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动引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0859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直动引导装置,其具有:形成为直线状的导轨;在该导轨的长度方向上进行相对移动的滑块;和组装在该滑块内并且可以自由滚动的多个滚动体,    上述滑块包括:滑块主体,其具有分别与形成在上述导轨上的多个轨道侧滚动体滚动槽对置的多个滑块侧滚动体滚动槽;一对端盖,它们安装在该滑块主体的一端和另一端;多个返回导向部,在它们与上述端盖之间形成转向路径,上述转向路径与形成在上述轨道侧滚动体滚动槽和上述滑块侧滚动体滚动槽之间的滚动体负荷滚动路径连通,并且与形成在上述滑块主体内的滚动体返回通道连通;以及一对滚动体保持器,它们保持夹在上述轨道侧滚动体滚动槽和上述滑块侧滚动体滚动槽之间的滚动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滚动体保持器具有隔着上述滑块主体相互对置的两个板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对进行往返直线运动的物体沿其移动方向进行引导的直动引导装置
技术介绍
对进行往返直线运动的物体沿其移动方向进行引导的直动引导装置一般构成为包括形成为直线状的导轨;在导轨的长度方向上进行相对移动的滑块;和组装在滑块内且可以自由滚动的多个滚动体。另外,滑块包括滑块主体,其具有分别与形成在导轨上的多个轨道侧滚动体滚动槽对置的多个滑块侧滚动体滚动槽;一对端盖,它们安装在滑块主体的一端和另一端上;多个返回导向部,在所述返回导向部与端盖之间形成转向路径,所述转向路径与形成在轨道侧滚动体滚动槽和滑块侧滚动体滚动槽之间的滚动体负荷滚动路径连通,并且与形成在滑块主体内的滚动体返回通道连通;以及多个滚动体保持部件,它们保持夹在轨道侧滚动体滚动槽和滑块侧滚动体滚动槽之间的滚动体。这样的滑块的滚动体保持部件以往由金属材料形成,所以存在容易在其与滚动体之间发生金属接触等问题。于是考虑了将滚动体保持部件与返回导向部树脂成形为一体的方案(例如参照日本实开昭59-181331号公报、日本特开平11-72117号公报)。但是,当将滚动体保持部件与返回导向部树脂成形为一体时,由于返回导向部比滚动体保持部件厚,所以容易因树脂成形时的气孔而发生变形。如果为了防止该情况而在返回导向部的里侧形成减薄部,则在将滚动体保持部件和返回导向部树脂成形时使用的模具的结构变得复杂,存在导致成本上升等问题。此外,在日本特开平11-72117号公报所公开的直动引导装置中,与滚动体保持部件一体地树脂成形的返回导向部向滚动体返回通道侧探出。因此,在将引导间隔保持带的滚动体返回通道构成部件插入到滚动体返回通道之前,需要将与返回导向部一体化了的滚动体保持部件组装到滑块主体上,上述间隔保持带用于将滚动体的间隔保持为滚动体彼此之间不会相互干涉的间隔,因此还存在滑块的组装性变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动引导装置,该直动引导装置能够在不导致动作性、噪音特性和耐用性下降的情况下实现生产率和组装性的提高,并且能够实现成本的降低。本专利技术的直动引导装置具有形成为直线状的导轨;在该导轨的长度方向上进行相对移动的滑块;和组装在该滑块内并且可以自由滚动的多个滚动体,上述滑块包括滑块主体,其具有分别与形成在上述导轨上的多个轨道侧滚动体滚动槽对置的多个滑块侧滚动体滚动槽;一对端盖,它们安装在该滑块主体的一端和另一端;多个返回导向部,在它们与上述端盖之间形成转向路径,上述转向路径与形成在上述轨道侧滚动体滚动槽和上述滑块侧滚动体滚动槽之间的滚动体负荷滚动路径连通,并且与形成在上述滑块主体内的滚动体返回通道连通;以及一对滚动体保持器,它们保持夹在上述轨道侧滚动体滚动槽和上述滑块侧滚动体滚动槽之间的滚动体,其特征在于,上述滚动体保持器具有隔着上述滑块主体相互对置的两个板部。在本专利技术的直动引导装置中,优选的是,上述滚动体保持器的板部在其与上述返回导向部之间形成润滑油的供给路径。此外,优选的是,上述滚动体保持器具有与上述滑块主体、端盖、返回导向部中的至少一个接触或配合的定位部。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直动引导装置中,优选的是,在设置于上述滑块的通孔中设有半圆筒状或圆筒状的滚动体返回通道构成部件。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直动引导装置中,优选的是,上述滚动体保持器具有对上述滚动体返回通道构成部件进行定位的定位部。并且,优选的是,上述滚动体保持器具有与滑块主体的形成有上述滑块侧滚动体滚动槽的内表面部接触的定位部,并且上述滚动体保持器具有与上述端盖、返回导向部、滚动体返回通道构成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接触或配合的定位部。此外,优选的是,上述滑块侧滚动体滚动槽形成在上述滑块主体的内侧面上部和内侧面下部,上述滚动体保持器具有以下部位中的至少一个部位配置在形成于上述滑块主体的内侧面上部的滚动体滚动槽的上侧的部位;配置在形成于上述滑块主体的内侧面上部的滚动体滚动槽、与形成于上述滑块主体的内侧面下部的滚动体滚动槽之间的部位;和配置在形成于上述滑块主体的内侧面下部的滚动体滚动槽的下侧的部位。另外,上述滚动体保持器也可以具有沿上述滑块侧滚动体滚动槽互相平行地形成的多个滚动体保持部。另外,优选的是,上述滚动体保持器的滚动体保持部在该滚动体保持部的长度方向上具有至少一个切口部或凹部,更加优选的是,上述切口部或凹部设置在上述滚动体保持器的滚动体保持部与上述板部的接合部。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直动引导装置中,优选的是,上述端盖或上述返回导向部具有相对于上述滑块主体的定位部。并且,优选的是,上述滚动体返回通道构成部件具有相对于上述滑块主体的定位部。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直动引导装置中,优选的是,上述滚动体保持器的滚动体保持部的至少一部分与上述滑块主体的内表面部抵接。此外,优选的是,上述返回导向部与上述滚动体返回通道构成部件树脂成形为一体。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直动引导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直动引导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沿图2中的III-III线的剖面图。图4是沿图2中的IV-IV线的剖面图。图5是图1所示的导轨的剖面图。图6是图2所示的滑块主体的剖面图。图7是图3所示的间隔保持带的俯视图。图8是沿图7中的VIII-VIII线的剖面图。图9是沿图1中的IX-IX线的剖面图。图10是图9所示的端盖和返回导向部的后视图。图11是图3所示的滚动体保持器的主视图。图12是图11所示的滚动体保持器的侧视图。图13是沿图11中的XIII-XIII线的剖面图。图14是图3所示的滚动体返回通道构成部件的剖面图。图15是沿图12中的XV-XV线的剖面图。图1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直动引导装置中的端盖和返回导向部的背面的图。图1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方式的直动引导装置中的端盖和返回导向部的背面的图。图1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方式的直动引导装置的滑块主体和滚动体保持器的图。图1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方式的直动引导装置中的端盖和返回导向部的背面的图。图2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方式的直动引导装置的滑块主体和滚动体保持器的图。图2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方式的直动引导装置中的滚动体保持器的侧面的图。图22是沿图21中的XXII-XXII线的剖面图。图23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图。图2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七实施方式的直动引导装置中的端盖的背面的图。图2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七实施方式的直动引导装置中的滑块主体和滚动体保持器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图1~图15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在图1和图2中,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直动引导装置由以下部分构成形成为直线状的导轨11;在导轨11的长度方向上进行相对移动的滑块12;可自由滚动地组装在滑块12内的作为滚动体的多个球13;以及将这些球13的间隔保持为滚动体彼此不会相互干涉的间隔的四条间隔保持带14(参照图3和图4)。导轨11由钢等金属材料构成,其具有轨道侧滚动体滚动槽15L1、15L2、15R1、15R2(参照图5)。这些轨道侧滚动体滚动槽15L1~15R2中的两个轨道侧滚动体滚动槽15L1、15R1在导轨11的上表面部111与左右侧面部112、112的交叉部沿导轨11的长度方向形成,剩余的两个轨道侧滚动体滚动槽15L2、15R2在导轨11的左右侧面部112、112沿导轨11的长度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直动引导装置,其具有形成为直线状的导轨;在该导轨的长度方向上进行相对移动的滑块;和组装在该滑块内并且可以自由滚动的多个滚动体,上述滑块包括滑块主体,其具有分别与形成在上述导轨上的多个轨道侧滚动体滚动槽对置的多个滑块侧滚动体滚动槽;一对端盖,它们安装在该滑块主体的一端和另一端;多个返回导向部,在它们与上述端盖之间形成转向路径,上述转向路径与形成在上述轨道侧滚动体滚动槽和上述滑块侧滚动体滚动槽之间的滚动体负荷滚动路径连通,并且与形成在上述滑块主体内的滚动体返回通道连通;以及一对滚动体保持器,它们保持夹在上述轨道侧滚动体滚动槽和上述滑块侧滚动体滚动槽之间的滚动体,其特征在于,上述滚动体保持器具有隔着上述滑块主体相互对置的两个板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滚动体保持器的板部在其与上述返回导向部之间形成润滑油的供给路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滚动体保持器具有与上述滑块主体、端盖、返回导向部中的至少一个接触或配合的定位部。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直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设置于上述滑块的通孔中设有半圆筒状或圆筒状的滚动体返回通道构成部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滚动体保持器具有相对于上述滚动体返回通道构成部件的定位部。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直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滚动体保持器具有与滑块主体的形成有上述滑块侧滚动体滚动槽的内表面部接触的定位部;以及与上述端盖、返回导向部、滚动体返回通道构成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接触或配合的定位部。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口宏树仓知信秀水村美典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