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和吊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8198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5: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马达和吊扇,该马达具有:静止部;旋转部,其能够相对于静止部旋转;以及轴承部,其将旋转部支承为能够相对于静止部旋转。静止部具有:轴,其沿着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配置;定子,其固定于轴;以及托架,其在比定子靠下方的位置固定于轴。旋转部具有:转子磁铁,其配置于定子的径向外侧;以及筒状的磁铁保持架部,其对转子磁铁进行保持。定子具有:环状的铁芯背部;多个齿部,它们从铁芯背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绝缘件,其覆盖齿部的至少一部分;以及线圈,其通过在齿部上隔着绝缘件卷绕导线而形成。托架具有在与中心轴线交叉的方向上扩展的托架基座部,导线或与导线电连接的引线在第1固定部位固定于托架基座部。

Motor and ceiling fa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马达和吊扇
本技术涉及马达和吊扇。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有国际公开公报2016/067530号公报所记载的马达。国际公开公报2016/067530号公报的马达具有:定子;转子;终端线;供终端线贯穿插入的套筒;电源线,其具有包覆芯线部的包覆部;焊料处理部;以及热缩管,其通过使粘接层从包覆部的端部经由焊料处理部而覆盖至套筒的端部并进行焊接而成。具有:一对上下滚动轴承,它们在上下固定于中空轴;圆筒状的轴承收纳部,其嵌入至上下滚动轴承的外周侧;台座部,其从轴承收纳部的内周面向上下滚动轴承之间突出设置;以及弹性体,其插入至台座部与上滚动轴承之间。根据该结构,将终端线的电连接部收纳于闭空间,从而隔断外部的水分。但是,在国际公开公报2016/067530号公报的马达中,存在如下的课题:无法通过简易的结构对终端线或电源线进行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例示的实施方式鉴于上述问题点,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达,其能够通过简易的结构对导线或引线进行固定。本技术例示的实施方式的马达具有:静止部;旋转部,其能够相对于所述静止部旋转;以及轴承部,其将所述旋转部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所述静止部旋转。所述静止部具有:轴,其沿着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配置;定子,其固定于所述轴;以及托架,其在比所述定子靠下方的位置固定于所述轴。所述旋转部具有:转子磁铁,其配置于所述定子的径向外侧;以及筒状的磁铁保持架部,其对所述转子磁铁进行保持。所述定子具有:环状的铁芯背部;多个齿部,它们从所述铁芯背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绝缘件,其覆盖所述齿部的至少一部分;以及线圈,其通过在所述齿部上隔着所述绝缘件卷绕导线而形成。所述托架具有在与中心轴线交叉的方向上扩展的托架基座部,所述导线或与所述导线电连接的引线在第1固定部位固定于所述托架基座部。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线或所述引线通过保持部件而固定于托架基座部,所述保持部件是与托架基座部分体的部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1固定部位配置于所述托架基座部的上表面。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1固定部位配置于所述托架基座部的下表面。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托架基座部的上方空间中的所述导线或所述引线具有挠曲部。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托架基座部具有:多个第1肋,它们沿周向排列,分别沿径向延伸;以及多个第2肋,它们与中心轴线呈同心状排列,与所述多个第1肋连接。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1肋和所述第2肋形成于所述托架基座部的上表面。所述导线或所述引线的至少一部分被相邻的所述第1肋和所述第2肋包围,收纳于向下方凹陷的托架上表面凹部。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托架和所述轴在第2固定部位固定。在将连结中心轴线和所述第1固定部位的假想线作为第1假想线、将通过中心轴线且与所述第1假想线垂直的假想线作为第2假想线的情况下,在与中心轴线垂直的剖面中,所述第1固定部位相对于所述第2假想线配置于一侧的区域,所述第2固定部位相对于所述第2假想线配置于另一侧的区域。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2固定部位在周向上配置于n处,配置于所述另一侧的区域的所述第2固定部位的数量是大于n/2的自然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托架基座部具有从径向内缘部向下方延伸的托架凸部。所述托架凸部和所述轴借助沿径向插入的螺钉而固定。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托架凸部上形成有多个托架螺纹孔,所述多个托架螺纹孔在周向上按照不同的间隔配置,在径向上贯通所述托架凸部。在所述轴的径向外表面上形成有多个轴螺纹孔,所述多个轴螺纹孔在径向上与所述托架螺纹孔连通,所述多个托架螺纹孔和所述多个轴螺纹孔至少在周向上的2处借助所述螺钉而固定。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轴具有:托架固定部,其固定有所述托架;轴大径部,其外径大于所述托架固定部的外径;以及轴下连接部,其将所述轴大径部的下端部和所述托架固定部的上端部连接。所述托架基座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轴下连接部的下表面接触。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轴具有固定有所述托架的托架固定部。所述托架固定部的径向外表面在与中心轴线垂直的剖面中相对于中心轴线不对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轴上固定有托架保持部件,所述托架保持部件是与所述轴分体的部件,所述托架基座部的下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托架保持部件的上表面接触。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托架基座部具有从径向外缘向靠近中心轴线的方向凹陷的缺口。所述导线或所述引线的至少一部分收纳于所述缺口。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托架基座部具有在轴向上贯通所述托架基座部的贯通孔。所述导线或所述引线的至少一部分收纳于所述贯通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部具有筒状的罩部,所述罩部配置于比所述磁铁保持架部靠下方的位置,所述罩部比所述托架基座部向下方延伸。在本技术例示的实施方式中,吊扇具有:上述马达;以及多个叶片,它们固定于所述旋转部的径向外侧。根据本技术例示的实施方式,能够实现如下的马达,其能够通过简易的结构对导线或引线进行固定。另外,能够实现具有上述马达的吊扇。根据该结构,能够便宜且容易地制造出搭载于吊扇的上述马达,能够在轴向上对后述的第2轴承进行定位。由以下的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参照附图,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特征、要素、步骤、特点和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吊扇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吊扇的仰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吊扇的纵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轴承部周边的放大纵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托架的俯视立体图。图6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托架的仰视立体图。图7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轴承保持架部的变形例的放大纵剖视图。图8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托架的变形例的仰视图。图9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托架和轴的固定构造的变形例的放大纵剖视图。图10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托架和轴的固定构造的变形例的放大仰视图。图11是示出将第2轴承和弹性部件插入至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轴的第1工序的放大纵剖视图。图12是示出将第1轴承固定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轴承保持架部的第2工序的放大纵剖视图。图13是示出组装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轴承部的一部分的第3工序的放大纵剖视图。图14是示出制造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轴承部周边的第4工序S4的放大纵剖视图。图15是示出制造本技术的本实施方式的轴承部时的工序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例示的实施方式的马达10和吊扇100进行详细的说明。另外,本技术的范围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可以在本技术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任意进行变更。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为了容易理解各结构,有时使各构造中的比例尺或数量等与实际的构造不同。在本技术中,在马达10中,将与马达10的中心轴线J平行的方向称为“轴向”,将与马达10的中心轴线J垂直的方向称为“径向”,将沿着以马达10的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弧的方向称为“周向”。同样地,在吊扇100中,在组装有马达10的状态下也分别将与马达10的轴向、径向和周向一致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径向”和“周向”。另外,在本技术中,在马达10中将轴向作为上下方向,相对于定子22将轴承部40侧作为上方而对各部的形状或位置关系进行说明。上下方向仅是用于说明的名称,不限定马达10的使用状态下的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马达,其具有:静止部;旋转部,其能够相对于所述静止部旋转;以及轴承部,其将所述旋转部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所述静止部旋转,所述静止部具有:轴,其沿着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配置;定子,其固定于所述轴;以及托架,其在比所述定子靠下方的位置固定于所述轴,所述旋转部具有:转子磁铁,其配置于所述定子的径向外侧;以及筒状的磁铁保持架部,其对所述转子磁铁进行保持,所述定子具有:环状的铁芯背部;多个齿部,它们从所述铁芯背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绝缘件,其覆盖所述齿部的至少一部分;以及线圈,其通过在所述齿部上隔着所述绝缘件卷绕导线而形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具有在与中心轴线交叉的方向上扩展的托架基座部,所述导线或与所述导线电连接的引线在第1固定部位固定于所述托架基座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1.29 JP 2018-0130461.一种马达,其具有:静止部;旋转部,其能够相对于所述静止部旋转;以及轴承部,其将所述旋转部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所述静止部旋转,所述静止部具有:轴,其沿着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配置;定子,其固定于所述轴;以及托架,其在比所述定子靠下方的位置固定于所述轴,所述旋转部具有:转子磁铁,其配置于所述定子的径向外侧;以及筒状的磁铁保持架部,其对所述转子磁铁进行保持,所述定子具有:环状的铁芯背部;多个齿部,它们从所述铁芯背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绝缘件,其覆盖所述齿部的至少一部分;以及线圈,其通过在所述齿部上隔着所述绝缘件卷绕导线而形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具有在与中心轴线交叉的方向上扩展的托架基座部,所述导线或与所述导线电连接的引线在第1固定部位固定于所述托架基座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或所述引线通过保持部件而固定于托架基座部,所述保持部件是与托架基座部分体的部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固定部位配置于所述托架基座部的上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固定部位配置于所述托架基座部的下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基座部的上方空间中的所述导线或所述引线具有挠曲部。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基座部具有:多个第1肋,它们沿周向排列,分别沿径向延伸;以及多个第2肋,它们与中心轴线呈同心状排列,与所述多个第1肋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肋和所述第2肋形成于所述托架基座部的上表面,所述导线或所述引线的至少一部分被相邻的所述第1肋和所述第2肋包围,收纳于向下方凹陷的托架上表面凹部。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和所述轴在第2固定部位固定,在将连结中心轴线和所述第1固定部位的假想线作为第1假想线、将通过中心轴线且与所述第1假想线垂直的假想线作为第2假想线的情况下,在与中心轴线垂直的剖面中,所述第1固定部位相对于所述第2假想线配置于一侧的区域,所述第2固定部位相对于所述第2假想线配置于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山诚一内野乔志白石有贵延仓本聪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