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制动器行星减速机的回转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44870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5: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置制动器行星减速机的回转装置,制动器壳体的中心位置设有连接套,连接套右端与液压马达的输出轴连接,连接套左端与太阳轴连接,制动器壳体的内壁上连接有摩擦片组,弹簧推动活塞压紧摩擦片组,活塞套设在连接套左端,行星架上安装行星轴,行星齿轮转动安装在行星轴上,连接轴的右端穿过输出轴安装腔与太阳轮相连,行星齿轮与太阳轮相啮合,制动器壳体通过轴承一与输出轴转动连接,行星输出轴上安装轴承二,齿圈端盖通过深沟球轴承二与行星输出轴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解决现有蜗轮蜗杆减速机的抗冲击性差,无法实现大扭矩制动及安装不方便的问题。

Rotary device of planetary reducer with built-in brak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置制动器行星减速机的回转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内置制动器行星减速机的回转装置,属于行星减速机

技术介绍
回转减速机由液压马达、内置制动器和减速机构组成,将液压马达的转动通过行星减速机构降低转速,提高其输出力矩,是工程机械的理想驱动装置,能适应异常恶劣的工作环境。它具有实时制动、体积小、结构紧凑等特点,易于安装和维护。现有回转减速机采用液压马达和蜗轮蜗杆减速机相连结构,其涡轮蜗杆减速机组主要是由涡轮、蜗杆组成,其抗冲击性能差,无法有效实现大扭矩制动,回转工作平台的定位及抗冲击效果不理想,安装繁琐,易损坏,通用性差,而传动效率不够高。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解决上述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内置制动器行星减速机的回转装置。本技术所述的内置制动器行星减速机的回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马达连接盘、弹簧、活塞、静摩擦片、动摩擦片、制动器壳体、深沟球轴承一、滚针轴承、行星齿轮、行星轴、深沟球轴承二、行星输出轴、齿圈端盖、连接轴、连接套、液压马达、行星架结构、太阳轮和齿圈,制动器壳体的左端固定有马达连接盘,制动器壳体的右端固定有齿圈端盖,马达连接盘的中心设置有马达定位孔,液压马达的前端固定在马达连接盘的左侧端面上,液压马达的动力输出轴穿过马达定位孔延伸至制动器壳体内,所述制动器壳体包括收容活塞、静摩擦片、动摩擦片、深沟球轴承一、连接套的头壳,头壳的中心位置设置有连接套,连接套的一端与液压马达的动力输出轴动力连接,连接套的另一端与连接轴连接,头壳的内壁上连接有静摩擦片,连接套右端的外壁上连接有动摩擦片,若干片所述静摩擦片、若干所述动摩擦片相间排列构成摩擦片组,所述摩擦片组左侧为活塞,所述活塞可在所述头壳内沿所述连接套轴线方向运动,弹簧的一端与马达连接盘抵接,弹簧的另一端与活塞抵接,弹簧可推动活塞压紧所述摩擦片组,活塞套设在连接套的左端,所述制动器壳体还包括收容连接轴、太阳轮、行星架结构、滚针轴承、行星齿轮、行星轴的尾壳,行星架结构包括行星齿轮安装部和输入轴安装部,输入轴安装部的中心具有输入轴安装腔,行星齿轮安装部的左端设置有输入轴安装部,行星输出轴的一端与行星齿轮安装部连接,行星输出轴的另一端穿过齿圈端盖延伸至齿圈端盖外侧,行星齿轮安装部上安装有多个行星轴,行星齿轮通过滚针轴承转动安装在行星轴上,连接轴的右端穿过输入轴安装腔与太阳轮相连,行星齿轮与太阳轮相啮合,尾壳内壁上设置有与行星齿轮相啮合的齿圈,输入轴安装部上安装有深沟球轴承一,制动器壳体通过深沟球轴承一与输入轴安装部转动连接,行星输出轴上安装有深沟球轴承二,齿圈端盖通过深沟球轴承二与行星输出轴转动连接,头壳和尾壳一体成型,头壳外壁上设有油道,油道上连接有油管接头,可使液压油进入活塞头壳之间的控制油腔内,推动活塞运动。所述内置制动器行星减速机的回转装置,还包括单键、螺栓三、轴头垫片和输出齿轮,输出齿轮通过单键安装在行星输出轴右端上,轴头垫片通过螺栓三固定在行星输出轴的右端端部,输出齿轮的右端与轴头垫片相靠接。所述内置制动器行星减速机的回转装置,还包括螺栓一、螺栓二、螺栓四和焊接安装盘,通过螺栓一将马达连接盘固定在制动器壳体的左端,通过螺栓二将齿圈端盖固定在制动器壳体的右端,齿圈端盖的右端安装有焊接安装盘,通过螺栓四将制动器壳体、齿圈端盖、焊接安装盘连接在一起。所述活塞的左端外壁上安装有密封圈一、密封圈二,密封圈一、密封圈二的外壁与制动器壳体相抵,活塞的右端外壁上安装有密封圈三、密封圈四,密封圈三、密封圈四的外壁与制动器壳体相抵。所述内置制动器行星减速机的回转装置,还包括平垫一、平垫二,行星轴上套设有平垫一、平垫二,平垫一、平垫二位于滚针轴承的两侧。所述内置制动器行星减速机的回转装置,还包括调节板,静摩擦片组的右侧安装有调节板。所述摩擦片左侧底部制动器壳体的内壁上装有孔用挡圈二,孔用挡圈二可有效限制摩擦片在壳体内的位置,有效控制摩擦片组的整体压缩量;每个行星齿轮安装有二个滚针轴承滚针轴承之间装有孔用挡圈一作为轴承限位,防止轴承及齿轮的轴向位移。所述齿圈端盖与制动器壳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五,行星输出轴上套设有密封圈六,密封圈六外壁与齿圈端盖相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本技术所述的内置制动器行星减速机的回转装置,解决现有蜗轮蜗杆减速机的抗冲击性差,无法实现大扭矩制动及安装不方便的问题。2、解决安装时因安装盘配合不对带来的困难,以及普通行星减速机中行星轮和太阳轮的齿面配合不好的问题,其抗冲击性能差,无法有效实现大扭矩制动,回转工作平台的定位及抗冲击效果不理想,安装繁琐,易损坏,通用性差,而传动效率不够高的问题。3、涡轮蜗杆的安装局限和安装难度高的问题,降低加工难度,提高齿轮间的咬合面积,噪音小,磨损小,减速机寿命延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行星齿轮、太阳轮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中:1、马达连接盘2、弹簧3、活塞4、螺栓一5、密封圈一6、密封圈二7、密封圈三8、密封圈四9、静摩擦片10、动摩擦片11、调节板12、制动器壳体13、深沟球轴承一14、平垫一15、滚针轴承16、孔用挡圈一17、行星齿轮18、密封圈五19、平垫二20、螺栓二21、行星轴22、深沟球轴承二23、密封圈六24、行星输出轴25、单键26、螺栓三27、轴头垫片28、输出齿轮29、焊接安装盘30、齿圈端盖31、螺栓四32、连接轴33、孔用挡圈二34、连接套35、液压马达36、行星架结构36.1、行星齿轮安装部36.2、输入轴安装部36.3、输入轴安装腔37、太阳轮38、齿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所述内置制动器行星减速机的回转装置,包括马达连接盘1、弹簧2、活塞3、静摩擦片9、动摩擦片10、制动器壳体12、深沟球轴承一13、滚针轴承15、行星齿轮17、行星轴21、深沟球轴承二22、行星输出轴24、齿圈端盖30、连接轴32、连接套34、液压马达35、行星架结构36、太阳轮37和齿圈38,制动器壳体12的左端固定有马达连接盘1,制动器壳体12的右端固定有齿圈端盖30,马达连接盘1的中心设置有马达定位孔,液压马达35的前端固定在马达连接盘1的左侧端面上,液压马达35的动力输出轴穿过马达定位孔延伸至制动器壳体12内,所述制动器壳体12包括收容活塞3、静摩擦片9、动摩擦片10、深沟球轴承一13、连接套34的头壳,头壳的中心位置设置有连接套34,连接套34的一端与液压马达35的动力输出轴动力连接,连接套34的另一端与连接轴32连接,头壳的内壁上连接有静摩擦片9,连接套34右端的外壁上连接有动摩擦片10,若干片所述静摩擦片9、若干所述动摩擦片10相间排列构成摩擦片组,所述摩擦片组左侧为活塞3,所述活塞3可在所述头壳内沿所述连接套34轴线方向运动,弹簧2的一端与马达连接盘1抵接,弹簧2的另一端与活塞3抵接,弹簧2可推动活塞3压紧所述摩擦片组,活塞3套设在连接套34的左端,所述制动器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置制动器行星减速机的回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马达连接盘(1)、弹簧(2)、活塞(3)、静摩擦片(9)、动摩擦片(10)、制动器壳体(12)、深沟球轴承一(13)、滚针轴承(15)、行星齿轮(17)、行星轴(21)、深沟球轴承二(22)、行星输出轴(24)、齿圈端盖(30)、连接轴(32)、连接套(34)、液压马达(35)、行星架结构(36)、太阳轮(37)和齿圈(38),制动器壳体(12)的左端固定有马达连接盘(1),制动器壳体(12)的右端固定有齿圈端盖(30),马达连接盘(1)的中心设置有马达定位孔,液压马达(35)的前端固定在马达连接盘(1)的左侧端面上,液压马达(35)的动力输出轴穿过马达定位孔延伸至制动器壳体(12)内,所述制动器壳体(12)包括收容活塞(3)、静摩擦片(9)、动摩擦片(10)、深沟球轴承一(13)、连接套(34)的头壳,头壳的中心位置设置有连接套(34),连接套(34)的一端与液压马达(35)的动力输出轴动力连接,连接套(34)的另一端与连接轴(32)连接,头壳的内壁上连接有静摩擦片(9),连接套(34)右端的外壁上连接有动摩擦片(10),若干片所述静摩擦片(9)、若干所述动摩擦片(10)相间排列构成摩擦片组,所述摩擦片组左侧为活塞(3),所述活塞(3)可在所述头壳内沿所述连接套(34)轴线方向运动,弹簧(2)的一端与马达连接盘(1)抵接,弹簧(2)的另一端与活塞(3)抵接,弹簧(2)可推动活塞(3)压紧所述摩擦片组,活塞(3)套设在连接套(34)的左端,所述制动器壳体(12)还包括收容连接轴(32)、太阳轮(37)、行星架结构(36)、滚针轴承(15)、行星齿轮(17)、行星轴(21)的尾壳,行星架结构(36)包括行星齿轮安装部(36.1)和输入轴安装部(36.2),输入轴安装部(36.2)的中心具有输入轴安装腔(36.3),行星齿轮安装部(36.1)的左端设置有输入轴安装部(36.2),行星输出轴(24)的一端与行星齿轮安装部(36.1)连接,行星输出轴(24)的另一端穿过齿圈端盖(30)延伸至齿圈端盖(30)外侧,行星齿轮安装部(36.1)上安装有多个行星轴(21),行星齿轮(17)通过滚针轴承(15)转动安装在行星轴(21)上,连接轴(32)的右端穿过输入轴安装腔(36.3)与太阳轮(37)相连,行星齿轮(17)与太阳轮(37)相啮合,尾壳内壁上设置有与行星齿轮(17)相啮合的齿圈(38),输入轴安装部(36.2)上安装有深沟球轴承一(13),制动器壳体(12)通过深沟球轴承一(13)与输入轴安装部(36.2)转动连接,行星输出轴(24)上安装有深沟球轴承二(22),齿圈端盖(30)通过深沟球轴承二(22)与行星输出轴(24)转动连接,头壳和尾壳一体成型,头壳外壁上设有油道,油道上连接有油管接头,可使液压油进入活塞(3)头壳之间的控制油腔内,推动活塞(3)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制动器行星减速机的回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马达连接盘(1)、弹簧(2)、活塞(3)、静摩擦片(9)、动摩擦片(10)、制动器壳体(12)、深沟球轴承一(13)、滚针轴承(15)、行星齿轮(17)、行星轴(21)、深沟球轴承二(22)、行星输出轴(24)、齿圈端盖(30)、连接轴(32)、连接套(34)、液压马达(35)、行星架结构(36)、太阳轮(37)和齿圈(38),制动器壳体(12)的左端固定有马达连接盘(1),制动器壳体(12)的右端固定有齿圈端盖(30),马达连接盘(1)的中心设置有马达定位孔,液压马达(35)的前端固定在马达连接盘(1)的左侧端面上,液压马达(35)的动力输出轴穿过马达定位孔延伸至制动器壳体(12)内,所述制动器壳体(12)包括收容活塞(3)、静摩擦片(9)、动摩擦片(10)、深沟球轴承一(13)、连接套(34)的头壳,头壳的中心位置设置有连接套(34),连接套(34)的一端与液压马达(35)的动力输出轴动力连接,连接套(34)的另一端与连接轴(32)连接,头壳的内壁上连接有静摩擦片(9),连接套(34)右端的外壁上连接有动摩擦片(10),若干片所述静摩擦片(9)、若干所述动摩擦片(10)相间排列构成摩擦片组,所述摩擦片组左侧为活塞(3),所述活塞(3)可在所述头壳内沿所述连接套(34)轴线方向运动,弹簧(2)的一端与马达连接盘(1)抵接,弹簧(2)的另一端与活塞(3)抵接,弹簧(2)可推动活塞(3)压紧所述摩擦片组,活塞(3)套设在连接套(34)的左端,所述制动器壳体(12)还包括收容连接轴(32)、太阳轮(37)、行星架结构(36)、滚针轴承(15)、行星齿轮(17)、行星轴(21)的尾壳,行星架结构(36)包括行星齿轮安装部(36.1)和输入轴安装部(36.2),输入轴安装部(36.2)的中心具有输入轴安装腔(36.3),行星齿轮安装部(36.1)的左端设置有输入轴安装部(36.2),行星输出轴(24)的一端与行星齿轮安装部(36.1)连接,行星输出轴(24)的另一端穿过齿圈端盖(30)延伸至齿圈端盖(30)外侧,行星齿轮安装部(36.1)上安装有多个行星轴(21),行星齿轮(17)通过滚针轴承(15)转动安装在行星轴(21)上,连接轴(32)的右端穿过输入轴安装腔(36.3)与太阳轮(37)相连,行星齿轮(17)与太阳轮(37)相啮合,尾壳内壁上设置有与行星齿轮(17)相啮合的齿圈(38),输入轴安装部(36.2)上安装有深沟球轴承一(13),制动器壳体(12)通过深沟球轴承一(13)与输入轴安装部(36.2)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勇李文举
申请(专利权)人:济宁山拓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