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部弹性锻炼器及包含它的手臂弹性锻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64587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部弹性锻炼器及包含它的手臂弹性锻炼器,手部弹性锻炼器,包括第一握持部件、第二握持部件和连接弹簧,第一握持部件和第二握持部件均为框架结构,连接弹簧一端连接在第一握持部的第一上底边上、另一端连接在第二握持部件的第二上底边上;第一上底边到第一下底边的距离大于第二上底边到第二下底边之间的距离,第二握持部件位于第一握持部件的第一上底边和第一下底边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手部弹性锻炼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适应性强,携带方便,适于任何人、任何情况下,随时随地的锻炼;手臂弹性锻炼器,可用于ICU长期卧床获得性肌无力病人上肢肌力的功能锻炼,加强病人的运动能力,可促进患者心肺功能的恢复,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部弹性锻炼器及包含它的手臂弹性锻炼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部弹性锻炼器及包含它的手臂弹性锻炼器,属于复建器材领域。
技术介绍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一些昏迷、手部功能活动障碍、长期卧床的患者,由于没有得到好的肢体功能锻炼而导致肌肉萎缩,丧失肢体活动功能,因此需要在疾病得到控制之后,进行持续的复健练习。现有的锻炼器存在结构复杂、适应性差、成本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手部弹性锻炼器及包含它的手臂弹性锻炼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适应性强,携带方便,适于任何人、任何情况下,随时随地的锻炼,适于推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手部弹性锻炼器,包括第一握持部件、第二握持部件和连接弹簧,第一握持部件和第二握持部件均为框架结构,连接弹簧一端连接在第一握持部的一条边上、另一端连接在第二握持部件的一条边上;将第一握持部件上与连接弹簧连接的一边定义为第一上底边,第一握持部件上与第一上底边相对的边定义为第一下底边,将第二握持部件上与连接弹簧连接的一边定义为第二上底边,第二握持部件上与第二上底边相对的边定义为第二下底边,第一上底边到第一下底边的距离大于第二上底边到第二下底边之间的距离,第二握持部件位于第一握持部件的第一上底边和第一下底边之间,当连接弹簧处于自由伸缩状态时,第一下底边和第二下底边之间的距离为2-20cm。本申请上下、左右、顶、底、内、外等方位词,均指锻炼器正常使用的相对位置。作为常识,框架结构为只有边框的结构。使用时,用一只手同时握第一下底边和第二下底边,来回做类似于握拳的动作,即可实现手部的锻炼,连接弹簧的数量可根据使用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可以挂一根,也可以挂两根以上。上述手部弹性锻炼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适应性强,携带方便,适于任何人、任何情况下,随时随地的锻炼。为了方便使用,连接弹簧有两条以上,所有连接弹簧一端活动连接在第一握持部的第一上底边上、另一端活动连接在第二握持部件的第二上底边上。为了提高锻炼器使用的稳定性,手部弹性锻炼器,还包括第一挂轴和第二挂轴,第一上底边的内侧设有两个以上的第一凹槽,第一挂轴设在第一上底边上、并穿过所有的第一凹槽,第二上底边的外侧设有两个以上的第二凹槽,第二挂轴设在第二上底边上、并穿过所有的第二凹槽,第一凹槽的数量与第二凹槽的数量均相等、且一一对应,相对应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相对设置,连接弹簧的一端挂在第一凹槽内的第一挂轴上、连接弹簧的另一端挂在与第一凹槽相对的第二凹槽内的第二挂轴上。第一上底边的内侧指位于第一握持部件框架内的一侧,与内侧相对的一侧为外侧;第二上底边的内侧指位于第二握持部件框架内的一侧,与内侧相对的二侧为外侧。优选,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分别有4-5个,每一对相对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之间均活动连接有一根连接弹簧;第一下底边和第二下底边之间的距离为2-6cm。使用者可根据个人情况拆下一定数量的连接弹簧。优选,第一握持部件和第二握持部件均为四边形框架结构。进一步优选为方形框架结构。为了方便使用,第一握持部件包括依次首尾相接的第一上底边、第一左侧边、第一下底边和第一右侧边,其中,第一上底边和第一下底边相对设置,第一左侧边和第一右侧边相对设置;第二握持部件包括依次首尾相接的第二上底边、第二左侧边、第二下底边和第二右侧边,其中,第二上底边和第二下底边相对设置,第二左侧边和第二右侧边相对设置,第二握持部件的第二左侧边和第二右侧边分别滑动连接在第一握持部件的第一左侧边和第一右侧边上。为了方便使用,同时提高锻炼的稳定性,手部弹性锻炼器,还包括第一挂轴和第二挂轴,第二握持部件的第二左侧边和第二右侧边分别滑动连接在第一握持部件的第一左侧边的内侧和第一右侧边的内侧;第一上底边的内侧设有两个以上的第一凹槽,第一挂轴设在第一上底边上、并穿过所有的第一凹槽,第二上底边的外侧设有两个以上的第二凹槽,第二挂轴设在第二上底边上、并穿过所有的第二凹槽,第一凹槽的数量与第二凹槽的数量均相等、且一一对应,相对应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相对设置,连接弹簧的一端挂在第一凹槽内的第一挂轴上、连接弹簧的另一端挂在与第一凹槽相对的第二凹槽内的第二挂轴上。为了简化结构、缩小体积、方便使用,第一握持部件的第一左侧边的内侧和第一右侧边的内侧均设有延长度方向设置的长条凹槽,第二挂轴的两端分别从第一上底边的两端伸出、且分别位于第一左侧边内侧的凹槽内和第一右侧边内侧的凹槽内。上述延长度方向设置指沿第一左侧边和第一右侧边的长度方向设置。一种手臂弹性锻炼器,包括两个上述手部弹性锻炼器,两个手部弹性锻炼器的第一上底边通过拉力弹簧连接在一起。作为本申请的另一方案,一种手臂弹性锻炼器,包括支架和上述手部弹性锻炼器,手部弹性锻炼器的第一上底边通过拉力弹簧连接在支架上。针对卧床病人,可以将支架固定在床头位置,然后通过拉动手部弹性锻炼器的第一下底边达到锻炼的目的。支架可根据病人情况调节合适高度,因长期卧床患者肌力较弱,运动量由小到大、时间由短到长,适当增加拉力弹簧数量及延长运动时间,按阶梯法进行力量的锻炼。用于ICU长期卧床获得性肌无力病人上肢肌力的功能锻炼,加强病人的运动能力,建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该运动可促进患者心肺功能的恢复,提高病人生存质量。该操作简单易学,患者及医护人员接受度高,操作性强。可灵活调节运动难度,易于消毒,可反复使用,物美价廉。本技术未提及的技术均参照现有技术。本技术手部弹性锻炼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适应性强,携带方便,适于任何人、任何情况下,随时随地的锻炼;手臂弹性锻炼器,可用于ICU长期卧床获得性肌无力病人上肢肌力的功能锻炼,加强病人的运动能力,建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该运动可促进患者心肺功能的恢复,提高病人生存质量,该操作简单易学,患者及医护人员接受度高,操作性强;手部弹性锻炼器及包含它的手臂弹性锻炼器,可灵活调节运动难度,易于消毒,可反复使用,物美价廉,适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手部弹性锻炼器结构示意图(只画出了一个连接弹簧);图2为实施例6手臂弹性锻炼器结构示意图(只画出了一个连接弹簧和一个拉力弹簧);图3为实施例6手臂弹性锻炼器结构示意图(只画出了一个连接弹簧和一个拉力弹簧);图中,1为第一握持部件,11为第一上底边,111为第一上底边的内侧,112为第一上底边的外侧,12为第一左侧边,13为第一下底边,14为第一右侧边,15为第一凹槽,16为第一挂轴,2为第二握持部件,21为第二上底边,211为第二上底边的内侧,212为第二上底边的外侧,22为第二左侧边,23为第二下底边,24为第二右侧边,25为第二凹槽,26为第二挂轴,3为连接弹簧,4为拉力弹簧,5为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的内容,但本技术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实施例1一种手部弹性锻炼器,包括第一握持部件、第二握持部件和连接弹簧,第一握持部件和第二握持部件均为框架结构,连接弹簧一端连接在第一握持部的一条边上、另一端连接在第二握持部件的一条边上;将第一握持部件上与连接弹簧连接的一边定义为第一上底边,第一握持部件上与第一上底边相对的边定义为第一下底边,将第二握持部件上与连接弹簧连接的一边定义为第二上底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部弹性锻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握持部件、第二握持部件和连接弹簧,第一握持部件和第二握持部件均为框架结构,连接弹簧一端连接在第一握持部的一条边上、另一端连接在第二握持部件的一条边上;将第一握持部件上与连接弹簧连接的一边定义为第一上底边,第一握持部件上与第一上底边相对的边定义为第一下底边,将第二握持部件上与连接弹簧连接的一边定义为第二上底边,第二握持部件上与第二上底边相对的边定义为第二下底边,第一上底边到第一下底边的距离大于第二上底边到第二下底边之间的距离,第二握持部件位于第一握持部件的第一上底边和第一下底边之间,当连接弹簧处于自由伸缩状态时,第一下底边和第二下底边之间的距离为2‑20cm;还包括第一挂轴和第二挂轴,第一上底边的内侧设有两个以上的第一凹槽,第一挂轴设在第一上底边上、并穿过所有的第一凹槽,第二上底边的外侧设有两个以上的第二凹槽,第二挂轴设在第二上底边上、并穿过所有的第二凹槽,第一凹槽的数量与第二凹槽的数量均相等、且一一对应,相对应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相对设置,连接弹簧的一端挂在第一凹槽内的第一挂轴上、连接弹簧的另一端挂在与第一凹槽相对的第二凹槽内的第二挂轴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部弹性锻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握持部件、第二握持部件和连接弹簧,第一握持部件和第二握持部件均为框架结构,连接弹簧一端连接在第一握持部的一条边上、另一端连接在第二握持部件的一条边上;将第一握持部件上与连接弹簧连接的一边定义为第一上底边,第一握持部件上与第一上底边相对的边定义为第一下底边,将第二握持部件上与连接弹簧连接的一边定义为第二上底边,第二握持部件上与第二上底边相对的边定义为第二下底边,第一上底边到第一下底边的距离大于第二上底边到第二下底边之间的距离,第二握持部件位于第一握持部件的第一上底边和第一下底边之间,当连接弹簧处于自由伸缩状态时,第一下底边和第二下底边之间的距离为2-20cm;还包括第一挂轴和第二挂轴,第一上底边的内侧设有两个以上的第一凹槽,第一挂轴设在第一上底边上、并穿过所有的第一凹槽,第二上底边的外侧设有两个以上的第二凹槽,第二挂轴设在第二上底边上、并穿过所有的第二凹槽,第一凹槽的数量与第二凹槽的数量均相等、且一一对应,相对应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相对设置,连接弹簧的一端挂在第一凹槽内的第一挂轴上、连接弹簧的另一端挂在与第一凹槽相对的第二凹槽内的第二挂轴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部弹性锻炼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分别有4-5个,每一对相对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之间均活动连接有一根连接弹簧;第一下底边和第二下底边之间的距离为2-6cm。3.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月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市中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