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定位检测的吸能盒冲孔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7539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0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化定位检测的吸能盒冲孔模具,该冲孔模具集成了用于检测吸能盒位置放置准确的检测销,利用检测销能否同时顺利通过吸能盒的压包3组实现了吸能盒放置准确地判断,解决了因人工放件时常发生产品放错,将左侧面、右侧面或下底面作为上顶面参与成形,导致提高了废品率,降低了生产效率,增加了成本的问题,保证了吸能盒放置的准确性,降低了废品率;且该冲孔模具利用预料气缸和预料杆的配合可以将待加工吸能盒顶出模具,便于人工取件,降低了工人取件操作的风险。

A Punching Die for Energy Absorbing Box for Automatic Location Det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化定位检测的吸能盒冲孔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冲孔模具,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化定位检测的吸能盒冲孔模具。
技术介绍
吸能盒作为汽车保险杠上重要的吸能减震部件,在整车结构上两端分别与保险杠及纵梁连接,它的结构及尺寸加工精度直接影响到与其他部件连接的可靠性,从而影响整车的安全性能。该吸能盒结构如图1-3所示,吸能盒上的压包结构位于产品的棱角上,上顶面29有压包3组(压包1组34、压包2组35和压包3组36)结构(该压包3组分别与左侧面31、右侧面32共棱角)和一个定位孔33,下底面30有2组压包(压包4组37和压包5组38)结构(该2组压包分别与左侧面31、右侧面32共棱角),左侧面31有与上顶面29共棱角的3个压包结构、与下底面30共棱角的2个压包结构。目前,吸能盒的加工生产过程中,需对吸能盒完成压型后再进行定位冲孔切,定位孔相对压包的位置度要求较高,这就要求在冲孔时吸能盒定位准确,由于上一工序为压型,冲孔时只能通过人工将吸能盒放置在模具上实现定位,由于该孔位置度及尺寸公差要求较高,靠人工手工放件位置度难以保证其与压包的相对位置的准确;同时吸能盒为铝合金型材,型腔为矩形,人工放件时常发生产品放错,将左侧面、右侧面或下底面作为上顶面参与成形,提高了废品率,降低了生产效率,增加了成本。此外,由于吸能盒为铝合金型材,料厚,冲切后材料易粘刀、产品出现毛刺等缺陷,导致人工取件困难,同时增加了工人操作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在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行自动定位检测以保证吸能盒摆放位置准确的自动化定位检测的吸能盒冲孔模具。本技术所提供的自动化定位检测的吸能盒冲孔模具,该冲孔模具包括上模座、凸模固定座、凸模、压料块、芯子、托料块、下模座、检测气缸、检测销、端定位气缸和电路系统;所述凸模固定座通过上垫片安装于所述上模座上,所述凸模安装于所述凸模固定座上;所述压料块通过卸料螺钉和弹簧安装于所述上模座上使其位于所述凸模固定座的下方,所述压料块上布设有与所述凸模相匹配的通孔;所述托料块通过下垫片安装于所述下模座上,所述芯子通过芯子固定座安装于所述下模板的上端面,所述芯子长度方向沿所述托料块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托料块的上方;所述检测气缸通过检测气缸固定座安装于所述下模座上,所述检测销的一端通过检测销固定座与所述检测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检测销的另一端在所述检测气缸的作用下作用于待加工吸能盒的压包上;所述端定位气缸安装于所述托料块上,所述端定位气缸的活塞杆上套装有端定位靠块。进一步的,本技术所提供的冲孔模具还包括顶料杆和顶料气缸,所述顶料杆的一端通过顶料杆固定座和顶料杆锁紧螺母安装于所述顶料气缸的活塞杆上,所述顶料杆的另一端在所述顶料气缸的作用下作用于待加工吸能盒上将待加工吸能盒推出;所述顶料气缸安装于所述下模座上。进一步的,所述端定位气缸为旋转夹紧气缸。启动后,旋转夹紧气缸带动端定位靠块旋转一定角度后夹紧吸能盒,更好地实现了吸能盒的定位。进一步的,本技术所提供的冲孔模具还包括位于所述托料块下方的废料盒。利用废料盒能够对冲孔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料进行有效地收集。进一步的,本技术所提供的冲孔模具还包括安装于所述上模座和下模座上的起吊器。利用起吊器能够方便地将模具进行搬运。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该冲孔模具集成了用于检测吸能盒位置放置准确的检测销,利用检测销能否同时顺利通过吸能盒的压包3组实现了吸能盒放置准确地判断,解决了因人工放件时常发生产品放错,将左侧面、右侧面或下底面作为上顶面参与成形,导致提高了废品率,降低了生产效率,增加了成本的问题,保证了吸能盒放置的准确性,降低了废品率。2、利用顶料气缸和顶料杆的配合可以将待加工吸能盒顶出模具,便于人工取件,降低了工人取件操作的风险。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吸能盒的主视图;图2为现有的吸能盒的俯视图;图3为现有的吸能盒的仰视图;图4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冲孔模具的主视图;图5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冲孔模具的左视图;图6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冲孔模具的下模俯视图;图7为本技术所记载的顶料杆顶出状态与未顶出状态示意图,图中左边为顶料杆顶出状态,右边为未顶出状态;图8为本技术所记载的芯子的主视图;图9为本技术所记载的芯子的俯视图;图10为本技术所记载的端定位气缸的定位前回程状态图;图11为本技术所记载的端定位气缸的旋转夹紧状态图;图12为本技术所记载的顶料杆固定示意图;图中:1-上模座,2-凸模固定座,3-凸模,4-压料块,5-芯子,6-托料块,7-下模座,8-检测气缸,9-检测销,10-端定位气缸,11-上垫片,12-芯子固定座,13-下垫片,14-检测气缸固定座,15-检测销固定座,16-端定位靠块,17-顶料杆,18-顶料气缸,19-顶料杆固定块,20-顶料杆锁紧螺母,21-废料盒,22-起吊器,23-导柱,24-行程限位柱,25-待加工吸能盒,26-芯子端固定块,27-冲孔凹模,28-螺塞,29-上顶面,30-下底面,31-左侧面,32-右侧面,33-定位孔,34-压包1组,35-压包2组,36-压包3组,37-压包4组,38-压包5组。具体实施方式在此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人工放件时常发生产品放错,将左侧面、右侧面或下底面作为上顶面参与成形,导致废品率提高,生产效率减低以及成本增加的问题,在此提供一种自动化定位检测的吸能盒冲孔模具,该模具实现了自动定位。本技术所提供的模具中的检测气缸8、端定位气缸10以及顶料气缸18上均安装有电磁感应开关(该电磁感应开关在气缸选型时可直接配选),电磁感应开关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检测气缸活塞杆伸出的位置,发出一个信号,这个信号由电路系统使用。本申请中的电路系统通过编程将并行到压机设备的PLC中,通过采集电磁感应开关的信号,相应的程序将控制设备的启动与否,以此实现控制模具的运动。本技术所提供的模具的结构如图4-12所示,其包括了上模座1和下模座7,上模座1和下模座7之间通过导柱23和行程限位柱24进行支撑,在上模座1和下模座7之间形成的空间内安装于两件模件,分别为左模件(图中表示为L)和右模件(图中表示为R),左右模件结构相同均包括用于固定凸模3的凸模固定座2、凸模3、压料块4、用于固定待加工吸能盒25的芯子5、用于支撑芯子5的托料块6、检测气缸8、检测销9、用于固定待加工吸能盒25端部的端定位气缸10以及用于控制上模座1动作和检测气缸8动作的电路系统,该电路系统为采集端定位气缸10上电磁感应开关信号进行相应的编程后并行到设备PLC中控制压机的启动。其中,凸模固定座2通过上垫片11安装于上模座1上,凸模3安装于凸模固定座2上;压料块4通过卸料螺钉和弹簧安装于上模座1上使其位于凸模固定座2的下方,压料块4上布设有与凸模3相匹配的通孔,便于凸模3挤压待加工吸能盒使其上形成定位孔;托料块6通过下垫片13安装于下模座7上,芯子5通过芯子固定座12安装于下模座7的上端面,芯子5和芯子固定座12之间为过盈连接,端部通过芯子端固定块26,芯子5长度方向沿托料块6方向延伸并位于托料块6的上方,待加工吸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化定位检测的吸能盒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该冲孔模具包括上模座(1)、凸模固定座(2)、凸模(3)、压料块(4)、芯子(5)、托料块(6)、下模座(7)、检测气缸(8)、检测销(9)、端定位气缸(10)和电路系统;所述凸模固定座(2)通过上垫片(11)安装于所述上模座(1)上,所述凸模(3)安装于所述凸模固定座(2)上;所述压料块(4)通过卸料螺钉和弹簧安装于所述上模座(1)上使其位于所述凸模固定座(2)的下方,所述压料块(4)上布设有与所述凸模(3)相匹配的通孔;所述托料块(6)通过下垫片(13)安装于所述下模座(7)上,所述芯子(5)通过芯子固定座(12)安装于所述下模座(7)的上端面,所述芯子(5)长度方向沿所述托料块(6)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托料块(6)的上方;所述检测气缸(8)通过检测气缸固定座(14)安装于所述下模座(7)上,所述检测销(9)的一端通过检测销固定座(15)与所述检测气缸(8)的活塞杆连接,所述检测销(9)的另一端在所述检测气缸(8)的作用下作用于待加工吸能盒的压包上;所述端定位气缸(10)安装于所述托料块(6)上,所述端定位气缸(10)的活塞杆上套装有端定位靠块(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化定位检测的吸能盒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该冲孔模具包括上模座(1)、凸模固定座(2)、凸模(3)、压料块(4)、芯子(5)、托料块(6)、下模座(7)、检测气缸(8)、检测销(9)、端定位气缸(10)和电路系统;所述凸模固定座(2)通过上垫片(11)安装于所述上模座(1)上,所述凸模(3)安装于所述凸模固定座(2)上;所述压料块(4)通过卸料螺钉和弹簧安装于所述上模座(1)上使其位于所述凸模固定座(2)的下方,所述压料块(4)上布设有与所述凸模(3)相匹配的通孔;所述托料块(6)通过下垫片(13)安装于所述下模座(7)上,所述芯子(5)通过芯子固定座(12)安装于所述下模座(7)的上端面,所述芯子(5)长度方向沿所述托料块(6)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托料块(6)的上方;所述检测气缸(8)通过检测气缸固定座(14)安装于所述下模座(7)上,所述检测销(9)的一端通过检测销固定座(15)与所述检测气缸(8)的活塞杆连接,所述检测销(9)的另一端在所述检测气缸(8)的作用下作用于待加工吸能盒的压包上;所述端定位气缸(10)安装于所述托料块(6)上,所述端定位气缸(10)的活塞杆上套装有端定位靠块(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定位检测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佳尚建花仇丹丹韩振宇赵北明
申请(专利权)人:凌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凌云汽车研发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