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部件以及采用该帽部件的自行车用缆线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01519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在自行车用缆线系统中,有效地防止异物向内缆线和内鞘套之间的侵入,防止内缆线劣化或是变得难以动作的问题。自行车用缆线系统(20)是配置在自行车的前制动操作杆(11)和前制动装置(13)之间等处的系统,备有:外壳(30f)、能够插通外壳的内缆线(31f)、对内缆线至少在从外壳露出的部分进行覆盖的内鞘套(32f)、和帽部件(33),所述帽部件具有:安装在内鞘套的端部的安装部(33a)、以及形成在安装部的一端而且具有内缆线能够通过的通过孔(33c)的底部(33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用缆线的帽部件和自行车缆线系统,所述帽部件安装于自行车用缆线的内鞘套的端部,所述自行车用缆线具有外壳、能够插通外壳的内缆线、和覆盖内缆线的至少从外壳露出的部分的内鞘套,所述自行车用缆线系统配置在自行车的操作部和通过前述操作部的操作而动作的动作部之间并采用了该帽部件。
技术介绍
自行车的制动装置和变速装置(动作部的一例),通过制动操作杆、变速操作部(操作部的一例)和制动缆线、变速缆线等鲍登(Bowden)型的自行车用缆线系统而连结。以往的自行车用缆线系统例如具有筒状的外壳、能够插通外壳的内缆线。以往的外壳具有合成树脂制的衬套,内缆线的外周面沿其滑动;带状钢板,螺旋状地卷绕在衬套的外周;合成树脂制的护套,覆盖带状钢板的外周。以往的内缆线是通过捻合钢线而形成的,制动操作杆的卡止在变速操作部上的卡止部通过密接固定等适当的固定方法固定在该内缆线的末端。外壳至少配置于连结动作部和操作部的连结线的一个或多个曲线部。由此,与将内缆线整体都用外壳覆盖的情况相比,摩擦力减少从而内缆线更易动作。外壳卡止在设置于操作部或动作部上的外卡止部上或者固定于车架上的帽承接件上。在这样的自行车用缆线系统中,有时内缆线会在内缆线露出的部分腐蚀,或是因为液体从外壳与内缆线之间的间隙浸入而造成内缆线腐蚀。另外,有时泥或尘埃等异物会侵入到外壳和内缆线之间的间隙中。如果发生腐蚀或异物的侵入,则内缆线便变得难以相对于外壳移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以往公知的有还具备覆盖内缆线的内鞘套的自行车用缆线系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内鞘套设置在内缆线的大致全长范围内,以便防止因内缆线腐蚀或是异物侵入到内缆线而导致内缆线变得难以动作的问题。以往的自行车用缆线系统的内鞘套具有使得内缆线能够在内部相对移动的内径,而且具有能够插通外壳的内部的外径。内缆线从该内鞘套的两端露出,内缆线的两端连结在操作部或动作部上。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5353626号说明书(图4及图5)在具有内鞘套的前述以往的自行车用缆线系统中,除内缆线的连结部分外配置有内鞘套,所以与没有内鞘套的自行车用缆线系统相比,内缆线不会露出。因此,不易发生内缆线腐蚀或是异物侵入到内缆线的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内缆线变得难以移动的问题。但是,在前述以往的构成中,由于构成为内缆线和内鞘套能够相对移动,所以在它们之间形成有间隙以确保内缆线的顺利移动。另外,在内缆线连结到操作部或动作部的部分,内缆线露出。因此,有可能发生露出的部分腐蚀、或是异物侵入到内鞘套与内缆线之间的问题,由于液体向露出部分上的附着而引起的腐蚀或异物的侵入,内缆线仍然有可能变得难以动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具有内鞘套的自行车用缆线系统中,有效地抑制异物向内缆线与内鞘套之间的侵入,防止内缆线劣化或变得难以动作的问题。技术方案1的自行车用缆线的帽部件,是安装于自行车用缆线的内鞘套的端部的部件,所述自行车用缆线具有外壳、能够插通外壳的内缆线、覆盖内缆线的至少从前述外壳露出的部分的内鞘套,该帽部件备有筒状的安装部、和底部。安装部安装在内鞘套的端部外周。底部具有内缆线能够通过的缆线通过孔,形成在前述安装部的一端。该帽部件安装在覆盖内缆线的内鞘套的两端。此时,可以预先在内鞘套中安装内缆线,也可以在安装帽部件之后安装内缆线。在此,帽部件备有配置在内鞘套的两端的安装部、和形成在安装部的一端而且具有内缆线能够通过的通过孔的底部,所以,将帽部件安装到内鞘套的两端后,可以借助底部在内鞘套的两端将内缆线和内鞘套之间的间隙堵住。因此,可以抑制异物向内鞘套和内缆线之间的间隙中侵入,可以有效地防止内缆线劣化或者变得难以动作的问题。技术方案2的自行车用缆线的帽部件,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部件中,缆线通过孔的内径形成为比内鞘套的内径小。在这种情况下,内缆线所通过的缆线通过孔比内鞘套的内径小,所以可以有效地防止异物向内鞘套和内缆线之间的间隙中侵入。技术方案3的自行车用缆线的帽部件,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部件中,缆线通过孔的内径形成为比内缆线的外径大。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防止异物向内鞘套和内缆线之间的间隙中侵入,并且可以将因内缆线和缆线通过孔的接触而产生的滑动阻力抑制到更小,内缆线更易于动作。技术方案4的自行车用缆线的帽部件,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部件中,缆线通过孔的内径形成为与内缆线的外径基本上相等。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不过多地增大内缆线与缆线通过孔之间的滑动阻力的情况下,更加可靠地防止异物向内鞘套与内缆线之间的间隙中侵入。技术方案5的自行车用缆线的帽部件,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部件中,缆线通过孔的内径形成为比内缆线的外径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得到在缆线通过孔的全周范围内都良好的密封结构,可以基本可靠地防止异物向内鞘套和内缆线之间的间隙中侵入。技术方案6的自行车用缆线的帽部件,在技术方案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部件中,还备有密封部件收纳部,所述密封部件收纳部位于底部与内鞘套的端部之间,能够配置密封部件。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配置弹性密封部件或润滑剂等追加的密封部件,能够更加可靠地密封内鞘套和内缆线之间的间隙。技术方案7的自行车用缆线的帽部件,在技术方案6所述的部件中,在密封部件收纳部中封入润滑剂。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密封部件,润滑脂等润滑剂封入到密封部件收纳部中,所以可以在不妨碍内缆线的移动的情况下将间隙密封。技术方案8的自行车用缆线的帽部件,在技术方案6所述的部件中,在密封部件收纳部中安装弹性密封部件。在这种情况下,在密封部件收纳部中安装O形环等弹性密封部件,所以可以可靠地将间隙密封。另外,通过在弹性密封部件上涂敷润滑脂等润滑剂,可以在不妨碍内缆线的移动的情况下可靠地将间隙密封。技术方案9的自行车用缆线的帽部件,在技术方案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部件中,底部以与内鞘套的端部接触的方式配置。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结构简化,所以能够廉价地制造帽部件。技术方案10的自行车用缆线的帽部件,在技术方案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部件中,在缆线通过孔的内周部上还备有环状褶皱部。在这种情况下,例如通过螺纹切削加工等在通过孔中形成环状褶皱部,使环状褶皱部接触内缆线的外周面,由此能抑制滑动阻力的增加而维持良好的密封性能。技术方案11的自行车用缆线的帽部件,在技术方案10所述的部件中,环状褶皱部的最小内径形成为比前述内缆线的外径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环状褶皱部可靠地接触内缆线的外周面,可以提高密封性能。技术方案12的自行车用缆线的帽部件,在技术方案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部件中,在底部的与内鞘套端部对置的面的相反侧的外侧面,还设置有从缆线通过孔的外周侧呈筒状地延伸并且内缆线能够贯通的突出部。在这种情况下,内缆线由筒状的突出部覆盖,所以即使不封入润滑脂等润滑剂也容易维持较高的密封性能。技术方案13的自行车用缆线的帽部件,在技术方案12所述的部件中,突出部与内缆线接触。在这种情况下,能维持更高的密封性能。技术方案14的自行车用缆线的帽部件,在技术方案12所述的部件中,突出部以与内缆线隔开间隙的方式配置。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设置适当的间隙,能够维持密封性能而抑制滑动阻力的增加。另外,通过向突出部与内缆线之间封入润滑脂等润滑剂,可以进一步维持密封性能而抑制滑动阻力的增加。技术方案15的自行车用缆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用缆线的帽部件,安装于自行车用缆线的内鞘套的端部,所述自行车用缆线具有:外壳、能够插通前述外壳的内缆线、覆盖前述内缆线的至少从前述外壳露出的部分的内鞘套,该帽部件备有:筒状的安装部,安装在前述内鞘套的端部外周; 底部,具有前述内缆线能够通过的缆线通过孔,形成在前述安装部的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会悦义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