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力训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8880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扭力训练器,包括:两转动件及一具有内螺纹的套管,两转动件可反向转动地连接成一体,所述转动件的一端为施力端;其中一转动件的另一端设有一具有外螺纹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的外螺纹与套管的内螺纹螺合,另一转动件的另一端设有一连接管,所述夹持部紧夹持于连接管的外侧,于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时,使用者的手臂可以施力于转动件的一端,让两转动件反向转动,所述夹持部阻碍连接管的转动,需使用者的手臂不断施力才能保持两转动件反向转动,从而让使用者的手臂肌肉得到训练,整体结构简单且使用轻便,且使用者可以通过调整连接管与夹持部的螺合范围,改变夹持部对连接管的夹持力大小,从而进一步可以控制调节对手臂的训练强度。

Torsion Trai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扭力训练器
本技术涉及健身器材
,尤指一种扭力训练器。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健身的队伍中,其中人们常用扭力训练器对手臂的肌肉进行训练,而传统的扭力训练器通常于内部设置阻尼机构,人们通过握持旋转扭力训练器,让阻尼机构受到力的作用发生变形,而阻尼机构的弹性恢复力会对人们的手臂反作用,从而使人们手臂的肌肉得到训练,但是此种扭力训练器结构复杂,且难以控制调节对手臂肌肉的训练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及使用轻便的扭力训练器,能控制调节对手臂肌肉的训练强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扭力训练器,包括:两转动件及一具有内螺纹的套管,两转动件可反向转动地连接成一体,所述转动件的一端为施力端;其中一转动件的另一端设有一具有外螺纹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的外螺纹与套管的内螺纹螺合,另一转动件的另一端设有一连接管,所述夹持部紧夹持于连接管的外侧。其中一转动件穿设有一螺丝,所述螺丝与连接管的端部螺合固定。所述连接管与夹持部之间还套设有一两侧可分离的夹管。所述扭力训练器还包括两分别可相对转动件转动的手持件,所述手持件的一端设有一具有螺孔的第一连接部,所述转动件的一端凸设有两具有螺孔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夹持对应的第一连接部并通过螺丝穿设螺孔固定成一体。所述手持件的另一端外均固设有一防滑套。所述套管的外壁间隔设有多个凹纹。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于使用本技术时,使用者的手臂可以施力于转动件的一端,让两转动件反向转动,因位于其中一转动件的另一端的夹持部与套管螺合,位于另一转动件的另一端的连接管被所述夹持部紧夹持,使得夹持部阻碍连接管的转动,需使用者的手臂不断施力才能保持两转动件反向转动,从而让使用者的手臂肌肉得到训练,整体结构简单且使用轻便,且使用者可以通过调整连接管与夹持部的螺合范围,改变夹持部对连接管的夹持力大小,从而进一步可以控制调节对手臂的训练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3为当手持件相对转动件转动90度时,本技术的立体图。【符号说明】右防滑套1右手持件2右第一连接部21右手持件的另一端22右转动件3连接管31右第二连接部32套管4内螺纹41凹纹42夹管5左转动件6夹持部62左第二连接部61螺丝7左手持件8左手持件的另一端81左第一连接部82左防滑套9。具体实施方式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构造,兹绘图就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扭力训练器,包括:两转动件及一具有内螺纹41的套管4,两转动件可反向转动地连接成一体,所述转动件的一端为施力端,于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动件分为左转动件6和右转动件3;所述左转动件6的另一端设有一具有外螺纹的夹持部62,所述夹持部62的两侧可分离,即所述夹持部62具有贯穿上下端的缝隙,所述夹持部62的外螺纹与套管4的内螺纹41螺合,右转动件3的另一端设有一连接管31,所述夹持部62紧夹持于连接管31的外侧,其中,于本实施例中,左转动件6穿设有一螺丝7,所述螺丝7与连接管31的端部螺合固定,从而使得左转动件6与右转动件3连接成一体并两者可反向转动。再者,所述连接管31与夹持部62之间还套设有一两侧可分离的夹管5,即所述夹管5具有贯穿上下端的缝隙,使连接管31与夹持部62间的配合更紧密。其次,为了便于使用者握持,且实现多种训练方式,本技术还包括两分别可相对转动件转动的手持件,即一右手持件2可相对右转动件3转动,一左手持件8可相对左转动件6转动,所述左、右手持件8、2的一端均设有一具有螺孔的第一连接部82、21,所述左、右转动件6、3的一端均凸设有两具有螺孔的第二连接部61、32,所述第二连接部61、32夹持对应的第一连接部82、21并通过螺丝7穿设螺孔固定成一体,从而利用第一连接部82、21与第二连接部61、32的配合,使得使用者可以让右手持件2与右转动件3成一条直线,左手持件8与左转动件6成一条直线,再施力于左、右手持件8、2,让左、右手持件8、3反向转动,如图2所示,使用者也可以让右手持件2与右转动件3成90度设置,左手持件8与左转动件6成90度设置,再施力于左、右手持件8、2,让左、右手持件8、3反向转动,如图3所示,从而使用者可以对左、右手持件8、2施加不同方向的力,从而实现可改变训练手臂不同部位的肌肉。接着,为了便于使用者牢固握持左、右手持件8、2,所述左、右手持件的另一端81、22外均固设有一防滑套9、1,所述防滑套9、1表面具有凹凸不平的花纹。另外,为了便于使用者调节套管4,所述套管4的外壁间隔设有多个凹纹42,使用者可以用手指显然凹纹42内掰动套管4旋转,从而调节连接管31与夹持部62的螺合范围大小。因此,当使用者使用本技术时,使用者的手臂可以施力于左、右防滑套9、1,连动左、右手持件的另一端81、22,再连动左、右转动件6、3,让两转动件反向转动,因夹持部62与套管4螺合,连接管31被所述夹持部62紧夹持,使得夹持部62阻碍连接管31的转动,需使用者的手臂不断施力才能保持两转动件反向转动,从而让使用者的手臂肌肉得到训练,整体结构简单且使用轻便,且使用者可以通过调整连接管31与夹持部62的螺合范围,改变夹持部62对连接管31的夹持力大小,从而进一步可以控制调节对手臂的训练强度。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及技术特点已揭示如上,本技术的组成部件的数量并不以上述为限,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能基于本技术的揭示而作各种不背离本技术创作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技术的替换及修饰,并为权利要求书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扭力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两转动件及一具有内螺纹的套管,两转动件可反向转动地连接成一体,所述转动件的一端为施力端;其中一转动件的另一端设有一具有外螺纹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的外螺纹与套管的内螺纹螺合,另一转动件的另一端设有一连接管,所述夹持部紧夹持于连接管的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扭力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两转动件及一具有内螺纹的套管,两转动件可反向转动地连接成一体,所述转动件的一端为施力端;其中一转动件的另一端设有一具有外螺纹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的外螺纹与套管的内螺纹螺合,另一转动件的另一端设有一连接管,所述夹持部紧夹持于连接管的外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扭力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其中一转动件穿设有一螺丝,所述螺丝与连接管的端部螺合固定。3.如权利要求1所述扭力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海雨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楷铭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