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冷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4582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5: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冷却结构,属于摩托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如何在保证现有摩托车发动机稳定性的基础上提高机油的冷却效果的问题。本摩托车发动机的冷却结构,发动机包括缸体和固定在缸体上的缸头,缸体与缸头之间形成燃烧室和位于燃烧室一侧的链条室,冷却结构包括位于缸头内并环绕燃烧室设置的上冷却水腔,缸头内还具有上冷却油腔,且上冷却油腔与链条室相连通,上冷却油腔位于上冷却水腔的外侧,且上冷却油腔和链条室分别位于上冷却水腔的两侧。本摩托车发动机的冷却结构能够保证发动机稳定性的基础上提高机油的冷却效果。

A Cooling Structure of Motorcycle Eng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冷却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摩托车
,涉及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冷却结构。
技术介绍
摩托车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需要通过机油进行润滑和冷却,同时发动机内还设有链条室,用于曲轴与凸轮轴之间的传动连接,机油也会循环至链条室,对链条进行润滑和冷却,而吸收热量的机油需要进行冷却,以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目前机油通常采用油冷器进行冷却,如专利文件(申请号:201520422081.4)公开的摩托车发动机双冷却结构,包括发动机总成、水箱、水管、油管、水冷散热器和油冷散热器,所述发动机总成包括水泵、油泵、气缸体和气缸头,所述水管经水箱的出水口依次连通水泵、气缸体、气缸头、水冷散热器和水箱的进水口,所述油管经油泵依次连通油冷散热器和气缸头,所述油泵与气缸头之间也连通有油管,通过油冷器对机油能够起到较好的冷却效果,但是油冷器作为独立的功能设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检修,且存在不稳定性,油冷器的设置增加了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正如上述专利所公开,在发动机内还会设有水冷散热器,而缸体和缸头内设有水冷腔,其用于对燃烧室进行冷却散热,那么针对油冷器成本高的缺陷,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利用水冷腔内的冷却水对机油进行冷却,如专利文件(200420105369.0)公开的摩托车水冷发动机缸体,缸体的缸套周围设有水套,缸体还设有通缸头的缸头进油道以及通曲轴箱体的进油道,其缸头进油道与进油道由管状的热交换油道相通,热交换油道穿过水套,通过设置穿过水套的热交换油道对机油进行冷却,然而热交换管的两端需要与进油道对接连接,而管件连接头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渗漏,稳定性差,如果冷却水渗入机油内,那么将会出现发动机进水,这将严重损毁发动机,甚至导致发动机报废,风险极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冷却结构,用以解决如何在保证现有摩托车发动机稳定性的基础上提高机油的冷却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冷却结构,发动机包括缸体和固定在缸体上的缸头,所述缸体与缸头之间形成燃烧室和位于燃烧室一侧的链条室,所述冷却结构包括位于缸头内并环绕燃烧室设置的上冷却水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缸头内还具有上冷却油腔,且上冷却油腔与链条室相连通,所述上冷却油腔位于上冷却水腔的外侧,且上冷却油腔和链条室分别位于上冷却水腔的两侧。工作时燃烧室产生大量热量,上冷却水腔环绕燃烧室设置,其内部循环的冷却水能够对燃烧室冷却散热,同样上冷却水腔中的冷却水也能够对链条室内的机油冷却散热,而与现有发动机中的机油需要设置油冷器进行冷却,后续使用过程中需要对油冷器进行检修维护,导致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升高相比,本缸头内设置与链条室连通的上冷却油腔,发动机内的机油经过上冷却油腔后进入链条室,而上冷却油腔位于上冷却水腔的外侧,上冷却水腔内的冷却水能够对上冷却油腔内的机油冷却散热,使得机油进入链条室之前已经得到冷却,同时链条室和上冷却油腔分别位于上冷却水腔的两侧,通过上冷却水腔内不同位置的冷却水进行冷却,使得上冷却水腔内的冷却水被充分利用,而上冷却油腔和链条室内的机油也得到充分的冷却,从而在无需安装油冷器,降低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的基础上保证机油的冷却效果,而相对于现有的通过换热管穿设水套对机油进行冷却,本上冷却油腔是直接开设在缸体上,其仅仅位于上冷却水腔的侧部,与上冷却水腔隔离,因此不会出现冷却水渗入机油的风险,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在上述的摩托车发动机的冷却结构中,所述上冷却油腔沿上冷却水腔的周向呈弧形设置。链条室位于燃烧室的一侧,仅与上冷却水腔的局部相对,而上冷却油腔具有一定的长度,并沿上冷却水腔的周向设置,能够充分利用上冷却水腔在周向上的面积,从而增加上冷却水腔与上冷却油腔的相对面积,提高对上冷却油腔内机油的冷却散热效率。在上述的摩托车发动机的冷却结构中,所述缸头内具有气门室,所述上冷却油腔的一端还具有向上延伸的进油通道,且进油通道的上端贯穿至气门室并形成进油口,所述进油通道位于上冷却水腔的外侧。进油通道用于机油进入,其位于上冷却水腔的外侧,通过的机油也能够得到上冷却水腔中冷却水的冷却散热,提高冷却散热效率。在上述的摩托车发动机的冷却结构中,所述缸体内具有环绕燃烧室设置的下冷却水腔,该下冷却水腔与上冷却水腔相连通,所述缸体内还具有下冷却油腔,上述上冷却油腔通过下冷却油腔与链条室相连通,所述下冷却油腔位于下冷却水腔的外侧。下冷却水腔同样对燃烧室进行冷却散热,而上冷却油腔内的机油需要通过下冷却油腔后进入链条室,因此通过下冷却油腔的机油能够得到下冷却水腔内冷却水的冷却散热,进而增加对机油的冷却效率。在上述的摩托车发动机的冷却结构中,所述下冷却油腔沿下冷却水腔的周向呈弧形设置,且下冷却油腔在周向上的一端与链条室相连通,另一端靠近链条室。同样,下冷却油腔在周向上具有比上冷却油腔更长的长度,其沿下冷却水腔的周向设置,能够充分利用下冷却水腔在周向上的面积,从而增加下冷却水腔与下冷却油腔的相对面积,提高对下冷却油腔内机油的冷却散热效率。在上述的摩托车发动机的冷却结构中,所述链条室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油孔,该出油孔位于缸体上并与下冷却油腔的一端相连通。上冷却油腔内的机油进入下冷却油腔并沿下冷却油腔周向流动后从出油孔流入链条室内,增加机油在下冷却油腔内的流动时间,保证对机油的冷却散热。在上述的摩托车发动机的冷却结构中,所述下冷却油腔与出油孔相连的一端顶面上还具有导流凸部,所述导流凸部具有向下弧形凸出的导流面,且导流面较高的一端与下冷却油腔的顶面相连接,较低的一端与出油孔的上孔壁相连接。为了使得机油在上冷却油腔和下冷却油腔内更长时间的停留,出油孔较小,但是容易导致机油内碎屑在出油孔处堆积,而通过导流面的设置,使得出油孔内侧位置的通过面积逐渐变小,即机油通过时的流速逐渐变快,从而对出油孔处的碎屑进行冲击,避免出油孔被堵塞。在上述的摩托车发动机的冷却结构中,所述出油孔内具有隔断部,该隔断部将出油孔分隔成上下两部分。隔断部的设置能够使通过出油孔的机油被分成两股且流速增加,两股机油分别冲击出油孔的上孔壁和下孔壁,避免碎屑堆积。在上述的摩托车发动机的冷却结构中,所述缸头的下端面上开设有若干上过油孔,且若干上过油孔均与上冷却油腔相连通,所述缸体的上端面上开设有若干下过油孔,且若干下过油孔均与下冷却油腔相连通,若干所述上过油孔与若干下过油孔一一相对并连通。上冷却油腔通过若干上过油孔和下过油孔与下冷却油腔相连通,使得上冷却油腔内的机油逐渐缓慢的进入下冷却油腔,增加对机油的冷却时间,同时该结构也能够增加缸头与缸体端面处的结构强度。在上述的摩托车发动机的冷却结构中,所述缸头的下端面上开设有若干上过水孔,且若干上过水孔均与上冷却水腔相连通,所述缸体的上端面上开设有若干下过水孔,且若干下过水孔均与下冷却水腔相连通,若干所述上过水孔与若干下过水孔一一相对并连通,所述上过油孔靠近上过水孔并位于上过水孔的外侧,所述下过油孔靠近下过水孔并位于下过水孔的外侧。使得机油通过上过油孔和下过油孔时同样能够得到冷却水的冷却散热,保证冷却散热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摩托车发动机的冷却结构具有以下优点:1、由于缸头内设置与链条室连通的上冷却油腔,发动机内的机油经过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冷却结构,发动机包括缸体(1)和固定在缸体(1)上的缸头(2),所述缸体(1)与缸头(2)之间形成燃烧室(3)和位于燃烧室(3)一侧的链条室(4),所述冷却结构包括位于缸头(2)内并环绕燃烧室(3)设置的上冷却水腔(21),其特征在于,所述缸头(2)内还具有上冷却油腔(22),且上冷却油腔(22)与链条室(4)相连通,所述上冷却油腔(22)位于上冷却水腔(21)的外侧,且上冷却油腔(22)和链条室(4)分别位于上冷却水腔(21)的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冷却结构,发动机包括缸体(1)和固定在缸体(1)上的缸头(2),所述缸体(1)与缸头(2)之间形成燃烧室(3)和位于燃烧室(3)一侧的链条室(4),所述冷却结构包括位于缸头(2)内并环绕燃烧室(3)设置的上冷却水腔(21),其特征在于,所述缸头(2)内还具有上冷却油腔(22),且上冷却油腔(22)与链条室(4)相连通,所述上冷却油腔(22)位于上冷却水腔(21)的外侧,且上冷却油腔(22)和链条室(4)分别位于上冷却水腔(21)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冷却油腔(22)沿上冷却水腔(21)的周向呈弧形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缸头(2)内具有气门室(26),所述上冷却水腔(21)的一端还具有向上延伸的进油通道(23),且进油通道(23)的上端贯穿至气门室(26)并形成进油口(23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1)内具有环绕燃烧室(3)设置的下冷却水腔(11),该下冷却水腔(11)与上冷却水腔(21)相连通,所述缸体(1)内还具有下冷却油腔(12),上述上冷却油腔(22)通过下冷却油腔(12)与链条室(4)相连通,所述下冷却油腔(12)位于下冷却水腔(11)的外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冷却油腔(12)沿下冷却水腔(11)的周向呈弧形设置,且下冷却油腔(12)在周向上的一端与链条室(4)相连通,另一端靠近链条室(4)。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的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定红张立成程雪君郑林何强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美可达摩托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