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两栖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7095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陆两栖车,属于特种车辆领域,包括:车体,底部密封,设有车轮;水下推进装置,设于车体下方;挡浪板,位于车体前部的下方;抬升摆臂,后端铰接于车体前部,前端与挡浪板铰接且用于向上摆动将挡浪板抬升至车体前方;第一折臂,两端分别与抬升摆臂前端和车体前部铰接,在抬升摆臂处于上摆状态时,用于伸展支撑于抬升摆臂的前端和车体前部之间;以及第二折臂,两端分别与挡浪板和车体前部铰接,用于在抬升摆臂向上摆动后,伸展支撑于挡浪板和车体前部之间并使挡浪板上端向前倾斜。挡浪板能够升降,在水中行驶时能够将挡浪板升起阻挡波浪,在陆上行驶时能够将挡浪板下降倒车体前部的下方,从而减小风阻,减少对行驶的影响。

army du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陆两栖车
本技术属于特种车辆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水陆两栖车。
技术介绍
水陆两栖车一种同时具备车与船的特性,既可在陆地行驶,又可在水中行驶的特种车辆。传统的水陆两栖车的前置装置主要是防浪板或防护装甲,在前端对水陆两栖车的车体形成保护。目前的防浪板大多是直接铰接在车体的前部,遮挡在车体的前侧,车辆在水中行驶时防浪板能够阻挡波浪;但是车辆在陆地行驶时,防浪板造成车辆的风阻变大,对陆上行驶造成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陆两栖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水陆两栖车在陆地行驶时,防浪板遮挡在车体的前侧,造成车辆的风阻变大,对陆上行驶造成不良影响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水陆两栖车,包括:车体,底部密封,设有用于陆上行进的车轮;水下推进装置,设于所述车体下方;挡浪板,位于所述车体前部的下方;抬升摆臂,后端铰接于所述车体前部,前端与所述挡浪板铰接且用于向上摆动将所述挡浪板抬升至车体前方;第一折臂,两端分别与所述抬升摆臂前端和所述车体前部铰接,在所述抬升摆臂处于上摆状态时,用于伸展支撑于所述抬升摆臂的前端和所述车体前部之间;以及第二折臂,两端分别与所述挡浪板和所述车体前部铰接,用于在所述抬升摆臂向上摆动后,伸展支撑于所述挡浪板和所述车体前部之间并使所述挡浪板上端向前倾斜。进一步地,所述挡浪板的后侧面设有容纳槽,下摆状态的所述抬升摆臂、弯折的所述第一折臂和弯折的所述第二折臂位于所述容纳槽内。进一步地,所述挡浪板的后侧面设有用于与所述车体前部抵接的缓冲条。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折臂包括:第一后臂,后端与所述车体前部铰接,设有第一后插孔;第一前臂,后端与所述第一后臂前端铰接,前端与所述抬升摆臂前端铰接,后端设有具有第一前插孔的第一锁定部,在所述抬升摆臂处于上摆状态时,所述第一前插孔与所述第一后插孔对应;以及第一锁定销,第一锁定销用于穿设于所述第一前插孔和第一后插孔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折臂包括:第二后臂,后端与所述车体前部铰接,前端设有第二后插孔;第二前臂,后端与所述第二后臂前端铰接,前端与所述挡浪板上端铰接,后端设有具有第二前插孔的第二锁定部,在所述抬升摆臂处于上摆状态时,所述第二前插孔与所述第二后插孔对应;以及第二锁定销,第二锁定销用于穿设于所述第二前插孔和第二后插孔中。进一步地,所述挡浪板设有限位孔,所述车体的前部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顶端设有限位转轴,所述限位转轴外周套设有用于穿过所述限位孔并与所述挡浪板前侧卡接的长条环。进一步地,所述车体的前部设有拖钩,所述挡浪板设有用于使所述拖钩穿过的过孔。进一步地,所述车体设有发动机以及具有一个输入轴和两个输出轴的分动器,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分动器的输入轴连接,所述分动器的一个输出轴与所述车轮连接;所述水下推进装置包括设于所述车体后部下方的第一螺旋桨,所述第一螺旋桨转轴与所述分动器的另一个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螺旋桨的外周设有导流管。进一步地,所述水下推进装置包括:第二螺旋桨,设于所述车体后部下方;以及桨叶驱动机,设于所述车体后部,输出轴与所述第二螺旋桨转轴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车体设有发动机和分动器,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分动器的输入轴连接,所述分动器的一个输出轴与所述车轮连接;所述水下推进装置包括设于所述车体后部下方的喷射泵,所述喷射泵的输入轴与所述分动器的另一个输出轴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车体顶部设有与自身内腔连通的逃生窗,所述车体顶部设有探照灯。本技术提供的水陆两栖车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水陆两栖车通过抬升摆臂上摆将挡浪板抬升至车体前方,然后通过第一折臂伸展支撑于所述抬升摆臂的前端和所述车体前部之间,使得抬升摆臂保持上摆状态,使挡浪板保持在车体前方,之后通过第二折臂伸展支撑于所述挡浪板和所述车体前部之间使得挡浪板的角度保持上端向前倾斜,使得水陆两栖车在水中行驶时,挡浪板的能够阻挡波浪,减小阻力。本技术的水陆两栖车的挡浪板能够升降,在水中行驶时能够将挡浪板升起阻挡波浪,在陆上行驶时能够将挡浪板下降倒车体前部的下方,从而减小风阻,减少对行驶的影响。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陆两栖车的在挡浪板处于下降状态时的主视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剖视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陆两栖车的在挡浪板处于升起状态时的主视图;图4为图3中的B处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陆两栖车的后视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车体;11-限位杆;111-限位转轴;12-长条环;13-拖钩;14-发动机;16-分动器;17-车轮;18-逃生窗;19-探照灯;2-水下推进装置;21-第一螺旋桨;22-导流管;3-挡浪板;31-容纳槽;32-缓冲条;33-限位孔;34-过孔;4-抬升摆臂;5-第二折臂;51-第二后臂;511-第二后插孔;52-第二前臂;521-第二锁定部;522-第二前插孔;53-第二锁定销;6-第一折臂;61-第一后臂;611-第一后插孔;62-第一前臂;621-第一锁定部;622-第一前插孔;63-第一锁定销。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现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陆两栖车进行说明。水陆两栖车,包括:车体1,底部密封,设有用于陆上行进的车轮17;水下推进装置2,设于车体1下方;挡浪板3,位于车体1前部的下方;抬升摆臂4,后端铰接于车体1前部,前端与挡浪板3铰接且用于向上摆动将挡浪板3抬升至车体1前方;第一折臂6,两端分别与抬升摆臂4前端和车体1前部铰接,在抬升摆臂4处于上摆状态时,用于伸展支撑于抬升摆臂4的前端和车体1前部之间;以及第二折臂5,两端分别与挡浪板3和车体1前部铰接,用于在抬升摆臂4向上摆动后,伸展支撑于挡浪板3和车体1前部之间并使挡浪板3上端向前倾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水陆两栖车通过抬升摆臂4上摆将挡浪板3抬升至车体1前方,然后通过第一折臂6伸展支撑于抬升摆臂4的前端和车体1前部之间,使得抬升摆臂4保持上摆状态,使挡浪板3保持在车体1前方,之后通过第二折臂5伸展支撑于挡浪板3和车体1前部之间使得挡浪板3的角度保持上端向前倾斜,使得水陆两栖车在水中行驶时,挡浪板3的能够阻挡波浪,减小阻力。本技术的水陆两栖车的挡浪板3能够升降,在水中行驶时能够将挡浪板3升起阻挡波浪,在陆上行驶时能够将挡浪板3下降倒车体1前部的下方,从而减小风阻,减少对行驶的影响。本技术的水陆两栖车同时具有汽车和船艇的主要属性,可用于旅游景区、野外游览、沙漠拓展、荒原穿越、河流涉渡等,也可用于边防巡逻、抗洪救灾、防汛应急抢险、野外救援等。是一种既可越野行驶又可渡越江河、机动灵活的多用途现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陆两栖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底部密封,设有用于陆上行进的车轮(17);水下推进装置(2),设于所述车体(1)下方;挡浪板(3),位于所述车体(1)前部的下方;抬升摆臂(4),后端铰接于所述车体(1)前部,前端与所述挡浪板(3)铰接且用于向上摆动将所述挡浪板(3)抬升至车体(1)前方;第一折臂(6),两端分别与所述抬升摆臂(4)前端和所述车体(1)前部铰接,在所述抬升摆臂(4)处于上摆状态时,用于伸展支撑于所述抬升摆臂(4)的前端和所述车体(1)前部之间;以及第二折臂(5),两端分别与所述挡浪板(3)和所述车体(1)前部铰接,用于在所述抬升摆臂(4)向上摆动后,伸展支撑于所述挡浪板(3)和所述车体(1)前部之间并使所述挡浪板(3)上端向前倾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陆两栖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底部密封,设有用于陆上行进的车轮(17);水下推进装置(2),设于所述车体(1)下方;挡浪板(3),位于所述车体(1)前部的下方;抬升摆臂(4),后端铰接于所述车体(1)前部,前端与所述挡浪板(3)铰接且用于向上摆动将所述挡浪板(3)抬升至车体(1)前方;第一折臂(6),两端分别与所述抬升摆臂(4)前端和所述车体(1)前部铰接,在所述抬升摆臂(4)处于上摆状态时,用于伸展支撑于所述抬升摆臂(4)的前端和所述车体(1)前部之间;以及第二折臂(5),两端分别与所述挡浪板(3)和所述车体(1)前部铰接,用于在所述抬升摆臂(4)向上摆动后,伸展支撑于所述挡浪板(3)和所述车体(1)前部之间并使所述挡浪板(3)上端向前倾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浪板(3)的后侧面设有容纳槽(31),下摆状态的所述抬升摆臂(4)、弯折的所述第一折臂(6)和弯折的所述第二折臂(5)位于所述容纳槽(31)内。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陆两栖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浪板(3)的后侧面设有用于与所述车体(1)前部抵接的缓冲条(32)。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陆两栖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臂(6)包括:第一后臂(61),后端与所述车体(1)前部铰接,设有第一后插孔(611);第一前臂(62),后端与所述第一后臂(61)前端铰接,前端与所述抬升摆臂(4)前端铰接,后端设有具有第一前插孔(622)的第一锁定部(621),在所述抬升摆臂(4)处于上摆状态时,所述第一前插孔(622)与所述第一后插孔(611)对应;以及第一锁定销(63),第一锁定销(63)用于穿设于所述第一前插孔(622)和第一后插孔(611)中。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陆两栖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臂(5)包括:第二后臂(51),后端与所述车体(1)前部铰接,前端设有第二后插孔(511);第二前臂(52),后端与所述第二后臂(51)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彬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五星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