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蒸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2755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蒸锅,包括锅盖和锅体,所述锅体的内壁上向内凸起有环形限位筋,所述环形限位筋上放置有蒸格,所述蒸格将所述锅体的内部容纳腔分隔成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蒸格具有连通所述上腔室和下腔室的通口,所述通口上挂置有用于放置炖煮食材的滤筒,所述滤筒的底壁或/和侧壁上具有滤孔,所述滤筒穿过所述通口伸入到所述下腔室内。本多功能蒸锅通过在蒸格上设置通口,通过通口可以提高蒸茶时蒸锅内部空间的利用率,同时通口内设置滤筒,食材放置在滤筒内进行炖煮,食材炖煮过程中分离出来的碎屑不容易流入到汤汁中,炖煮的汤汁口感好,纯度高。

A Multifunctional Steam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蒸锅
本技术属于厨房炊具
,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蒸锅。
技术介绍
蒸锅是厨房中常用的一种炊具,市场上的蒸锅一般由锅盖和锅体组成,锅体的内壁上凸起有环形的筋位,通过筋位可以放置蒸格,蒸格将锅体内部分成上腔室和下腔室,上腔室可以用于蒸菜,下腔室可以用于炖煮食材。现有的蒸锅在使用时仍然面临以下问题:1、上腔室的高度固定,当需要蒸的食材高度过高时,食材放置在蒸格上,锅盖就无法和锅体盖合,无法进行蒸菜;2、下腔室炖煮食材时,食材直接放置在锅底壁上,食材直接受锅体加热,炖煮过程中,食材容易煮糊煮烂,也容易和锅底粘结在一起,导致用户清洗困难。综上,需要开发一种新的蒸锅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可以有效利用蒸锅内部空间并且在炖煮食材时也不容易粘锅的蒸锅。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多功能蒸锅,包括锅盖和锅体,所述锅体的内壁上向内凸起有环形限位筋,所述环形限位筋上放置有蒸格,所述蒸格将所述锅体的内部容纳腔分隔成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蒸格具有连通所述上腔室和下腔室的通口,所述通口上挂置有用于放置炖煮食材的滤筒,所述滤筒的底壁或/和侧壁上具有滤孔,所述滤筒穿过所述通口伸入到所述下腔室内。本技术在蒸格上设置通口,当食材的高度过高时,可以将放置食材的器皿卡在所述通口上,使得食材自身有一部分落入到蒸格下方,提高蒸锅空间利用率,解决食材过高无法放置在蒸锅内的问题。另外,通口上挂置有可以拆取的滤筒,滤筒内可以放置需要炖煮的食材,滤筒穿过通口后伸入到蒸锅的下腔室内并且连同食材一起浸入到蒸锅下腔室的汤汁中进行炖煮。本技术中的炖煮食材是放置在滤筒内的,食材与蒸锅的底壁不接触,全方位的由汤汁进行煲熟,食材中营养成分能够充分的释放,炖煮出来的汤汁和口感好,营养丰富。同时,炖煮过程中,炖煮食材产生的碎屑也不会落入到汤汁中,汤汁的纯度高,口感好,另外,炖煮完成后,由通口取出滤筒即可完成食材和汤汁的分离,更加方便用户进行食用。作为优选,所述滤筒的开口壁沿滤筒的周向向外延伸形成有翻边,所述滤筒通过所述翻边挂接在所述通口的开口壁上与所述蒸格挂接。通过滤筒开口壁外沿的翻边挂接在蒸格上,由通口中取出或者放入滤筒都很方便,翻边结构的制造成本低。作为优选,所述通口的开口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翻边对应设置的第一沉口,所述滤筒挂接在蒸格上时,所述翻边落入到所述第一沉口内。在通口的开口壁上设置与翻边对应的第一沉口,滤筒挂接在蒸格上时,翻边落入到第一沉口内,这样设置可以使得滤筒挂置后能够始终保证水平不倾斜,同时翻边也不会高出蒸格的上表面,不会造成蒸格上表面高低不平以使得器皿摆放上在蒸格上后不平稳。作为优选,所述蒸格上还设置有用于覆盖所述通口的蒸片。本技术通过设置蒸片来覆盖通口,放置蒸片后,蒸格的上表面与普通蒸格无差别,体积较小的食材直接放置在蒸格上不会落入到滤筒内。作为优选,所述通口的开口壁上设置有第二沉口,所述蒸片的外圈边沿与所述第二沉口相匹配,所述蒸片放置在所述蒸格上时,所述蒸片的外圈边沿落入到所述第二沉口内以使所述蒸片的上表面与所述蒸格的上表面在水平方向上平齐。通过在通口的开口壁上设置第二沉口,并将蒸片放入到第二沉口内,这样可以保证蒸片与蒸格平齐,从而食材和器皿摆放后更加平稳。作为优选,所述通口为圆形通口,所述滤筒呈圆筒状。滤筒呈圆筒状时,滤筒的内部容积以及滤筒的侧壁面积均为最大,滤筒内可以放置更多的食材,同时汤汁与滤筒内的接触面积更大,食材的受热效果好。作为优选,所述滤孔的孔径为a,a在2mm至4mm之间。滤筒的滤孔孔径小于2mm时,加工困难,同时滤孔容易因为食材分离出来的碎屑堵塞,影响炖煮完成后的固液分离,滤筒的滤孔孔径超过4mm时,滤筒的孔径过大,炖煮过程中,食材分离出来的碎屑仍然容易通过滤孔进入到蒸锅内,影响汤汁的纯度和口感。作为优选,所述蒸格上设置有集水槽。通过在蒸格上设置集水槽来收集蒸汽上升过程中在锅盖上冷凝形成的水滴,可以减少回流到汤汁和食材上的水滴,提高食材的口感。作为优选,所述蒸格和滤筒采用不锈钢材质。不锈钢材质便于加工和成型,有足够强度和硬度,且耐高温。作为优选,所述蒸格、滤筒的厚度为b,b在0.3mm至1.5mm之间。蒸格滤筒的厚度小于0.3mm时承重能力差,容易受力变形,造成蒸格内凹等问题,蒸格厚度大于1.5mm时,蒸格和滤筒的体积大,占用蒸锅内部空间多,同时重量大,不易拿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爆炸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中蒸格、滤筒和蒸片的爆炸图。图4是本技术中蒸格、滤筒和蒸片的安装图。图5是图4的正视图。图6是本技术中蒸格通口部分结构图。图7是本技术中实施例二的一种实施方式结构图。图中,10、锅盖;20、蒸片;30、滤筒;31、翻边;32、滤孔;40、蒸格;41、通口;42、集水槽;43、第一沉口;44、第二沉口;45、挂接条;50、锅体;51、上腔室;52、下腔室;53、限位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蒸锅,包括锅盖10和锅体50,所述锅体50的内壁上向内凸起有环形限位筋53,所述环形限位筋53上放置有蒸格40,所述蒸格40将所述锅体50的内部容纳腔分隔成上腔室51和下腔室52,上腔室51用于烹蒸食材,下腔室52用于炖煮食材。所述蒸格40具有连通所述上腔室51和下腔室52的通口41,所述通口41上挂置有用于放置炖煮食材的滤筒30,所述滤筒30的底壁或/和侧壁上具有滤孔32,所述滤筒30穿过所述通口41伸入到所述下腔室52内。本技术在蒸格40上设置通口41,当食材的高度过高时,可以将放置食材的器皿卡在所述通口41上,使得食材部分落入到蒸格40下方,提高蒸锅空间利用率,解决食材过高无法放置在蒸锅内的问题。另外,通口41上挂置有可以拆取的滤筒30,滤筒30内可以放置需要炖煮的食材,滤筒30穿过通口41后伸入到蒸锅的下腔室52内并且连同食材一起浸入到蒸锅下腔室52的汤汁中进行炖煮。本技术中的炖煮食材是放置在滤筒30内的,食材与蒸锅的底壁不接触,全方位的由汤汁进行煲熟,食材中营养成分能够充分的释放到汤汁中,炖煮出来的汤汁和口感好,营养丰富。同时,炖煮过程中,由于滤筒30筒壁的阻隔,炖煮食材时产生的碎屑也不会落入到汤汁中,汤汁的纯度高,口感好。另外,炖煮完成后,用户由通口41取出滤筒30即可完成食材和汤汁的分离,使用起来十分方便。下面通过实施例来对本技术的方案进行详细阐述。实施例一参考图1至图6,图1至图6示出了本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蒸格40和滤筒30均采用不锈钢材质,不锈钢材质便于加工和成型,有足够强度和硬度,不易变形且耐高温。蒸格40的通口41开设在蒸格40的中部位置处,考虑到家用器皿多为圆形器皿,通口41也为圆形通口41,方便在食材过大过高时,将器皿放置在通口41内,器皿部分穿过通口41伸入到下腔室52内,提高蒸锅的空间利用率。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通口41的形状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方形的或者别的形状,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蒸锅,包括锅盖和锅体,所述锅体的内壁上向内凸起有环形限位筋,所述环形限位筋上放置有蒸格,所述蒸格将所述锅体的内部容纳腔分隔成上腔室和下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格具有连通所述上腔室和下腔室的通口,所述通口上挂置有用于放置炖煮食材的滤筒,所述滤筒的底壁或/和侧壁上具有滤孔,所述滤筒穿过所述通口伸入到所述下腔室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蒸锅,包括锅盖和锅体,所述锅体的内壁上向内凸起有环形限位筋,所述环形限位筋上放置有蒸格,所述蒸格将所述锅体的内部容纳腔分隔成上腔室和下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格具有连通所述上腔室和下腔室的通口,所述通口上挂置有用于放置炖煮食材的滤筒,所述滤筒的底壁或/和侧壁上具有滤孔,所述滤筒穿过所述通口伸入到所述下腔室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筒的开口壁沿滤筒的周向向外延伸形成有翻边,所述滤筒通过所述翻边挂接在所述通口的开口壁上与所述蒸格挂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口的开口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翻边对应设置的第一沉口,所述滤筒挂接在蒸格上时,所述翻边落入到所述第一沉口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格上还设置有用于覆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马俊陈修伟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