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更换的无菌球囊扩张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6434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手术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便于更换的无菌球囊扩张导管,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左侧固定安装有与连接管连通的推入管,所述推入管的左侧外部套接有气囊,所述连接管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与连接管连通的注入管,所述连接管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右侧插装有延伸至固定管的内部并与固定管的内壁左侧贴合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外部左侧套接有位于固定管内部的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顶部右侧与底部右侧均开设有推动槽。该便于更换的无菌球囊扩张导管,使得密闭环贴合固定管后由于作用力影响产生弹性形变,无缝贴合固定管的内部,达到闭气的目的,且使用时便于对接固定,使用方便,更换简单。

An easy-to-replace aseptic balloon dilatation cathe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更换的无菌球囊扩张导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手术
,具体为一种便于更换的无菌球囊扩张导管。
技术介绍
采用经皮穿刺的方法,将带导管的球囊置于血管狭窄处进行扩张成形的微创技术,导管介入治疗史是众多创新和技术优化内容之一,它彻底革新了心血管病治疗,很多先驱都为导管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29年,德国住院医师WernerForssmann在自己的身体上开展了第一例人体心导管插入术,尽管他的这一行为终结了自己的学术生涯,但后来他与同事DickinsonRichards及AndreCournand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而AndreCournand则在纽约贝尔维尤医院发现了右心血流动力学评估方法,MasonSones是一位克利夫兰诊所的放射科医生,他在1958年10月30号执行了第一例择期冠脉血管荧光电影照相术。目前现有的无菌球囊扩张导管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于球囊扩张泵上,使用时不易对接固定,使用较为麻烦,更换也不太方便,故而提出了一种便于更换的无菌球囊扩张导管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更换的无菌球囊扩张导管,具备便于更换等优点,解决了目前现有的无菌球囊扩张导管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于球囊扩张泵上,使用时不易对接固定,使用较为麻烦,更换也不太方便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便于更换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更换的无菌球囊扩张导管,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左侧固定安装有与连接管连通的推入管,所述推入管的左侧外部套接有气囊,所述连接管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与连接管连通的注入管,所述连接管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右侧插装有延伸至固定管的内部并与固定管的内壁左侧贴合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外部左侧套接有位于固定管内部的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顶部右侧与底部右侧均开设有推动槽,所述进气管的左侧固定安装有与固定管内壁左侧贴合的密闭环,所述固定管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两个的夹持板,顶部与底部所述夹持板的相对一侧均由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的外部均套接有位于顶部与底部夹持板相对一侧的活动杆,所述固定管的底部与顶部均开设有连通固定管内部的插入口,所述活动杆的相对一侧均固定安装有通过插入口延伸至顶部与底部推动槽的推块,所述活动杆的右侧均活动安装有延伸至固定管的内部并与固定管的内壁顶部与底部贴合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右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接块。优选的,所述密闭环的外部与内部均呈等间距褶皱状,所述密闭环为密封橡胶。优选的,所述活动杆的右侧设置有U型槽,所述限位杆的相背一侧通过限位轴活动安装于U型槽的内部。优选的,所述活动杆的U型槽相背一侧固定安装有挡块,所述连接块的右侧呈半圆球形。优选的,所述限位杆呈L形,所述限位杆的底部右侧与左侧均呈弧形。优选的,所述推块的相对一侧与推动槽的内部贴合,所述插入口的宽度等于推块的长度。(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更换的无菌球囊扩张导管,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便于更换的无菌球囊扩张导管,进气管连接球囊扩张泵,通过握住连接管与进气管,推动进气管使得密闭环形变压缩,此时推动槽由于进气管的位移离开推块,向外推动连接块,即可拉动限位杆,使得限位杆的左侧离开固定管,完成无菌球囊扩张导管与球囊扩张泵的拆离,安装时将进气管插入固定管,推动活动杆,活动杆通过夹持板与固定杆向右旋转,带动推块通过插入口进入推动槽,同时推块继续通过推动槽推动固定环与进气管,使得密闭环贴合固定管后由于作用力影响产生弹性形变,无缝贴合固定管的内部,达到闭气的目的,按动连接块即可将限位杆推动插入固定管的内部,密闭环恢复形变的力推动进气管向左,推动槽有一个横向推动推块的力,力分解时将有一个推动活动杆向上的力,此时限位杆与固定管的相互作用力会抵消推动活动杆向上的力,即可完成固定,使得使用时便于对接固定,使用方便,更换简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1连接管、2推入管、3气囊、4注入管、5固定管、6进气管、7固定环、8推动槽、9密闭环、10夹持板、11固定杆、12活动杆、13插入口、14推块、15限位杆、16连接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一种便于更换的无菌球囊扩张导管,包括连接管1,连接管1的左侧固定安装有与连接管1连通的推入管2,推入管2的左侧外部套接有气囊3,连接管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与连接管1连通的注入管4,连接管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固定管5,固定管5的右侧插装有延伸至固定管5的内部并与固定管5的内壁左侧贴合的进气管6,进气管6的外部左侧套接有位于固定管5内部的固定环7,固定环7的顶部右侧与底部右侧均开设有推动槽8,进气管6的左侧固定安装有与固定管5内壁左侧贴合的密闭环9,密闭环9的外部与内部均呈等间距褶皱状,密闭环9为密封橡胶,固定管5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两个的夹持板10,顶部与底部夹持板10的相对一侧均由固定杆11固定连接,固定杆11的外部均套接有位于顶部与底部夹持板10相对一侧的活动杆12,活动杆12的U型槽相背一侧固定安装有挡块,活动杆12的右侧设置有U型槽,固定管5的底部与顶部均开设有连通固定管5内部的插入口13,活动杆12的相对一侧均固定安装有通过插入口13延伸至顶部与底部推动槽8的推块14,推块14的相对一侧与推动槽8的内部贴合,插入口13的宽度等于推块14的长度,活动杆12的右侧均活动安装有延伸至固定管5的内部并与固定管5的内壁顶部与底部贴合的限位杆15,限位杆15呈L形,限位杆15的底部右侧与左侧均呈弧形,限位杆15的相背一侧通过限位轴活动安装于U型槽的内部,限位杆15的右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接块16,连接块16的右侧呈半圆球形,进气管6连接球囊扩张泵,通过握住连接管1与进气管6,推动进气管6使得密闭环9形变压缩,此时推动槽8由于进气管6的位移离开推块14,向外推动连接块16,即可拉动限位杆15,使得限位杆15的左侧离开固定管5,完成无菌球囊扩张导管与球囊扩张泵的拆离,安装时将进气管6插入固定管5,推动活动杆12,活动杆12通过夹持板10与固定杆11向右旋转,带动推块14通过插入口13进入推动槽8,同时推块14继续通过推动槽8推动固定环7与进气管6,使得密闭环9贴合固定管5后由于作用力影响产生弹性形变,无缝贴合固定管5的内部,达到闭气的目的,按动连接块16即可将限位杆15推动插入固定管5的内部,密闭环9恢复形变的力推动进气管6向左,推动槽8有一个横向推动推块14的力,力分解时将有一个推动活动杆12向上的力,此时限位杆15与固定管5的相互作用力会抵消推动活动杆12向上的力,即可完成固定,使得使用时便于对接固定,使用方便,更换简单。综上所述,该便于更换的无菌球囊扩张导管,进气管6连接球囊扩张泵,通过握住连接管1与进气管6,推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更换的无菌球囊扩张导管,包括连接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1)的左侧固定安装有与连接管(1)连通的推入管(2),所述推入管(2)的左侧外部套接有气囊(3),所述连接管(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与连接管(1)连通的注入管(4),所述连接管(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固定管(5),所述固定管(5)的右侧插装有延伸至固定管(5)的内部并与固定管(5)的内壁左侧贴合的进气管(6),所述进气管(6)的外部左侧套接有位于固定管(5)内部的固定环(7),所述固定环(7)的顶部右侧与底部右侧均开设有推动槽(8),所述进气管(6)的左侧固定安装有与固定管(5)内壁左侧贴合的密闭环(9),所述固定管(5)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两个的夹持板(10),顶部与底部所述夹持板(10)的相对一侧均由固定杆(1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11)的外部均套接有位于顶部与底部夹持板(10)相对一侧的活动杆(12),所述固定管(5)的底部与顶部均开设有连通固定管(5)内部的插入口(13),所述活动杆(12)的相对一侧均固定安装有通过插入口(13)延伸至顶部与底部推动槽(8)的推块(14),所述活动杆(12)的右侧均活动安装有延伸至固定管(5)的内部并与固定管(5)的内壁顶部与底部贴合的限位杆(15),所述限位杆(15)的右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接块(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更换的无菌球囊扩张导管,包括连接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1)的左侧固定安装有与连接管(1)连通的推入管(2),所述推入管(2)的左侧外部套接有气囊(3),所述连接管(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与连接管(1)连通的注入管(4),所述连接管(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固定管(5),所述固定管(5)的右侧插装有延伸至固定管(5)的内部并与固定管(5)的内壁左侧贴合的进气管(6),所述进气管(6)的外部左侧套接有位于固定管(5)内部的固定环(7),所述固定环(7)的顶部右侧与底部右侧均开设有推动槽(8),所述进气管(6)的左侧固定安装有与固定管(5)内壁左侧贴合的密闭环(9),所述固定管(5)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两个的夹持板(10),顶部与底部所述夹持板(10)的相对一侧均由固定杆(1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11)的外部均套接有位于顶部与底部夹持板(10)相对一侧的活动杆(12),所述固定管(5)的底部与顶部均开设有连通固定管(5)内部的插入口(13),所述活动杆(12)的相对一侧均固定安装有通过插入口(13)延伸至顶部与底部推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烈谢鹏
申请(专利权)人:普利瑞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