够做到仿形,也即联动机构能够做到与目标面的良好适配,从而能提高泡棉的贴合精度,保证一致性。【附图说明】图1为目标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实施方式的贴合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贴合工装在A处的放大图;图4为图1所示的贴合工装的爆炸图;图5为图3所示的贴合工装在B处的放大图;图6为图3所示的贴合工装在C处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专利技术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如图1、图2及图4所示,一实施方式的贴合工装10用于将泡棉贴附在目标面20上,目标面20包括第一贴合位22及与第一贴合位22连接的第二贴合位24,第二贴合位24的部分部位与第一贴合位22之间存在高度差,也即,目标面20包括至少一个台阶面,而且,第一贴合位22为目标面20中高度最大的面。贴合工装10包括定位板100及与定位板100叠设的联动机构200,定位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贴合工装,用于将泡棉贴附在目标面上,所述目标面包括第一贴合位及与所述第一贴合位连接的第二贴合位,所述第二贴合位的部分部位与所述第一贴合位之间存在高度差,且所述第一贴合位为所述目标面中高度最大的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工装包括:定位板,用于抵在所述目标面上,所述定位板上开设有对位孔;以及联动机构,与所述定位板叠设,所述联动机构用于放置所述泡棉,所述联动机构能相对于所述定位板移动,并能穿过所述对位孔以将所述泡棉依次仿形贴附在所述第一贴合位及所述第二贴合位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贴合工装,用于将泡棉贴附在目标面上,所述目标面包括第一贴合位及与所述第一贴合位连接的第二贴合位,所述第二贴合位的部分部位与所述第一贴合位之间存在高度差,且所述第一贴合位为所述目标面中高度最大的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工装包括:定位板,用于抵在所述目标面上,所述定位板上开设有对位孔;以及联动机构,与所述定位板叠设,所述联动机构用于放置所述泡棉,所述联动机构能相对于所述定位板移动,并能穿过所述对位孔以将所述泡棉依次仿形贴附在所述第一贴合位及所述第二贴合位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距离所述定位板由近及远依次叠设的支撑座及第一活动座,所述支撑座用于放置所述泡棉,所述支撑座能相对于所述定位板移动,并能穿过所述对位孔以将所述泡棉贴附在所述第一贴合位上,所述第一活动座能相对于所述定位板及所述支撑座移动,并能穿过所述对位孔以将所述泡棉贴附在所述第二贴合位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合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包括第一基板及从所述第一基板上凸起的第一功能部,所述第一功能部具有用于放置所述泡棉的支撑面,所述第一功能部能穿过所述对位孔,以通过所述支撑面将所述泡棉贴附在所述第一贴合位上,所述第一基板上设有正对于所述对位孔的避让孔,所述第一活动座包括第二基板及从所述第二基板上凸起的第二功能部,所述第一基板位于所述定位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所述第二功能部具有与所述第二贴合位吻合的仿形面,所述第二功能部能穿过所述避让孔及所述对位孔,以通过所述仿形面将所述泡棉贴附在所述第二贴合位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贴合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弹性件及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定位板及所述第一基板抵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基板及所述第二基板抵接,所述第二弹性件产生的弹力大于所述第一弹性件产生的弹力。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贴合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面还包括与所述第二贴合位连接的第三贴合位,所述第三贴合位的部分部位与所述第二贴合位之间存在高度差,且所述第三贴合位与所述第一贴合位之间的最大高度差大于所述第二贴合位与所述第一贴合位之间的最大高度差;所述联动机构还包括第二活动座,所述第二活动座包括第三基板及从所述第三基板上凸起的第三功能部,所述第二基板位于所述第三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之间,所述第二基板上设有正对于所述避让孔的插孔,所述第三功能部具有与所述第三贴合位吻合的接触面,所述第三功能部能依次穿过所述插孔、所述避让孔及所述对位孔,以通过所述接触面将所述泡棉贴附在所述第三贴合位上。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贴合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宏义陆平田建东
申请(专利权)人:瑞声精密制造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