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液伺服负载模拟器双层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6998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液伺服负载模拟器双层马达,属流体压力执行机构,用于飞行器舵机驱动系统地面模拟实验设备中克服多余力和有效加载。其特征是该双层马达是在由壳体、转子、定子、轴承盖、左右端轴承轴肩和挡圈,左右端盖和联接螺栓所组成的同步马达内并以其转子叶片轴为壳体再安装一台由转子、定子、端盖、联接螺栓和左右端轴承所组成的加载马达。具有结构紧凑、减少惯量、增强刚度,提高同步马达的机械和液压固有频率以及同步补偿快速性和精度等优点。(*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一种电液伺服负载模拟器双层马达,属于流体压力执行机构
,主要用于飞行器舵机驱动系统地面模拟实验设备中,以克服多余力和有效加载。在已有技术中,为了克服实验中由电液伺服负载模拟器和舵机驱动系统对接组成的加载系统中因被加载对象—舵机驱动系统的主动运动所产生的影响正常加载甚至出现误加载的多余力(干扰力),一方面在控制策略上采取结构不变性原理、自适应控制、解耦控制及同步补偿等控制方法加以控制;另一方面是在硬件结构上采取加载马达参数优化设计、双阀补偿弹簧板校正、液压蓄能器补偿及位置同步马达补偿等。但前者只是理论上应有效,而实际上并不理想,后者中就连较为有效的位置同步马达补偿也是不能使加载系统的频带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因为用位置同步马达克服多余力是通过联轴器在同步马达的轴上再联接一个加载马达,这样就使同步马达的轴向长度加大了。由于惯量大刚度变低,使机械固有频率和液压固有频率均变低,而机械固有频率又是加载系统可用频率范围的上限,因而影响到加载系统的快速点点跟踪加载的能力,使加载系统频宽的继续提高受到限制。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减小惯量,增强刚度,可提高同步马达的机械固有频率和液压固有频率,以提高同步精度进而消除多余力和提高负载模拟器的性能,集加载马达与同步马达于一体,去掉了用位置同步马达克服多余力方法中加载马达和同步马达之间的联接部件的电液伺服负载模拟器双层马达。根据流体传动和电液被动式力控制基本原理,针对已有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技术的基本构思是在按公知形式装配的同步马达内并以该同步马达的叶片轴兼做加载马达定子壳体再安装一台加载马达,使之成为外层为同步马达内层为加载马达的双层整体。本技术所述的电液伺服负载模拟器双层马达按照公知的装配形式由外向内依次由同步马达壳体1、轴承盖11、同步马达右端盖7和位于其下面的同步马达联接螺栓8、同步马达左端盖14同步马达右端轴承10及轴肩13、同步马达左端轴承16及其挡圈17和位于上述各部中间固定安装在上述壳体1内壁上的同步马达定子2及其轴支承在上述的轴承10和16上的同步马达转子3构成,其特征在于该双层马达还在其上述的同步马达内并以该同步马达转子3为加载马达壳体由装在其内的加载马达转子4和定子5、套装在上述的同步马达左、右端盖14和7内的加载马达端盖9和位于其下面的加载马达联接螺栓6以及装于上述的同步马达左右两端轴承16和10内面的加载马达左、右端轴承15和12所组成的加载马达。上述的同步马达转子3叶片轴与加载马达转子4叶片轴为同心套轴。本技术的突出优点是集加载马达和同步马达一内一外于一体,省掉了用同步马达克服多余力时加载马达和同步马达之间的联接部件,不仅使之结构紧凑,减少了惯量增强了刚度,而且还提高了同步马达的机械和液压固有频率,因此提高了同步补偿的快速性和同步精度,同时使加载系统的可用频率范围加大了,为提高加载系统的频宽提供了技术保证。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最佳实施例之一组装后沿转子旋转轴垂直方向横剖断面示意图;图2为沿转子旋转轴方向垂直剖面示意图。图中1同步马达壳体,2同步马达定子,3同步马达转子兼加载马达壳体,4加载马达转子,5加载马达定子,6加载马达联接螺栓,7同步马达右端盖,8同步马达联接螺栓,9加载马达端盖,10同步马达右端轴承,11轴承盖,12加载马达右端轴承,13同步马达轴肩,14同步马达左端盖,15加载马达左端轴承,16同步马达左端轴承,17轴承挡圈。结合附图和最佳实施例将本技术的结构特征进一步描述如下在按公知的装配形式安装由硬质铝合金壳体1、叶片轴为中碳钢质的转子3,其余为定子2、右端盖7、联接螺栓8、右端轴承10、轴承盖11、轴肩13、左端盖14、左端轴承16和轴承挡圈17所组成的组合密封叶片摆动、排量为8×10-6m3、液压固有频率为150HZ摆角为±45°的同步马达内并以其转子3叶片轴为壳体再安装一台由叶片轴为中碳钢的转子4、其余为定子5、联接螺栓6、端盖9、右端轴承12和左端轴承15所组成组合密封叶片摆动、加载范围为±400N.m/rad、排量为4×10-5m3,马达摆角为±45°的加载马达。作为本实施例的变更各部件的原材料可适当变更。权利要求1.一种电液伺服负载模拟器双层马达,按照公知的装配形式由外向内依次由同步马达壳体1、轴承盖11、同步马达右端盖7和位于其下面的同步马达联接螺栓8、同步马达左端盖14、同步马达右端轴承10及轴肩13、同步马达左端轴承16及其挡圈17和位于上述各部中间固定安装在上述壳体1内壁上的同步马达定子2及其轴支承在上述的轴承10和16上的同步马达转子3构成,其特征在于该双层马达还在其上述的同步马达内并以该同步马达转子3为加载马达壳体由装在其内的加载马达转子4和定子5、套装在上述的同步马达左、右端盖14和7内的加载马达端盖9和位于其下面的加载马达联接螺栓6以及装于上述的同步马达左右两端轴承16和10内面的加载马达左、右端轴承15和12所组成的加载马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液伺服负载模拟器双层马达,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同步马达转子3叶片轴与加载马达转子4叶片轴为同心套轴。专利摘要一种电液伺服负载模拟器双层马达,属流体压力执行机构,用于飞行器舵机驱动系统地面模拟实验设备中克服多余力和有效加载。其特征是该双层马达是在由壳体、转子、定子、轴承盖、左右端轴承轴肩和挡圈,左右端盖和联接螺栓所组成的同步马达内并以其转子叶片轴为壳体再安装一台由转子、定子、端盖、联接螺栓和左右端轴承所组成的加载马达。具有结构紧凑、减少惯量、增强刚度,提高同步马达的机械和液压固有频率以及同步补偿快速性和精度等优点。文档编号F15B15/00GK2296422SQ9624834公开日1998年11月4日 申请日期1996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1996年11月13日专利技术者王安敏, 石湘 申请人:青岛海洋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液伺服负载模拟器双层马达,按照公知的装配形式由外向内依次由同步马达壳体【1】、轴承盖【11】、同步马达右端盖【7】和位于其下面的同步马达联接螺栓【8】、同步马达左端盖【14】、同步马达右端轴承【10】及轴肩【13】、同步马达左端轴承【16】及其挡圈【17】和位于上述各部中间固定安装在上述壳体【1】内壁上的同步马达定子【2】及其轴支承在上述的轴承【10】和【16】上的同步马达转子【3】构成,其特征在于该双层马达还在其上述的同步马达内并以该同步马达转子【3】为加载马达壳体由装在其内的加载马达转子【4】和定子【5】、套装在上述的同步马达左、右端盖【14】和【7】内的加载马达端盖【9】和位于其下面的加载马达联接螺栓【6】以及装于上述的同步马达左右两端轴承【16】和【10】内面的加载马达左、右端轴承【15】和【12】所组成的加载马达。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安敏石湘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洋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