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置式双频率半轴动力吸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4646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5: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外置式双频率半轴动力吸振器,包括外衬体、以及位于外衬体内的内衬体,外衬体的外部包裹设置有第一弹性体,内衬体的外部包裹设置有第二弹性体,内衬体和外衬体之间的第一弹性体和第二弹性体之间连接有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之间配合形成第三缓冲腔;第一缓冲体包括至少一条第一筋条,第二缓冲体包括至少一条第二筋条,第一筋条的厚度大于第二筋条的厚度。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内衬体和外衬体之间的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由不同厚度的筋条构成,从而使得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具有不同的缓冲性能,使得吸振器能够吸收两种频率,能够有效的吸振半轴的震动及噪音,使整车的NVH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An External Double Frequency Half-Axis Dynamic Vibration Absorb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置式双频率半轴动力吸振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吸振器
,特别涉及一种外置式双频率半轴动力吸振器。
技术介绍
动力传动系统是汽车的主要噪声源和激励源,其NVH问题也是整车性能开发的重点和难点,其中半轴的共振是其中的典型问题,其震动将会影响整车的舒适性和造成车内噪音;现有的动力吸振器只能解决单一频率的振动,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缺陷,提供一种外置式双频率半轴动力吸振器,通过内衬体与外衬体之间的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由不同厚度的筋条构成,使得吸振器具有两种吸振频率,能够更加有效的吸收半轴的震动和噪音,使整车的NVH性能得到显著提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外置式双频率半轴动力吸振器,包括外衬体、以及位于外衬体内的内衬体,所述外衬体的外部包裹设置有第一弹性体,所述内衬体的外部包裹设置有第二弹性体,所述内衬体和外衬体之间的第一弹性体和第二弹性体之间连接有呈间隔布置的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相邻的所述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之间配合形成第三缓冲腔;所述第一缓冲体包括至少一条第一筋条,所述第二缓冲体包括至少一条第二筋条,所述第一筋条的厚度大于第二筋条的厚度。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缓冲体包括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第一筋条,相邻的第一筋条之间配合形成第一缓冲腔。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缓冲体包括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第二筋条,相邻的第二筋条之间配合形成第二缓冲腔。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均设置有两个且呈均匀间隔布置在内衬体和外衬体之间。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筋条为直线形或者折弯结构,所述第二筋条为直线形或者折弯结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弹性体和第二弹性体均由橡胶材料制成。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衬体和外衬体均为圆环结构且两者呈同轴布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制造方便,通过内衬体和外衬体之间的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分别由不同厚度的筋条构成,使得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具有缓冲性能和吸振能力,使得吸振器能够吸收两种振动频率,能够更加有效的吸收半轴的振动和噪音,使整车的NVH性能得到显著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外置式双频率半轴动力吸振器的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吸振器的实施例一的轴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吸振器的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结合附图在其上标记以下附图标记:1、外衬体;2、内衬体;3、第一弹性体;4、第二弹性体;5、第一缓冲体;51、第一筋条;52、第一缓冲腔;6、第二缓冲体;61、第二筋条;62、第二缓冲腔;7、第三缓冲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本专利技术一种外置式双频率半轴动力吸振器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圆环形结构的外衬体1、以及位于外衬体1内且呈圆环形结构设置的内衬体2,该内衬体2和外衬体1呈同轴布置;该外衬体1的外部包裹设置有第一弹性体3,内衬体2的外部包裹设置有第二弹性体4,该第一弹性体3和第二弹性体4均由橡胶材料制成;该内衬体2和外衬体1之间的第一弹性体3和第二弹性体4之间连接有呈间隔布置的第一缓冲体5和第二缓冲体6,相邻的第一缓冲体5和第二缓冲体6之间配合形成第三缓冲腔7;该第一缓冲体5包括至少一条第一筋条51,该第二缓冲体6包括至少一条第二筋条61,第一筋条51的厚度大于第二筋条61的厚度,从而使得第一缓冲体5和第二缓冲体6具有不同缓冲性能和吸振能力,使得吸振器能够吸收两种振动频率,能够更加有效的吸收半轴的振动和噪音,使整车的NVH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缓冲体5设置有两个且每个第一缓冲体5均包括两条第一筋条51,相邻的第一筋条51之间配合形成第一缓冲腔52;第二缓冲体6设置有两个且每个第二缓冲体6均包括两条第二筋条61,相邻的第二筋条61之间配合形成第二缓冲腔62;第一缓冲体5和第二缓冲体6呈均匀间隔布置在内衬体2和外衬体1之间的环面上,第一缓冲体5和第二缓冲体6之间呈90°夹角设置。在上述方案中,第一缓冲体5也可以由两条以上的第一筋条51构成,同理,第二缓冲体6也可以由两条以上的第二筋条61构成;第一缓冲体5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以上,第二缓冲体6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以上。在上述方案中,优选的,第一筋条51和第二筋条61均可以为直线形或者折弯结构,以确保第一缓冲体5和第二缓冲具有不同的吸振能力。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缓冲体5和第二缓冲体6均设置有两个且分别包括一条第一筋条51和一条第二筋条61,第一缓冲体5和第二缓冲体6呈均匀间隔布置在内衬体2和外衬体1之间的环面上且第一缓冲体5和第二缓冲体6呈90°夹角布置;第一筋条51的厚度明显大于第二筋条61的厚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制造方便,通过内衬体和外衬体之间的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分别由不同厚度的筋条构成,使得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具有缓冲性能和吸振能力,使得吸振器能够吸收两种振动频率,能够更加有效的吸收半轴的振动和噪音,使整车的NVH性能得到显著提高。以上公开的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置式双频率半轴动力吸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衬体、以及位于外衬体内的内衬体,所述外衬体的外部包裹设置有第一弹性体,所述内衬体的外部包裹设置有第二弹性体,所述内衬体和外衬体之间的第一弹性体和第二弹性体之间连接有呈间隔布置的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相邻的所述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之间配合形成第三缓冲腔;所述第一缓冲体包括至少一条第一筋条,所述第二缓冲体包括至少一条第二筋条,所述第一筋条的厚度大于第二筋条的厚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置式双频率半轴动力吸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衬体、以及位于外衬体内的内衬体,所述外衬体的外部包裹设置有第一弹性体,所述内衬体的外部包裹设置有第二弹性体,所述内衬体和外衬体之间的第一弹性体和第二弹性体之间连接有呈间隔布置的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相邻的所述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之间配合形成第三缓冲腔;所述第一缓冲体包括至少一条第一筋条,所述第二缓冲体包括至少一条第二筋条,所述第一筋条的厚度大于第二筋条的厚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置式双频率半轴动力吸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体包括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第一筋条,相邻的第一筋条之间配合形成第一缓冲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置式双频率半轴动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超金兰罗勇吴春军李俊刘先锋刘小刚凌雯王路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向隆机械有限公司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威固技术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