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轴用挡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5227 阅读:3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发动机轴用挡圈,包括挡圈本体和开口,其特征在于:在开口两端的端面上设置内凹坑;设置在开口两端的两个内凹坑相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轴用挡圈,结构简单,加工容易;基本不增加其成本;在挡圈的外径受到很大限制的使用场合,仍然可以配合使用挡圈钳,用挡圈钳进行安装或拆卸,使用方便;能有效提供安装或拆卸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转轴的附属部件,尤其是发动机转轴的轴用挡圈。
技术介绍
发动机的转轴上都需要用挡圈对转轴上的部件进行定位、固定等,作为发动机转轴的附属部件,在固定转轴上的部件、防止其在高速转动中脱落,具有一定的作用。现有技术的摩托车或其他动力装置中的轴用挡圈,一般都是标准的,为了便于安装,在挡圈的开口端,在开口的左、右两边设置有两个小孔,其径向尺寸比其它地方要大一些;安装时,挡圈钳插入该两小孔内,便于安装。因为这种轴用挡圈的开口端尺寸较大,所以这种轴用挡圈只能适用于其外径不受较严的限制的情况,如果轴用挡圈的外径受到很大限制,也就是说在挡圈的内外径都有限制的使用场合,这时挡圈只能设计成带开口的圆环,有点类似于矩形活塞环,但在挡圈的开口两侧,基本上不能设置小孔供挡圈钳插入;故,这种挡圈在安装和拆卸时无法使用挡圈钳,只能用手工拆装,很不方便,且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轴用挡圈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轴用挡圈;在-->挡圈的外径受到很大限制时,仍然可以使用挡圈钳,方便拆装,从而提高劳动效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发动机轴用挡圈,包括挡圈本体和开口,其特征在于:在开口两端的端面上设置内凹坑;更进一步的特征是:设置在开口两端的两个内凹坑相同;内凹坑是小圆弧形凹坑;内凹坑的圆弧半径是0.75mm~1mm,深0.3mm~0.55mm。本技术的轴用挡圈,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特点:1、结构简单,加工容易;基本不增加其成本;2、在挡圈的外径受到很大限制的使用场合,仍然可以配合使用挡圈钳,用挡圈钳进行安装或拆卸,使用方便;3、能有效提高安装或拆卸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挡圈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轴用挡圈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轴用挡圈使用场合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中,1 挡圈,2-开口,3-小孔;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的挡圈,包括挡圈1,在挡圈1上设置有开口2,在-->开口2的左、右两边,设置有小孔3;小孔3周围的径向尺寸比其它地方要大一些;安装时,挡圈钳插入该两小孔3内,便于安装。作为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进一步的介绍。如图2、3、4中,4-挡圈本体,5-开口,6-内凹坑,7-转轴,8-齿轮;本技术轴用挡圈,包括挡圈本体4和开口5,挡圈本体4是圆环形状,挡圈本体4是非闭合的,设置有开口5;在挡圈本体4上,在开口5两端的端面上设置有内凹坑6,内凹坑6最佳是小圆弧形凹坑;根据挡圈本体4圆环的宽度,内凹坑6的圆弧半径可以是0.75mm~1mm,凹坑深0.3mm~0.55mm。作为本技术的最佳结构,设置在开口5两端的两个内凹坑6是完全相同的,尺寸相同、其位置对称。图4所示的本技术轴用挡圈使用场合,是挡圈本体4的外径受到严格的限制,不允许其开口5两端的尺寸大于其他部位。在转轴7上设置齿轮8,在齿轮8与转轴7连接的内侧设置本技术挡圈。有了这两个内凹坑6,挡圈钳的尖端插入后,挡圈钳就不会滑脱,拆装挡圈时,就不用象改进前那样完全用手来撑开挡圈,费力且效率很低,用挡圈钳就能很容易拆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发动机轴用挡圈

【技术保护点】
发动机轴用挡圈,包括挡圈本体(4)和开口(5),其特征在于:在开口(5)两端的端面上设置内凹坑(6)。

【技术特征摘要】
1、发动机轴用挡圈,包括挡圈本体(4)和开口(5),其特征在于:在开口(5)两端的端面上设置内凹坑(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轴用挡圈,其特征在于:设置在开口(5)两端的两个内凹坑(6)相同。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先发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建设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