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甲板行车及动力牵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7629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0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甲板行车及动力牵引装置,包括,移动组件和抓取组件,行走支撑件以及行走动力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抓取组件抓取待加工的混合物,并通过移动组件将其在各个舱体或者各个空间内前后、左右的移动,其可以高效、安全地用于安放、移动舱室内的填料,安装、拆卸和移动甲板上的小型设备,又因为船体的本身过于笨重,又从节省柴油的角度出发,在船体载体平台上设有动力牵引,装置通过前端的水下行走桨轮为整个设备作业行进提供牵引力,可以推动质量较大的船体装置前行,并减少了柴油的油耗,从而节省了成本且同时保护了环境,减少了污染。

A Deck Driving and Power Trac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甲板行车及动力牵引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池中蓝藻的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甲板行车及动力牵引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蓝藻在我国各大湖泊频繁的爆发,已成为影响湖泊水质的主要影响因素,蓝藻又叫蓝绿藻,是一种简单的藻类生物,在夏季6~9月,温度升高,阳光充沛、营养物质丰富,温度达到20℃以上,光照度强且时间久的条件下,蓝藻形成气囊浮出水面并且迅速繁殖,以致形成蓝藻水华的现象。蓝藻爆发以后会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又恶臭味的浮沫,这样就会减少水体的透光性和复氧能力,就会进一步加剧水体的营养化,最终导致水体的恶臭。水华的形成氛围相互区别而又连续的4个过程:下沉和越冬、复苏、生物量增加、上浮聚集形成水华。蓝藻越冬休眠或者春季复苏是这些藻类生命的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越冬复苏策略不仅会影响水体中蓝藻的种群变动,而且可能有助于其越过环境恶劣的冬季,为随后的浮游长期提供潜在的“种源”。要有效控制夏季蓝藻水华,就要在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之前,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抑制蓝藻的生长,在藻类大量复苏生长前对其进行消减,就有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越冬期对蓝藻开展底泥翻耕类工程可以在蓝藻进入水体前阻断蓝藻复苏期的开始,而在蓝藻复苏期开展生物抑制措施将极大降低蓝藻的复苏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甲板行车及动力牵引装置,其通过抓取组件抓取待加工的混合物,并通过移动组件将其在各个舱体或者各个空间内前后、左右的移动,其可以高效、安全地用于安放、移动舱室内的填料,安装、拆卸和移动甲板上的小型设备,又因为船体的本身过于笨重,又从节省柴油的角度出发,在船体载体平台上设有动力牵引,装置通过前端的水下行走桨轮为整个设备作业行进提供牵引力,可以推动质量较大的船体装置前行,并减少了柴油的油耗,从而节省了成本且同时保护了环境,减少了污染。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甲板行车及动力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组件,包括架体支撑件和轨道引向件,所述轨道引向件设置在船的两侧,且与所述架体支撑件相配合,所述架体支撑件在所述轨道引向件内沿着轨道引向件的轨道运动;抓取组件,包括抓取连接件和抓夹件,所述抓取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移动组件的顶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抓夹件相连接;行走支撑件,包括第一行走连接件和第二行走连接件,所述第一行走连接件为四棱支架,并与所述第二行走连接件的其中一端相连接;以及,行走动力件,包括行走连接轴和行走件,所述行走连接轴的侧面区域与所述第二行走连接件相连接,并与行走件相连接;其中,所述架体支撑件包括架体支撑杆,所述架体支撑杆在放置轨道引向件的一侧设置两根,且设置的两根所述架体支撑杆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轨道引向件;所述第二行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行走连接件相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一基座,两者连接时,通过所述第一基座与所述第一行走连接件相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甲板行车及动力牵引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移动组件还包括三棱架,所述三棱架横装在两侧的A型的支撑架顶部,连接船两侧的A型支撑架,且两端各安装2个斜撑,所述斜撑一端与所述三棱架相连;所述三棱架通过竖杆将其与所述A型支撑架所在的面相垂直的面分割成若干个矩形,每个矩形通过斜杆放置在各矩形的对角线处,且每个所述斜杆的末端和与其相邻的后一个斜杆的首端在所述矩形的同一侧;所述三棱架还包括横梁固定杆和工字架,所述横梁固定杆两端分别与所述三棱架两侧的竖杆相连接,所述工字架与所述横梁固定杆相连接,所述工字架的外侧设有滑轮外壳,所述滑轮外壳呈C型,与所述工字架组成独立的空间;所述独立的空间被所述工字架分为两个部分,在每个部分中各放置一个滚轮。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甲板行车及动力牵引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移动组件还包括三棱架,所述三棱架横装在两侧的A型的支撑架顶部,连接船两侧的A型支撑架,且两端各安装2个斜撑,所述斜撑一端与所述三棱架相连接;所述三棱架通过竖杆将其与所述A型支撑架所在的面相垂直的面分割成若干个矩形,每个矩形通过斜杆放置在各矩形的对角线处,且每个所述斜杆的末端和与其相邻的后一个斜杆的首端在所述矩形的同一侧;所述三棱架还包括横梁固定杆和工字架,所述横梁固定杆两端分别与所述三棱架两侧的竖杆相连接,所述工字架与所述横梁固定杆相连接,所述工字架的外侧设有滑轮外壳,所述滑轮外壳呈C型,与所述工字架组成独立的空间;所述独立的空间被所述工字架分为两个部分,在每个部分中各放置一个滚轮。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甲板行车及动力牵引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移动组件,还包括轮排壳和单排轮,所述轮排连接同一侧的两根所述架体支撑杆,所述轮排壳内放置所述单排轮,且所述单排轮卡在所述轨道引向件中,所述单排轮分别与同步驱动滑行驱动件相连接;所述抓夹件区分为第一闭合件和第二闭合件,且第一闭合件和第二闭合件大小相同;其中,所述第一闭合件包括第一圆心孔和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闭合件包括第二圆心孔和第二连接孔,且所述第一圆心孔和所述第二圆心孔同心相通,在初始状态中,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对称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甲板行车及动力牵引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抓取连接件与所述滑轮外壳相连接,包括旋转放置件、抓取驱动件和物料连接件,所述旋转放置件的两端放置一个滚轮,所述物料连接件套设于所述旋转放置件的外侧,一端连接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圆心孔和第二圆心孔,连接第一闭合件和第二闭合件;其中,所述旋转放置件对称设置,另一端的滚轮的外侧也放置有物料连接件,且一端连接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圆心孔和第二圆心孔,连接第一闭合件和第二闭合件。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甲板行车及动力牵引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行走连接件的横截面为一个梯形和一个与梯形的下底长度相等的杆,中间通过短杆连接组成的结构;其中,所述短杆在所述杆上等间隔分布,且所述梯形内设有若干架杆,所述架杆将梯形分成若干个大小相等的三角形;所述第二行走连接件由两个柱体组成,且两个柱体一次性铸成一体,两个柱体之间形成的角度为钝角;所述第二行走连接件与所述行走连接轴相连接的一端设有圆弧凹槽,通过所述圆弧凹槽的端口与所述行走连接轴相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甲板行车及动力牵引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行走连接轴包括转向摇臂,所述转向摇臂为轴对称部件,其端面的形状为一个半径为40mm和一个半径为150mm的两个圆心距为400mm的圆,并沿着两个圆的切线方向将两个圆连接起来组成的图形;其中,与所述半径为150mm的圆的端面处,设有一个与其同心的半径为110mm的第一摇臂孔,所述第一摇臂孔上均匀分布了三个卡槽,所述第一摇臂孔与所述行走连接轴相连接;其中,与所述半径为40mm的圆的端面处,设有一个与其同心的半径为10mm的第二摇臂孔。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甲板行车及动力牵引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行走件区分为第一桨轮和第二桨轮,且所述第一桨轮和第二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甲板行车及动力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组件(100),包括架体支撑件(101)和轨道引向件(102),所述轨道引向件(102)设置在船的两侧,且与所述架体支撑件(101)相配合,所述架体支撑件(101)在所述轨道引向件(102)内沿着轨道引向件(102)的轨道运动;抓取组件(200),包括抓取连接件(201)和抓夹件(202),所述抓取连接件(201)的一端与所述移动组件(100)的顶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抓夹件(202)相连接;行走支撑件(300),包括第一行走连接件(301)和第二行走连接件(302),所述第一行走连接件(301)为四棱支架,并与所述第二行走连接件(302)的其中一端相连接;以及,行走动力件(400),包括行走连接轴(401)和行走件(402),所述行走连接轴(401)的侧面区域(U)与所述第二行走连接件(302)相连接,并与行走件(402)相连接;其中,所述架体支撑件(101)包括架体支撑杆(101a),所述架体支撑杆(101a)在放置轨道引向件(102)的一侧设置两根,且设置的两根所述架体支撑杆(101a)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轨道引向件(102);所述第二行走连接件(302)与所述第一行走连接件(301)相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一基座(302a),两者连接时,通过所述第一基座(302a)与所述第一行走连接件(301)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甲板行车及动力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组件(100),包括架体支撑件(101)和轨道引向件(102),所述轨道引向件(102)设置在船的两侧,且与所述架体支撑件(101)相配合,所述架体支撑件(101)在所述轨道引向件(102)内沿着轨道引向件(102)的轨道运动;抓取组件(200),包括抓取连接件(201)和抓夹件(202),所述抓取连接件(201)的一端与所述移动组件(100)的顶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抓夹件(202)相连接;行走支撑件(300),包括第一行走连接件(301)和第二行走连接件(302),所述第一行走连接件(301)为四棱支架,并与所述第二行走连接件(302)的其中一端相连接;以及,行走动力件(400),包括行走连接轴(401)和行走件(402),所述行走连接轴(401)的侧面区域(U)与所述第二行走连接件(302)相连接,并与行走件(402)相连接;其中,所述架体支撑件(101)包括架体支撑杆(101a),所述架体支撑杆(101a)在放置轨道引向件(102)的一侧设置两根,且设置的两根所述架体支撑杆(101a)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轨道引向件(102);所述第二行走连接件(302)与所述第一行走连接件(301)相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一基座(302a),两者连接时,通过所述第一基座(302a)与所述第一行走连接件(301)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板行车及动力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100)还包括三棱架(103),所述三棱架(103)横装在两侧的A型的支撑架顶部,连接船两侧的A型支撑架,且两端各安装2个斜撑(103a),所述斜撑(103a)一端与所述三棱架(103)相连接;所述三棱架(103)通过竖杆(103e)将其与所述A型支撑架所在的面相垂直的面分割成若干个矩形,每个矩形通过斜杆(103b)放置在各矩形的对角线处,且每个所述斜杆(103b)的末端和与其相邻的后一个斜杆(103b)的首端在所述矩形的同一侧;所述三棱架(103)还包括横梁固定杆(103c)和工字架(103d),所述横梁固定杆(103c)两端分别与所述三棱架(103)两侧的竖杆(103e)相连接,所述工字架(103d)与所述横梁固定杆(103c)相连接,所述工字架(103d)的外侧设有滑轮外壳(103d-1),所述滑轮外壳(103d-1)呈C型,与所述工字架(103d)组成独立的空间;所述独立的空间被所述工字架(103d)分为两个部分,在每个部分中各放置一个滚轮。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甲板行车及动力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100),还包括轮排壳(104)和单排轮(105),所述轮排(104)连接同一侧的两根所述架体支撑杆(101a),所述轮排壳(104)内放置所述单排轮(105),且所述单排轮(105)卡在所述轨道引向件(102)中,所述单排轮(105)分别与同步驱动滑行驱动件(105a)相连接;所述抓夹件(202)区分为第一闭合件(202a)和第二闭合件(202b),且第一闭合件(202a)和第二闭合件(202b)大小相同;其中,所述第一闭合件(202a)包括第一圆心孔(202a-1)和第一连接孔(202a-2),所述第二闭合件(202b)包括第二圆心孔(202b-1)和第二连接孔(202b-2),且所述第一圆心孔(202a-1)和所述第二圆心孔(202b-1)同心相通,在初始状态中,所述第一连接孔(202a-2)和所述第二连接孔(202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露车前进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唐歌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