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的车辆内部装置的托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9742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4: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车辆内部装置的托架,其限定了顶表面、底表面(30)和外周边缘部分(32),所述外周边缘部分(32)在所述底表面(30)和所述顶表面之间延伸跨越所述托架的轮廓,所述外周边缘部分(32)与所述底表面(30)一起限定外周脊部(34)。所述托架(12)包括在所述外周脊部(34)附近从所述底表面(30)突出的凸边(50)。

Brackets for Vehicle Internal Devices of Motor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机动车的车辆内部装置的托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车辆内部装置的托架。
技术介绍
托架限定顶表面、底表面和外周边缘部分,外周边缘部分在底表面和顶表面之间延伸跨越托架的轮廓,外周边缘部分与底表面一起限定外周脊部。托架旨在构成机动车中的结构化部件,例如后备箱隐藏后架、伪乘客厢地板或伪后备箱地板、后备箱载荷地板或副发动机。上述类型的已知的托架由复合材料主体组成,该复合材料主体包括嵌入聚合物基体的矿物纤维板,该矿物纤维例如为玻璃纤维。在将托架模制成型后对其进行的切割导致矿物纤维的自由端延伸到托架的自由边缘之外,从而使得边缘过于尖锐。因此需要改进该托架的功能性并使得其更加地用户友好。为了应对该问题,专利文献FR2999467描述了一种由聚合物纤维和矿物纤维的混合物构成的板以及由纺织材料形成的覆盖层组成的部件。覆盖层由中央区域和外周舌部组成,中央区域附接到该板上,外周舌状部从该板自由地向外突出。当使用者试图抓持该部件时,舌状部起到恰好起到翻回到该板的边缘上的唇的作用,能够避免使用者直接接触任何矿物纤维。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该方案虽然有效但是不能完全令人满意。事实上,所使用的制造方法是复杂的。此外,为了执行该方法所必要的工具容易快速地损耗。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是获得一种机动车托架,其提供更多的功能性和用户友好性,并且可以通过简单和廉价的方法制造。为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的车辆内部装置的托架,其限定了顶表面、底表面和外周边缘部分,所述外周边缘部分在所述底表面和所述顶表面之间延伸跨越所述托架的轮廓,所述外周边缘部分与所述底表面一起限定外周脊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包括在所述外周脊部附近从所述底表面突出的凸边。优选地,所述托架包括中央板和侧缘,所述侧缘从所述中央板的外周边缘截面突出,所述外周脊部在所述侧缘上延伸。优选地,所述凸边位于距所述外周脊部大于1.5毫米的距离处。优选地,所述凸边位于距所述外周脊部在1.5毫米和6毫米之间的距离处。优选地,所述凸边连续地延伸跨越所述托架的整个轮廓。优选地,从所述底表面测量的所述凸边的最大厚度大于0.2毫米。优选地,所述凸边具有凸形横向截面。优选地,所述凸边具有在横向截面中弯曲的下部边缘。优选地,所述托架包括由聚合物材料和矿物材料的混合物组成的主体。优选地,所述托架包括间隔物和外皮,所述外皮被施加到外周边缘部分且至少到达外周脊部。优选地,所述托架还包括内皮,所述间隔物置于所述内皮和所述外皮之间。优选地,所述外皮包括聚合物的基体和嵌入所述基体内的纤维。优选地,所述外周边缘部分具有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所述下部区域以处于外围的方式从所述上部区域突出,所述外周脊部被限定在所述下部区域上。优选地,从所述底表面测量的所述凸边的最大厚度被包含在0.2毫米和0.5毫米之间。本技术的目的也涉及一种用于制造机动车部件的制造方法,该方法通过在至少一个主体的模具进行模制成型以获得托架,所述托架限定了顶表面、底表面和外周边缘部分,所述外周边缘部分在所述底表面和所述顶表面之间延伸跨越所述托架的轮廓,所述外周边缘部分与所述底表面一起限定外周边缘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模具的凹槽中形成凸边,所述凸边在所述外周脊部附近从所述底表面突出。优选地,包括以下另外的步骤:提供外皮,所述外皮包括热熔聚合物的基体和嵌入所述基体中的纤维;提供间隔物;叠放所述外皮和所述间隔物以形成组件;加热由所述外皮和所述间隔物构成的组件至高于聚合物的熔化温度的温度,之后在所述模具中挤压所述组件。优选地,包括以下另外的步骤:提供内皮,所述内皮由热熔聚合物基体和嵌入所述基体中的纤维组成;叠放外皮、间隔物和内皮,之后在所述模具中加热及挤压由所述外皮、所述间隔物和所述内皮构成的组件。优选地,包括以下另外的步骤:提供基体,所述基体含有聚合物材料和矿物材料的混合物;在加热单元中加热复合基体至高于聚合物材料的熔化温度的温度,之后在模具中挤压复合基体。优选地,所述基体包括聚合物纤维和矿物纤维的混合物。附图说明结合附图在阅读以下描述后将更容易地理解本技术,以下描述仅以示例的方式给出,其中:图1是机动车的后组件的示意性侧视图,其包括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托架;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托架的顶部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托架的侧缘的垂直截面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托架的垂直截面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托架的制造方法的步骤期间的模具的剖视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托架的垂直截面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所有以下部分中,取向通常为机动车的常规取向。因此,术语“上”、“下”、“左”、“右”、“顶部”和“底部/下面”旨在相对于机动车的正常行驶方向和驾驶人员的位置来进行理解。图1示出了装备有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托架12的机动车的后组件10。车辆限定了内部乘客厢14,内部乘客厢14设计用于接收驾驶人员和乘客。后组件10包括后挡板16、地板18和侧饰板20。后组件10限定机动车的后备箱22。后备箱22是朝前方由车辆的座部24界定、在侧部由侧饰板20界定、朝底部由地板18界定、朝顶部由车辆的顶棚界定以及朝后部由可移动的后挡板16界定的空间。后挡板16在闭合关闭位置和开放进入位置之间铰接于机动车的车身,该闭合关闭位置用于关闭后备箱22,该开放进入位置用于进入后备箱22。车辆的后组件10有利地包括至少一个附接元件25,该附接元件25旨在当托架12安装在车辆中时将托架12附接到车辆的后挡板上。例如,附接元件25选自绳索、带、金属杆或链条。优选地,后组件10包括两个附接元件25,两个附接元件25分别设置在托架12的左侧和右侧。后备箱22具有由托架12限定的下部26和上部27,托架22位于下部26和上部27之间。例如,后备箱22的下部26的容积适于容纳手提箱或者重的物体。如图2所示,托架12旨在相对于顶部关闭后备箱22的下部26。托架12的厚度相比其纵向和横向尺寸相对较小。因此,测量的托架12的厚度有利地小于8毫米,并且,例如包含在3毫米和7毫米之间。托架12足够坚硬以能够承受重量不可忽略的物体,而没有肉眼可见的形变,根据托架12的结构,该物体例如具有大于1000g的重量,更通常地,具有包含在5kg和10kg之间的重量。托架12安装成在侧饰板20内能够围绕横向轴线A-A’在安置位置和抬升位置之间转动,安置位置在图1中由虚线表示,抬升位置在图1中由实线表示。在安置位置中,托架12大体上是水平的。在安置位置中,例如,托架12被支撑在侧饰板20的后支撑件上。当托架12处于安置位置时,托架12的纵向和横向尺寸适于关闭后备箱22的下部26。在抬升位置中,托架12在向上的方向上被抬升,并且相对于水平面以大于20°的角度倾斜,使得允许进入后备箱22的下部26。当后挡板16处于闭合的关闭位置时,托架12处于安置位置中。例如,当后挡板16处于开放进入位置时,托架12被一个附接元件或者多个附接元件24保持在抬升位置中。托架12限定顶表面28和底表面30,顶表面28大致是平面的,底表面30大致是平面的并且平行于顶表面28。术语“顶表面”28用于指代当托架12关闭后备箱22的下部26时托架12的定位成向上的表面。此外,托架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机动车的车辆内部装置的托架,其限定了顶表面(28)、底表面(30)和外周边缘部分(32),所述外周边缘部分(32)在所述底表面(30)和所述顶表面(28)之间延伸跨越所述托架的轮廓,所述外周边缘部分(32)与所述底表面(30)一起限定外周脊部(34),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包括在所述外周脊部(34)附近从所述底表面(30)突出的凸边(50)。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2.01 FR 17615321.一种用于机动车的车辆内部装置的托架,其限定了顶表面(28)、底表面(30)和外周边缘部分(32),所述外周边缘部分(32)在所述底表面(30)和所述顶表面(28)之间延伸跨越所述托架的轮廓,所述外周边缘部分(32)与所述底表面(30)一起限定外周脊部(34),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包括在所述外周脊部(34)附近从所述底表面(30)突出的凸边(5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机动车的车辆内部装置的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包括中央板(36)和侧缘(38),所述侧缘(38)从所述中央板(36)的外周边缘截面突出,所述外周脊部(34)在所述侧缘(38)上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机动车的车辆内部装置的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边(50)位于距所述外周脊部(34)大于1.5毫米的距离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机动车的车辆内部装置的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边(50)位于距所述外周脊部(34)在1.5毫米和6毫米之间的距离处。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机动车的车辆内部装置的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边(50)连续地延伸跨越所述托架的整个轮廓。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机动车的车辆内部装置的托架,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底表面(30)测量的所述凸边(50)的最大厚度大于0.2毫米。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蒂夫·热内斯热拉尔·博诺代
申请(专利权)人:佛吉亚汽车工业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法国,F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