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塞式蓄能器自动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7512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活塞式蓄能器自动控制器一端连接蓄能器,自动控制器壳体内设有双层控制阀杆,内控制阀杆一端连接活塞,另一端设有“T”形推拉器,外控制阀杆内径一端设有推顶堵头,外径上设有连通的双环油道,另一端设有牵引堵头,自动控制器壳体内,一端设有环形油道,另一端设有高压腔体,能够使活塞式蓄能器实现自动给油储能,消耗动力较小,扩大了活塞式蓄能器应用范围,适用于各种活塞式蓄能器。(*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压系统能量储存装置,更详细地讲是一种活塞式蓄能器自动控制器。众所周知,现有液压系统中的活塞式蓄能器是在壳体一端设有气门总成,另一端设有进油孔,壳体内设有活塞,使用时,接入液压系统,由开关或者操纵阀控制,给油储能,需操纵开关或者操纵阀,不能实现自动控制、自动给油储能,消耗动力较大,应用范围较小。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自动控制给油储能,消耗动力较小,应用范围较大的活塞式蓄能器自动控制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特征是在蓄能器的气门总成1相对应一端设有自动控制器壳体13,自动控制器壳体13另一端设有操纵阀17,自动控制器壳体13内设有外控制阀杆12,外控制阀杆12内设有内控制阀杆11,外控制阀杆12和内控制阀杆11中心设有连通孔,内控制阀杆11一端连接蓄能器的活塞3,另一端设有“T”形推拉器,外控制阀杆12与蓄能器的活塞3相对应的一端外径上设有相连通的双环油道19,内径上设有推顶堵头,另一端内径上设有牵引堵头8,自动控制器壳体13与蓄能器壳体2相连接一端内径上,设有与外控制阀杆12上设有的双环油道19相对应的环形油道9、10,另一端设有高压腔体18,环形油道9上设有进油孔21与进油管26相连通,进油孔21分出一路经单向阀20与高压腔体18相连通,自动控制器壳体13外径上设有连接管22,其一端与环形油道10和设备用油管23相连通,另一端与操纵阀17相连通。本技术蓄能器为已有技术不再详述,在蓄能器的气门总成相对应一端设有自动控制器壳体13,自动控制器壳体13可以采用铸铁制成,可以经油封6采用螺纹连接的方法紧固在蓄能器壳体2上,也可以采用螺栓相互紧固,自动控制器壳体13另一端设有操纵阀17,可以采用螺纹或者螺栓相互紧固在一起,也可以经接管相互连接。自动控制器壳体13内设有外控制阀杆12,外控制阀杆12内设有内控制阀杆11,外控制阀杆12和内控制阀杆11可以采用碳钢制成,外控制阀杆12和内控制阀杆11中心设有通孔。内控制阀杆11一端连接蓄能器的活塞3,可以在内控制阀杆11一端上安装挡圈5经紧固螺母4相紧固,经卡簧7紧固在活塞3内,内控制阀杆11另一端设有“T”形推拉器。外控制阀杆12与蓄能器的活塞3相对应的一端外径上设有相连通的双环油道19,内径上设有推顶堵头,另一端内径上设有牵引堵头8,牵引堵头8可以采用带外螺纹的螺母紧固在外控制阀杆12端头内,使内控制阀杆11可以推顶和牵引外控制阀杆12在自动控制器壳体13和蓄能器壳体2内运动,双层控制阀杆既使蓄能器多储油、蓄能,又缩小了自动控制器,使结构更紧凑,同时,减少了外控制阀杆12的运动频率,减少了总泵工作负荷,减轻了动力消耗,因而控制阀杆可以制成多层的。自动控制器壳体13与蓄能器壳体2相连接一端内径上,设有与外控制阀杆12上设有的双环油道19相对应的环形油道9、10,另一端设有高压腔体18,环形油道9上设有进油孔21与进油管26相连通,进油孔21分出一路经单向阀20与高压腔体18相连通。自动控制器壳体13外径上设有连接管22,一端与环形油道10和设备用油管23相连通,另一端与操纵阀17相连通。自动控制器壳体13上、环形油道10中心设有锁定钢球25,经锁定弹簧24压靠在外控制阀杆12外径上,组成锁定装置,可以锁定外控制阀杆12上设有的双环油道19,与自动控制阀壳体13内设有的环形油道9、10相对应,既可以保证蓄能器内储有足够的能量,又可以卸除载荷、减轻动力消耗。操纵阀17不属于本专利技术,不再详述。应用时,经气门总成1将蓄能器壳体2内充满气体,活塞3顶靠在自动控制器一侧。液压油由进油管26进入进油孔21,由于外控制阀杆12封闭了环形油道9,液压油经进油孔21另一路,推开单向阀20,进入高压腔体18,经外控制阀杆12和内控制阀杆11中心通孔进入蓄能器壳体2内,推动活塞3压缩空气储能,同时,带动内控制阀杆11进入蓄能器壳体2内,活塞3继续前进,内控制阀杆11的“T”形推拉器拉动牵引堵头8带动外控制阀杆12前进,当蓄能器储足能量时,外控制阀杆12上设有的双环形油道19也与油道9、10沟通,同时被锁定钢球25锁定,单向阀20关闭,液压油经进油孔21进入环形油道9,经双环形油道19进入环形油道10,经连接管22进入操纵阀17,经回油孔16进入液压系统回油路;当蓄能器油量减少时,蓄能器内的压缩气体推动活塞3回退,带动内控制阀杆11在外控制阀杆12内回退,继续回退,内控制阀杆11上的“T”形推拉器推动外控制阀杆12内径上设有的推顶堵头带动外控制阀杆12回退,双环形油道19脱离环形油道9、10,外控制阀杆12封闭环形油道9、10,液压油推开单向阀20进入高压腔体18,经外控制阀杆12、内控制阀杆11中心通孔进入蓄能器壳体2内;设备需动力时,操纵操纵阀手柄15封闭回油孔16,液压油经进油管26进入进孔21,经连接管22进入设备用油管23进入设备;当总泵不工作或者供量不足时,继续拉动操纵手柄15,打开单向阀14,蓄能器内的液压油在压缩气体的推动下,经内控制阀杆11,外控制阀杆12中心的通孔进入高压腔体18内,经单向阀14、操纵阀17、连接管22进入设备用油管23,进入设备;松开操纵阀手柄15后,液压油经设备用油管23返回连接管22、操纵阀17、回油孔16、进入回油路。本技术能够使活塞式蓄能器实现自动给油、储能、消耗动力较小,扩大了活塞式蓄能器的应用范围,适用于各种液压系统活塞式蓄能器。 附图说明附图是本技术的一种示意图,也是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1是主视图,附图2是附图1的俯视图,附图3是附图1的A-A剖面图。附图中的标记是气门总成1、蓄能器壳体2、活塞3、紧固螺母4、挡圈5、油封6、卡簧7、牵引堵头8、环形油道9、10、内控制阀杆11、外控制阀杆12、自动控制器壳体13、单向阀14、20、操纵阀手柄15、回油孔16、操纵阀17、高压腔体18、双环形油道19、进油孔21、连接管22、设备用油管23、锁定弹簧24、锁定钢球25、进油管26。实施例如图所示的拖拉机液压系统活塞式蓄能器自动控制器,自动控制器壳体13采用铸铁铸造成型,经油封6采用螺纹紧固在活塞式蓄能器的气门总成1相对应一端,自动控制器壳体13内径上活塞式蓄能器一端设有环形油道9、10,另一端设有高压腔体18,环形油道9上设有进油孔21,连接进油管26,进油孔21分出的一路经钢球与弹簧组成的单向阀20与高压腔体18相连通,环形油道10一侧设有锁定钢球25和锁定弹簧24组成的锁定装置,在锁定装置对应一侧设有连接管22,连接管22一端连接操纵阀17,另一端连接制动分泵。自动控制器壳体13内设有采用碳钢制成的外控制阀杆12和内控制阀杆11,其中心设有通孔,内控制阀杆11一端经紧固螺母4紧固挡圈5,挡圈5经卡簧7固定在活塞3内,内控制阀杆11另一端外径上设有“T”形推拉器,外控制阀杆12一端外径上设有相连通的双环油道19,内径上设有推顶堵头,另一端内径设有带外螺纹的牵引堵头8,紧固在外控制阀杆12内径上。操纵阀17经油封由螺栓紧固在蓄能器对应一端。应用时,经气门总成1将蓄能器壳体2内充满气体,活塞3顶靠在自动控制器一侧,液压油由进油管26进入进油孔21,由于外控制阀杆12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活塞式蓄能器自动控制器,由活塞式蓄能器、自动控制器壳体、阀杆、单向阀、进油孔、接管、进油管、油道组成,其特征在于:在蓄能器的气门总成1相对应一端设有自动控制器壳体13,自动控制器壳体13另一端设有操纵阀17,自动控制器壳体13内设有外控制阀杆12,外控制阀杆12内设有内控制阀杆11,外控制阀杆12和内控制阀杆11中心设有通孔,内控制阀杆11一端连接蓄能器的活塞3,另一端设有“T”形推拉器,外控制阀杆12与蓄能器的活塞3相对应的一端外径上设有相连通的双环油道19,内径上设有推顶堵头,另一端内径上设有牵引堵头8,自动控制器壳体13与蓄能器壳体2相连接一端内径上,设有与外控制阀杆12上设有的双环油道19相对应的环形油道9、10,另一端设有高压腔体18,环形油道9上设有进油孔21,与进油管26相连通,进油孔21分出一路,经单向阀20与高压腔体18相连通,自动控制器壳体13外径上设有连接管22,其一端与环形油道10和设备用油管23相连通,另一端与操纵阀17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纬
申请(专利权)人:荣成市农业机械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