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孔双电极等离子体辅助对撞扩散燃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9245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6: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孔双电极等离子体辅助对撞扩散燃烧装置,利用具有纳秒脉冲的微孔双电极结构进行气体电离形成等离子体,加速燃料低温氧化和燃烧链式反应,包括脉冲电源、双电极结构和密闭容器,所述脉冲电源包括纳秒脉冲电源转化器,所述纳秒脉冲电源转换器能够与交流电和数字延时发生器连接,所述脉冲电源电连接所述双电极结构,所述密闭容器中贮藏的气体能够喷射至双电极结构;所述双电极结构包括双层金属片与单层介质,单层介质设于双层金属片中间,金属片和单层介质均设有微孔,微孔均布于金属片和单层介质。

A Microporous Dual-Electrode Plasma-Assisted Collision Diffusion Combus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孔双电极等离子体辅助对撞扩散燃烧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能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孔双电极等离子体辅助对撞扩散燃烧装置。
技术介绍
碳氢化合物的燃烧既能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也会造成自然环境恶化与化石能源枯竭。在燃烧过程中减少污染物排放并提高能量转化效率是保持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时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等离子体辅助燃烧是利用等离子体的动力学增强效应、温升增强效应和输运增强效应,提高燃烧效率和点火能力的新兴科学技术,在燃料重整、柔和燃烧和冷火焰技术等方向具有广阔的实践应用前景和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辅助燃烧的放电等离子体可通过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BarrierDischarge,DBD)、纳秒脉冲放电、射频放电和微波放电等方式产生。纳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纳秒脉冲DBD)兼具纳秒脉冲放电和DBD的优良特性,是产生高化学活性和大面积均匀的非热平衡等离子体的理想途径。现有的利用放电等离子体进行辅助燃烧的技术方案中,如公开号为CN109264671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等离子体喷涂薄膜协同DBD催化甲烷干重整装置及方法,其使用电极杆、DBD石英管、铜网和聚四氟乙烯固件构成等离子发生器,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孔双电极等离子体辅助对撞扩散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脉冲电源、双电极结构和密闭容器,所述脉冲电源包括纳秒脉冲电源转化器,所述纳秒脉冲电源转换器能够与交流电和数字延时发生器连接,所述脉冲电源电连接所述双电极结构,所述密闭容器中贮藏的气体能够喷射至双电极结构;所述双电极结构包括双层金属片与单层介质,单层介质设于双层金属片中间,金属片和单层介质均设有微孔,微孔均布于金属片和单层介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孔双电极等离子体辅助对撞扩散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脉冲电源、双电极结构和密闭容器,所述脉冲电源包括纳秒脉冲电源转化器,所述纳秒脉冲电源转换器能够与交流电和数字延时发生器连接,所述脉冲电源电连接所述双电极结构,所述密闭容器中贮藏的气体能够喷射至双电极结构;所述双电极结构包括双层金属片与单层介质,单层介质设于双层金属片中间,金属片和单层介质均设有微孔,微孔均布于金属片和单层介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孔双电极等离子体辅助对撞扩散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秒脉冲电源的正极性端和负极性端分别连接一侧的金属片。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孔双电极等离子体辅助对撞扩散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片为金属铝片,厚度为150μm;所述单层介质为云母片,云母片厚度为200μm,所述微孔孔径为100μ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孔双电极等离子体辅助对撞扩散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闭容器包括多个气罐。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孔双电极等离子体辅助对撞扩散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气罐中至少包括用于存放氧气的氧气罐和用于存放氩气的第一氩气罐,氧气和氩气混合为第一混合气体,喷入位于第一侧金属片,在微孔内形成氧化混合气体放电等离子体;多个气罐中至少还包括用于存放甲烷气体的甲烷气体罐、用于存放空气的空气罐和用于存放氩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杰周甜宋玉志修显武张超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