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转动铰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4058 阅读:4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作为家具构件的万能转动铰链,包括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在两个连接板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匹配的支承面、齿轮面,当两个连接板的对应端靠紧对好且通过连接装置转轴活动连接后,两个连接板即可在齿轮面的范围内转动,两个连接板之间的转动角度可通过若干级连接装置来扩大,每级连接装置包括一个上齿形板和一个下齿形板,上齿形板、下齿形板的两端均设置有支承面、齿轮面,对应的上齿形板、下齿形板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每个转动连接点均设计为通过转动轴对连接板、连接装置、衬套、弹性垫片的连接,使得铰链转动位置任意角度停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转动角度范围大、转动位置任意角度停留、转动平稳、无噪音且支承强度大等特性。(*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家具构件,尤其是一种坐式或卧式家具的可调节靠背、扶手或头 枕的万能转动铰链。技术背景目前家具上用的铰链,通常采用外齿轮安装在一个支承凸轮和一个压紧凸台之间,从 而使与锁紧爪一起起作用的整个有效范围, 一侧受到支承凸轮的限制,另一侧受到压紧凸台的限制。因此,铰链的整个转动角度就受到了一定限制,而且锁紧爪与齿轮配合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转动角度可任意调整,转动平稳、无噪音 且有一定的支承力的万能转动铰链。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万能转动铰链其特征在于设置 有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在两个连接板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匹配的支承面、齿轮面,当两个 连接板的对应端靠紧对好且通过连接装置转轴活动连接后,两个连接板即可在齿轮面的范 围内转动。本技术的两个连接板可通过若干级连接装置组成万能转动铰链,每级连接装置包 括一个上齿形板和一个下齿形板,上齿形板、下齿形板的两端均设置有支承面、齿轮面, 对应的上齿形板、下齿形板通过转轴活动连接,上齿形板与左连接板在同一平面上,下齿 形板与右连接板在同一平面上,左连接板和与其相连的连接装置的上齿形板左端啮合,左 连接板和与其相连的连接装置的下齿形板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所述连接装置的下齿形板右 端和下一级连接装置的下齿形板左端或者右连接板啮合,所述上齿形板与右连接板或者下 一级连接装置的下齿形板通过转轴活动连接,当两个连接板受到向各自齿轮面的转动力时, 所述转动力通过啮合的齿轮面和相邻转轴之间的限位作用而平稳传递,使得两个连接板之 间的转动角度在齿轮面的范围内可调,通过增加连接装置的级数即可扩大两个连接板之间 的转动角度。本技术根据转动平稳、无噪音的要求,上述转轴活动连接采用铆钉、衬套和弹性 垫片方式,铆钉作为转轴,铆钉上设置有圆台和凸台,左连接板、右连接板和连接装置上 均设置有转轴孔或小转轴孔,圆台与衬套、弹性垫片匹配,衬套与转轴孔匹配,凸台与小 转轴孔匹配。在齿轮面转动时,衬套起到了无油滑动轴承的作用,为了产生一个预紧力作用,在零件之间设计了弹性垫片。本技术为了防止铰链不转动时铆钉与零件之间产生相对转动,小转轴孔和铆钉凸 台的截面可设计为正六边形。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转动角度范围大、转动位置任意角度停留、转动平 稳、无噪音且支承强度大等特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俯视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分解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的俯视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分解示意图。图中1—连接装置,2—弹性垫片,3—衬套,4—铆钉,5—右连接板,6—左连接板, 71 —转轴孔,72—小转轴孔,8 —齿轮面,9—支承面,IO—第一级连接装置上齿形板,11 一第一级连接装置下齿形板、12—第二级连接装置上齿形板、13—第二级连接装置下齿形 板。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见图1~图3,本技术实施例1中万能转动铰链设置有左连接板6和右连接板5, 在左连接板6和右连接板5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对应的支承面9、齿轮面8,左连接板6上设 置有转轴孔71,右连接板5上设置有小转轴孔72,当两个连接板的对应端靠紧对好且通过 连接装置l转轴活动连接(铆钉4、衬套3、弹性垫片2固定各自转轴之间的间距,铆钉4 作为转轴,下同),铆钉4的圆台41与衬套3、弹性垫片2匹配,衬套3与转轴孔71匹配, 铆钉4的凸台42与小转轴孔72匹配,凸台42与小转轴孔72的截面可以采用匹配的圆形 或者正六边形,进行两者固定,本实施例中凸台42和小转轴孔72设计为正六边形,铆钉4 转轴为固定转轴,使得在转动时铆钉4与衬套3、弹性垫片2之间产生相对转动,衬套3套 在圆台41上然后卡在铆钉4和转轴孔71之间,弹性垫片2套在圆台41上然后卡在转轴孔 71和小转轴孔72之间,在齿轮面8转动时,衬套3起到了无油滑动轴承的作用,弹性垫片2是为了产生一个预紧力的作用,使得铰链转动位置任意角度停留。当左连接板6和右连接 板5的外端受到向齿轮面8方向的转动力时,两个连接板即可在齿轮面8的范围内转动, 向支承面9方向的转动最大角度为两个支承面9对合,向齿轮面8方向的转动最大角度为 齿轮面8最下端重合。 实施例2:参见图4 图6,实施例2中的左连接板6和右连接板5与实施例1相同,但连接装置 1采用一级连接装置,包括第一级连接装置上齿形板10和第一级连接装置下齿形板11, 第一级连接装置上齿形板IO和第一级连接装置下齿形板11相同且两端均设置有与左连接 板6、右连接板5匹配的支承面9、齿轮面8以及转轴孔71、小转轴孔72,第一级连接装 置上齿形板IO和第一级连接装置下齿形板11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转轴活动连接, 第一级连接装置上齿形板10与左连接板6在同一平面上并啮合,第一级连接装置下齿形板 11与右连接板5在同一平面上并啮合,左连接板6和与其相连的第一级连接装置下齿形板 ll通过转轴活动连接,第一级连接装置下齿形板11与右连接板5啮合,当左连接板6和右 连接板5受到向各自齿轮面8的转动力时,所述转动力通过啮合的齿轮面8和相邻转轴之 间的限位作用而平稳传递,使得两个连接板之间的转动角度在齿轮面8的范围内可调,由 于此时左连接板6和右连接板5之间的转动角度包括左连接板6与第一级连接装置上齿形 板10之间的转动角度以及第一级连接装置下齿形板11与右连接板5之间的转动角度,故 两个连接板之间的转动角度比实施例1扩大了1倍。实施例3:参见图7 图9,实施例3中的左连接板6和右连接板5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但连接 装置1采用二级连接装置,包括第一级连接装置上齿形板10、第一级连接装置下齿形板11、 第二级连接装置上齿形板12、第二级连接装置下齿形板13,第一级连接装置上齿形板10、 第一级连接装置下齿形板ll、第二级连接装置上齿形板12、第二级连接装置下齿形板13 相同且两端均设置有与左连接板6、右连接板5匹配的支承面9、齿轮面8以及转轴孔7K 小转轴孔72,左连接板6、第一级连接装置上齿形板10、第一级连接装置下齿形板ll之间 的连接方式同实施例2,两个上齿形板与左连接板6在同一平面上,两个下齿形板与右连接 板5在同一平面上,第一级连接装置下齿形板11右端和第二级连接装置下齿形板13左端 啮合,第二级连接装置下齿形板13与第一级连接装置上齿形板10通过转轴活动连接,第 一级连接装置上齿形板10右端与第二级连接装置上齿形板12左端啮合,第二级连接装置 上齿形板12与第二级连接装置下齿形板13通过转轴活动连接,第二级连接装置下齿形板 13右端与右连接板5啮合,右连接板5与第二级连接装置上齿形板12通过转轴活动连接,当左连接板6和右连接板5受到向各自齿轮面8的转动力时,所述转动力通过啮合的齿轮 面8和相邻转轴之间的限位作用而平稳传递,使得两个连接板之间的转动角度在齿轮面8 的范围内可调,由于此时左连接板6和右连接板5之间的转动角度包括左连接板6与第一 级连接装置之间的转动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万能转动铰链,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对应匹配的支承面、齿轮面,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的对应端通过连接装置转轴活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金泉迈克尔马克特
申请(专利权)人:礼恩派嘉兴有限公司金特克索沦特责任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