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二次电池用高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由高镍复合氧化物构成的高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背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对续航里程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也有更高的挑战。高镍系正极材料,因其容量高、成本低,成为正极材料关注的焦点,在动力电池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高镍系正极材料由于镍含量较高,而锂离子的半径(0.76Å)与二价镍的半径(0.69Å)比较接近,容易产生锂镍混排,影响材料的结构稳定性,进而影响其电化学性能,需要对其进行掺杂和包覆改性研究,减少锂镍混排,提高材料的结构稳定性;高镍系正极材料由于烧结温度较低,故烧结材料的残碱含量过高,直接搅料易呈果冻现象,故需对其进行水洗包覆来降低残碱含量;目前高镍正极材料在合成过程中,锂盐均是采用电池级单水氢氧化锂进行烧结,单水氢氧化锂由于强腐蚀性,且使用量大,在与镍钴锰氢氧化物或氧化物混合工序中,易灼伤眼睛、皮肤和上呼吸道,同时可引起喉、支气管炎、化学性肺炎、肺水肿等疾病,对人体产生较大影响,同时单水氢氧化锂属于危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二次电池用高镍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化学式为通式LiwNi1‑x‑yCoxMnyMzO2表示,M选自Zr、Mg、Ti、Ce、Mo、W、Nb、B、F、Ca和Sr中的至少一种元素,0.98≤w≤1.15,0≤x≤0.20,0≤y≤0.20,0≤z≤0.02,其平均粒径D50为3‑15μ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二次电池用高镍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化学式为通式LiwNi1-x-yCoxMnyMzO2表示,M选自Zr、Mg、Ti、Ce、Mo、W、Nb、B、F、Ca和Sr中的至少一种元素,0.98≤w≤1.15,0≤x≤0.20,0≤y≤0.20,0≤z≤0.02,其平均粒径D50为3-15μ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用高镍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分别称取镍钴锰的化合物、锂盐、添加剂Ⅰ混合均匀后,在氧气气氛下分两段进行高温煅烧,冷却后破碎、筛分、水洗,再与添加剂Ⅱ混合后进行二次烧结,制得锂二次电池用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其中锂盐选自碳酸锂、氢氧化锂、碳酸氢锂、草酸锂、硝酸锂或乙酸锂中的至少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二次电池用高镍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盐为碳酸锂和氢氧化锂组成的混合锂盐,碳酸锂和氢氧化锂按照任何混合比进行混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二次电池用高镍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镍钴锰化合物为镍钴锰氢氧化物或镍钴锰氧化物,镍钴锰氧化物是由镍钴锰氢氧化物在氧气气氛下高温300-650℃预烧3-10h后得到的。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锂二次电池用高镍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锂盐的总锂量与镍钴锰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02-1.15;所用碳酸锂和氢氧化锂均为电池级,且平均粒径D50均为5-8μm。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二次电池用高镍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Ⅰ为含有Zr、Mg、Ti、Ce、Mo、W、Nb、B、Ca或Sr元素的至少一种氧化物、氢氧化物或氟化物,添加剂Ⅰ的粒径为10-100nm;添加剂Ⅱ除了包括含有Zr、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锁江,李晶晶,刘艳侠,马立彬,张延强,于天恒,侯奥林,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