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处理流体的放电装置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77110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2:44
本公开内容涉及一种用于流体的分子重组的放电装置(1)和相关方法。放电装置(1)包括放电单元(2),放电单元(2)包括由构成用于要进行分子重组的馈给流体的流动通道(15)的间隙间隔开的第一介电层(14A)和第二介电层(14B)。介电层(14A,14B)和流动通道(15)被布置在第一电极(13A)与第二电极(13B)之间,以在电极(13A,13B)之间施加电压时在流动通道(15)中产生放电。放电单元(2)包括具有内壁(17A)和外壁(17B)的双壁介电管(17),内壁(17A)和外壁(17B)在管的两端处聚在一起以形成被制成为一体的双壁介电管(17),双壁介电管(17)的内壁和外壁(17A,17B)构成放电单元(2)的第一介电层(14A)和第二介电层(14B)。

Discharge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flui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处理流体的放电装置和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公知的电晕放电原理进行流体的分子重组的装置和方法。
技术介绍
电晕放电是由带电导体周围的流体的电离引起的放电。利用电晕放电原理进行气体的分子重组的装置在本领域中是公知的,并且主要用于生成臭氧。用于产生臭氧的已知电晕放电装置包括有时称为等离子体单元的放电单元,放电单元包括两个电极,在这两个电极之间施加高电压以产生放电。在电极之间布置至少一个介电层,通常是玻璃层,以在整个放电单元的区域上中扩散放电,从而产生电晕放电。通过有时称为等离子场的放电场馈给含氧气体,以通过氧分子的分子重组将氧转化为臭氧(2O2→O3+O)。通常,电晕放电装置的放电单元具有圆柱形管形状。例如,WO93/16001公开了一种具有外部电极和由圆柱形介电管包围的内部电极的圆柱形放电单元。与已知电晕放电装置相关的一个挑战是:要进行分子重组的气体(馈给气体)中的水分使性能恶化并降低装置的寿命。另一个挑战是:在使用电晕放电装置期间难以提供对电极和放电单元的其他部件的有效冷却。这些挑战使得大多数商业上可获得的电晕放电装置不适合在温暖和高湿度的环境条件下例如在热带气候下使用。为了防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流体的分子重组的放电装置(1),包括放电单元(2),所述放电单元(2)包括由构成用于要进行分子重组的馈给流体的流动通道(15)的间隙间隔开的第一介电层(14A)和第二介电层(14B),所述介电层(14A,14B)和所述流动通道(15)被布置在第一电极(13A)与第二电极(13B)之间,以在所述电极(13A,13B)之间施加电压时在所述流动通道(15)中产生放电,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单元(2)包括单件式双壁介电管(17),所述单件式双壁介电管(17)具有:构成所述第一介电层(14A)的圆柱形内壁(17A);构成所述第二介电层(14b)的圆柱形外壁(17B);用于将要重组的流体馈给到所...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12.29 SE 1651752-61.一种用于流体的分子重组的放电装置(1),包括放电单元(2),所述放电单元(2)包括由构成用于要进行分子重组的馈给流体的流动通道(15)的间隙间隔开的第一介电层(14A)和第二介电层(14B),所述介电层(14A,14B)和所述流动通道(15)被布置在第一电极(13A)与第二电极(13B)之间,以在所述电极(13A,13B)之间施加电压时在所述流动通道(15)中产生放电,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单元(2)包括单件式双壁介电管(17),所述单件式双壁介电管(17)具有:构成所述第一介电层(14A)的圆柱形内壁(17A);构成所述第二介电层(14b)的圆柱形外壁(17B);用于将要重组的流体馈给到所述流动通道(15)中的至少一个入口(19);以及用于排出重组后的流体的至少一个出口,其中,所述圆柱形内壁(17A)和所述圆柱形外壁(17B)在所述介电管(17)的两端处聚在一起,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入口(19)和所述至少一个出口(21)在所述单件式双壁介电管(17)的相对端被一体地形成在所述圆柱形外壁(17a)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装置(1),其中,所述第一电极(13A)构成被布置在所述双壁介电管(17)的所述内壁(17A)的内侧上的内电极(23A),并且所述第二电极(13B)构成被布置在所述双壁介电管(17)的所述外壁(17B)的外侧上的外电极(23B)。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电装置(1),其中,所述放电单元(2)被设置有沿着所述双壁介电管(17)的中心轴线延伸的通过通道(25),并被安装在所述放电装置(1)中,使得在使用所述放电装置(1)期间冷却介质流可以流动通过所述通过通道(25)以冷却所述内电极(23A)。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放电装置(1),还包括冷却装置(27),所述冷却装置(27)被配置成将冷却介质流例如空气朝向所述放电单元(2)的端部引导,以使所述冷却介质通过所述通过通道(25)。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放电装置(1),其中,所述双壁介电管(17)是具有圆柱形内壁(17A)和圆柱形外壁(17B)的双壁介电圆筒,所述圆柱形内壁(17A)和所述圆柱形外壁(17B)限定用于要重组的流体的环形流动通道(15)。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放电装置(1),其中,所述内电极和所述外电极(23A,23B)被形成为相对于彼此和所述双壁介电圆筒(17)同心地布置的圆柱形壳体,所述内电极(23A)具有小于所述内圆柱形壁(17A)的直径的直径,并且所述外电极(23B)具有大于所述外圆柱形壁(17B)的直径的直径。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放电装置(1),其中,所述气体流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曼弗雷德·卡尔·范德里希托萨翁·沙伊蒙空斯昆
申请(专利权)人:纯粹生物协同瑞典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瑞典,SE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