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曾绍谦专利>正文

改进的防锁死抗震防松螺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2951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进的防锁死抗震防松螺帽,主要包括有帽体,该帽体上至少锁装一内牙套及一旋塞,并螺组于螺栓上,其特征是该帽体一端延制一颈部,该帽体内设有帽牙及栓槽,该栓槽与内牙套外缘的展缩缝搭配嵌组,该帽牙与旋塞的外牙搭配旋锁;该内牙套是用断面呈“〕”形态的螺旋簧片制成,该内牙套片体上具内外环绕的多个展缩缝,该内牙套分粗牙或细牙,由单一或多个螺旋簧片组配,该螺帽具有替换粗或细牙的能力及具防锁死抗震防松脱的组装功效。(*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螺帽,特别涉及一种改进的防锁死抗震防松螺帽。就已有螺栓的锁固技术而言,主要是藉栓体上及帽体内形成有外牙及内牙,进而藉其内、外螺牙间的相啮合旋导,以便形成相迫紧的轴向夹锁或导程作用力。但知,在市场上诸多利用螺组锁装物件的场合中,诸如汽车传动轴盘与轮框间的螺组、飞机机壳间的螺组,以及具高震频的隧道挖孔机、钻油机、打桩机、引擎、内燃内、空压机及油压机等机械传动件间的螺组,皆是必须承受极大震动力的作用影响,而使其螺接处增多或遭至脱牙或螺栓断裂等窘状。然而,为克服此困扰,截至目前市场上仅有的螺帽的锁固技术(见本创作人所有的中国专利第98240874.9号专利技术),是将构成螺帽的帽体表面开设轴向栓槽孔,并配合一螺旋簧状的内牙套,使内牙套的孔壁形成得以相嵌套的栓槽牙,藉以在帽体的栓槽孔内嵌置具有内牙的簧性内牙套,并形成可藉栓槽及栓槽牙的嵌啮作用,传导锁紧螺帽时的转动作用力,亦可藉内牙套上的簧性内牙吸收外界震动力,以及增加牙面间啮合的作用力,进而达到防锁死、抗震及防松脱的效果,但因该内牙套原来是形成为螺旋的簧状形态,为能与螺栓配合嵌组,需要将内牙套分别制成有内牙及栓槽的形态,而有制作成较高的问题,且不适用于细牙的牙距规格,及对崩溃牙面的组装环境效果又较为不明显的缺憾。再者,市场上针对崩溃牙面所采用的处理方式,是将原崩溃的牙面予以钻孔扩张,再利用攻牙器为其攻制新牙,并于螺栓上或新制的牙孔内设置螺纹护套,以达到修补崩溃牙面的目的,且能够有效提高螺纹结合强度,但究其实施上必须经过钻孔、攻牙及装设螺纹护套等程序,因此实施上较不方便,而且不适合在具有震动的机器设备上使用。为能彻底解决上述已知螺栓用及锁装物件时,无法有效防锁死、抗震及防松脱的缺点,或是制作成本较高及对崩溃牙面的组装环境效果较为不明显的缺憾,及螺纹护套实施手续上仍较为繁琐,且抗震防松脱的功效有待加强的缺点,是为本技术的研创动机所在。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防锁死抗震防松螺帽,该螺帽结构兼备有可替换粗或细牙的能力,且特别合适崩溃牙面的组装环境使用,并且具有防锁死抗震防松脱的组装功效,以及其制作成本较低廉的效益。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改进的防锁死抗震防松螺帽,主要是在帽体上至少锁装有一内牙套及另一旋塞所组成,并将其螺组于传统螺栓上,其特征在于该帽体一端延制有一颈部,且帽体内设有帽牙及栓槽,该栓槽与内牙套的外缘的展缩缝互相搭配嵌组,而该帽牙与旋塞的外牙互相搭配旋锁;该内牙套是制成断面为“〕”形态的螺旋簧片,其片体上具有内外等间距环绕的多个展缩缝,该外缘的展缩缝能与帽体的栓槽互相搭配嵌组,该内牙套的内缘是与栓体的栓牙互相搭配旋锁。该内牙套根据粗、细牙之分,而由单一或多个螺旋簧片组配而成。该旋塞一端设具有一字槽,另一端设具一凸部,旋塞外缘设具外牙与帽体的帽牙互相搭配旋锁,且端面中心开设有略大于栓体的孔。本技术可根据粗牙或细牙之分,制成适用相相异牙距规格的内牙套,促使螺帽结构兼备有可替换粗或细牙的能力,且能适于崩溃牙面的组装环境使用,藉以旋调帽体时,内牙套会随帽体旋转,产生弹性绷持传统螺栓的作用力,使内牙套能吸收震动,达到防锁死抗震防松及制作成本低廉的目的。本技术结构简单,具有以下诸项技术特点是利用内牙套,作为螺帽结构中附具弹性的内牙,使其具有防锁死、抗震防松脱的功效;且利用断面呈“〕”形态的螺旋簧片片体上开设多个具内缩外张展缩缝,而能适用于崩溃牙面的组装环境使用,而且实施手续简易;再者,其加工制作过程是在簧片片体上开设多个展缩槽,再利用卷绕机将其绕制成螺旋簧片形态,因而加工制作过程较为简易,故其制作成本较中国专利第98240874.9号专利技术的防死抗震防松螺帽结构低廉;又根据粗牙或细牙之分,而可以组配单一或多个螺旋簧片,以制成适用相异牙距规格的内牙套,该螺帽结构兼备有可替换粗或细牙的能力。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实施例。 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螺帽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的螺帽结构使用于细牙传统螺栓上的剖视图;图3是图2中螺帽结构A-A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螺帽结构使用于细牙传统螺栓上的迫紧动态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螺帽结构使用于细牙传统螺栓上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螺帽结构使用于粗牙传统螺栓上的剖视图;图7是图6中螺帽结构B-B剖视图;图8是本技术螺帽结构使用于粗牙传统螺栓上的动态剖视图;图9是本技术螺帽结构使用于粗牙传统螺栓上的局部放大剖视图。请参阅图1、2、3所示,本技术主要是在帽体2上至少锁装有一内牙套4及另一旋塞25所组成,并将其螺组于传统螺栓7上,其特征在于该帽体2一端延制有一颈部22,且帽体2内设有帽牙21及栓槽24,该栓槽24与内牙套4的外缘45的展缩缝31互相搭配嵌组,而该帽牙21与旋塞25的外牙28互相搭配旋锁,该内牙套4是制成断面为“〕”形态的螺旋簧片3,其片体上具有内外等间距环绕的多个展缩缝31,该外缘的展缩缝31与帽体2的栓槽24互相搭配嵌组,且内牙套4的内缘46与栓体的栓牙75互相搭配旋锁,且颈部形成的孔23略大于传统螺栓7的直径;该旋塞25一端设具一字槽26,另一端设具一凸部29,其外缘设具外牙28,可与帽体2的帽牙21互相搭配旋锁,且旋塞25端面中心开设有略大于传统螺栓7直径的孔27;当上述的本技术的螺帽结构,应用于细牙组装环境时,内牙套4是由单一个螺旋簧片3所组成,先将内牙套4放入帽体2内,并利用旋塞25将其锁入帽体2中,使内牙套4成为帽体2上附具弹性的螺旋细牙41,再利用帽体2将垫片74及锁装物件71锁紧于传统螺栓7上(如图2所示)。当旋调帽体2时,因为帽体2的栓槽24与内牙套4外缘45的展缩缝31互相搭配嵌组,故内牙套4可以随帽体2在传统螺栓7上沿螺旋方向前进,当帽体2旋锁至定位后,可再将旋塞25锁紧,利用旋塞25的凸部29抵紧内牙套4的末端44,而内牙套4的前端43抵住帽体2的颈部22为止(如图2所示)。该帽体2与传统螺栓7及内牙套4未迫紧时,帽体2的栓槽24平稳的与内牙套4的外缘45的展缩缝31嵌组,而内牙套4的内缘46也与传统螺栓7的栓牙75平稳的接触(如图3所示)。如图4、5所示,当要使内牙套4迫紧时,只需锁紧帽体2,该帽体2便能经由栓槽24带动内牙套4旋转,使螺旋簧片3遭受挤压,而导致螺旋簧片3能以附载簧压的方式扩张迫紧。且当旋调该帽体2时,栓槽24与内牙套4的外缘45的展缩缝31互相嵌组,且栓槽24同时推动内牙套4沿螺旋方向前进,使螺旋簧片3遭受挤压,而导致螺旋簧片3能以附载簧压的方式扩张迫紧于帽体2的栓槽24及传统螺栓7的细牙72。如图6、7所示,如欲将本技术上述螺帽结构应用于粗牙组装环境时,是利用多个螺旋簧片3制成适用粗牙42牙距规格的内牙套40,而帽体2内的帽牙21与传统螺栓7皆制成或选用粗牙42、73,其余组装环境皆与上述细牙相同。该帽体2与传统螺栓7及内牙套4未迫紧时,帽体2的栓槽24平稳的与内牙套4的外缘45的展缩缝31嵌组,而内牙套4的内缘46也与传统螺栓7的栓牙75平稳的接触。如图8、9所示,当要使内牙套4迫紧时,只需锁紧于帽体2,该帽体2便能经由栓槽24带动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防锁死抗震防松螺帽,主要是在帽体上至少锁装有一内牙套及另一旋塞所组成,并将其螺组于传统螺栓上,其特征在于:该帽体一端延制有一颈部,且帽体内设有帽牙及栓槽,该栓槽与内牙套的外缘的展缩缝互相搭配嵌组,而该帽牙与旋塞的外牙互相搭配旋 锁;该内牙套是制成断面为“〕”形态的螺旋簧片,其片体上具有内外等间距环绕的多个展缩缝,该外缘的展缩缝能与帽体的栓槽互相搭配嵌组,该内牙套的内缘是与栓体的栓牙互相搭配旋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绍谦
申请(专利权)人:曾绍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