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檗碱在制备代谢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84936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小檗碱在制备代谢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证实了小檗碱对2型糖尿病导致的代谢紊乱的改善作用的新机制,为它在制备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以及其他代谢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提供了更进一步的证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檗碱在制备代谢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代谢性疾病治疗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小檗碱在制备代谢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久坐的生活方式和高脂饮食的摄入增加,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肥胖和超重现已威胁着全球超过三分之一人口的健康。由于肥胖和2型糖尿病会引起某些慢性疾病发病率的增加,如残疾、心血管疾病、肿瘤等,因此如何预防和治疗它们已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当机体摄入热量过多时,多余的能量会优先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储存于脂肪细胞中,以避免脂质超载对非脂肪组织产生不良影响。肥胖会使得过剩能量在脂肪组织中的正常分布遭到破坏,导致非脂肪组织中发生异位脂肪沉积。线粒体功能紊乱、系统性的炎症、脂肪因子信号通路的异常、肌细胞内脂质堆积以及异位脂质沉积,都可能导致包括肥胖和2型糖尿病在内的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研究显示,肥胖患者的骨骼肌中,线粒体脂肪酸转运和氧化过程中的关键酶—如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CPT-1)和柠檬酸合酶(CS)的活性下降;而胰岛素抵抗患者肌细胞内的脂含量增加。小檗碱(BBR)是中药黄连的主要成分,过去一直因其抗炎作用而应用于治疗急性胃肠炎等消化道感染性疾病,后来又有研究者发现小檗碱还具有显著的降糖作用。近年来,有不少研究证实了小檗碱除了抗炎和降血糖作用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药理作用。但是其在改善机体糖脂代谢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仍未被明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小檗碱在制备代谢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证实了小檗碱对2型糖尿病导致的代谢紊乱的改善作用的新机制,为它在制备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以及其他代谢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提供了更进一步的证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小檗碱在制备代谢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所述小檗碱通过AMPK促进PGC-1α的表达。所述药物以小檗碱为主要成分,配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或辅助性成分制备成制剂使用。所述制剂选自注射液、皮下埋植剂、片剂、粉剂、颗粒剂、胶囊、口服液、缓释剂中的一种。在本专利技术中,使用db/db小鼠及C2C12肌管细胞分别作为体内和体外实验模型,以探索小檗碱BBR对骨骼肌脂质沉积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BR能降低小鼠骨骼肌中甘油三酯含量,且在体内和体外实验中均能提高线粒体数量并改善线粒体功能。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BBR可以促进转录共激活因子PGC-1α的表达,且这一作用依赖于AMPK。同时,发现BBR降低了C2C12肌管细胞的基础耗氧率,但提高了最大耗氧率,说明BBR可以改善线粒体的潜在功能。并且,即使在抑制了棕色脂肪组织活性的热中性环境中,BBR依然可以提高骨骼肌中PGC-1α的表达。实验结果证明了BBR可以防止骨骼肌中多余的脂质堆积,改善线粒体功能,并促进脂肪酸氧化。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证实了小檗碱对2型糖尿病导致的代谢紊乱的改善作用的新机制,为它在制备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以及其他代谢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提供了更进一步的证据。附图说明图1为小檗碱对db/db小鼠代谢指标的影响;其中,a为小鼠体重变化,b为小鼠随机血糖,c为小鼠血清甘油三酯含量,d为小鼠血清总胆固醇含量,e为小鼠肌肉组织甘油三酯含量。图2为小檗碱对db/db小鼠骨骼肌及C2C12细胞中线粒体数量的影响;其中,a为骨骼肌透射电镜结果,b为小鼠骨骼肌线粒体DNA拷贝数,c为小鼠骨骼肌CS活性,d为C2C12细胞MitoTrackergreen染色结果,e为C2C12细胞MitoTrackergreen定量,f为C2C12细胞线粒体DNA拷贝数,g为C2C12细胞CS活性。图3为小檗碱对骨骼肌中线粒体生成和功能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其中,a为小鼠骨骼肌线粒体生成相关因子mRNA表达,b为小鼠骨骼肌线粒体功能相关因子mRNA表达,c为小鼠骨骼肌脂肪酸氧化相关因子mRNA表达,d为小鼠骨骼肌线粒体生成和功能相关因子蛋白表达。图4为小檗碱对C2C12细胞线粒体生成和功能的影响;其中,a为C2C12细胞中PGC-1α等基因蛋白表达,b为小干扰RNA效率验证,c为C2C12细胞线粒体生成及功能相关因子mRNA表达。图5为小檗碱通过AMPK促进PGC-1α表达的示意图;其中,a为C2C12细胞p-AMPK等基因蛋白表达,b为C2C12细胞线粒体DNA拷贝数,c为PGC-1α启动子活性,d为C2C12细胞线粒体DNA拷贝数,e为C2C12细胞CS活性。图6为小檗碱对C2C12细胞耗氧率的影响;其中,a为C2C12细胞的耗氧率(OCR)检测,b为基础耗氧率,c为4态耗氧率,d为最大耗氧率,e为4态耗氧率与基础耗氧率的比值,f为ATP生成量。图7为小檗碱在热中性条件下促进线粒体功能的示意图;其中,a为30℃饲养环境中db/db小鼠体重变化,b为30℃饲养环境中db/db小鼠骨骼肌TG含量,c为db/db小鼠棕色脂肪中蛋白表达,d为db/db小鼠骨骼肌中蛋白表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实施例11.动物分组及实验20只db/db小鼠经适应性饲养1周后,将小鼠随机分成两组:溶剂对照组(Vehicle)和小檗碱干预组(BBR)。分组后开始每日给予药物干预,溶剂对照组给予腹腔注射对照溶剂(100μL/10g体重),小檗碱干预组给予5mg*kg-1*d-1小檗碱溶液(100μL/10g体重)腹腔注射。实验过程中每日称取小鼠体重,每周测定小鼠随机血糖。给药满4周后,于取材前一天下午5点撤去饲料,使小鼠禁食16小时,麻醉后处死小鼠,收集全血,迅速分离棕色脂肪组织、腹股沟皮下脂肪组织、附睾周围脂肪组织及腓肠肌组织,留取少量脂肪及腓肠肌组织作为电镜标本,剩余组织快速放入液氮冷冻,之后放于-80℃冰箱保存。20只db/db小鼠饲养于30℃环境中,经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两组:溶剂对照组(Vehicle)和小檗碱干预组(BBR),后续操作同上。2.实验结果①小檗碱对db/db小鼠代谢指标的影响。实验过程中发现,小檗碱表现出了显著的防止db/db小鼠体重增长的作用:给药1周后,两组小鼠体重开始出现差异,小檗碱干预组小鼠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这种差异随着时间增长而逐渐变大(图1a)。分别于给药干预前(0周)、给药1周、2周、3周和4周时测定小鼠的随机血糖,发现随着给药时间延长,两组小鼠的随机血糖水平也逐渐出现差异,小檗碱组的随机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图1b)。给药4周后,小檗碱组小鼠的血清TG和T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小鼠(图1c,1d),另外,小鼠骨骼肌的TG含量也呈现出同样的变化趋势(图1e)。②小檗碱增加db/db小鼠骨骼肌及C2C12细胞中线粒体数量。电镜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小檗碱干预组小鼠的腓肠肌中线粒体数量明显增加(图2a),且线粒体DNA拷贝数检测结果显示,经小檗碱干预后,小鼠骨骼肌中线粒体DNA拷贝数明显升高(图2b)。为测定线粒体功能,检测了小鼠腓肠肌的柠檬酸合酶(CS)活性,小檗碱组小鼠腓肠肌的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檗碱在制备代谢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檗碱通过AMPK促进PGC‑1α的表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檗碱在制备代谢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檗碱通过AMPK促进PGC-1α的表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以小檗碱为主要成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光张志国金丽娜韩璐宇袁依妮王慧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